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顾松园医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27-顾松园医镜- 第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深者病在三阴,邪气不能与卫气并出,或间日,或三、四日而作。经云∶由邪气内搏五脏,横连募 
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并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作愈迟者,病愈甚也。其论先。 
热后寒之温疟,一者因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先受阳邪,后受阴邪,故先热后寒。一者因冬感风寒,深 
藏骨髓,内舍于肾,或遇春温,或遇大暑,随触而发。其发也,邪气从肾出之于外而大热,内已如焚;俟 
其势衰,复返于肾,而阴精与之相持,乃始为寒,故亦先热后寒。其但。热无寒之瘅疟,因肺素有热,阴 
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而心肺病;手足热,欲呕,而胃自病。所以继之曰∶邪气内 
藏于心,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灼脱肉。经之论疟,无漏义矣。而立斋、丹溪,又分痰,疟、食疟, 
及饮水败血为疟等症。虽古人有无痰不成疟,无食不成疟之说,然不过疟疾之兼症耳,岂果因此而成疟 
者哉!此外有谓瘴,疟者。惟岭南地方,天气炎,山气温,多有岚瘴之气,感之而病,乃湿热之外入 
也。有谓牝疟者,但寒无热,以阳气不充,乃阴邪之胜也。有谓劳疟者,因劳即发,以里气虚,而感邪 
之易也。凡邪自外入,当从汗解。然治法云∶有汗要使无汗,扶正为先;无汗要使有汗,散邪为急。 
又热多者,凉药为君;寒多者,温药为主。至于痰食饮血,各随其甚者而兼理之。若冬感风寒藏肾,至 
春夏发为先热后寒之温疟,宜壮水之主,以急救其阴,不然,则十数发,阴精尽而死矣。世俗又有鬼疟 
之名,此为时行疫气,投平胃散,加桃仁、雄黄、无不截者。总之脉实症实者,攻邪以治标;脉虚症虚 
者,养正以治本。久疟必虚,惟用人参一、二两,姜皮三、五钱,于未发二时之前,连投二服,莫不应 
手取效,贫困者,则 、术、当归,亦可随宜择而用之。若阴虚水亏之人,则多用熟地,或少佐生姜。近 
世不明表里虚实,辄用芩、连、栀、柏,若表未解而得者,寒凉则寒邪愈固;或用常山、草果,若正已虚 
而得者,克伐则元气转虚。故夫缠绵不已者,皆医之咎也。 
x小柴胡汤x〔见伤寒。〕治疟主方,加减用之。 
渴者,去半夏加花粉,劳虚亦如之。热多者,合竹叶石 
膏汤。寒多者,加姜皮,甚者或再加桂枝。有痰加花粉、橘红、竹沥。有食加枳实、青皮、豆蔻。若 
多热而久不解者,〔必本阴虚。〕加鳖甲、牛膝。〔大剂益阴除热,自愈。〕若多寒而久不解者,〔必 
本阳虚。〕合露姜饮,或再加 、术。〔益阳气则寒自止,邪自散。〕夜发者,〔邪在阴分。〕 
合四物汤加红花。〔必用血药提起阳分,则易愈。〕妇人久疟,或产后亦如之。如强壮人欲截,必俟三、 
四发后,疟势稍减,方可加常山。〔钱许,用酒炒透,则不发吐。其虚弱之人,始终不可截,误截,每 
致腹胀。〕 
此和解表里之剂,乃治少阳病,全体大用之一方也。嘉言谓∶外邪相干,每伏藏于半表半里,入而 
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所以寒热往来,乃少阳所主。内经论疟,虽分五脏及足三阳、然少阳而 
兼他经之症则有之,谓他经而全不涉少阳,则不成其为疟矣。所以仲景云∶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 
弦迟者、多寒。此不但初病之脉乃尔,即久疟正虚,脉不鼓指,而弦象亦隐然在中。故始之似疟非疟, 
与后之经年不解,总一少阳主之。偏阴则多寒,偏阳则多热,即其纯热无寒而为瘅疟,纯寒无热而为牝 
疟,要皆自少阳而造其极偏。补偏救弊,亦必返还少阳之界,阴阳协和,然后可愈,故以小柴胡汤为 
主,热多者,加寒药,寒多者,加热药,乃天然不易之法也。 
x王太史治疟神方x 主治加减,所投辄效。 
柴胡〔少阳寒热往来之主药。〕羌活〔太阳发表之主 
药,以头、项、腰、脊、背痛,太阳经也。〕葛根〔阳明解表之主药,寒栗鼓颔责之阳明,其脉循 
颐领故也。〕防风〔风湿交攻,以 疟皆生于风也。〕升麻〔同柴、葛、羌、防,俱辛甘气 
清,使阳气上升,离于阴而寒自己。咳家、呕家、血家忌之。无汁加藕叶。〕石膏〔烦渴者必 
用。〕知母 黄芩〔三味俱性寒下行,引阴气下降,离于阳而热自己〕猪苓〔分利阴阳,使不 
交并。〕穿山甲〔恐经络阴阳相阻,药力难入故也。此味最妙,孕妇忌之。〕浓朴〔下气消痰、 
以无痰不成疟也。〕神曲〔下气消食,以无食不成疟也。隔夜先煎,露一宿。盖疟因暑邪,得露则 
解。临发前一时,重汤炖温服,避其锐气也。然势将退,服二煎,击其惰懈也。若疟势正盛,服药与之混 
战,徒自苦耳。〕 
此治疟之神剂也。王宇泰云∶卫气与邪气相并则病作,与邪相离则病休。并于阴则寒,并于阳则热。 
故寒多者宜升其阳,使不并于阴,则寒自己;热多者,宜降其阴,使不并于阳,则热自己,寒热交作者, 
一升一降,而以渗利之药,从中分利之,使不交并则愈。其制此方,深得治疟之窍,学人能悟其旨,而善 
为加减之,则不可胜用矣。 
x竹叶石膏汤x〔见伤寒。〕治疟发热甚,渴甚,烦躁不眠。 
汗多加人参,虚者亦用。〔一钱至一两。〕食滞加枳实、青皮。呕加竹茹、木瓜、枇杷叶。如三日疟, 
热渴甚者,加首乌、鳖甲、牛膝。 
此甘寒清暑之要剂,余谓以治瘅疟,亦至当不易之方也。仲淳治疟,每用此方,其言曰∶余年十 
七时,为疟所苦,诸方不效。因读《内经》夏伤于暑,秋必 疟,乃知疟。疾暑邪所致,遂从暑治, 
不旬日愈。后数以意消息,虽随症投药解散,必清暑益气,调理脾胃为主。痰多者,兼消痰,有食 
者,兼消食,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即经年久疟亦无不愈。又曰∶疟必由于中气虚弱,破 
气,则中气愈伤,邪不得解,甚则中满。果系伤食者,不拘此例。误下则邪下陷。变为痢疾,或腹满 
腹胀。故凡属破气下泄之药,慎误勿投。 
x仲淳治疟简服方x 疟疾未发日服之。如一日一作者,亦乘其未发二时之前服之。 
异功散去甘草,〔恐助脾家湿热。〕加白芍、扁豆、豆蔻、山楂、麦芽,如有肺火者,去参、术 
加麦冬、石斛。 
此开胃、健脾、消食、消痰之剂,佐以此方,使正旺则邪易除也。 
x仲淳方x 久疟不已,似劳症者用之,三日疟在阴分者,亦效。 
鲜首乌〔疗阴阳久疟。〕鳖甲〔益阴除热,而消散。为治疟要药。〕牛膝〔同鳖甲治 
疟在阴分久不愈者。各五钱至一两。〕当归〔养血,三、五钱。〕贝母〔三钱至八钱。〕橘 
红〔消痰,三、五钱。〕柴胡〔和解余 
邪。〕姜皮〔各一、二钱,热甚及有汗者去之。〕加竹沥〔一大杯。〕虚极者,加人参。〔至 
一两。〕 
此滋阴养血,而兼消痰和解,乃阴虚久疟之剂也。 
x六味地黄汤x〔见虚劳。〕 
本方宜去萸肉,加柴胡、鳖甲、牛膝、麦冬、花粉。 
此壮水之剂,赵氏云∶阴虚人发疟,见其面赤口渴,作肾中真阴虚治,用此无不立应。 
x补中益气汤x〔见泄泻。〕久疟属阳虚者,〔必寒甚热少不渴。〕可用此方。 
此补气、健脾、升阳之剂。立斋云∶凡人久疟,诸药不效,本方内加半夏,用参一两,加煨姜 
五钱,此不截之截也,一服即愈。徐忠可谓∶余见贫人,无力服参,不论间日三日,令将黄 、白术、当 
归、首乌、橘红等分,以生姜自然汁为丸,不问邪之清否,服三、四斤。百不失一。 
x露姜饮x 亦治阳虚久疟。 
人参〔一两。〕姜皮〔五钱。〕〔水煎露一宿,隔汤温服。〕 
此扶正驱邪之剂。仲淳云∶余治一人三日疟,用原方不应,加参三两,加姜一两五钱,一剂即止。 
x截疟神方x 
x白术x〔四两。炒常山二两,煎浓汁,浸白术,焙干去常山,但用术。〕〔分作四服,煎饮立愈。〕 
此补多攻少之剂,疟久不截者,可用此方。 
x鳖甲丸x〔自制。〕《金匮》云∶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 
愈,〔天之节气更。则人身之气亦更。〕设不愈,当月尽解,〔天人之气再更,疟势自衰。〕如其 
不愈,当结为 瘕,名曰疟母。〔必少阳所主之胁肋,外邪相挟,痰血成形。〕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下瘀血,破 瘕,为治疟母之要药。醋炙,四两。〕桃仁〔炒。〕 虫〔祛 
血积,去足炒。〕瓦楞子〔消老痰, 。〕麦芽〔消谷积。〕青皮〔破滞气。〕香 
附〔气郁血滞必用之药。〕三棱 莪术〔磨积削坚,必需之品。各二两。〕〔共九味,醋煮神曲糊 
为丸。〕 
此一派破瘀、消痰,削积之品,恐日久根深,牢不可破,所以祛邪为急,药不嫌其峻也。但虚人必 
得参、术赞助。脾能营运,积可得去。此方师其法,而不泥用其药,投之其效。 
疟疾之脉,代散者死。 

卷八·御集疟
举例
属性:一 一妇患疟,寒少热甚,头痛微汗,不嗜饮食,脉洪数而实。仲淳用大剂竹叶石膏汤加葛根、 
〔柴胡为少阳主药,应加入。〕扁豆、茯苓、橘红、牛膝,三剂不应。忽一日,凡寒热者再,昏迷不省 
人事,热甚危急,疑为虚弱,因去石膏等剂,加人参二钱,乃犹豫未决。进而复诊其脉,洪数 
如初。急去人参,仍用前方,加石膏至二两,更加首乌五钱,日进二剂,疟遂止。 
二 一人苦疟疾,欲求速止。仲淳定三方,作五剂,一日夜饮尽,次早疟止。先二剂清暑,用大 
剂竹叶石膏汤,少加桂枝,以其渴而多汗也。次二剂健脾祛积滞,用白术、茯苓、扁豆、豆蔻、橘 
红、楂肉、麦冬、乌梅。最后一剂,用人参一两,姜皮一两,水煎露一宿,五更温服。 
三 一人患疟仲淳之门人。用白虎汤加人参一两。一庸士云∶岂有用参至两数者乎?改用清脾 
饮,二十余剂而疟不止。体 弱。仲淳至,笑曰∶此虚甚,非参不可,吾徒不谬也。用白虎汤加参、 
各一两,干葛、陈皮各二钱,二剂而愈。 
四 一人食牛肉,觉不快,后遂发疟,饮食渐减,至食不下咽,已而,水饮亦不下。白汤过喉,呕 
出碧色,药俱不受,小便滴如赤茶、大便闭,诸医束手。仲淳令仰卧,手按心下偏右,大叫。遂用矾 
红和平胃散作末,枣肉为丸,白汤下三钱,至喉辄不呕,水道渐通。次日下黑物数块,硬如铁丸,其病 
如失。再以人参、麦冬各五钱,白芍、橘红各三钱,煎服,四日起。 
五 一人患疟后失音、寒热愈甚,急告仲淳。仲淳曰∶病患阴虚而有热者,虽呕吐忌用半夏、生 
姜,误投则损人津液,令人声哑,此必疟时不遇明眼人,妄投半夏之故也。用 
贝母、茯苓、甘草、麦冬、知母、鳖甲数剂而愈。 

卷八·御集
痢(经谓之肠,后人又名滞下。)
属性:痢疾一证,其所下者,或赤或白,或脓或血,或脓血相杂,或痛或不痛,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 
不能便。有呕恶胀满者,有噤口不食者,有寒热往来者。景岳论此症,当分表、里、寒、热、虚、实 
施治。其言曰∶凡邪因表者,必有表症,当兼解其表,表邪解而痢自愈。又嘉言谓∶外感暑、热、湿 
三气之邪,而成下痢,必宜首用辛凉,以解其表,次用 
苦寒,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