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得对。你的心眼这么好,你一定不会死的。好人总是有好报的。”
孙叔敖半信半疑地看着母亲,点了点头。
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由于他的学识品德好,做了楚国的令尹。他还
没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经很信赖他了。
孙叔敖在面对死亡的时刻,还能为别人着想,所以老百姓信赖他。这说
明:能为群众着想的人,群众也会拥护和信任他。
毁瓜与护瓜
魏国的大夫宋就被派到一个小县去担任县令,这个县正好位于魏国与楚
国的交界处,这地方盛产西瓜。虽然同处一地,可是两国村民种西瓜的方式
和态度却大不一样。
魏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勤快,他们经常担水浇瓜,所以西瓜长得快,
而且又甜又香。楚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懒惰,又很少给西瓜浇水,所以他
们的瓜长得又慢又不好。楚国这边的县令看到魏国的西瓜长得那么好,便责
怪自己的村民没有把瓜种好。而楚国的那些村民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只是一味怨恨魏国的村民,嫉妒他们为什么要把瓜种得那么大那么香甜。于
是,楚国这边的村民就想方设法去破坏魏国村民的劳动成果。每天晚上,楚
国村民轮流着摸到魏国的瓜田,踩他们的瓜,扯他们的藤,这样,魏国村民
种的瓜每天都有一些枯死掉了。
魏国村民发现这个情况后,十分气愤,他们也打算夜间派人偷偷过去破
坏楚国的瓜田。一位年纪大的村民劝阻住了大家,说:“我们还是把这件事
报告给县令,向他请示该怎么办吧?”
大家来到宋就的县衙。宋就耐心地劝导本国的村民说:“为什么要这么
心胸狭窄呢?如果你来我往没完没了地这般闹下去,只会结怨越来越深,最
后把事态闹大,引起祸患。我看最好的办法是,你们不计较他们的无理行为,
每天都派人去替他们的西瓜浇水,最好是在夜间悄悄进行,不声不响地,不
要让他们知道。”
魏国村民依照宋就的话去做了。于是,从这以后,西边楚国的瓜一天天
长好起来。楚国村民发现,自己的瓜田像是每天都有人浇过水,感到很是奇
怪,互相一问,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们开始暗中观察,终于发现
为他们的西瓜浇水的正是魏国的村民,楚国的村民大受感动。
很快,这件事情被楚国县令知道了,他既感激、高兴,又自愧不如魏国
县令。他把这些情况写下来报告给了楚王,楚王也同样很受感动,同时也深
感惭愧和不安。
后来,楚王备了重金派人送给魏王,希望与魏国和好,魏王欣然同意了。
从此后,楚、魏两国开始友好起来。边境的两国村民也亲如一家。两边种的
西瓜都同样又大又甜。
所以说,有时候不要采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态度去激化矛盾,
而是宽宏大量,以德报怨,这样反而会促使矛盾缓解,使坏事变成好事。
防患于未然
有一家人家做了新房子,但厨房没有安排好,烧火的土灶烟囱砌得太直,
土灶旁边堆着一大堆柴草。
一天,这家主人请客。有位客人看到主人家厨房的这些情况,就对主人
说:“你家的厨房应该整顿一下。”
主人问道:“为什么呢?”
客人说:“你家烟囱砌得太直,柴草放得离火太近。你应将烟囱改砌得
弯曲一些,柴草也要搬远一些,不然的话,容易发生火灾。”
主人听了,笑了笑,不以为然,没放在心上,不久也就把这事忘到脑后
去了。
后来,这家人家果然失了火,左邻右舍立即赶来,有的浇水,有的撤土,
有的搬东西,大家一起奋力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除了将厨房里的东西烧
了一小半外,总算没酿成大祸。
为了酬谢大家的全力救助,主人杀牛备酒,办了酒席。席间,主人热情
地请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功劳大小依次入座,惟独没有请那
个建议改修烟囱、搬走柴草的人。
大家高高兴兴地吃着喝着。忽然有人提醒主人说:“要是当初您听了那
位客人的劝告,改建烟囱,搬走柴草,就不会造成今天的损失,也用不着杀
牛买酒来酬谢大家了。现在,您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了那位事先提醒、劝
告您的客人呢?难道提出防火的没有功,只有参加救火的人才算有功吗?我
看哪,您应该把那位劝您的客人请来,并请他上坐才对呀!”
主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赶忙把那位客人请来,不但说了许多感激的
话,还真的请他坐了上席,众人也都拍手称好。
事后,主人新建厨房时,就按那位客人的建议做了,把烟囱砌成弯曲的,
柴草也放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因为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什么事情都要有个预见性,如果自己没意识到,听听别人的建议也是好
的,防患于未然总比出了险情再去补救更为重要。
借火治狗
有一户人家住着婆媳两人,儿子经常外出,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
这个婆婆在家专横跋扈,经常对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媳妇不能申辩,
更不敢反抗,总是偷偷地伤心。幸亏隔壁有位好心的大妈,十分同情这位媳
妇,常常安慰这位媳妇并暗中帮助她。
一次,婆婆外出走亲戚,下午回到家里,忽然发现家里的肉少了。婆婆
心里顿时来了气,她怎么想也觉得是媳妇偷吃了。于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劈头
盖脑地骂起来:“你这个好吃懒做的贱女人,我不在家你就无法无天了,竟
敢在家偷吃东西!”
媳妇觉得实在冤枉,忍不住说:“老天爷在上,我偷没偷吃东西,他看
得最清楚。”
还没等媳妇说完,婆婆早就气得要跳起来,她指着媳妇大声喊道:“这
还了得,敢顶撞我!算是我冤枉了你,我瞎了眼睛!我家养不起你这个媳妇
了,你马上给我滚回你娘家去,我家不要你了!”就这样,婆婆把媳妇给休
弃了。
媳妇无可奈何,只得服从婆婆的命令。她在回娘家之前,去向隔壁的大
妈告别,哭着向大妈讲了这件事。大妈听了,很替这位媳妇难过,但大妈也
知道那位婆婆的为人,如果现在马上去替媳妇解释,恐怕婆婆是不会听的。
于是大妈安慰了媳妇一阵后,对她说:“你先慢慢地走,我这就去想办法让
你婆婆把你叫回来。”媳妇擦了擦眼泪,慢慢朝村外走去。
大妈待媳妇一走,马上在家里搜寻了一把乱麻,她将乱麻扎在一个小棍
上做了一个火引子,然后到这个媳妇家里去找婆婆借火。
婆婆问:“现在不是做饭的时候,借火做什么?”大妈对婆婆说:“我家
的狗不知从哪里叼来一块肉,几条狗为争这块肉,互相咬得很凶,我想借个
火回去治治它们。”
婆婆一听,恍然大悟,肉原来是被狗叼走了。她心里感到有几分愧疚。
因此赶紧找来一个人,让他马上去追赶媳妇,把她接回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有心计的人,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时,
必须讲究策略。要想弄明真相、息事宁人,既要抓住问题的症结,又不可急
于求成。
临江驼鹿
从前,临江地方有一个人爱好打猎。有一次,他进山里去打猎,偶然发
现了一个驼鹿穴,老鹿可能是觅食去了,只剩下一只毛都还没长齐的小鹿仔。
这个人很是怜爱这头小驼鹿,就将它抱起来,带回家里去饲养。
这人抱着小驼鹿刚一走进家门,家里养的一群狗就一边摇着尾巴一边流
着涎水跑过来,以为小驼鹿是主人带给它们的食物,不顾小驼鹿还在主人怀
里,跃跃欲试地伸出爪子去碰它。主人很生气,大声地呵斥它们:“畜牲,
还不快滚开!”又踢了狗几脚,它们这才悻悻地躲远了。
这群狗如此对小驼鹿垂涎三尺,主人不禁很担心小驼鹿会遭它们的毒
手,于是就天天抱着小驼鹿到狗跟前去,让狗慢慢熟悉它、亲近它,让它们
之间建立起感情,到后来又把它们放在一块儿玩耍,教狗要爱护小驼鹿,不
准去惊动它、骚扰它。
这群狗明白主人的意思是要保护小驼鹿的安全,也就都按照主人的心意
去做,听从主人的安排,和小驼鹿很是亲热,也不再吓唬它。小驼鹿慢慢地
长大了,因为和狗处得久了,竟然忘记了狗是鹿的敌人,反而确信狗是自己
的好朋友,成天和狗一块儿互相舔舐,翻滚嬉戏,碰撞追逐,玩得十分开心,
和狗也一天比一天亲热。而这群狗因为想讨好主人,又怕主人的责罚,也就
一直迁就小驼鹿,陪着它玩耍,但还是改不了它们的本性,常常暗地里瞧着
小驼鹿,垂涎三尺。
过了几年,小驼鹿长成了大驼鹿。有一次它出门去,碰到别人家的一群
狗,可高兴了,以为遇到了好朋友,赶快跑过去和它们嬉戏。
这群狗见这只驼鹿竟如此大胆,感到又奇怪又生气,也不管三七二十一,
冲上来又撕又咬,一会儿工夫就把驼鹿吃了个精光,血淋淋的尸骨就这样被
弃置在道路上。只可惜驼鹿到死也不明白一向和气的狗为什么要吃它。
自家的狗不敢碰驼鹿,是因为畏惧主人的威慑,并不是因为驼鹿本身有
多厉害,而别家的狗没有了这个威慑,自然就不买驼鹿的帐了。驼鹿不明白
这一点,落得个可悲的下场。人如果借助外部力量获得了地位和利益后,一
定要谨慎从事,不要盲目高估了自己。
第三节
智诲小偷
东汉时期,有个叫作陈寔(shi)的人,是个饱学之士,品行端正、道
德高洁,远乡近邻的人因此都非常敬重他。陈寔不仅自己自觉自律,对儿孙
们的要求也相当严格,常常抓住各种场合和机会教育他们,而且很注意方法,
所以总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有一年洪水泛滥,淹没了大片村庄和良田,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到
处逃荒。为此盗贼四处横行,天下很不太平。
一天夜里,有个小偷溜进了陈寔家里。他刚准备动手偷东西,忽然听得
几声咳嗽,不好,有人来了。慌乱间,小偷一时找不到妥善的藏身之处,急
中生智,顺着屋内的柱子爬到大梁上伏下身子,大气也不敢喘。
陈寔提着灯从里屋出来拿点东西,偶然间一抬头,瞥见了梁上的一片衣
襟,他马上心知家里进了贼了。他一点都不惊慌,也不赶紧抓小偷,而是从
容不迫地把晚辈们全都叫起来,将他们召集到外屋,然后十分严肃地说道:
“孩子们啊,品德高尚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对自
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够因为任何借口而放纵自己、走上邪路。有些坏人,
并不是一出娘胎就是天生的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