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三国文- 第6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而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皆由惑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夫当贵声名,
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处,何也?恶不由其道耳。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
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故知足
之足常足矣。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
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
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古者盘于有铭,几杖有戒,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
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若范モ对秦客,至武子击之,折其委笄,恶其掩
人也。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
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为戮于晋,王叔负罪于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
咎乎?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
为强,鲜不遂矣。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孔子曰:
“吾之于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又曰:“子贡方人。赐也贤乎
哉?我则不暇。”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
    昔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
口不可得而言也。”斯戒至矣。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
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
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
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
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其害深矣,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
为浮浅,较可识别;而世人惑焉,犹不检之以言行也。近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
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後生。虽刑于钺,大为炯戒,然所污
染,固以众矣。可不慎与!
    若夫山林之士,夷、叔之伦,甘长饥于首阳,安赴火于绵山,虽可以激贪励
俗,然圣人不可为,吾亦不愿也。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守慎为称,
孝悌于闺门,务学于师友。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同,然各有所取。颖川郭伯
益,好尚通达,敏而有知。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余;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
其人忽之如草。吾以所知亲之昵之,不愿儿子为之。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不
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其有所是非,则托古人以见其意,当时无所褒贬。
吾敬之重之,愿儿子师之。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然性行不均,
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吾爱之重之,不愿儿子慕之。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
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污,怯而义勇,在朝忘身。吾友之善之,愿儿子遵
之。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及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
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论议贵无贬,其进仕尚忠节,其取人务道实,其处世戒
骄淫,其贫贱慎无戚,其进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吾复何忧哉?
(《魏志·王昶传》。又略见《御览》六百九十四)
    夫立功者有二难,功就而身不退,一难也;退而不静,务伐其功,二难也。
且怀禄之士,耽宠之臣,苟患失之,何所不至?若乐毅帅弱燕之众,东破强齐,
收七十余城,其功盛矣,知难而退,保身全名。张良杖剑建策,光济大汉,辞三
万户封,学养性之道,弃人间之事,卒无咎悔。何二贤绰绰有馀裕哉!治家亦有
患焉,积而不能散,则有鄙吝之累;积而好奢,则有骄上之罪。大者破家,小者
辱身,此二患也。(《艺文类聚》二十三)
    弈字伯益。(《魏志·郭嘉传》注)
    ○三戏论
    《礼记》有投壶之宴,《论语》称博弈之贤,兹三戏者,君子末事,不足为
也。樗蒲、弹棋,既不益人,又国有禁,皆不得为也。吾见坐围棋而死,近事非
远。昔晋侯以投壶丧,宋公好博弈亡,岂不哀哉?诸戏中唯有射者,男子之事,
在于六艺。若欲戏,惟得射而已,其馀不得为也。(《御览》七百四十六引《王
昶集》)
    ☆王澹
    澹,昶从兄子。
    ○与从叔征南将军昶书
    亡母少修妇道,事慈姑二十余年,不幸久寝笃疾。会东郡君初到官,而李夫
人亡。是时亡母所苦困剧,不任临丧。东郡君自痛远不得尝药,而妇宜亲侍疾而
不得,临终手书责遣,载病大归,遂至殒亡。东郡君後深悼恨之。慈妣存无过行,
没荷出名,《春秋》之义,原心定罪。乞迎亡母神柩,改葬墓田。上当先姑慈爱
之恩,次释先君既往之恨,下蠲亡灵无负之耻。(《通典》一百二)
    ○鹿攸、韩盖
    攸,盖,建安末博士。攸一作优。
    ○秦议临侯求祭先王
    《礼》,公子不得称先君,公子之子不得祖诸侯,谓不得庙而祭之也。《礼》
又曰:庶子不得祭宗庙。(《御览》五百二十六)
    ☆郝昭
    昭字伯道,太原人。建安末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太和中,以拒诸葛亮功
赐爵列侯。
    ○遗令戒子凯
    吾为将,知将不可为也。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又知厚葬无益于死者
也。汝必敛以时服。且人生有处所,死复何在耶?今去本墓远,东西南北,在汝
而已。(《魏志·明帝纪》注引《魏略》)

    ●卷三十七·魏三十七
    ☆桓范
    范字元则,沛国人。建安末入丞相府。文帝即王位,为羽林左监。明帝时历
中领军尚书,迁征虏将军、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免。寻为兖州刺
史,转冀州牧,不赴。正始中拜大司农,坐曹爽诛。有《世要论》十二卷,集二
卷。
    ○兖州刺史谢表
    喜于复见选擢,惭于不堪所职,悲于恋慕阙廷,三者交集,不如所裁。(
《御览》二百五十五引《桓氏家传》)
    ○荐管宁表
    臣闻殷汤聘伊尹于畎亩之中,周文进吕尚于渭水之滨。窃见东莞管宁,束修
著行,少有令称,州闾之名亚故太尉华歆,遭乱浮海,远客辽东。于混浊之中,
履洁清之节,笃行足以厉俗,清风足以矫世,以箪食瓢饮,过于颜子;漏室蔽衣,
逾于原宪。臣闻唐尧宠许由,虞舜礼支父,夏禹优伯成,文王养夷齐,及汉祖高
四皓之名,屈命于商洛之野;史籍叹述,以为美谈。陛下绍五帝之鸿烈,并三王
之逸轨,膺期受命,光昭百代;仍优崇之礼,于大夫管宁,宠以上卿之位,荣以
安车之称,斯之为美,当在魏典,流之无穷,明世之高士也。臣以为既加其大,
不受其细,可重之以玄,聘之殊礼矣。(《艺文类聚》三十七)
    正使宁病不能乘,养不ら羁栖凤,拂范戟之史。(《北堂书钞》三十三。案:
此条多误字,无从校正。)
    ○荐徐宣
    臣闻帝王用人,度世授才。争夺之时,以策略为先;分定之後,以忠义为首。
故晋文行舅犯之计,而赏雍季之言;高祖用陈平之智,而托後于周勃也。古语云:
守文之代,德高者位尊;仓卒之时,功多者赏厚。窃见尚书徐宣,体忠厚之行,
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不拘(《御览》作“坠”。)世俗,确然难动,有社稷
之节,历位州郡,所在称职。今仆射缺,宣行掌後事。腹心任重,莫宜宣者。
(《魏志·徐宣传》,《长短经·任长》,《御览》六百三十一)
    ○陈兵事
    善行兵者,因敌为资,故兵法从敌之意,千里杀将,如示其形,开其利路,
潜设神策,使若响之应声,此为江中之鱼,御腐索,必可禽。(《北堂书钞》一
百十三、一百十六引《桓范集》)
    古人用兵者,以长击短,然吴舍舟涉陆,此为弃长用短也。(《北堂书钞》
一百十三引《桓范集》)
    ○与管宁书
    凿坯而处,养德显仁。尧舜在上,许由在下。箕山之志,于是复显。严平郑
真,未足论比。清声远播,顽鄙慕仰。思请见于蓬庐之侧,承训诲于道德之门。
厥涂无由,托思晨风。(《艺文类聚》三十七)
    ○世要论
    谨案:《隋志·法家》、《世要论》十二卷,魏大司农桓范撰,梁有二十卷,
亡。《新唐志》与隋同,《旧唐志》作《代要论》十卷,各书徵引,或称《政要
论》,或称《桓范新书》,或称《桓范世论》,或称《桓公世论》,或称《桓子》,
或称《魏桓范》,或称《桓范论》,或称《桓范要集》。互证之,知是一书,宋
时不著录。《群书治要》载有《政要论》十四篇,据各书徵引,补改阙讠为,定
为一卷。范字元则,《三国志》附《曹爽传·注》
    ○为君难
    或曰:仲尼称“为君难”。夫人君者,处尊高之位,执赏罚之柄,用人之才,
因人之力,何为不成?何求不得?功立则受其功,治成则厚其福,故官人舜也。
治水禹也。稼穑弃也。理讼皋陶也。尧无事焉,而由之圣治,何“为君难”邪?
    曰:此其所以为难也。夫日月光照于昼夜,风雨动润于万物,阴阳代以生杀,
四时迭以成岁,不见天事而犹贵之者,其所以运气陶演,协和施化,皆天之为也。
是以天万物之覆,君万物之焘也。怀生之类,有不浸润于泽者,天以为负;员首
之民,有不沾濡于惠者,君以为耻。是以在上者,体人君之大德,怀恤下之小心;
阐化立教,必以其道;发言则通四海,行政则动万物;虑之于心,思之于内;布
之于天下,正身于庙堂之上,而化应于行里之外。虽︻纩塞耳,隐屏而居,照幽
达情,烛于宇宙,动作周旋,无事不虑。服一采,则念女功之劳;御一谷,则恤
农夫之勤;决不听之狱,则惧刑之不中;进一士之爵,则恐官之失贤;赏毫厘之
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沮。使化若春风,泽如时雨;消凋污之人,
移薄伪之俗;救衰世之弊,反之于上古之朴;至德加于天下,惠厚施于百姓。故
民仰之如天地,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下盖有删节。)且
佐治之臣,历世难遇,庸人众而贤才寡。是故君人者,不能皆得稷契之干,伊、
吕之辅,犹造父不能皆得骐骥之乘,追风之四(“四”即“驷”)也。御是啮
必烦辔衔,统庸臣必劳智虑,是以人君其所以济辅群下,均养大小,审核真伪,
考察变态,在于幽冥窈妙之中,割毫折芒纤微之间,非天下之至精,孰能尽于此
哉!
    故臣有立小忠以售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虑之以诈乎?臣有貌厉
而内荏,色取仁而行违,可不虑之以虚乎?臣有害同侪以专朝,塞下情以壅上,
可不虑之以嫉乎,臣有进邪说以乱是,因似然以伤贤,可不虑之以谗(本误作奸,
依《长短经·臣行》改。)乎?臣有因赏以偿”(偿字依《长短经》加。)恩,
因罚以作(本误作“佐”,依《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