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三国文- 第9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则向言或有不可。然则能不言,全得其可矣。且俗人传吉迟、传凶疾,又好议人
之过阙,此常人之议也。坐中所言,自非高议,但是动静消息,小小异同,但当
高视,不足和答也。非义不言,详静敬道,岂非寡悔之谓?人有相与变争,未知
得失所在,慎勿豫也。且默以观之,其是非行自可见。或有小是不足是,小非不
足非,至竟可不言,以待之。就有人问者,犹当辞以不解,近论议亦然。若会酒
坐,见人争语,其形势似欲转盛,便当亟舍去之,此将斗之兆也。坐视必见曲直,
党不能不有言,有言必是在一人;其不是者方自谓为直,则谓曲我者有私于彼,
便怨恶之情生矣!或便获悖辱之言,正坐视之,大见是非而争不了,则仁而无武,
于义无可,当远之也。然大都争讼者,小人耳,正复有是非,共济汗漫,虽胜,
可足称哉?就不得远取醉为佳。若意中偶有所讳,而彼必欲知者,共守大不已,
或欲以鄙情,不可惮此小辈而为所搀引,以尽其言,今正坚语,不知不识,方为
有志耳。
    自非知旧、邻比,庶几已下,欲请呼者,当辞以他故,勿往也。外荣华则少
欲,自非至急,终无求欲,上美也。不须作小小卑恭,当大谦裕;不须作小小廉
耻,当全大让。若临朝让官,临义让生,若孔文举求代兄死,此忠臣烈士之节。
    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知。彼知我知之,则有忌于我,今知而不言,则
便是不知矣。若见窃语私议,便舍起,勿使忌人也。或时逼迫,强与我共说,若
其言邪险,则当正色以道义正之,何者?君子不容伪薄之言故也。一旦事败,便
言某甲昔知吾事,是以宜备之深也。凡人私语,无所不有,宜预以为意,见之而
走者,何哉?或偶知其私事,与同则可,不同则彼恐事泄,思害人以灭迹也。非
意所钦者,而来戏调、蚩笑人之阙者,但莫应从;小共转至于不共,而勿大冰矜
趋,以不言答之,势不得久,行自止也。自非所监临,相与无他,宜适有壶之
意,束修之好,此人道所通,不须逆也。过此以往,自非通穆,匹帛之馈,车服
之赠,当深绝之。何者?常人皆薄义而重利,今以自竭者,必有为而作。鬻货徼
欢,施而求报,其俗人之所甘愿,而君子之所大恶也。□□□□□□□。又愦不
须离搂强劝人酒,不饮自已;若人来劝己,辄当为持之,勿请勿逆也;见醉薰薰
便止,慎不当至困醉,不能自裁也。(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三)
    ○嵇康集目录(《世说》注。又《御览》作“嵇康集序”)
    孙登者字公和,不知何许人,无家属,于汲县北山土窟中得之。夏则编草为
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鼓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每所止家,辄给其
衣服饮食,得无辞让。(《魏志·王粲传》注。《世说·栖逸篇》注,《御览》
二十七、九百九十九)

    ●卷五十二·魏五十二
    ☆嵇康(六)
    ○圣贤高士传
    谨案:《隋志·杂传类》,《圣贤高士传赞》三卷,嵇康传,周续之注。
《唐志》以《传》属嵇康,以《赞》属周续之。据康兄喜为康传云,“撰录上古
以来圣贤隐逸、遁心、遣名者,集为《传赞》,自混沌至于管宁,凡百一十有九
人”,是《传》与《赞》皆康撰,《唐志》误也。宋代不著录。今检群书,得五
十二《传》五《赞》,凡六十一人,定著一卷,附康集之末。嘉庆二十年岁在乙
亥四月朔。
    △广成子
    广成子在崆峒之上。黄帝问曰:“吾欲取天地之精,以养万物,为之奈何?”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我守其一,
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下为王;失吾道者,
上见光而下为土。吾将去汝,入无穷之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
常。(《艺文类聚》三十六)
    △襄城小童
    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参乘。黄帝曰:“异哉!请问天
下。”小童曰:“子少游六合之外,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乘□车游于襄城之野,
今病少损。将复六合之外,为天下者,子奚事焉?夫为天下,亦奚异牧马哉?去
其害马而已。”黄帝再拜,称天师而还。(《艺文类聚》三十六。案:此下当有
“其赞曰”。)
    奇矣难测,襄城小童。倦游六合,来憩兹邦。(《水经》)
    △巢父
    巢父尧时隐人,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人号为巢父。尧之让许由也,
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非吾友也。”乃击其膺而下之。
许由怅然不自得,乃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者闻言,负吾友。”
遂去,终身不相见。(《艺文类聚》三十六)
    △许由
    许由字武仲,尧、舜皆师之,与啮缺论尧而去,隐于沛泽之中。尧舜乃致天
下而让焉,曰:“十日并出,而爝火不息。其光也,不亦难乎?夫子为天子,则
天下治,我由尸之;吾自视缺然。”许由曰:“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吾将
为宾乎?”乃去,宿于逆旅之家,旦而遗其皮冠。巢父闻由为尧所让,以为污,
乃临池水而洗其耳。池主怒曰:“何以污我水?”由乃退而遁耕于中岳颖水之阳、
箕山之下。(《艺文类聚》三十六)
    许由养神,宅于箕阿;德真体全,择日登遐。(《御览》五十六)
    △壤父
    壤父者,尧时人,年五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
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艺文类聚》三十六)
    △子州支父(《艺文类聚》作“子支伯”)
    子州支父者,尧、舜各以天下让支父。支父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
之,未暇治天下也。”遂不知所之。(《艺文类聚》三十六,《御览》五百九)
    △善卷
    善卷者,古之贤人也。舜以天下让之,善卷曰:“予立宇宙之中,冬则衣皮
毛,夏则衣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消摇天地之间,何以天下为哉?”遂入
深山,莫知其所终。(《艺文类聚》三十六,《御览》二十六)
    △石户之农
    石户之农,不知何许人,与舜为友,舜以天下让之。石户夫负妻戴,携子以
入海,终身不反。(《艺文类聚》三十六,《御览》五百九)
    △伯成子高
    伯成子高者,不知何许人也。唐虞之时为诸侯;至禹,复去而耕。禹往趋而
问之曰:“昔尧、舜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子,吾子去而耕,敢
问其故何邪?”子高曰:“昔尧治天下,至公无私,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今子赏而不劝,罚而不畏,德自此衰,刑自此作。夫子盍行乎?无留(《艺文类
聚》作“落”。)吾事!”亻邑亻邑乎遂复耕而不顾。(《艺文类聚》三十六,
《御览》五百九)
    △卞随务光
    卞随、务光者,不知何许人。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曰:“非吾事也。”
汤遂伐桀,以天下让随。随曰:“后之伐桀谋于我,必以我为贼也;而又让我,
必以我为贪也。吾不忍闻。”乃自投湘水。又让务光。光曰:“废上非义,杀民
非仁;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于尊我哉?”乃抱石而沈庐水。
    △庚市子
    庚市子者,圣人无欲者也,见人争财而讼,推千金之璧于其旁,而讼者息。
(《御览》五百九)
    △小臣稷
    小臣稷者,齐人,抗厉希古,桓公三往而不得见。公曰:“吾闻士不轻爵禄,
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焉。
(《御览》五百九。)
    △涓子齐子
    涓子、齐子,不接宾客,服食甚精,至三百年後,钓于河泽,得鲤鱼中符。
后隐于宕石山,能致风雨,告伯阳九仙法。淮南王少得其文,不能解其旨。(
《御览》五百九)
    △商容
    商容,不知何许人也,有疾,老子问之曰:“先生无遗教以告弟子?”商容
曰:“将语子,过故乡而下车,知之乎?”老子曰:“非谓不忘故邪?”容曰:
“过乔木而趋,知之乎?”老子曰:“非谓其敬老乎?”容张口曰:“吾舌存乎?”
曰:“存。”“吾齿存乎?”曰:“亡。”“知之乎?”老子曰:“非为其刚亡
而弱存。”商容曰:“嘻!天下事尽矣。”(《艺文类聚》三十六,《御览》五
百九)
    △老子
    良贾深藏,外形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不足。(《史记·老子传》索隐)
    △关令尹喜
    关令尹喜,州大夫也,善内学星辰服食。老子西游,喜先见气,物色遮之,
果得老子。老子为著书,因与老子俱之流沙西,服巨胜实,莫知所终。(《御览》
五百九。)
    △亥唐
    亥唐,晋人也。高恪寡素,晋国惮之,虽蔬食菜羹,平公每为之欣饱。公与
亥唐坐,有间,亥唐出,叔向入。平公伸一足曰:“吾向时与亥子坐,腓痛足痹
不敢伸。”叔向氵孛然作色不悦。公曰:“子欲贵乎?吾爵子;子欲富乎?吾禄
子。夫亥先生乃无欲也,非正坐无以养之,子何不悦乎?”(《御览》五百九)
    △项橐
    孔子问项橐曰:“居何在?”曰:“万流屋是也。”注曰:“言与万物同流
匹也。”(《文选》颜延年《皇太子释奠会诗》注。案:周续之注仅存此条,
《汉书·董仲舒传》云:“此亡异于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也。”孟康曰:“人,
项橐也。”)
    △狂接舆
    狂接舆,楚人也,耕而食。楚王闻其贤,使使者持金百镒聘之,曰:“愿先
生治江南。”接舆笑而不应,使者去。其妻从市来,曰:“门外车马迹何深也?”
接舆具告之。妻曰:“许之乎?”接舆曰:“贵富,人之所欲,子何恶之?”妻
曰:“吾闻圣人乐道,不以贫易操,不为富改行。受人爵禄,何以待之?”接舆
曰:“吾不许也。”妻曰:“诚然,不如去之。”夫负釜甑,妻戴器,变姓名,
莫知所之。尝见仲尼,歌而过之曰:“夙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
犹可追。”后更姓名陆通,好养性,在蜀峨嵋山上,世世见之。(《御览》五百
九)
    △荣启期
    荣启期者,不知何许人也。披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曰:“先生何乐也?”
对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以男为贵,吾得为男,二乐也;
人生有不全于襁褓,吾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民之终,居
常以待终,何不乐也?”(《御览》五百九。)
    △长沮桀溺
    长沮、桀溺者,不知何许人也,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
“夫执舆者是谁?”子路曰:“是孔子。”“是鲁孔丘欤?”曰:“是也。”
“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仲由。”“孔丘之徒欤?”
对曰:“然。”“与其从避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而不辍。子路以告
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