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汤
浓朴(姜汁炒) 大黄 枳实(麸炒) 羌活(各三钱)
水煎服。
独参汤
人参(不拘多少分两随症)
拍破水煎服。
桃仁承气汤
桃仁 肉桂 甘草(各一钱) 大黄(二钱半) 芒硝(一钱半)
水煎服。
卷之一伤寒
蓄血
属性:蓄血一症。治之非难。而辨之为难。辨之非难。而辨之之早为难也。当其发
作时。与外感无异。医者从而治之。竟不得愈。何故。盖血病而气不病也。其
人或劳倦。或跌扑。或闪挫。或郁怒。皆足以阻其血。而停蓄成瘀。蓄之久必
发而寒热乃作。节庵谓表邪当汗不汗。热毒内积所致。则未必然也。又曰。
凡见眼闭。目红。神昏。语短。眩冒。健忘。烦躁。漱水。惊狂。谵语。鼻衄。吐红。背冷。
足寒。四肢厥逆。胸腹急满。大便黑。小便数。皆瘀血症。虽有多般。不必悉具。
但见一二。便作血症主张。此言最为得之。非节庵心体熟识。乌能辨此。治
之维何。实者桃仁承气汤加肉桂。虚者六味地黄汤加肉桂。盖瘀血。死血
也。寒则凝。热则行。自然之理。又或用破血理气之药而效者。又或用犀角
地黄汤治上焦。抵当丸治下焦。总之下尽黑物则愈尔。
按蓄血症。面色削瘦。白而无神。四肢无力。遍身发热。用他药不效者。必
是此症。以小柴胡汤加丹皮生地泽兰钩藤治之。甚则加桃仁红花。如
血去多而中气寒者。以理中汤加归芍调之。
x治验x
一徽商年十八。从远归。当晚忽晕倒。遍体俱冷。医一作火治。一作痰治。俱
不效。余诊之。脉虚而芤。动则眩晕。不能起坐。忽吐出紫血。予曰。此瘀血
症也。下出为顺。用人参二钱。肉桂一钱。泽兰二钱。丹皮当归广皮各一
钱。一剂而血下行。三剂而身渐暖。数剂乃痊。
一男子发热。面白无神。脉得微涩欲绝。大便黑。时头眩。余曰此瘀血症而
脉如此。何敢攻之。连进地黄汤四剂觉安甚。又加桂四剂。所去瘀血不
计。但口干舌燥。加五味子四剂。又下瘀血。腹中安舒。而脉与舌犹故。痰
中见血。以门冬贝母生地丹皮等渐愈。盖此症兼内伤元气。赖温补而
效。肺经未免受克。故以保肺收攻。
和血导瘀汤
泽兰(一钱五分) 牡丹皮(一钱) 当归尾(一钱) 陈皮(一钱) 钩藤钩(一钱)
怀生地(一钱) 桃仁(七粒研) 紫浓朴(七分姜制) 炙甘草(三分) 红花(五分)
加生姜一片。水煎。甚者加苏木。虚者去桃仁红花。
干姜汤 治去血而呕逆肢冷。
炮姜(一钱) 茯苓(一钱) 炙甘草(三分) 当归(一钱) 泽兰(一钱)
广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 钩藤(一钱五分)
大枣二枚。水煎。
犀角地黄汤
犀角(一钱) 生地黄(四钱) 牡丹皮(一钱) 芍药(一钱)
水煎。
抵当汤
水蛭 虻虫 桃仁(各十枚) 大黄(八钱)
水煎。
卷之一伤寒
发
属性:者。阳明胃经邪热所化。不发于表而发于里。不发于初而发于后。故阳
明当汗不汗。当下不下。不当下而下。其蓄热皆能成 。点有大小稀密。色
有红淡紫黑。或隐或现。或易出易收。或不易出不易收。总以热之微甚。为
毒之轻重。无论粗者为 。细者为疹。稀少为蚊迹。必须葛根托透为主。若
仲景治赤 。用阿胶大青汤。豆豉为君主发。而大青阿胶甘草。乃解毒化
热者也。治温毒发 呕逆。用黑膏。生地倍豉。又加猪膏。纯于解毒。入雄黄
麝香为使。则又兼乎发者也。学人虽不可执其方。得此意而通之。则 之
宜托与化。治法从可推矣。余治一妇。夏月饮火酒。发 面赤烦热。诊其脉
绝无。予曰。此火郁而热极。用栀子豆豉汤加葛根浓朴黄连清之。 大出
而脉遂见矣。又一人伤寒。过经不解。遍体黑 。唇口焦枯。脉大便结。以三
黄石膏汤饮之痊。又一妇热入血室。后发 点。以小柴胡汤加生地丹皮
获愈。又一友嗜烟酒。常腹痛呕逆。身发大块。余以枳壳浓朴等平其湿热。
逾日忽变头粒成 。用解毒凉血而安。凡此皆火热之变也。至于胃邪未
清而发 者。尤多。必胀闷不堪。则当内消为主。不可骤进寒凉。恐 不出
而邪反结也。如 既出而热不甚。无火症。则又不必化而自愈。切勿更投
凉药以伤之。学人其可执乎。
干葛浓朴汤 治胃实胸膈胀满。身发红点。脉大有力。不可服凉药。
葛根 浓朴(姜制) 枳壳(麸炒) 陈皮 桔梗(各一钱) 山楂(一钱半) 甘草(三分)
烦躁。加豆豉。实满。加莱菔子。加姜。水煎。
阿胶大青汤 治赤 。
大青 阿胶 甘草(各一钱) 豆豉(三钱)
水煎。
黑膏 治温毒发 呕逆。使毒从皮中出。
生地黄(二两六钱) 好豉(一两六钱)
猪膏十两。合露煎之。令三分减一。绞去渣。入雄黄麝香如豆大搅和。分三服忌芜荑。
阳毒升麻汤 治阳毒赤 。狂言。吐脓血。
升麻(一钱五分) 犀角(磨)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各八分)
水煎。入犀角汁服。
玄参升麻汤 治咽痛发 。
玄参 升麻(各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水煎服。
白虎人参汤(一名化 汤)治赤 。口燥烦渴。中 。
知母 石膏(各三钱) 人参 甘草(各一钱) 粳米(一撮)
水煎。
卷之一伤寒
发疹(附)
属性:疹者。太阴肺经风热所致。与 绝不相同。而治法亦异。盖疹之发也。乘于
时气。无论长幼男女。传染不一。或呼 子。或称麻子。吴俗则为之痧。总名
曰疹。乃另一种。非 疹之疹也。其形密似针头。其色淡若桃花。头面愈多
者佳。以肺位至高也。上见咳嚏。下见泄泻。以肺与大肠为表里也。宜辛凉。
不宜温热。以兑为燥胜也。宜辛散。不宜苦寒。以肺主皮毛也。温之则火烁
金而毒不解。寒之则热内伏而邪不化。总以荆防薄荷大力葛根前桔之
属。发透为主。使毒尽出皮肤。而鲜内攻之患。最为上策。冬月大寒。不易出
者。稍加麻黄。夏月大热。不易解者。宜入连翘。胃气弱。以米饮助之。邪不在
胃也。中气实。以枳朴平之。暂假则易也。至孕妇发痘而胎不宜堕者。痘喜
内实也。发疹而胎不自固者。疹喜内虚也。然欲安之而卒不可得。又何故。
盖胞系于肾。金为之母。今发疹则肺家之血。尽出于外。肾经绝生化之源。
而无以自养。故胎必堕而罕留也。又岂得与 同日语哉。且 以二三日
之间。即化为轻。疹以六七日之内。渐没为安。则又殊矣。
按忆自己丑及壬辰癸巳。疹症大行。无论长幼。阖境相沿。比余诊之。则
咳嗽喷嚏泄泻。甚至目红鼻衄咽痛声哑。众咸作 治。予曰。此皆属肺
经症。乃疹而非 也。考之方书。独于幼科准绳得之。犹未惬意。内弟孙
子大起专幼科。性嗜学。乃出朱惠民传心录示余。余读之。见其方法井
井。治验昭昭。予遵而行之。百不爽一。任其变幻而总以发透为主。其间
有停食者。有失血者。有胎孕者。略为加减。或兼消兼清。而孕未有不堕
者。孕堕而疹未有不愈者。余于是时。莫不应手取效。又岂敢忘其所自
哉。姑识之。
x治验x
一女子食面停滞。而疹甚稠密。余先与托疹。胸膈胀满。加卜子浓朴而胸
始宽。疹亦透。但能食者多。而此其百一耳。
一男人发疹。因服凉药。腹痛泄泻。疹色淡白。余与白茯苓炙甘草浓朴陈
皮葛根桔梗薄荷煨姜二剂。腹痛止而疹红绽乃愈。
一男子夏令发疹。幼科加麻黄羌活。鼻衄不止。咽痛声哑。予与玄参连翘
甘桔鼠粘薄荷等清凉而安。盖疹不虑其多而虑其伏。伏则喘急鼻扇。
甚则成疳痢劳瘵。多至不救。更有一人之身而二三发者。乃时气所感。
非比痘症终生一次不可不知。
荆防饮
防风 荆芥 鼠粘子(焙研) 前胡 桔梗 苏薄荷 陈皮 葛根(各一钱)
甘草(二分) 山楂肉(一钱五分)
加生姜一片。芫荽一撮。无则用子。如发透。去荆防。胸膈不宽。加枳朴。痰
多。加苏子。泻甚。去鼠粘。咽痛。加射干。火毒。加玄参。腹痛。加茯苓浓朴。二
剂后。去荆防。加薄荷一钱。枳壳一钱。一疹本肺经。世俗动以羌活太阳
药燥之。一失也。其害则为咽痛烦躁尤轻。又以石膏汤寒其胃。一失也。
其害则变异顷刻。立致其死。衔冤者可不大畏哉。
卷之一伤寒
发黄
属性:夫杂症之发黄。多由于湿。伤寒之发黄。多由于热。湿则黄色暗。而热则黄
色明也。湿则酒面鱼腥之所化。故胀满而不甚渴。热则辛散燥烈之所致。
故烦躁而不自宁。治之者亦不可一例而施也。胀满者。平胃散为主。加以
清水之剂。烦躁者。栀子豆豉汤为要。佐以生津之味。如干葛知母门冬花
粉。皆所以滋阴也。山栀黄连黄芩黄柏。皆所以抑阳也。苍术秦艽茯苓车
前。皆所以除湿也。至于食疸。则枳实莱菔之类。必不可缺。酒疸。则解酲五
苓之中。又所急需。女劳疸。虽有矾石砂石散。不如地黄汤易生地。入车前
牛膝尤胜。阴黄。四肢冷脉微。附子理中汤加茵陈。此先贤微妙之法也。又
有蓄血发黄。桃亡承气汤。止治其血而黄自退也。盖此症受补者少。而不
受补者多。不渴者易疗。而渴者难疗。久而不愈。中满腹胀。便成不治之候
矣。
茵陈栀子汤 治发黄。小便赤。
茵陈(二钱) 栀子(一钱炒) 黄连(一钱) 车前子(一钱炒) 泽泻(一钱)
枳壳(一钱) 广陈皮(一钱) 干葛(一钱)
灯芯生姜水煎。或加秦艽豆豉花粉知母。
平胃散 治湿郁发黄。
苍术(一钱米泔制) 浓朴(一钱姜汁炒) 广皮(一钱) 甘草(三分) 山栀(一钱炒)
茵陈(二钱) 秦艽(一钱) 茯苓(一钱) 生地(一钱) 葛根(一钱)
灯芯生姜水煎。
枳实汤 治食疸。
枳实(一钱五分) 陈神曲(一钱炒) 莱菔子(一钱五分炒研) 青皮(一钱) 豆豉(一钱)
茵陈(一钱) 广皮(一钱) 山栀(一钱炒) 黄芩(一钱) 浓朴(一钱姜制)
姜一片水煎。
卷之一伤寒
吐蛔
属性:蛔者根据胃为养。赞助化物之需。故古方欲其安而不欲其动。用炮姜理中
汤加川椒乌梅。所谓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吴绶谓蛔厥却缘多饥。节庵
谓妄发厥阴汗。胃冷蛔上。又谓吐蛔虽大热。勿犯寒凉。则蛔厥之用温中
也必矣。及阅仲景乌梅丸。乌梅为君。人参附子细辛桂枝蜀椒当归为佐。
而柏皮之外。又加黄连。乃倍干姜。岂寒因热用。热因寒用法乎。乃余见一
妇。烦热呕酸。脉数吐蛔。欲投茱制黄连姜汁炒栀方可。奈医者执用温药。
随饮随毙。益信仲景乌梅丸倍黄连。早已开示后学一大法门。而习俗罕
究也。又治二妇。食伤胀满不堪。蛔窜十余不止。气口脉有力。竟投枳朴等。
温中内消而愈。盖失饥与伤饱。又不可执一者乎。要之蛔在平人。宜有不
宜无。宜少不宜多湿。热甚。蛔虫滋长。发胃脘痛。吐出则少愈。若胃败吐蛔。
色黑且腐。并成族来者。在不治例。
理中汤
人参 白术(土炒) 干姜(炮各一钱) 甘草(八分) 乌梅肉(二个) 川椒(十粒)
水煎。
乌梅丸 治蛔厥
乌梅(七十五个) 人参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