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三国文-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公列侯,门施内外塾,方三十亩。(《御览》百八十五。)
    ○奏上九酝酒法
    臣县故今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面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清曲,
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曰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
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
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八,又《文选·南都赋》
注引《魏武集》。)
    ○奏事
    有警急,辄露版插羽。(《封氏闻见记》四。)
    ○上杂物疏
    御物三十种:有纯银参镂带漆画书案一枚,纯银参带台砚一枚,纯银参带圆
砚大小各一枚。(《书钞》一百三十三,《艺文类聚》五十八,《初学记》二十
一,《御览》六百五。)
    御物有漆画韦枕一枚;贵人公主有黑漆韦枕三十枚。(《书钞》一百三十四。)
    御物三十种:有纯金香炉一枚,下盘自副;贵人公主有纯银香炉四枚;皇太
子有纯银香炉四枚,西园贵人铜香炉三十枚。(《书钞》一百三十五,《艺文类
聚》七十,《御览》七百三,八百十二。)
    御杂物用,有纯金(《书钞》一百三十五作“纯银”。)唾壶一枚,漆园油
唾壶四枚;贵人有纯银参带唾壶三十枚。(《御览》七百三。)
    御物三十种:有上车漆画重几,大小各一枚。(《书钞》一百三十三,《御
览》七百八。)
    御物有纯银能镂带漆画案一枚。(《御览》七百十。)
    御物有尺二寸金错铁镜一枚,皇后杂物用纯银错七寸铁镜四枚;贵人至公主
九寸铁镜四十枚。(《书钞》一百三十六,《初学记》二十五,《御览》七百一
十七。)
    御物:中宫贵人公主皇子纯银漆带镜一枚;西园贵人纯银参带五;皇子银匣
一;皇子杂用物十六种,纯金参带方严四具。(《御览》八百十二。)镜台出魏
宫中。有纯银参带镜台一枚,又纯银七;贵人公主银镜台四。(《书钞》一百三
十六,《初学记》二十五,《御览》七百一十七。)
    纯银澡豆奁,纯银括镂奁。(《书钞》一百三十五,《御览》七百一十七。)
    银镂漆匣四枚。(《书钞》一百三十五,《御览》七百十三。)
    油漆画严器一,纯金参带画方严器一。(《御览》七百十七。)
    御杂物之所得孝顺皇帝赐物,有容五石铜澡盘一枚。(《书钞》一百三十五。)
    银画象牙盘五具。(《御览》七百五十九。)
    中宫用物:杂画象列尺一枚;贵人公主有象牙尺三十枚;宫人有象牙尺百五
十枚,骨尺五十枚。(《御览》八百三十。)
    中宫杂物:杂象牙管针筒一枚。(《御览》八百三十。)
    ○上书理窦武、陈蕃
    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魏志·武帝纪》注引《魏
书》。)
    ○兖州牧上书
    山阳郡有美梨,谨上缝帐二,丝缕十斤,甘梨二箱,卑枣二箱。(《初学
记》二十,《御览》八百三十,又九百六十九,九百七十一。)
    ○上书让增封(建安元年)
    无非常之功,而受非常之福,是用忧结。比章归闻,天慈无已,未即听许。
臣虽不敏,犹知让不过三,所以仍布腹心,至于四五,上欲陛下爵不失实,下为
臣身免于苟取。(《艺文类聚》五十一。)
    ○又上书让封(建安元年)
    臣诛除暴逆,克定二州,四方来贡,以为臣之功。萧相国以关中之劳,一门
受封;邓禹以河北之勤,连城食邑。考功效实,非臣之勋。臣祖父中常侍侯时,
但从辇扶翼左右,既非首谋,又不奋戟,并受爵封,暨臣三叶。臣闻《易·豫卦》
曰:“利建侯行师,有功乃当进立,以为诸侯也。”又《讼卦·六三》曰:“食
旧德,或从王事。”谓先祖有大德,若从王事有功者,子孙乃得食其禄也。伏惟
陛下垂乾坤之仁,降云雨之润,远录先臣扶掖之节,采臣在戎犬马之用,优策褒
崇,光曜显量,非臣顽所能克堪。(《艺文类聚》五十一。)
    ○上书让费亭侯
    臣伏读前后策命,既录臣庸才微功,乃复退述先臣,幽赞显扬,见得思义,
屏营怖惧,未知首领所当所授。故古人忠臣,或有连城而不辞,或有一邑而违命,
所以然者,欲必正其名也。又礼制,诸侯国土以绝,子孙有功者,当更受封,不
得增袭;其有所增者,谓国未绝也。或有所袭者,谓先祖功大也数未极无故断绝,
故追绍之也。臣自三省,先臣虽有扶辇微劳,不应受爵,岂逮臣三叶?若录臣关
东微功,皆祖宗之灵,陛下之圣德,岂臣愚陋何能克堪!(《艺文类聚》五十
一。)
    ○上书让增封武平侯及费亭侯
    伏自三省:姿质顽素,材志鄙下,进无匡辅之功,退有拾遗之美,虽有犬马
微劳,非独臣力,皆由部曲将校之助。陛下前追念先臣微功,使臣绩袭爵土,祖
考蒙光照之荣,臣受不赀之分,未有丝发以自报效。昔齐侯欲更晏婴之宅,婴曰:
“臣之先容焉,臣不足以继之。”卒违公命,以成私志。臣自顾省,不克负荷,
食旧为幸,虽上德在弘,下因有因割,臣三叶累宠,皆统极位,义在殒越,岂敢
饰辞!(《艺文类聚》五十一。)
    ○上书谢策命魏公(建安十八年五月)
    臣蒙先帝厚恩,致位郎署,受性疲怠,意望毕足,非敢希望高位,庶几显达。
会董卓作乱,义当死难,故敢奋身出命,摧锋率众,遂值千载之运,奉役目下。
当二袁炎沸侵侮之际,陛下与臣寒心同忧,顾瞻京师,进受猛敌,常恐君臣俱陷
虎口,臣不自意能全首领,赖祖宗灵,丑类夷灭,得使微臣窃名其间。陛下加
恩授以上相,封爵宠禄丰大弘厚,生平之愿实不望也。口与心计,幸且待罪保持
列侯,遣付子孙,自托圣世,永无忧责。不意陛下乃发盛意,开国备锡以贶愚臣,
地比齐鲁,礼同藩王,非臣无功所宜膺据,归情上闻不蒙听许。严诏切至,诚使
臣心俯仰逼迫,伏自惟省:列在大臣,命制王室,身非己有,岂敢自私?遂其愚
意,亦将黜退,令就初服。今奉疆土,备数藩翰,非敢远期,虑有后世。至于父
子相誓终身,灰躯尽命报塞厚恩。天威在颜,悚惧受诏!(《魏志·武帝纪》注
引《魏略》。)
    ○上言破袁绍(建安五年十月)
    大将军邺侯袁绍前与冀州牧韩馥立故大司马刘虞,刻作金玺,遣故任长毕瑜
诣虞为说命禄之数。又绍与臣书云:“可都甄城,当有所立。”擅铸金银印,孝
廉计吏皆往诣。绍从弟济阴太守叙与绍书云:“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神
应有征,当在尊兄。”南兄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则北兄长,以位则北
兄重。”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绍宗族累世受国重恩,而凶逆无道乃至于此。
辄勒兵马,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
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魏志·武帝纪》注引
《献帝起居注》。)
    ○破袁尚上事
    臣前上言逆贼袁尚,还即厉精锐讨之。今尚人徒震荡,部曲丧守,引兵遁亡。
陈车被坚执锐,朱旗震耀。虎士雷噪,望旗眩精,闻声丧气,投戈解甲,翕然沮
坏。尚单骑遁走,捐弃伪节、锐铁、大将军元阝卿侯印各一枚,兜鍪万九千六百
二十枚;其矛盾弓戟,不可胜数。(《御览》三百五十六。)
    ○授崔琰东曹教
    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
故授东曹,往践厥职。(《魏志·崔琰传》。)
    ○决议田畴让官教
    昔夷、齐弃爵而讥武王,可谓愚暗,孔子犹以为求仁得仁。畴之所守,虽不
合道,但欲清高耳。使天下悉如畴志,即墨翟“兼爱”、“尚同”之事,而老聃
使民结绳之道也。外议虽善,为复令司隶以决之。(《魏志·田畴传》》注引
《魏略》。)
    ○与韩遂教(建安十六年)
    谢文约卿始起兵时,自有所逼,我所具明也。当早来,共匡辅国朝。(《魏
志·张既传》注引《魏略》。)
    ○征吴教
    今孤戒严,未知所之,有谏者死。(《魏志·贾逵传》。)
    ○原贾逵教
    逵无恶意,原复其职。(《魏志·贾逵传》。)
    ○合肥密教
    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魏志·张辽
传》。)
    ○赐袁涣家谷教
    以太仓谷千斛,赐郎中令之家。
    以垣下谷千斛,与曜卿家。
    以太仓谷者,官法也。以垣下谷者,亲旧也。(已上三教,并《魏志·袁涣
传》。)

    ●卷二·魏二
    ☆武帝(二)
    ○置屯田令(当在初平兴平间)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
世之良式也。(《晋书·食货志》。魏武既破黄巾,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议
乃令云云。)
    ○为徐宣议刘矫下令(当在建安二年後四年前)
    丧乱已来,风教凋薄。谤议之言,难用褒贬。自建安以前,一切勿论。其以
断前诽议者,以其罪罪之。《魏志·刘矫传》
    ○褒赏令
    别部司马请立齐桓公神堂,使记室阮议之。(《北堂书钞》六十九。)
    ○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建安六年)
    故陈留太守枣祗,天性忠能。始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后袁绍在冀州,亦贪
祗,欲得之。祗深附托于孤,使领东阿令。吕布之乱,兖州皆叛,惟范东阿完在,
由祗以兵据城之力也。后大军粮乏,得东阿以继,祗之功也。及破黄巾定许,得
贼资业,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当计牛输谷,佃科以定。施行后,祗白以为
僦牛输谷,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灾除,大不便。反覆来说,孤犹以为当如故,大
收不可复改易。祗犹执之,孤不知所,从使与荀令君议之。故军祭酒侯声云:
“科取官牛,为官田计。如祗议,于官便,于客不便。”声怀此云云,以疑令君。
祗犹自信,据计画还白,执分田之术。孤乃然之,使为屯田都尉,施设田业。其
时岁则大收,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祗兴
其功,不幸早没,追赠以郡,犹未副之,今重思之。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
过也。祗子处中,宜加封爵,以祀祗为不朽之事。(《魏志·任峻传》注引《魏
武帝故事》。)
    ○军谯令
    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
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
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後何恨哉!
(《魏志·武帝纪》,《御览》六百三十七)
    ○败军令
    令曰:《司马法》,“将军死绥”,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将者,
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
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