《实验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实验心理学- 第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论并非来自数据。其他情况下,作者得出的结论大部分是合适的,只
是作者在引申这些结论时超出了数据所能支持的范围。当研究者看114
不出因变量的限制范围时,后一种情况常常发生。
    8(b)对于结果的意义和启发的讨论,我的和作者的哪一个更有
说服力?这个问题相对于8(a)来说是次要的。但是通过思考这个
问题可以全面了解该研究从而得到有价值的思想启迪。研究者的责
任不止是指导一个控制严格的实验,更应该是思考研究背后的理论
依据。作者在展示结果的意义和启发时也对研究做了很好的全方位
诠释。
    核对清单的小结
    当你第一次仔细阅读实验报告时,要努力写下所有八个问题昀
答案。最初的几次比较吃力,但是别灰心,接下来我们根据表5…2中
总结出的核对清单来分析一篇典型的实验报告。
期刊论文的样例
    在这部分,我们针对《应用心理学杂志》中选出的一篇短文,进行
批判性阅读并回答核对清单上的问题。这是一篇关于那些无辜知情
者在接受有关犯罪知识的测试时其测谎器上的结果是否会显示有罪  115
雕圆
n质
h芷日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撬●
芸推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140/嚣翠嚣磊黩享勰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LJ
的实证研究。
表5…2善问的读者的问题
引  言
1.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要验证的假设是什么?
3.如果我来验证这个假设,我的实验设计是什么?
    方  法
4{a)我的方法比作者的好吗?
4(b)作者的方法确实能验证假设吗?
4(c)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各是什么?
5.使用作者的被试、仪器或材料和程序,我对实验结果舶预测是什么?
结  果
6.作者的结果意外吗?
7(a)我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7(b)从我对结果的解释中,能得出的启发和应用是什么?
    讨  论
S(a)谁的解释能更好地说明数据,是我的,还是作者的?
8(b)对于结果的启发和应用方面,谁的讨论更有说服力,是我的,还是作
    者的?
    在一个专门的领域中,大部分文章都是写给专家们看的,因此作
者通常假定读者对研究中的主题有所了解。此外,大部分期刊限制
文章的篇幅,以至于一些信息被漏掉或被表述得很简洁。作者的这
种假设和文章的简洁都给新读者带来了困难。新读者不得布读一些
其他的文章或教科书以便于理解某一领域的实验报告。为了帮助你
理解下面的实验报告·我们将提供一些背景信息。
    布雷德利和雷廷杰(1992)感兴趣于犯罪知识测试(GKT)的修
订本能否精确地判别无辜知情者无罪。最初的GKT只是为了了解
嫌疑犯对犯罪知识的觉察。布雷德利和雷廷杰认为,用最初的GKT
 http:i1747883097 qzone qq…
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141
    。。。。。。。。。。。。。。。。。J【。;。。。。。。。;;。。。。。。。。。              …
    第五章如何读和写研究报告7
测试无辜知情者可能会得出他们有罪的结果,因此他们通过测试嫌
疑犯的知识和行为来修订GKT。这个修改的关键在于不仅测试犯
罪知识也测试犯罪行为。
    修订过的GKT包括:带有几个选项的与犯罪有关的问题(例
如,“你是在家里谋杀的这个人吗?还是在,宾馆?银行?商店?”)
和与犯罪无关的问题(例如,“你是在餐馆吃的午饭吗?还是在,家
里?公园?学校?”)。让被试对每个问题的每个选项都回答“不
是”。同时,测量被试的皮肤电阻水平。该测试是通过往被试的皮
肤上放置电极来完成的。当一般的觉醒(比如,焦虑、紧张、害怕)
水平提高时,皮肤电阻降低。使用修订过的GKT的前提假设是,
有罪的被试当对行为问题回答“不是”时,他会感觉到某种程度的
焦虑或紧张(即低的皮肤电阻){相反无罪知情的被试当对行为问
题回答“不是”时,就不会如此,他的皮肤电阻正常。布雷德利和雷
廷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