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三国文- 第7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谓无计画之士也。虞公不用宫奇之谋,灭于晋;仇由不听赤章之言,亡于智氏;
蹇叔之哭,不能济崤渑之覆;赵括之母,不能救长平之败。此皆人主之听,不精
不审耳。由此观之,天下之国,莫不皆有忠臣谋士也。或丧师败军,危身亡国者,
诚在人主之听,不精不审。取忠臣,谋博士,将何国无之乎?(《群书治要》)
    臣以为忠良虑治益国之臣,必竭诚纳谋,恳恻而不隐者,欲以究尽治乱之数,
舒展安危之策耳。故准圣主明君,莫不皆有献可退否纳忠之臣也。昔者帝舜,大
圣之君也。犹有咎繇献谟,夏禹纳戒;暨至殷之成汤,周之文武,皆亦至圣之君
也,然必俟伊尹为辅,吕尚为师,然后乃能兴功济业,混一天下者,诚视听之聪
察,须忠良为耳目也。由此观之,忠良虑治益国之臣者,得不师踪往古,袭迹前
圣,投命自尽,以辅佐视听乎?
    夫人君者,以至尊之聪听,总万机而贤(旧校云:“贤”当作“监”。)之,
以至贵之明察,料治乱而考焉,将当能皆穷究其孔要,料尽其门户乎?其数必用
有所遗漏,不有忠臣良谋辅佐视听者,则凡百机微有所不闻矣。何以论其然乎?
夫人君所以尊异于人者,顺志养真也。欢康之虞,则严乐盈耳,玩好足目,美色
充欲,丽服适体。远眺回望则登云表之崇台,逍遥容豫则历飞阁之高观。嬉乎绿
水之清池,游乎桂林之芳园。弋凫与雁,从禽逐兽。行与毛嫱俱,入与西施处,
将当何从体觉穷愁之戚悴,识鳏独之难堪乎?食则膳鼎几俎,庶羞兼品,酸甘盈
备,珍馔充庭,奏乐而进,鸣钟而彻,间馈代至,口不绝味,将当何从(据前后
文当有“体”字。)觉饥馁之厄艰,识困饿之难堪乎?暑则被雾谷,袭纤,处
华屋之大厦,居重荫之玄堂,褰罗帷以来清风,烈(当作“列”。)凝冰以遏微
暑,侍者御粉扇,典衣易轻裳,飘飘焉有秋日之凉,将当何从体觉炎夏之郁赫,
识毒热之难堪乎?寒则服绵袍,袭轻裘。绵(旧校云:“绵”疑“锦”。)衾貂
蓐,叠茵累席,居奥密之深室,处复之重幄,炽猛炭于室隅以起温,御玉卮
之旨酒以御寒,炎炎焉有夏日之热,将当何从体觉隆冬之惨烈,识毒寒之难堪乎?
此数者诚无从得而知之者也。凡百机微如此比类者,必用遗漏有所未详也。如此
则至忠之臣者,得不辅佐视听以起寤遗忘乎?(《群书治要》)
    ○用兵第八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故兵之来也久矣,所以威不轨
而昭文德,所以讨强暴而除残贼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皆兵之由
也。昔五帝不能偃,况衰世乎?
    滥杀无辜之民,以养不义之君,非兵之体也;殚天下之财,以赡一人之求,
非兵之体也;怙其率卒之强,矜其变诈之谋,欲以定威取名,非兵之体也;虏其
君,隶其臣,迁其社,易其民,非兵之体也。故夫霸,王之用兵也,始之以义,
终之以仁。将以存亡,非以危存也;将以禁暴,非以为暴也。
    兵之来也,以除不义而援德。克其国而不伤其民,废其君而不易其政;尊其
俊秀,显其贤良;赈其孤寡,恤其穷困;百姓闻之欣然,箪食壶浆,以迎其君,
奚之迟也。汤武之师,用兵之上也。谁与交锋而接刃哉?
    所谓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者也。若乃征之以义,以责其过;振之以武,
以威其淫;怀之以德,以誓其民;置之以仁,以救其危;此四者,用兵之体,所
谓因民之欲,乘民之力也。
    治家国,理境内,施仁义,布德惠,明劝赏,黜幽昧;功臣附亲,士卒和辑,
上下一心,君臣同德,指麾而响应,此上兵之体也;地广民众,主贤将能,国富
赏罚信,未至交兵而敌人亡遁,此次兵之体也;知地之形,因险厄之利,明奇正
之变,审进退之宜,援χ而鼓之,黄尘四起,乃以决胜,此用兵之下,非兵之体
也。
    夫德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怠,选举足以得贤才之用,则兵
之所加,若劲风振槁,此兵之体也。(已上六条,并《御览》二百七十一)
    恕性疏惰,但饱食而已。家有书传,颇尝涉历。父忧行丧,在礼多愆,孝声
不闻。后除中郎,又作黄门郎,同朝友人问余志,余答曰:“见大臣论议,或党
甲苦乙所亲。或党乙谤甲所亲,余处甲乙之间,幸无毁誉耳。”(《意林》)
    以为人伦之大纲,莫重于君臣;立身之基本,莫大于言行;安上理民,莫精
于政法;胜残去杀,莫善于用兵。夫礼也者,万物之体也。万物皆得其体,无有
不善,故谓之《体论》。(《三国志》本传引《杜氏新书》,盖用《体论·自叙
篇》。)
    ○笃论
    谨案:《隋志·杂家》,梁有《笃论》四卷,杜恕撰,亡;旧、新《唐志》
著于录,至宋复亡。《魏志》本传称恕所著有《体论》《兴性论》,无《笃论》。
据《意林》引《笃论》,“水性胜火,人性胜志”,考实性行二事,证知《兴性》
即《笃论》之首篇;据《意林》及《御览》,证知裴讼之所引《杜氏新书》,即
《笃论》之末篇。其书前数篇出恕手,后述叙家世历官,引及《魏书》,并引及
王隐《晋书》,证知东晋时编附,故称《新书》,犹今之全书,而《笃论》其总
名也。故梁《七录》、《唐志》有《笃论》无《新书》。余既校辑《体论》,因
并采录《笃论》,依《意林》次第编定之。本传三疏,皆当在《笃论》中,既入
文集,不复载也。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二月十九日。
    水性胜火,分之以釜甑,则火强而水弱;人性胜志,分之以利欲,则志强而
性弱。(《意林》)
    考实性行,莫过于乡闾;校才选能,莫善于对策。(《意林》,案:此二条
当是《兴性论》)
    汉伐匈奴,取胡麻、蒲萄、大麦、苜蓿,示广地。(《艺文类聚》八十七,
引杜恕《笃边论》。案:此条《笃论》之言边事者,“边”是篇名。)
    圣人之制刑也,非以害民也,将以利民也故从民而安之;非以陷民也。将以
导民也。故民从而化之。断一人之狱,而天下义之,是安之也;断一人之狱,而
天下伏之,是化之也。当于民心,合于道理,所断于民者,不行于身,公之也。
(《御览》六百三十六)
    日给之华,与柰相似也。柰结实而日给零落。虚伪之态,与真实相似也。虚
伪败而真实成。(《御滥》九百九十)
    夫萍之浮,与菱之浮,相似也。菱植根,萍随波。是以尧舜叹“巧言之乱德”,
仲尼“恶紫之夺朱”。(《御览》九百七十五,又一千)
    杜氏始出帝尧,在周为唐杜氏,汉世有杜周、杜钦、杜笃。(《意林》。案:
此《叙传》篇)畿字伯侯。魏书有传(《意林》。案:《魏书》王沈撰。沈卒于
晋泰始二年,恕卒于嘉平四年,《魏书》之成,未必在嘉平前,则《叙传》晋人
编附。)
    畿为河东太守,平虏将军刘勋为太祖所亲,贵震朝廷。档从畿求大枣,畿拒
以他故。后勋伏法,太祖得其书,叹曰:“杜畿可谓‘不媚于灶’者也。”称畿
功美,以下州郡,曰:“昔仲尼之于颜子,每言不能不欢,既情爱发中,又宜率
马以骥。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慕景行也。”(《魏志·杜畿传》,《御览》九百
六十五并引《杜氏新书》。)
    畿长子恕,字务伯;恕弟理,字务仲。少而机察精要,畿奇之,故名之曰理。
年二十一而卒。少子宽,字务叔。清虚玄静,敏而好古。以名臣门户,少长京师,
而笃志博学,绝于世务,其意欲探赜索隐,由此显名,当涂之士多交焉。举孝廉,
除郎中。年四十二而卒。经传之义,多所论驳,皆草创未就,惟删集《礼记》及
《春秋左氏传》解,今存于世。(《魏志》本传注引《杜氏新书》,《意林》引
《笃论》。案:《意林》作“畿长子理,字务仲,少而机察,故名曰理。少子恕,
字务伯”。《意林》转写不无倒误,应以伯仲叔为次。今依本传》注为正。)
    恕少与冯翊、李丰俱为父任,总角相善。及各成人,丰砥砺名行以要世誉,
而恕诞节直意,与丰殊趣。丰竟驰名一时,京师之士多为之游说。而当路者或以
丰名过其实,而恕被褐怀玉也。由是为丰所不善,恕亦任其自然,不力行以合时。
丰以显仕朝廷,恕犹家居自若。明帝以恕大臣子,擢拜散骑侍郎,数月,转补黄
门侍郎。(《魏志·本传》注引《杜氏新书》)
    时李丰为常侍,黄门郎袁侃见转为吏部郎,荀俣出为东郡太守,二人皆恕之
同班友善。(《魏志》本传注引杜氏新书)
    陛下谓以今世无良才,朝廷乏贤佐,岂可追望前世之稷、契,坐侍后来之俊
,可能治乎?(《意林》引《笃论》。案:此疏《魏志》本传有全文,疑本传
所载三疏,皆当在《笃论》中。今既入文集,不复具载。)
    恕遂去京师,营宜阳一泉坞,因其垒堑之固,小大家焉。明帝崩,时人多为
恕言者。(《魏志》本传注引《杜氏新书》)
    恕在河东,坐卧恒避父住处。(《意林》)
    程,喜欲恕折节谢己,讽司马宋权(《御览》作。)示之以微意。恕答权
书曰:“况示委曲。夫法天下事,以善言相待,无不致快也;以不善意相待,无
不致嫌隙也。而议者言,凡人天性皆不善,不当待以善意,更堕其调中。仆得此
辈,便欲归蹈东海乘桴耳,不能自谐在其间也。然以年五十二不见废弃者,(
“者”字依《御览》加。)颇亦遭明达君子亮其本心;若不见亮,使人刳心著地,
正与数斤肉相似耳,(“耳”字依《御览》加,)何足有所明邪?(“邪”字依
《御览》加,)故终不自解说。程征北功名宿著,在仆前甚多,有人出征北乎!
若令下官事无大小,咨而后行,则非上司弹绳之意;若咨而不从,又非上下相顺
之宜。故推一心顺一意,直而行之耳。杀胡之事,天下谓之是邪,是仆谐也;呼
为非邪,仪自受之,无所怨咎。程征北明之亦善,不明之亦善,诸君子自共为其
心耳,不在仆言也。”喜于是遂深文劾恕。(《魏志》本传注引《杜氏新书》,
《御览》三百七十六引《笃论》)
    阮武字文业,阔达博通,渊雅之士。位止清河太守。武弟炳,字叔文,河南
尹。精意医术,撰药方一部。炳子坦,字弘舒,晋太子少传,平东将军坦弟柯,
字士度。(《魏志》本传注引《杜氏新书》)

    ●卷四十三·魏四十三
    ☆李康
    康字萧远,中山人。明帝时为寻阳长,后封阁阳侯,有集二卷。
    ○髑髅赋
    幽魂仿佛,忽有人形。(《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注)
    ○游山九吟序
    盖人生天地之间也。若流电之过户牖,轻尘之栖弱草。(《艺文类聚》六)
    ○运命论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降,必生圣明之君;圣
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
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合玄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