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实验心理学- 第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延迟的(中圉)。一般币言,即时检测的记忆比较好。底图是关于Ml条
件的记忆表现,途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即使在这…条件下在呈a数字
时没有追踪任务的要求。(取自Norman,1969)
    然而,在分听实验中关于记忆和注意混淆的问题上,诺曼的实验
并不是定论。在实验心理学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新的研究常常对
以往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在最近的一个研究中,伍德和科恩
(1995)得出了与诺曼迥然不同的结果,认为被试可以在不转移用于
追随的注意资源的情况下,对非追随信号进行加工。对此我们不必
感到惊讶。
  在本章前面论述的彻里所开创的研究中,棱试始终无视其中一
个通道的倌号,这一信号是一个男性说出的英语。但是,如果对这一
非追随信号中间部分的形式加以改变,例如在这一信号的中间插入
235
搦待咨询    / 271
    。'—。。。—…一
第八章注意s反I自圈吨I
一个400赫兹的声音,这肘被试常常注意到这一变化。但是,在非追
随通道中的信号由英语变成德语时,被试没有注意到这种变化。伍
德和科恩(1995》重复了彻里使用过的另一种实验条件,即在非追随
通道中插入倒叙语句。他们选择这一条件作为居间状态,被试也许
可能+也许不可能觉察到这一变化。按诺曼(1969)所提出的注意模
型,则将预测,当非追随耳的信号改变为语义上没有意义的倒叙语句
时,被试应该能够迅速觉察到这种变化。
    在他们的一个实验中,伍德和科恩比较了三种条件下的实验结
果。在条件A和条件B中,追随耳的信号以持续高语速的方式呈现
8。5分钟,条件C的呈现方式相类似,但只持续6分钟。条件A的非
追随耳呈现的是正常语句(作为控制条件)}条件B和条件C中,实236
验进行到5分钟时,在非追随耳的信号中插入倒叙语句,并持续30
秒,继而回到正常语句。
    图8…9为这一实验的结果。对于B和C两种条件,根据是否注
意到非追随耳的信号变化为倒叙语句而将被试分成两组。当然,条
件A是没有倒叙语句的控制条件,因此不进行分组。图8_9昕示的
是各组在主通道中追踪错误的百分率。我们预测,如果被试的注意
转向非追随通道中所发生的信号变化时,则在追随耳上应出现较多
的追踪错误。图8…9的结果表明,与注意到出现的倒叙语句相联系,
追踪的错误率有所提高。伍德和科恩认为,这一结果是由于觉察到
非追随耳的倒叙语句所致。是由于对出现倒叙语句的变化而进行的
自动加工过程导致了注意转移,而不是由于注意转移引起的对非追
随耳信号变化的加工。
    这些结果也表明了个体结果与小组结果之间的混淆。注意的早
期选择模型,如布罗德本特的理论,格向于强调非追随刺激的物理特
征,因此能够较好地解释为什么注意到非追随耳中出现的声音,但是
难以解释为什么注意到倒叙语句的出现,因为倒叙语句的物理特征
与正常语句不存在差异。注意的后期选择模型,诸如诺曼的模型,难
阻解释为什么不能立即觉察到倒叙语句的出现,因为倒叙语句在语
义上也是没有意义的。伍德和科恩认为,这两类模型在解释他们的
    。看
    8试
    ∞供
    他提
    躺
    n质
    “音
    黪
    吧文
    籀
    坞视
    81
    g程
    几 H…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缆●
    芸荐
    芸推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272/嚣翠嚣磊黩享勰;!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25
20
15
10
之前
  之中    之后
半分钟期间
围810在非追随耳中,插^倒龊语句之前、之中和之后的
    三十时间段里+半分钟内追踪的平均错误率。
结果时,都是有问题的,因此他们更加偏爱一种包含早期选择和后期
选择两方面特征的注意中介模型。但从逻辑上看+他们之所以得出
这一结果,也可能在于他们混淆了两类被试:一类被试可能属于早期
选择类型,他们一开始便没能觉察到这种变化I另一类则属于后期选
择类型,他们的确注意到了这种变化,只是后期的加工致使他们最终
不能作出出现变化的报告。注意是一个发生于每一个体内部的过
程。因而,尽管自彻里发明了追踪法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但尚没237
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注意模型。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个体对倒叙语
句的觉察,是今后研究方法上需要进一步完成的任务。事实上,伍德
和科恩(1995)也注意到,他们的实验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因
此,他们谦虚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对于深入持久地研究听党注意转
移的机制,只不过起着一种推动作用”(p.260)。
    由于因素混淆的影响往往是不知不觉的,因此它在心理学研究
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然而,在注意研究中,想弄清楚实验的结
果,是由于被试在同一时间的注意局限所致,还是由于他们在同一时
间内的记忆局限所致+却是十分不容易的。
8。2  实验主题与研究范例
    主题因变量的选择
    范倒速度…准确性权衡
    在第3章中我们讨论到,实验者须从大量可能的变量中选择一
个或几个因变量。那时,我们提出,在一个实验中选择多个因变量往
往是十分重要的。在本部分,我们将以实例说明实验设计中选择多
个因变量的重要性。
    在注意和信息加工研究中,应用得极其广泛的因变量是反应时。
的确,这一变量应用得非常广泛,以致关于反应时本身的研究实际上
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此,当一些心理学家聚集在一
块时,其中常常会有一些人宣称自己的研究兴趣是“反应时”。这听
起来似乎荒唐,但却说明,某个因变量有时可能会变得极其重要,以
致其不仅是用于研究具体内容的方法,而且自身也成了一个研究
对象。
    乍看之下,有人可能会觉得以反应时来说明因变量的选择,是个
设有什么意义的话题,因为当我们称之为反应时时,我们已经对此作
出了选择。的确,有些研究者习以为常地测量反应时,而对之所以作
出这一选择的原因并不关心。现在,反应时已经被广泛采纳了。此
外,完成某个任务的速度常常被视为该任务对注意要求的指标,但能
够迅速完成的任务常常被解释为所需的注意少。然而,这一逻辑并
不总是正确的,因为注意也可以其他的方式给由操作定义,而不必涉
及反应时。
    在操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当你急于馓某件
事时,你更可能出差错}相反,当你试图准确地完成某件事时,如完成
学期论文,为达到预期的准确性,你必须放慢工作速度。心理学家将
这一关系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这对于以反应时为因变量的研究
有着重要影响。
    这一关系可以用锡奥斯(1975)所做的一个实验加以说明。在他238
他提
M,
∥润
雕圆
n质
h芷日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觏茕◆
芸推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274薷翠嚣磊黩享勰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J‘ …
    /实验心理学
r11
U
的实验中+被试所要完成的任务相当简单,只需说出呈现在屏幕上的
某个数字。自变量是数字出现的概率(相对频数),变化范围在o.2
(在呈现次数中有20%的机会出现该数字)到0+8之间。这一实验
的反应时结果如图8…10所示。为此,锡奥斯得出结论,认为刺激出
现的概率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田8…10反应时和错误享是刺激呈现概率的届敷
    尽管反应时是恒定的,但错误率随着刺激呈现概率的提高而降低。
    在不考虑错误反应的情况下,这一结论似乎十分合理。但是,当
把错误率也考虑进去时,另一种解释就出现了( Pachella,1974)。
3“的错误率看似不高,但想想这个任务是多么简单:被试所需til的
仅仅是说出看到的数字,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实在是轻而易举。更糟
糕的是,错误率随自变量(刺激出现概率)而发生系统的变化。当剌
激呈现概率最低时,反应的错误率最高(6%)}并且随呈现概率的提
高,错误睾逐渐降低。那么,如果在各种刺激呈现概率条件中+使错
误率保持相等,反应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速度一准确性权衡,
为降低低呈现频率时的错误率,必须增加反应时。帕奇勒(1974)提
出,在刺激呈现概率为0。2的条件下,要降低2%的错误率,反应时
必须增加100毫秒。因此,一旦将错误率考虑进去,刺激呈现概率不
影响反应时的结论必然受到质疑。
    这里的基本问题在于只选择了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由于反应时239
部分地依赖于错误率,因此,我们必须同时将速度和准确性都考虑为
因变量。简言之,反应时不是一个单一变量,而是一个包含多个变量
的因变量。当各自变量水平上的错误率保持恒定时,反应时称为单
一因变量;但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同时考虑反应时及错误率两个因
变量。
    我们将在帕什勒(1989)的注意分散实验中,进一步考虑这一问
题。这些实验也表明,在研究中考虑多个因变量,对于认识完成实验
任务所涉及到的心理过程,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在由六个实验组成
的系列研究中,帕什勒采用了经过修正后的唐德斯B反应时(选择
反应时)任务(见图8…2)。其中一个重要的修正是刺激sl和S2不
是同时呈现的,而是在两个刺激的呈现之间有一个短暂的延迟。sl
和s2的呈现间隔被称为刺激呈现的异步性( stimulus  onset asy…
chrony.简称SOA)。其呈现程序见图8…11。
  S’———————+R1
  \S2 …    NR2
    soA
    图8…11用于研究心理不应期的双…刺激箍式
    SI和S2的时闻间隔为刺激呈现舶异步性(SOA)。
    帕什勒所感兴趣的是,Sl和S2之间SOA的变化所产生的效
应。因为人们早已熟知,当SOA变短时,对S2的反应时增加(如
Herman和Kantowitz,1970).也就是说,在SOA的长度和对S2的
反应速度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为心理不应期,在
这一不应期其他的认知活动是难以进行的。显然,要使R2反应中
的各种活动不至于落人不应期,两个刺激必须要有足够长的延迟。
他提
M,
∥润
雕圆
n质
h芷日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