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实验心理学- 第5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体进行正确的定位或想像其方位,但却能想像物体本身。这两个例
9“弱箨端    /249
  第七章
子为视系统由双功能系统组成这一观点,提供了更多的会聚例证。
行为的、心理的和神经心理的数据都为会聚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模式。
从问题到实验
    问题颜色距离错觉
    众所周知,在视觉艺术中,暧色(黄、橘黄、红以及这些颜色的过
渡色)通常向观察者移动,冷色却往往后退。两维的画,如果配以蓝
色背景、暖色前景的艺术手法,就会具有三维性。这种错觉让人真假
难辨。我记得观看有色玻璃展览时,一件艺术作品以深蓝色的边围
着一个红的圈,三维感非常强,圈好像漂浮在蓝色前面10厘米左右。
作者不得不走上去摸一摸玻璃,以确信蓝、红玻璃在同一个平面内。
    让我们假设有一位心理学家想探究这一暖一冷色错觉。问题可
以简单地表述如下:
    问题为什么看起来暖色向前、冷色退后?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细节之前,细心的心理学家首先要在受控制
的实验室环境中演示这个现象。她或他想研究一些艺术手法,比如
会导致错觉的透视和明暗变化等,因为它们都会产生距离感,那么首
先应验证一般性假设,即颜色也是深度的一个线索。由于这个假设217
是真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门的实验形式。
    假设当几组色块出现在同一平面时,观察者用一只眼睛看刺
激(单视),会判断暖包更近。
    主要的自变量当然是颜色(或更技术化一些,称为色调)。另一
个要操纵的自变量是刺激与眼睛之间的距离。这个变量之所以必
要,是因为主试设有理由任意选定观察距离。由于观察距离没有特
殊性,你或许会认为距离变量是不必要的,随机选定的任何距离都可
以。如果距离变量不起作用的假设为真,那么你的推理可能是正确
的,但这毕竟只是实验者的一个最好的猜测而已。由于变换三四次
距离很容易做到而且花费也不大,所以大多数主试都会操纵距离。
。看
8试
∞供
他提
M,
∥润
雕圆
n质
h芷日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帮◆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250霹喜翠嚣磊黩享勰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r1
u
数据表明,在颜色的深度线索上,距离不起作用。表面上看似乎这是
个无用的发现,但事实上它很有意义+因为它排除了一些对错觉的其
他解释。最后,主试的猜测也许错了,两个自变量(色调和距离)之间
有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在实验中应选用多少颜色来试验?如果所有可能的颜色组都出
示给被试,我们会发现刺激(一对色块为一个刺激)的数目显著增加。
实验至少应该用三种颜色:一个暖色、一个冷色和一个中性灰色。对
所有可能出现的色块,被试会有三个刺激。这个数目对实验来说是
合理的,但对建立该效应普遍化的理论来说数目就太少了(只有两种
真正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五种颜色:两种暖色、两种拎色和一种灰
色。这要求十个刺激。如用七种颜色,将要求21个刺激,九种颜色
要求36个刺激。因此,为了控制实验,过程不要太长,我们可选择五
种颜色、四种距离。
    因变量是一个迫选判断,被试将报告哪两种颜色看起来更近(实
际它们的距离一样)。用一个矩阵未对此记分。所有的颜色既列在
横行上也列在竖列上。矩阵的每个单元都是两种颜色的混合。主要
对角线上没有任何记录,因为对同种颜色的刺激没必要登录两次。
单以颜色x比颜色Y近的次数(或百分比)记录。
    与任何知觉实验一样,还要考虑很多控制变量。通常人们所说
的颜色,实际由三要素组成:色调、饱和度和明度。色调,指光的频率
和阴影——红、绿等;饱和度指颜色的力度,也就是说,是否浅、深或
弱、强;明度指表面反射光的数量。由于我们的实验把颜色作为主要2.
的自变量,饱和度和明度必须得到控制,明度本身就是深度的重要线
索,亮的东西看起来会离被试更近,我们一定要非常谨慎,在其他条
件等同下,使所有刺激的明度相同。另一个控制变量已在假设中给
定;单眼(一只眼)条件。由于每只眼对外部事物从不同角度定位,所
以双眼是深度知觉的重要线索。由于我们主要是对颜色可能是深度
知觉线索这一命题感兴趣,所以在实验中必须消除所有其他距离
线索。
虽然我们不知道实验结果是什么,但为了下面讨论能进行,找们
假设暖色更近。这样我们就会形成另一个假设,用一个会聚操作来
推进结果并解释第一个实验。
    假设给被试一个固定的颜色刺激,要求被试把另一个调整颜
色刺激移动到和固定颜色刺激看起来在同一平面的距离上。如果固
定颜色刺激为暖色,调整颜色刺激为冷色,那么调整后就离被试更
近。反之亦然。
    这个假设比第一个复杂,让我们详细解释一下细节。想像在你
面前有两只颜色圈,其中一只在滑轮上,以使它能前后移动。被试的
任务是调整颜色圈,以使两个刺激看起来与被试的距离相等。假设
预测,如果固定颜色为暖色,精轮内是冷色(看起来远),由于暖色看
起来离休近些,为使两个颜色看起来在一个平面内,冷色会被移得更
近一些。同样,如果冷色为固定色,它看起来会远些,滑轮内的暖色
(看起来近)就会移动得比固定颜色更远。
    该实验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都与前面相同。困变量为观察者与
调整刺激之间的距离。在计量距离时,把固定颜色之距离作为零,把
离被试更近的作为负数,离被试远的作为正数。第一个实验强调冷
暖错觉质的评价+该实验则强调在知觉距离基础上的量。这样它提
供对不同组合的颜色,错觉怎样强或弱的说明。如果我们更明智的
话,这个假设甚至可以更专门化为预测:错觉的大小要依赖干每组颜
色刺激的频率。刺激越远离视野,就越易导致较远的距离。
    到此为止,两个实验主要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假设的可重复性和
信度,该假设为暖色靠前、冷色靠后,而不是解释该现象为什么会发219
生。但这两个实验提供的会聚操作很薄弱,因为它们太相似,只是在
因变量的测量精确度上有差别。而且,被试都是对两种同时出现的
颜色作相对判断。为解释我们(假设)的结果,下一步将要进行较强
的会聚操作:对单个刺激作绝对判断。
  假设如果被试用双服对一个颜色刺激作距离判断,被试将判
断暖色比玲色距离近。
    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均不变。因变量是对距离的直接估计。有好
几种计量技术可以用,但为简便起见,我们用被试熟悉的距离单位,

    一一
    。看
    8试
    ∞供
    他提
    M,
    ∥润
    雕圆
    n质
    h芷日
    黠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糕麟●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如英尺、厘米作判断。当然,即使对中性灰色刺激,这种估计也不可
能很准确,但这不是我们考察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对冷暖色距离估
计的相对值。
    如果本实验支持以上两个实验的结果,我们就可以说,距离线索
是颜色的某种绝对特征。如果没有发现差别——也就是说,对所有
颜色的距离估计相同——那就有两种可能性。你也许注意到假设中
用正常双跟(两只眼睛)作试验。这是另一个会聚操作。如果结果为
负,细心的主试会再次重复该实验,像以前一样用单眼。如果还为
负…我们将被迫下结论:冷一暖距离判断只是相对判断的特性,只有两
个刺激对比时才可能产生这种错觉。这是解释效应的主要步骤,但
同时也只是一个开始。其余步骤为未来实验者留作练习。(如果你
想了解更多,可参看知觉原著中的颜色的色差,如Coren等,1994)。
小    结
    1.知觉通常被描述为对感觉的解释。知觉研究中的问题包括
直接、间接知觉过程(经常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内在的和
经验的因素影响知觉;觉察部分地参与知觉。
    2.错觉表明知觉并不总是表现为可证实趵(精确的)。不可能
图形和知觉错觉表明知觉非常依赖过去经验。即使刺激确实模棱两
可,人们也总是试图用有意义的方式去解释知觉材料。因而,当人们220
怀着对世界运行方式的期望对刺激作出判断时,可能会被某些刺激
愚弄。
    3.言语报告能使心理学家研究别人的知觉和现象学经验。但
必须要当心言语报告是否足以被当作因变量。对知觉进行言语报告
的研究案例有盲视和无觉察知觉。
    4.奇斯曼和梅里克尔所研究的斯特鲁效应表明,对主观阈限以
上的言语知觉,与主观阈限以下、客观阈限以上的言语知觉不同。
  5+通过会聚操作得到的判断要比单个实验的更有说服力。通
过会聚操作,心理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盲视和无觉察知觉。
觉察
盲视
自下而上的加工
概念驱动加工
会聚操作
数据驱动加工
直接知觉过程
功能的双分离
动态视野
经验论
幻觉
错觉
不可能图形
间接知觉过程
掩蔽
先天论
客观阈限
知觉
知觉防御
透视的
现象学经验
启动
盲点
感觉
大小恒常性
斯特鲁效应
主观阈限
4篙百司坦
关  键  词
awareness
blindsight
bottom…up processing
conceptually driven processing
converging operations
data…driven pracessing
direct approach to perception
double dissociation of function
dynamic perimetry
empirical theory
halluonation
illusion
impossible figure
indirect approach to perception
masking
nativistic theory
abjective threshold
perception
perceptual defense
perspective
phenomenological experience
priming
scotoma
sensation
size constancy
Stroop effect
subjective threshold
,看
8试
∞供
他提
M,
∥润
雕圆
n质
h芷日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糕麟●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254霸翠嚣磊黩享勰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Jf… …
    /实验心理学
r1一
LJ
速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