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 第4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优孟因势利导劝说楚庄王,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我们学会做思想工作也 

不无启发。 

田忌赛马 

齐国的将军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他们赛马的规矩是:双方各下赌注, 

比赛共设3局,两胜以上为赢家。然而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家。 

这一天,田忌赛马又输给了齐威王。回家后,田忌把赛马的事告诉了自 

己的高参孙膑。这孙膑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饱读兵书,深谙兵法,足智多 

谋,被庞涓谋害残了双腿。来到齐国后,很受田忌器重,被田忌尊为上宾。 
孙膑听了田忌谈他赛马总是失利的情况后,说:“下次赛马你让我前去观战。” 

田忌非常高兴。 

又一次赛马开始了。孙膑坐在赛马场边上,很有兴趣地看田忌与齐威王 

赛马。第一局,齐威王牵出自己的上马,田忌也牵出了自己的上马,结果跑 

下来,田忌的马稍逊一筹。第二局,齐威王牵出了中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 
马与之相对。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马也慢了几步而落后。第三局,两边都 

以下马参赛,田忌的下马又未能跑赢齐威王的马。看完比赛回到家里,孙膑 

对田忌说:“我看你们双方的马,若以上、中、下三等对等的比赛,你的马 

都相应的差一点,但悬殊并不太大。下次赛马你按我的意见办,我保证你必 

胜无疑,你只管多下赌注就是了。” 
这一天到了,田忌与齐威王的赛马又开始了。第一局,齐威王出那头健 

步如飞的上马,孙膑却让田忌出下马,一局比完,自然是田忌的马落在后面。 

可是到第二局形势就变了,齐威王出以中马,田忌这边对以上马,结果田忌 

的马跑在前面,赢了第二局。最后,齐威王剩下了最后一匹下马,当然被田 

忌的中马甩在了后面。这一次,田忌以两胜一负而取得赛马胜利。 
由于田忌按孙膑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赌注,一次就把以前输给齐威王的都 

赚回来了不说,还略有盈余。 

田忌以前赛马的办法总是一味硬拼,希望一局也不要输,结果因自己总 

体实力差那么一点,总是赛输了。孙膑则巧妙运用自己的优势,先让掉一局, 

然后保存实力去确保后两局的胜利,这样便保证了整体的胜利。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 

情况十分危急。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的攻势,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国大将田忌受齐王派遣,准备率兵前去解救邯郸。这时,他的军师孙 

膑赶紧劝他说:“要想解开一团乱麻,不能用强扯硬拉的办法;要想制止正 

打斗得难分难解的双方,不宜用刀枪对他们一阵乱砍乱刺;要想援救被攻打 

的一方,只需要抓住进犯者的要害,捣毁它空虚的地方。眼下魏军全力以赴 

攻赵,精兵锐将势必已倾巢出动,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魏国此时 

顾了外头,国内势必空虚。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直接进军魏国,攻打魏 

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这样,他们撤走围赵的军队来顾及首都 

的紧急情况,我们不是就可以替赵国解围了吗?” 
一席话说得田忌茅塞顿开,他十分赞赏地说:“先生真是英明高见,令 

人佩服。” 

孙膑接着又补充说:“还有一点,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必 

定疲惫不堪。而我军则趁此时机,以逸待劳,只需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之处布 

好埋伏,一举打败他们不在话下。” 
田忌叹服孙膑的精辟分析,立即下令按孙膑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国首都 

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得很大,一边却在魏军回师途中设下埋伏。 

果然,魏军得知都城被围,慌忙撤了攻赵的军队回国。在匆忙跋涉的途 

中,人马行至桂陵一带,不防齐军擂鼓鸣金,冲杀出来。魏军始料不及,仓 

皇抵御,哪里战得过有着充分准备的齐军。魏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还没来得 
及解救都城,便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战争,齐军大获全胜,赵国也得到了解 

救。 

其实,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看问题不能就事论事或只注意比较显露 

的因素,而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要害,避实就虚,这样来解决问题可能更为 

见效。 

                                  第七节 

夜郎自大 

秦汉时代,我国西南地区居住着许多部落。汉初,由于朝廷忙着平定内 

乱和对付北方匈奴的侵犯,没有余力顾及到遥远的西南地区,而西南的这些 

部落也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西南地区的这些部落都很小,他们散住在山中、林问。其中有一支名为 

 “夜郎”的部落,就算是很大的了。 

夜朗部落有个首领名叫多同。在他眼里,夜郎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了。 

一天,他骑马带着随从出外巡游,他们来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多同扬鞭指 

着前方说:“你们看!这一望无边的疆土,都是我的,有哪一国能比它大呢?” 
跟随一旁的仆从连忙献媚说:“大王您说的很对,天下还有哪一国比夜 

郎更大呢!”多同心里沾沾自喜。 

他们又来到一大片高山前,多同仰起头,看着巍峨的高山说:“天下还 

找得到比这更高的山吗?” 

随从连忙应和说:“当然找不到,天下哪有比夜郎的山更高的山呢!” 

后来,他们来到一条江边,多同跳下马来,指着滔滔江水说:“你们看, 

这条江又宽又长,这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河了。” 

随从们没有一个不同意的,都齐声说:“那是肯定的。我们夜郎是天下 
最大的国家。” 

这次出游以后,夜郎国的人更加自大起来。 

汉武帝时候,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经过夜郎国。 

夜郎的首领多同从没去过中原,根本不知道中原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派 

人将汉朝使者请进部落帐中。多同问汉朝使者说:“汉和夜郎相比,哪个大 
些?” 

汉使者听了多同的问话,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回答说:“夜郎和汉是 

完全不能相比的。汉朝的州郡就有好几十个,而夜郎的全部地盘还抵不上汉 

朝一个郡的地盘。你看,哪一个大呢?” 

多同一听,不禁目瞪口呆,满脸羞愧。 
生活中也是这样,见识越广的人越懂得谦虚,而见识愈短浅的人反而愈 

盲目自大。 

许绾的智慧 

魏王决定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台阁,它的高度恰好是天与地之间距离的 

一半,并将这座高台起名叫“中天台”。很多人知道魏王这个决定后,都觉 

得很荒唐,于是纷纷前来劝阻魏王。魏王感到非常生气,他传下命令说:“谁 

要再来反对我的决定,一律杀头!”这样,大家都不敢再说什么了,只是在 

心里着急。 
一天,有个叫许绾 (wan)的人背着筐,拿着铁鍬到王宫来求见魏王。 

他对魏王说:“听说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愿前来助大王一臂之力。” 

见到这个前来帮助建造高台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兴。魏王问他:“你 

有什么力量能够帮助我呢?” 

许绾说:“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帮助大王您商量建台的计 
划。” 

魏王连忙高兴地问他说:“你有什么高见?快讲来我听。” 

许绾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您在建造高台之前,先得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魏王很不理解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许绾说:“请大王听我分析。我听说天地间相距15000里,中天台的高 
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要建7500里高的台,那么台基就得方圆 

8000里。现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远远不够做台基的。古时尧、舜建 

立的诸侯国,土地一共才方圆5000里。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讨 

伐各诸侯国,将各诸侯国的土地全部占领。这还不够,还得再去攻打四面边 

远的国家,得到方圆8000里的土地之后,才算凑齐了做台基的土地。另外, 

造台所需的材料、人力,造台的人需要吃的粮食,这些都要以亿万为单位才 

能计算;同时,在方圆8000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种庄稼,要供应数目庞 

大的建台人吃饭,不知道还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够用呢。所有这些,都必须先 
准备好了,才能动工造高台。所以,您应该先去大规模地打仗。” 

许绾说到这里,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魏王当然是 

放弃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许绾劝说魏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魏王明白自己所要建的“中天 

台”只不过是毫无客观基础的盲目蛮干,它当然不可能实现。 

曹冲称象 

三国时候,魏王曹操有个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 

智慧过人,深得曹操的宠爱。曹冲做事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 
岁的年纪,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一些连大人都束手无策的问题。 

有一天,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为礼物。北方是没有大 

象的,曹操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问送大象来的人 

说:“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呢?”来人回答:“鄙国从来没有称过大象,也没 

有办法称,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听说魏王才略过人,手下谋士众多, 
个个都智慧超群,请您想个办法称称大象的重量,也让我等领教一下北方大 

国的风范。” 

曹操顿时明白这是孙权给他出的一道难题,他可绝对不能丢这个面子, 

让国威受损。于是他召集群臣,传令下去:能称出大象的重量的人,重重有 

赏。大家都绞尽了脑汁,苦苦思索。有人说要做一杆大秆,曹操反驳说就是 
做出来了,也没有人能提得动啊。有人说要把大象锯成一块块地零称,曹操 

斥责说怎么可能把吴国送的礼物毁坏成这样呢。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没 

人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就在大伙儿都一筹莫展之际,小曹冲忽然走到曹操身边说道:“父王别 

着急,我有办法,我们可以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作个记号,再 
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达先前作的记号为止,这时石 

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后,我们再把石头分别称一称,把这些 

重量加起来,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吗?” 

曹操听了大喜,众人也对曹冲的聪慧赞叹不已。就这样,大象的重量终 

于被称出来了。 
两千多年前,幼小的曹冲就有这样惊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称赞。这个故 

事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经常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使人 

变得越来越聪明。 

桑中李树 

从前有一个人出门,带了一些李子路上吃。他一路走一路津津有味地嚼 

着李子,一会儿就吃完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