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印顺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印顺法师-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处,因缘相应分,及道品分。
      支,入出息念,学,证净等相应。    │
      又依八众,说众相应。              │若诸 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集品
                                        │」。
      後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 !5 南颂│
      ,随其所应,次第安布。            │

   


  依此对比,从先後的多少差别中,可以了解早期「只夜」的意义。「後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 !5 南颂」,结成的 !5 南颂,不是别的,正是古代集经者的摄颂。如『分别功德论』说 ∶「撰三藏讫,录十经为一偈。所以尔者,为将来诵习者,惧其忘误,见名忆本,思惟自寤」(7) 。结经为偈,在十经後,也有总列在最後,终於自成部类的(8)。原始结集,无论是「法」──相应修多罗,是「律」──波罗提木叉,都是长行散说,名为修多罗。摄十经为一偈,就是名为只 'P23' 夜的「结集文」,这是便於记诵的,世俗共有(而不顺烦恼)的结颂法。『论』文次後又说∶「若诸 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集品」。论内容,就是先说的,「又依八众说众相应」,但别有部类的「结集品」,是『杂阿含经』的「众相应」──「八众诵」,与『相应部』的「有偈品」相当,与先说「为令圣教久住,结 !5 南颂」,是不同的。这就是『大毗婆沙论』所说,「只夜」有「结集文」与「结集品」的差别。以「结集文」与「结集品」为「只夜」,为传承中的又一古义,得『瑜伽论』而充分明了出来。最初结案「相应修多罗」时,是长行直说;附以摄颂,名为「只夜」,是初二分教的本义。其次集成有偈颂的「八众诵」,也就名为「只夜」,成为『杂阿含经』的又一部分(9)。 


  名为「结集品」的「只夜」,是『杂阿含经』三大部分之一,在现存本中,次第也是有错乱的,好在有『别译杂阿含经』可以比对。『别译』前一二卷及卷二0,与『杂阿含经』的「八众诵」相当,摄颂多数保存,便於整理,所以近代学者,都依『别译』二0卷本,比对出『杂阿含经』「八众诵」的次第(10)。「八众诵」──「只夜」的次第,现存本有四卷的错乱,『杂阿含经』原译本的次第,应该是∶ 卷三八·卷三九·卷四0.卷四六.卷四二·卷四.卷四四·卷四五·卷三六.卷二二· 卷四八.卷四九.卷五0 'P24' 
注【5…001】『瑜伽师地论』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中──下)。 
注【5…002】『一切善见律注序』(南传六五.三八)。 
注【5…003】拙作『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七0──七一)。 
注【5…004】『瑜伽师地论』卷一八(大正三0.三七八上)。 
注【5…005】『杂阿含经』卷四八(大正二. 三四八中)。『相应部』「诸天相应」(南传一二·一──二)。 
注【5…006】『大智度论』卷三三(大正二五.三0六下──三0七上)。 
注【5…007】『分别功德论』卷一(大正二五.三二中)。 
注【5…008】结偈而别为部类的,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 
注【5…009】参阅拙作『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五一二──五一八)。 
注【5…010】吕澄『杂阿含经刊定记』(『内学』第一辑一一0──一一三)。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六五四──六五五)。拙作『v 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六六九──六七一)。 


   

五 记说──如来所说.弟子所说(三)

  「记说」,为九分(或十二分)教的第三分,我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已有过广泛的论列(1),这里择要(与『杂阿含经』有关)的加以叙述。vya^karan!a;veyya^karan!a,义译为分 'P25' 别,记别、记说等,大乘佛教著重於授记,所以被译为授记。在十二分教中,记说的解说,如『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卷一二六(大正二七.六五九下──六六0上) 说∶ 


   「记说云何?谓诸经中,诸弟子问,如来记说;或如来问,弟子记说;或弟子问,弟子记说;化诸天等,问记亦然。若诸经中,四种问记,若记所证所生处等」。 


  『大毗婆沙论』的解说「记说」,先约问答的人说,举如来,弟子,诸天;「如来记说」,「弟子记说」(还有「诸天记说」),不正是『瑜伽论』所说的,「如来所(记)说」,「弟子所(记)说」吗?次约问答的法说,是「四种问记」,「所证所生处等」。「四种问记」──一向记,分别记,反诘记,舍置记,可说是一切问答的方式。但「四种问记」,重於法义的分别,是初期佛教,因法义分别的发达,而归纳问答分别为四类的。如第四舍置记,或作无记,无记是不予解答,无可奉告。『杂阿含经』中,与婆蹉种出家,外道出家所作的问答,都是「无记」(2) 。『相应部』的「犊子种姓相应」,「无始相应」,与此相当;这是「记说」中的无记部类,为「如来所说」的一部分。在法义分别以外,「记说」又著重於三乘圣者的「所证」,如预流与阿罗汉果的记说;以及佛弟子的「所生」,死了以後的未来生处。可见在法义问答分别以外,更有对於深秘的事理,作明显的、决了(无疑)说的特性。所证与所生的「记说」,在『杂阿含经』中,如记富兰那兄弟,同得一来果,同生兜率天(3),百手释氏得须陀洹果的记说(4),都见於「如 'P26' 来所说」部分。「相应修多罗」末──「不坏净相应」中,广记比丘等四众弟子,及那梨迦聚落在家弟子的所证与所生,也是「记说」(5)。除佛弟子的「记说」以外,『相应部』中更多见「记说」的实存部类。如「勒叉那相应」,目犍连记说夜叉鬼的形状,由佛记说其前生的恶业(6),这是「弟子所说」。如「龙相应」共「四十记别」,说四生龙的业报(7)。据此体例,那末「乾闼婆相应」,「金翅鸟相应」,「云(天)相应」,也应该是「记说」(乾闼婆,金翅鸟,龙相应,『杂阿含经』缺)。「禅定相应」,末结为「五十五记别」(8)。「见相应」初章,为「预流品十八记别」(9)。这些,在『杂阿含经』中,都是属於「如来所说」的。依此可见,『杂阿含经』的第三部分──「如来所说」,「弟子所说」,是九分(十二分)教中,早期「记说」的实存部类。 


  『瑜伽师地论』,对「记说」的解说,如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下)说∶ 


   「云何记别?谓於是中,记别弟子命过已後当生等事」。 「或复宣说未了义经,是名应颂。云何记别?┅┅或复宣说已了义经」。 


  瑜伽系论典,以显了分别,记别未来──二义,解说十二分教的「记说」。记别弟子未来当生等事,与 『大毗婆沙论』 的「所证所生」相同。显了分别,表示「记别」是了义经,这是对「只夜」(应颂)是不了义经而说的,所以「记说」是偈颂的广分别说。这一意义,『杂阿含经』 'P27' 是充分证明了的。由於不了解偈义而广为分别的,『杂阿含经』中,有属於『波罗延耶』的,如答「波罗延耶阿逸多所问」(10);「答波罗延富邻尼迦所问」(11);「答波罗延优陀耶所问」(12);「波罗延低舍弥德勒所问」(13)。有属於 『义品』 的,如「义品答摩 提所问」(14)。有属於『优陀那』 的,如「法无有吾我」偈(15) ;「枝青以白覆」偈(16)。 有属於(只夜)「八众诵」的,如「答僧耆多童女所问偈」(17)。这些偈颂,『杂阿含经』明白的说∶「我於此有馀说答波罗延富邻尼迦所问」;「我於此有馀说答波罗延优陀延所问」;「我为波罗延低舍弥德勒有馀经说」(18)。「有馀说」即不了义说。『波罗延』──『小部』『经集』第五品,纯以偈颂说法,偈颂为有馀说,与『瑜伽论』说完全相合。「只夜」,起初是用为偈颂的通称。偈颂,每为文句音韵所限,又多象徵、感兴、夸张的成分。法义过於含浑,如专凭偈颂,是难以理解法义的。「只夜」(偈颂)是不了义说,是说一切有部所传的古义。所以说一切有部,以四阿含为「经藏」,不取多数是偈颂的『小部』,而称之为(经藏以外的)『杂藏』。『大毗婆沙论』评法善现(即马鸣)的作品说 ∶「夫造文颂,或增或减,不必如义」(19);说「达罗达多是文颂者,言多过实」(20),都是秉承了偈颂是不了义的原则。 


  原始结集的,是精简的长行直说,依文体而名为「修多罗」,依类纂集,所以名为「相应」。原始的「修多罗」(相应),相当於蕴;处;缘起、食、谛、界;念住等道品。佛说长行是「 'P28' 修多罗」,为了记忆,又结经为摄颂──「结集文」,而有偈颂的「只夜」∶这是原始二部成立的过程。不过,新的经说,还在佛教界的不断的传出。在文体上,有长行的,也有偈颂的。有偈的一部分,比附於「结集文」,而成为「结集品」的「只夜」。在内容上,有如来记说的,有弟子记说的,有诸天记说的。这些,多有显了分别法义,说明深秘事理的特性,这就是「记说」 ──「如来记说」,「弟子记说」,「诸天记说」了。「诸天记说」部分,是适应印度一般的神教信仰,而传出的通俗教化,都是有偈颂的,与「弟子所说」的有偈部分相合,称为八「众相应」,属於「只夜」,於是「记说」只有「如来所说」,「弟子所说」了。现存的『别译杂阿含经』,分为「初诵」与「二诵」。「初诵」及「二诵」末卷,是「众相应」的「只夜」;「二诵」长行,是「如来所说」。从末卷又有偈颂来说,全经体例不一致;是否到此已是足本,或者译文、传写,已有所遗落。但可以肯定的,「只夜」与「记说」──「如来记说」、「弟子记说」,曾集成一类而别行,这就是「少分阿含」。但「只夜」,早与「修多罗」相联合,「记说」也附於「修多罗」,终於综合为大部──『杂(相应)阿含』,『杂阿含经』也就包含了「修多罗」,「只夜」,「记说」──三部分。 


  『杂阿含经』中,属於「如来所说」、「弟子所说」的,共一五卷,是附於「五阴诵」,「杂因诵」,「道品诵」以下的。其中,佚失了一卷,次第也有错乱,推定原译本次第如下∶ 'P29' 「五阴诵」∶卷六.卷七 「杂因诵」∶卷一八·卷一九·卷二0.卷二一·卷二二(佚失)·卷二三(误作卷三一 ) 「道品诵」∶卷三一(误作四一)·卷三二·卷三三·卷三四·卷三五·卷三六(误作四 七).卷三七 


  卷三一(为卷二三之误)初,说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三经。接著说∶「如佛说六经,如是异比丘问六经,佛问诸比丘六经,亦如是说」(21)。可见在此卷以前,还有说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共六经,但三经已佚失了。此卷以前所缺失的,不只三经,而应该是一卷。现存本五0卷,除去『无忧王譬喻』,实际佚失了二卷。上面说到∶卷二四与卷二六之间,内容 是「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