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序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
读诵,修因证果者乎。然如来所说,实依众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无一
法可得。但以众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妄想执着。由兹起贪
瞋痴,造杀盗淫。迷智慧以成烦恼,即常住而为生灭。经尘点劫,莫之能反。幸
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贱人,原是长者
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回思从无始来,未
闻佛说。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片片裂,
肠寸寸断矣。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
(正)竭诚方获实益论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云:在在处处,若
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
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
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
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
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
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固将依之以长揖三
界,永出生死牢狱。亲证三身,直达涅槃家乡。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
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黩。
(正)同上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
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
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
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
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
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
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
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
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
福慧增崇乎。智者诵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
写法华经,一心专注,遂得念极情亡。至天黑定,尚依旧写。侍者入来,言天黑
定了,只么还写。随即伸手不见掌矣。如此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同
一专心致志,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耳。明雪峤信禅师,宁波府
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
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
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
中来。阅经者亦当以此为法。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袴。以心常如在佛前也。吃饭不可过度。
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
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放屁一事,最为下
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若烧香,不过表心。究无什香。若吃多了
放的屁,极其臭秽。以此臭气,熏及三宝,将来必作粪坑中蛆。不吃过度,则无
有屁。若或受凉,觉得不好,无事,则出至空地放之。待其气消,再回屋中。如
有事不能出外,常用力提之。不一刻,即在腹中散开矣。有谓不放则成病,此语
比放屁还罪过,万不可听。吾人业力凡夫,在圣中圣、天中天之佛殿中,三宝具
足之地,竟敢不加束敛,任意放屁。此之罪过,极大无比。许多人因不多看古德
著述,当做古德不说。不知古德说的巧,云泄下气。他也不理会是什么话,仍不
介意。光三四十年前,常说此事。后试问之,人不知是何事,以故只好直说放屁
耳。唱戏骂人说放肆,就是说你说的话是放屁。凡有所畏惧,气都不敢大出,从
何会放屁。由其肆无忌惮,故才有屁。你勿谓说放屁话,为不雅听。我实在要救
人于作粪坑之蛆之前耳。
(续)诫初发心学佛者书

◎晨起,及大小解,必须洗手。凡在身上抠,脚上摸,都要洗手。夏月袴腿不可
敞开,要扎到。随便吐痰鼻希〖音喜〗鼻,是一大折福之事。清净佛地,不但殿
堂里不可吐鼻希,即殿堂外净地上,也不可吐鼻希。净地上一吐,便现出污相。
有些人肆无忌惮,房里地上墙上乱吐。好好的一个屋子,遍地满墙都是痰。他以
吐痰当架子摆,久久成病。天天常吐,饮食精华,皆变成痰了。
(续)同上

◎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其旨趣。后生
稍聪明,得一部经书,废寝忘餐的看。一遍看过,第二遍便无兴看。即看,亦若
丧气失魂之相。此种人,均无成就,当力戒之。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
读深思子自知。孔子乃生知之圣,读易尚至韦编三绝。以孔子之资格,当过目成
诵,何必又要看文而读。故知看文,有大好处。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则一
字一句,悉知旨趣。吾人当取以为法。切不可显自己聪明,专尚背诵也。当孔子
时无纸。凡书,或书于木板,或书于竹简。〖亦竹板也〗易之六十四卦,乃伏羲
所画。六十四卦开首之彖,乃文王所作。每卦之六爻,乃周公所作。此外之上经
彖传,象传,下经彖传,象传,并乾坤二卦之文言,及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
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所谓十翼者,皆孔子所作。若约字说,孔子所作者,比
文王周公所作,当多十馀倍。而孔子读文王周公之易,竟至将编书之熟皮绳,磨
断过三次,可以知读之遍数不可计也。吾人能以孔子之恒而读佛经、持佛名,必
能以佛之言之德,熏己之业识心,成如来之智慧藏也。
(续)同上

◎经像之不能读不能供者,固当焚化之。然不可作平常字纸化。必须另设化器,
严以防守,不令灰飞馀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緻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
俾入水则沉,不致漂于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
沟小河,断不可投。
(三)复如岑法师代友人问书


六、劝注重因果

甲、明因果之理
乙、示戒杀之要

甲、明因果之理

◎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
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
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夫积善、积不善,因也。馀
庆、馀殃,则果矣。又既有馀庆馀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
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馀庆馀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凡夫不得
而见,何可认之为无乎。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
者是。洪范乃大禹所著,箕子以陈于武王者,末后五福六极之说,发明三世因果
之义,极其确切。宋儒谓:佛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为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
据,实无其事。断以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
神已散矣,令谁受生。在彼断其必无因果,而春秋传、史汉中,每有冤杀者作祟,
蒙恩者报德,种种事实,悉是前贤为佛教预为骗人之据乎。既无因果,无有后世。
则尧桀同归于尽,谁肯孳孳修持,以求身后之虚名乎。以实我已无,虚名何用。
由兹善无以劝,恶无以惩。
(续)标本同治录序

◎佛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发挥因果之究竟者。有谓因果为小乘,而不肯
提倡,是皆专事空谈,不修实德者。如来成正觉,众生堕恶道,皆不出因果之外,
何得独目之为小乘乎。其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所谓道,果何道也。非诚明合
一之道乎。诚即明德,乃吾人即心本具不生不灭之妙性,乃性德也。由无克复之
功夫,则不能显现,故谓之为阴。即明明德之上一明字。乃朝乾夕惕,兢业修持
之功夫,即修德也。修德之事显著,故谓之为阳。修德功极,性德圆彰。诚明合
一,即所谓明明德而止至善也。前此之功夫,为格、致、诚、正、修。后此之事
业,为齐、治、平。然此诚明合一,明明德而止至善,以迄于齐、治、平,非凭
空即能如是。固自有使之不能不如是者在。何为使之不能不如是者,即所谓三世
因果,六道轮回也。人虽至愚,决无好凶恶吉,幸灾乐祸者。闻积善必有馀庆,
积不善必有馀殃,贤者必益加勤修,不肖者亦必勉力为善。勉为既久,则业消而
智朗,过无而德明。昔为不肖,今为大贤。是知诚明之道,于自修则已具足。于
教人,非以因果相辅而行,亦不易尽人悉各依从也。合因果诚明二法,方为圣人
继天立极,垂型万世之道。亦即自心本具之光,与普照法界之佛光也。
(续)婺源佛光分社发隐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是知智
慧德相,乃生佛所同,即性德也。有妄想执着,离妄想执着,则生佛迥异,即修
德也。修德有顺有逆。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证,证而了无所得。逆性
而修,愈修愈远,修极而永堕恶道,堕而了无所失。了此,则愚者可贤,贤者可
愚,寿者可夭,夭者可寿。富贵贫贱,及与子孙之蕃衍灭绝,一一皆可自作主宰。
则有凭据者亦可无凭据,无凭据者亦可有凭据。如山之高不可登,人不能由,不
妨凿岩设砌,则绝顶亦可直到矣。古今人,不知随心造业,随心转业之义。多少
大聪明大学问人,弄得前功尽弃,尚且遗害累劫。若不修德,即亲身做到富有天
下,贵为天子,与夫位极人臣,声势赫弈之宰辅地位,有不即世而身戮门灭者哉。
是亲得者皆无凭也。袁了凡颇会此义,故一切所享者,皆非前因所定也,前因,
俗所谓天。天定者胜人,谓前因之难转也。人定者亦可胜天,谓兢业修持,则前
因不足恃。是以现因为因,而消灭前因也。若恣意妄为,则反是。了此,则欲愚
者贤,庸平者超拔,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与随时善教而已。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
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
驰。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
从兹退悔初心,反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