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燕相国的这种习气。
邯郸学步
战国时候,燕国有个青年人,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别有风度,他
们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又潇洒又优雅,那姿势特别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
年决定要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带上盘缠,跋涉
千里,专程赶到邯郸一心要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
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
开步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
实在令人羡慕。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
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
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
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
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
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势和步法,
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学习走路,一定要把邯
郸人的步法学到手。
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
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
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
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
那样子好不狼狈。
看起来,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
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真是大可不必。
人穷志不短
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漫游。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
走着,忽然发现不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央。季礼想把钱拾起来,但又
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该由我这样的贵公子去做。他一边想
着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
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着柴禾从前边过来了。季礼心想,叫这
人把钱捡去,他一定会十分感激,他挑的那两捆柴还未见得值得这么多钱哩。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着冬天的皮袄,而眼
下正是初夏5月,虽还不十分炎热,但穿着皮祆也是够呛的,季礼认为这
人一定很贫穷,让他把钱捡去正好。
于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拾起来。”
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子,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着手,
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么居高临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热
的夏天穿着皮袄去打柴,难道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人吗?”
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里不免有几分敬意,连忙向他道歉说:“实在
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道:“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
问题,还那么盛气凌人,我有什么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说着,打柴
人头都没回,也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
了。
季礼看着打柴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惭愧不已。
有些人常常凭自己的浅薄见识去衡量别人,实在未免有点“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了。
蚂蚁看大鰲
古时候,东海里面住着一只大鰲 (ao)。这只大鰲身形非常巨大,让人
看了惊叹不已,它头顶着蓬莱仙山,在浩瀚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玩。它的
举动非常壮观,飞腾而起的时候,一直冲入九霄,水柱喷涌直上,水花直溅
到方圆百里的地方;它潜入水中的时候,巨浪翻滚,涛声震天,海中卷起巨
大的漩涡,这样的奇特景象简直叫人叹为观止。
有一群红蚂蚁住在蚁冢上,整天为了生活忙忙碌碌,没有见过什么世面。
有一只去外面旅行的红蚂蚁听说了这只大鰲的情形,心中很是向往,就回来
对蚂蚁们说:“听说东海有只大鰲,行动时的奇观举世无双,我们也去见识
见识吧!”蚂蚁们听了,觉得这确实是个开眼界长见识的好机会,就高兴地
答应了。
蚂蚁们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东海边上。它们日等夜盼,只希望能亲眼
一睹大鰲的风采。足足等了一个多月,大鰲都一直没有露面,蚂蚁们想见到
它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急切。
蚂蚁们实在等得有些灰心了,就商量着想回去了。正当它们准备离开的
时候,突然天昏地暗,刮起了一阵狂风,海面上掀起万丈高的巨浪,浪涛相
撞的声音如雷鸣一般震人耳鼓。蚂蚁们差一点被风刮跑,它们挣扎着大声喊
道:“要小心哪,恐怕大鰲就要出现了啊!”
过了几天,风渐渐停息,海水也恢复了以前的宁静。远远望见海天相接
的地方慢慢升起了一座大山,它的顶端已没入了空中的云团甲,有时候向东
边飘移,有时候又向西边飘移。
这时候,蚂蚁们禁不住议论纷纷。它们说:“跑了这么多路,又等候了
这么多天,原来也不过如此呀。大鰲头顶仙山就好比我们头顶着米粒;它在
海里游动、停息还不是就如同我们在蚁冢里爬行和休息。只不过程度有所不
同罢了,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枉费我们的力气千里迢迢来看它了!”
蚂蚁们竟然把大鰲惊天动地的壮举和它们微不足道的行为相提并论,实
在是有眼不识泰山。我们做人,需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多一点不断
努力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满自足的惰性。
满奋畏寒
晋朝初年,有个名叫满奋的人,长得身材高大魁梧,似乎体格十分健壮。
其实满奋非常怕冷,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他总是穿得多多的,还缩着脖子
笼着双手,恨不得整个人都缩到衣服里面去。他家里从深秋时候便生起炉子
来烤火,一到冬天,他更是成天都坐在炉火边,能不出去就不出去。
一个深秋的早晨,夜里刚下过霜,屋顶的瓦片上,树的枝干上,都铺了
厚厚的一层霜。狂风呼啸,黄叶在风中旋转、飞舞,寒意逼人,直侵入人的
骨髓。
即位不久的晋武帝派人来宣召满奋马上入宫去议事。满奋忙不迭地穿上
一件又一件厚衣服,一出府门就赶紧一头钻进了蒙着厚厚的轿帘的轿子中去
了。
到了宫中,晋武帝让满奋在靠南的位置上坐下,然后就开始和他商谈朝
政。说了一会儿话,晋武帝忽然发现满奋紧皱双眉,浑身打颤,嘴唇更是筛
糠般抖得厉害,脸色也很不好看,就很关切地问他说:“你是不是身体不舒
服?如果有什么病的话,就先回家去休息吧。”
满奋哆哆嗦嗦地指着北窗说道:“陛下,今天刮起了大风,臣觉得十分
寒冷。”
晋武帝回过头来看了看北窗,北窗上面装的是玻璃屏,透过玻璃屏可以
看见外面的树枝被风吹得摇晃得厉害,黄叶漫天飘飞,但是风却没有办法透
进来。晋武帝不禁笑了起来,对满奋说:“那里装的是玻璃屏,外面就算风
再大,也根本吹不进来,你怎么会觉得冷呢?”
满奋听了很不好意思,红着脸解释道:“臣听说南方一带的牛怕热,看
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于是就热得喘起气来。臣一向怕冷,看见树枝在寒风
里摇晃就好像南方的牛见到月亮也会喘气一样感到寒冷无比,以至于会发起
抖来,请陛下恕臣失礼。”
晋武帝听了这话,想了想觉得挺有道理,就没有怪罪满奋,又和他稍稍
谈了一会儿话以后就让他回去了。
南方的牛看见月亮热得喘气和满奋见树枝摇晃冷得发抖都是一个道理:
见到与某些印象极深的东西相关的事物就会产生条件反射,作出与见到前者
相同的反应。可见我们在看到相似的现象时,不要只考虑表面现象就轻易下
结论,而应该仔细地调查分析一番,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杯弓蛇影
有一个叫应彬的人在汲县作县令。夏至这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来访,
应彬设宴款待。朋友座位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弩(nu)弓,映在酒杯
中,形状就像一条小蛇。朋友端起酒杯,正欲饮酒的那一瞬间,他瞥见了酒
杯中的“蛇”,可他已经将那杯酒喝进肚里去了。朋友当时就觉得又惊又怕,
十分恶心。回到家里,只觉得胸腹疼痛难忍,以至于饮食不进,身体渐渐消
瘦下去。家里人为他请了好多医生,用了好多办法,也不见治好。
自从老朋友那次来访后,已好长时间不见面了,应彬觉得奇怪,于是决
定到朋友家去回访。只见朋友形容憔悴,病得不轻。应彬便问是什么原因。
朋友如实相告:“自那次在你家喝酒,因酒杯里有一条小蛇被我吞进肚里,
使我十分害怕,回家后就一病不起。”
应彬觉得这事有些蹊跷,酒杯中哪来的蛇呢?他回到县衙后,还在琢磨
这件事。猛一回头,看见挂在墙上的弩弓,心里一下子明白了。他于是专门
备了车马,把老朋友再次请到家中,重摆宴席,仍让朋友坐在原来的位置上。
当朋友拿起酒杯一看,忽然惊叫起来,原来杯中又出现了蛇影。这时,应彬
也端着酒杯走到朋友的座位旁,将自己的酒杯端给朋友看,里面同样有一条
蛇影;后来,他请朋友端着原来那杯酒离开那个位置,再看杯中,那蛇影就
分明没有了。朋友心中甚是不解,应彬叫朋友回头看墙上挂着的那把弩弓,
对朋友说:“墙上的弩弓映在酒杯中,这就是你看到的杯中的蛇,其实那只
是弩弓的影子,杯中什么也没有。”
朋友半信半疑,又和应彬重新演试了几遍,这才哈哈大笑起来,心中的
疑团顿时消失,精神一下子清爽了许多。回去以后,病也很快地好了。
害疑心病的人,往往陷入庸人自扰的泥淖而难以自拔;有智慧的人则善
于抓住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心病还须心药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纸上谈兵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
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
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
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
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
如果让他带兵打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