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书前有绍兴二十五年自叙,云:“归憩罗湖时作,故名曰《罗湖野录》。”末有绍兴三十年,无着道人妙总跋,妙总,尼也,与莹同学,至契。跋云:“妙总穷居村落,不闻丛林胜事久矣。比者江西莹仲温远自双径来访山舍,娓娓谈前言往行,殊慰此怀。徐探囊得《罗湖野录》—编,所载皆命世宗师与贤士大夫言行之粹美,详览熟思,不忍释手,亦足见仲温为道为学之要,其操心贤於人远矣,当与天下好事者共之。”
  《四库》著录本,此跋适阙题名,故《提要》云:“末有绍兴庚辰跋,不署姓名,而跋中自称曰妙总,则亦僧作也。”按藏本跋尾年月下原有“毗陵无着道人妙总谨书”十字,而《宝颜
  堂秘笈》本无之,知《四库》所据者与《秘笈》本同;又藏本均作二卷,《四库》著录四卷,知所据即《秘笈》本也。
  妙总为丞相苏颂孙女,与莹均见《大慧年谱》绍兴八年条,《嘉泰普灯录》十八及《五灯会元》二十有传。晚主平江资寿,开堂说法,道誉甚著。其语录有“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之句,慨当时国势之不振也。
  莹撰《大慧正续传》,特附《无着传》,曰:“正续所嗣法,止於洋屿小溪及前住径山受记荆者,其衡梅与再住径山,并无与焉,至於收无着者,盖仿《达磨传》载尼总持,在无着则不忝耳。”其推重之如此。
  莹在梅州,得大慧所用竹篦,妙总尝为之铭,亲写赠莹。引曰:“大慧老师以竹篦揭示佛祖不传之妙,几四十年,遂使临济正派勃兴焉。至於居患难中,亦不倦提击,所以梅州报恩有竹篦在堂司也。江西莹仲温尝掌其职,得之而归,岂特为丛林干载之荣观耶,无着妙总谨稽首为之铭”云。语见莹与逐庵宗演书。
  《佛祖通载》卅一言妙总乾道六年卒,年七十六。果尔,则绍兴三十年为莹跋《罗湖野录》时,年六十六矣,二人盖老同学也。《提要》以为僧,故特详之。

  《佛祖通载》二十二卷  元释念常撰
  此书全名《佛祖历代通载》。清《四库》著录。明北藏分为三十六卷,以目录为卷一,以卷一为卷二,卷十一以下,每卷分为二卷,卷二十二分为三卷。嘉兴藏、清藏、频伽藏及续藏经、砖桥各本皆因之,以是三十六卷遂通行於二十二卷。

  念常略历
  念常号梅屋,华亭人,事迹见本书觉岸序。至元十九年壬午生,至治三年癸亥赴京,缮写金字佛经,曾礼帝师,闻密乘之要。所谓帝师,当为公哥罗或旺出儿,《元史·释老传》谓公哥罗至治三年卒,旺出儿嗣。《通载》谓公哥罗泰定四年卒,则其所值者必公哥罗也。
  八思巴,《释老传》谓其至元十六年卒,《通载》谓其十七年卒,皆在念常未生之前。《四库提要》谓其受法於八思巴,殊误。撰《提要》者仅知有帝师八思巴,而不知八思巴卒後,终元之世,嗣为帝师,名见《释老传》者,尚十余代。至治三年,念常至京时,八思巴卒後四十余年矣,何由向之受法,此不得不谓为疏陋者也。

  本书之体制及内容
  本书为编年体。先是有隆兴府石室沙门祖璘撰《僧宝正续传》,又撰《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廿八卷,附一卷。始自汉明帝,终於五代。曰隆兴者,作书之时地;曰佛教者,书之内容;曰编年者,书之体制;曰通论者,每条之後,多附以论断也。其书采摭佛教碑碣及诸大家之文颇备。编纂有法,叙论娴雅,不类俗僧所为,然不甚见称於世,遂为《佛祖通载》所掩袭。
  今《通载》前数卷,二十八祖悉抄《景德传灯录》,自汉明帝至五代十余卷,悉抄《隆兴通论》,其所自纂者,仅宋、元二代耳。其抄《通论》,不独史料抄之,即叙论亦抄之;计所抄叙论三十八段,明著为石室论者,仅藏本卷五及卷十一等三段,其中有有立论主体者,如《五代叙》云:“予尝以唐新旧本纪参校,粗见文忠师仰《春秋》纪事褒贬之妙,因采数十端著《新唐史本纪略例》一篇。及得《五代史》,阅其自发述作之意,舆予亦颇合。”
  此所谓予,祖琇自谓也,今抄之於《通载》,而不明著为琇叙,则所谓予者,念常自谓乎?念常亦尝著《新唐史本纪略例》乎?“作奏虽工,宜去葛龚”,此《笑林》之所以为笑也。而卷首凡例,并未明言本书叙论悉采《通论》。又五代以後,汉明帝以前,不复见一叙论,不啻表暴其除抄袭外,不能自撰一论也。
  至其自纂一部份,体例亦多可议。《通论》编年,悉依“正史”本纪之法,《通载》则改之,只以甲子二字标题,而不尽著年号及年数,每条起始,多以“某月”或“是岁”等字冠之。欲知其事在何年,辄翻数叶或十数叶而未得其确数,此本书之大病也。
  又《通论》所采诸家之文,如《牟子理惑》三十七篇,采二十篇,已觉繁冗。《通载》於卷首载八思巴《彰所知论》,於金代载李屏山《鸣道集》,於元代载《至元辨伪录》,连篇累牍,不知所裁。凡此诸书,在当时皆有单行本也。
  又如《元遗山集·紫微观记》,撰於金亡以後,时遣山年四十七八,今乃系於泰和四年,时遗山年才十五。又瀛国公学佛法於土番,在至元廿五年,见《元史》十四《世祖纪》,时瀛国年十八,今乃系於至元十四年,时瀛国才七岁,此失之移前者也。
  又天竺三藏吽哈罗悉利,卒於金大定五年,无着妙总卒於宋乾道六年,今亦统系於嘉泰四年之末,此则失之移後者也。又元至大三年庚戌条,有元太祖、木华黎及耶律楚材纪事,移後且八九十年,瞀乱至此。卷首虞集序乃谓其“参考讹正,二十余年,始克成编”,不知二十余年中,其所考正者何事也。    ·
  虞集序为《道园学古录》所未载,抑《佛祖统纪》而扬《通载》。吾尝见崇祯七年董其昌撰《佛祖纲目序》则反之,曰:“宋僧志磐撰《佛祖统纪》,以天台为统.元僧念常复作《通载》,名依《统纪》,而立例则殊。始用史家编年之法,以宗为主,以教为辅,凡净行神足,性相义观,无所不备,而识者摘其漏误,至不可实辨,盖史之难如此”云云。则《通载》之缪误,明人已先有言之者。
  清初费隐容撰《五灯严统辨惑编》,乃极力推崇之,谓:“《通载》梵本,计卷三十有六,久入北京皇藏我字函中,元朝华亭念常禅师所集,历今几四百年”云。则以其载丘玄素伪碑,信有两天王道悟,谓云门、法眼二宗,皆出马祖,与费隐臭味相同,意有所偏,则好而知其恶者鲜矣。
  惟此书撰自元代,时有佚闻,如瀛国公之死,《宋、元史》皆阙载,此书於卷末至治三年条,载是年四月赐瀛国公台尊死於河西,与洪武初无愠撰《山庵杂录》同,此释典之有补世典者。
  《杂录》言:“瀛国公为僧後,至英宗朝,适兴吟诗云:‘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黄金台上客,无复得还家。’谍者以其意在讽动江南人心,闻之於上,收斩之。既而上悔,出内帑黄金,诏江南善书僧儒,集燕京书大藏经”云。
  《宋稗类抄》二亦载此诗,然未载其死。《元史》廿八《英宗纪》虽未载其死,然载:“至治三年四月朔,敕天下诸司,命僧诵经十万部,同月又敕京师万安、庆寿、圣安,普庆四寺,扬子江金山寺,五台万圣佑国寺,作水陆佛事七昼夜。”皆似与此事有关。特恐瀛国公之死,在四月以前,念常以是年五月入燕,其入燕即为缮写金字大藏,故载瀛国公之死为四月,然则瀛国公之不得其死,殆可信也。

  《四库提要》正误
  《提要》谓念常所见之帝师为八思巴,误已见前。又夸其能自弥罅漏,如论唐宪宗.懿宗之迎佛,为崇奉太过,不知此祖琇《通论》廿七之言也。又谓其论王缙、杜鸿渐,但言福业报应,故人事置而不修,不知此《通论》十八引《新唐史》之言,非念常之论也。又谓韩愈为一代伟人,乃引西蜀龙氏之言,诋其言行悖戾,不知此《通论》廿一所引,非念常自引也。
  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加,发掘有宋诸陵,事载《元史·释老传》及《世祖纪》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条,而《通载》不载。惟至元廿五年杨琏真加集江南禅教朝觐登对事,《通载》载之,凡二千余言。此径山长老云峰妙高与教家在元世祖面前辩论禅宗之旨,与杨琏真加无涉。杨固不知禅,亦未随同至京。盖其时释道之争甫完,又有教家谗毁禅宗之事,故令杨传集禅教诸僧,到京庭辩。妙高年已七十,不惜跋涉一行,禅宗赖以安堵,此禅宗史一重要公案也。
  《提要》徒见卷端有“杨辇真加”四字,遂谓“杨琏真加穷凶极恶,《通载》乃没其事迹,但详述其谈禅之语,俨然古德宗风”云云。此误认云峰妙高之言为杨琏真加之言,自是撰《提要》者阅书疏忽之咎,以此讥《通载》,《通载》惟有敬谢而已。

  《释氏稽古略》四卷  元释觉岸撰
  书极通行,《四库》著录。有砖桥本、杭州本、影印续藏经本。
  觉岸字宝洲,乌程人,即为《佛祖通载》作序者。《五十万卷楼书目》谓念常亦为《稽古略》作序,疑误记也。
  书亦编年体,後出於《通载》十余年,其中且有引《通载》者,如卷三贞元九年条是。《四库》以此书列《通载》前,因此书止於南宋,而《通载》则止於元元统元年也。
  先是宋咸淳间有括山僧一庵本觉撰《释氏通鑑》,止於五代,此书多本之。於历代有名诸僧,及僧家通常掌故,搜采略备,颇便观览。惟不免有兔园习气,一知半解之说亦多,如卷二谓陈年祯明,宋《资治通鑑》避仁宗庙讳作祥明,又卷四云宋太祖讳玄朗等,皆似是而非,未经深考。
  书中所注出典,亦粗率可笑,如《高僧传》、《弘明集》撰
  於萧梁,今卷三记唐初事,乃数云出於《高僧传》、《弘明集》。又《续高僧传》、《佛道论衡》、《法苑珠林》,均撰於唐初,今记开元中不空三藏事,乃云出於《续高僧传》;记大历九年及太和七年事,乃云出於《佛道论衡》;记南唐事,乃云出於《法苑珠林》,皆可以常识判断而知为谬者也。又撰《欧阳文忠外传》及《华阳宫记》者,北宋末蜀僧祖秀,字紫芝;撰《隆兴佛运统纪》及《隆兴佛教编年通论》者,南宋初江西僧祖琇,号石室,今卷四元丰八年及重和元年条,均误《佛运统纪》为紫芝撰,可见其多不足据。
  惟此书本为释子之欲稍通世史者而作,故於列朝兴废盛衰,无关释氏者,亦复条分摘列,参杂成文,《提要》讥其伤於枝赘,未中此书之失。此书前有中山李桓序,桓见《元诗选》癸之丙,《提要》误作李恒;此书於唐代前後均载有濮王钏天寿年号,《提要》误作天焘,均应改正。

  《神僧传》九卷  明成祖撰
  明北藏、嘉兴藏、清藏、《明史·艺文志》,皆著录。今有频伽藏本、常州本。《四库》附存目,以为元人撰,误。
  卷首有永乐十五年御制序,《四库》所据本盖阙之。是书专采僧传中之有神迹者,辑以为传,不注出典,所采皆习见之书。自汉摩腾,至元胆巴,凡二百八人。胆巴见《元史·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