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边军在修长城和筑立空心台的同时,戚继光对边军也加强了训练,进行了改革。他除立车营进行车、马、步军协同训练外,还设制了拒马器,用我所长,攻敌所短。他在密云、遵化、建昌三地建立辎重营,作为粮草、器械等军用物资的基地。他还根据军队来源的不同,予以不同的防守任务,“以南兵为先锋,入卫兵主策应,本镇兵专戍守”①。隆庆六年冬,在戚继光的提议和安排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的地点在汤泉(今属河北遵化),车、骑、步三军配合,人数多达十六万,长达二十多天,实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所罕见。演习相当成功,戚继光本人也大为振奋,他说:“职援枹二十余年,亦未见十万之众。。近得共集连营,始知十万作用;又似稍有豁悟,乃信边事真有可为。”②由于戚继光练兵有方,训练有素,当时朵颜部董狐狸的几次进攻,都落得一败涂地的结局。万历七年,戚继光还援师辽东,击败图们汗四万军队的进攻。当时明皇朝以八事评判边将,即积钱谷、修险隘、练兵马、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收塞马、散叛党,每三年派大臣阅边。戚继光“在蓟也,足竭穷荒,心竭智虑,无一楼垣非亲自措筹而步算,无一戈橹非亲自检点而试验者也”③,因而成绩常常是最好的,但职秩仅由叙平吴平功后的右都督进加到左都督。
明朝自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后,对蓟州防守越来越重视。但在戚继光担任此职以前,“十七年间,易大将十人,率以罪去”④,边防并不巩固。戚继光镇守蓟州后,一方面由于徐阶、高拱、张居正等阁臣的决策有方,封贡俺答,另一方面,由于戚继光本人的卓越才能,所以“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⑤。
《练兵实纪》戚继光镇守蓟州期间,还在隆庆五年(1571)写出了另一部军事名著——《练兵实纪》。正文是根据练兵次序而编成的训练方法,计有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等八卷。另有杂集六卷。这书是戚继光训练士兵、守卫蓟镇的经验总结,无论是对付北虏的战术、武器的制造和运用、行阵的布置与变化,还是对士兵具体的训练方法,都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四库全书总目》作者说:“今以此书考相守边事迹,无不相符,非泛摭韬略常谈者比。”①这部著作与《纪效新书》被“兵家奉为金科玉条,可以垂之① 《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② 《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
③ 《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二。
④ 《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⑤ 《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①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练兵实纪》。
百世者也”②。
②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戚少保继光”。
第四节功大赏薄,晚景凄凉与同时期其他将领(如俞大猷)相比,戚继光是十分幸运的一个。他能够“更历南北,并著声”,③跟他与上司及同事间的良好关系是分不开的。他驰骋在抗倭战场时,得到胡宗宪、谭纶、阮鹗的赏识,北守蓟镇时,又得到阁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的倚重和督抚大臣谭纶、刘应节、梁梦龙等的支持,他与监军汪道昆合作多年,关系也非同一般。尤其是张居正,每有事即与戚继光商量,“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④,更为有识之士所乐道。但这种特殊关系在张居正身后也给戚继光带来不利影响。万历十年,“及江陵弃人间,人言波及少保”①。有一个原戚继光的部将,竟忘恩负义,“阴布蜚语京师,倾少保而自代”②。给事中张鼎思则上劾戚继光在蓟镇无功,不如调往南方。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因为张居正曾交代过戚继光镇守的战略:“今日之事,但当以拒守为主,贼不得入,即为上功。”③事实上,戚继光很想来一次大决战,以为“必以堂堂平野短刃相接,虏于是不支而后心服胆裂”④。但为贯彻张居正意图,始终未能如愿。神宗却相信了这种荒谬的言论,于万历十一年二月改戚继光镇守广东。戚继光离镇之日,“阖镇父老,诣阙请留,当国不允,遂罢市遮道拥泣,攀辕追送出境者不绝”⑤。不久,一股蒙古军突入黑峪口,有人请留戚继光镇守,也没有得到允许。
这年夏天,戚继光正式赴任广东。此时,广东相安无事,戚继光心情郁闷,又因好友谭纶、俞大猷以及部下王如龙、陈大成相继离世,更是感到孤单,再加上年老有病,就产生了归隐林下的想法。于是一再上疏告退,万历十三年神宗同意了戚继光的请求。这年十月,戚继光回到了蓬莱故居。
戚继光晚年的生活十分凄凉,仅靠修立家庙、延师教子以及整理昔日公文打发日子。妻子王氏不育,对他瞒着她娶妾生了戚祚国等六子十分不满,竟在戚继光病重之时,弃他不顾,卷资逃到娘家,以致戚继光“延医且无资”⑥。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八日(1588 年1 月5 日),年过花甲的戚继光在大病之后溘然长逝。在好友汪道昆及戚祚国的请求下,神宗给予戚继光一般的恤典。但荫子千户却没有兑现,他的儿子只承袭了祖先七代相传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当时有人对此感到不平,认为“自来功大赏薄,未有如是之甚者”①。直到三十多年后,朝廷才给了他“武毅”的谥号。崇祯三年,由于戚祚国的请求,崇祯帝在登州建立了纪念戚继光的祠庙,并亲自命名为“表忠寺”。戚继光不仅身经百战,是个有谋略、多奇计的良将,而且能文会诗,留③ ④《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④ 《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①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六《都督府一》;汪道昆:《左都督孟诸戚公继光墓志铭》。②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六《都督府一》;汪道昆:《左都督孟诸戚公继光墓志铭》。③ 张居正:《张太岳文集》卷三二《答总兵戚南塘援击土蛮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版。④ 《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二。
⑤ 《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二。
⑥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六《都督府一》;汪道昆:《左都督孟诸戚公继光墓志铭》① 叶向高:《请戚继光荫谥疏》,《皇明经世文编》卷四六二。
有诗文集《止止堂集》五卷,他的诗“多感激用壮、抑塞偾张之词”②,在明代方正、沉闷的诗坛上别具一格。所以,“明季语将帅具文武资,多推南塘”,清初史学家傅维麟更称戚继光为“儒将”③。
②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戚少保继光”。
③ 傅维鳞:《明书》卷一四一《戚继光传》。
第二十九章俺答三娘子第一节俺答俺答(1507—1582),蒙名阿勒坦,汉文史籍中作俺答,或谙达。因小王子曾授他“索多汗”之号,故称阿勒坦汗。父亲是巴尔苏博罗特①。俺答是与明朝关系密切的鞑靼首领,封为顺义王,终年七十六岁②。他原来的封地在开原、上都一带,因土质贫瘠,后迁居丰州城,统领十二个土默特部落,活动中心地区在今呼和浩特。俺答“雄黠善兵”,“骁勇方略空群”③。其祖父达延汗健在时,父亲为右翼三万户之济农。父死后,其兄衮必里克墨尔根(明人称吉囊)嗣济农位。兄弟两人势力渐强。吉囊死后,俺答联合青台吉、呪剌哈、哈剌汉及出塞的汉人高怀智、李天章等势力,拥众数十万。“其精兵戴铁浮图,马具铠,刀矢铦利,望之若冰雪”。①遂称雄诸部。并迫使徒有虚名的小王子蒙古大汗东迁辽东。达延汗时期,蒙古各部落同明皇朝在北边关系尤紧张,贡市早已中断,烽燧连年不息,给边区蒙汉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俺答崛起后,生齿日多,“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用,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他也曾“欲罢兵休民”,“无岁不求贡市”,一念耿耿不止。而明朝廷“不以时应也,故边患甚焉”。②嘉靖八年(1529)十月,俺答等率部扰榆林、宁夏边塞。明总督王琼疏请修筑从兰州、洮州至榆林三千里沿边城墉。尔后,蒙古骑兵攻宁夏,入宣府,克大同,进陕西,掠西川,杀略吏民,剽掠人畜。从此,“无岁不入寇”,少则几日,多则数月。京师戒严。
二十年(1541),俺答派使者至大同阳和寨请求与明朝通贡互市,保证以后“令边民垦田寨中,夷众牧马寨外,永不相犯”③。明朝廷疑惑俺答此举,“其请贡不可信”。既回绝了他们的请求,又诛戮使者,传首九边。俺答颇为恼怒,次年六月,率部数万骑入大同,经朔州,破雁门,纵掠太原而南下。尽管如此,俺答仍“勃勃有通贡意”。而明朝廷却悬赏格,“擒斩俺答,赏银千两,升不次;他酋百两,升三级”④。俺答仍拥众越太原,列营汾水东西,掠潞安、平阳诸州县。明边军皆观望不战。一月余,蒙古骑兵掠十卫、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获牛马羊豕二百万,焚毁公私庐舍八万区,蹂① 俺答之父,《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俺答封贡》:小王子(达延汗)有三子,次阿著。阿著有子二,曰吉囊,曰俺答。《万历武功录》卷七《俺答列传》载:俺答,阿著子也,或言諰阿郎子。《两朝平攘录》卷一《顺义王》载:俺答即小王子赛那郎子。《名山藏》称:吉囊、俺答为赛那剌之子,歹额哈之孙。《蒙古源流》卷六记,其父赛音·阿拉克即巴尔斯·博罗特。新译校注本附录(二)萨囊彻辰家系表记述,俺答父为小王子第三子,名曰巴尔苏·博罗特。本文依《蒙古源流》(新译校注本)。② 关于俺答卒年有两种说法:万历九年说;万历十年说。本文据《万历武功录》卷八《俺答列传下》记录。为万历九年十二月十九日(1582 年1 月12 日)。
③ 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卷一《顺义王》。
①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俺答贡封》。
② 《明世宗实录》卷三六四、三七六。
③ 《明世宗实录》卷二五一。
④ 黄光升:《昭代典则》卷二八《世宗肃皇帝》;郑晓:《皇明北虏考》,第40 页。踏田禾数十万顷。七月,方出塞而归。
二十六年(1547)四月,总督宣大侍郎翁万达奏言:“俺答请求入贡,乞参酌其可否?”①巡按御史黄汝桂疏称不可:北边诸部怀叵测之谋,“岂可轻信,堕其计中”。世宗朱厚熜降旨不予理睬:“诡言求贡,勿得听从。”②来年正月,俺答进入河套地区,“复投译书求贡”。又遭拒绝。九月,蒙古骑兵入宣府,扰乱居庸关诸处。二十八年二月,俺答大举入边,略大同,直抵怀来。总兵周尚文帅兵万人,与俺答部属大战于曹家庄。总督翁万达亲率锐卒助战,蒙古骑兵败走塞外。明边军有功将士升赏有差。时人感慨地说:“数十年间无此战功。”
二十九年(1550)八月,俺答率部又卷土重来,精锐的铁骑穿过宣府,走蓟州塞,入古北口,围顺义,长驱直入,逼通州,掠密云、三河、昌平等地,转而进攻京师。腐朽的明军不堪一击,蒙古骑兵径至安定门以北教场口。③俺答又“求入贡”。后骚扰昌平诸陵寝,转掠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