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 第7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点数,发现各自都丢失了一些羊。这两人回去以后,财主问他们放羊的时候 

干什么去了。一个回答说当时在看书;另一个回答说当时在掷色子。两个孩 

子丢羊的时候做的事虽然不同,但是他们丢失了羊的结果却完全一样。 

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忠于职守,全神贯注,否则就容易出差错。 

至于臧和谷是因为年纪幼小,渴望得到学习和娱乐的机会才引发了差错,则 
当另作别论。 

驼背翁捕蝉 

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翁 

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 

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 

掉下,蝉便很少有逃脱的。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 

能将五粒粘九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捕 

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严肃地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 

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 
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 

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专心致志,神情专一。 

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那还能不手到擒拿,得心应手么?”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 

深有感触地议论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 
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驼背翁捕蝉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学好任何本领都需苦练扎实 

基本功,专心致志,日积月累,才能取得真功。 

愚公移山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 700余里,高 

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 

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 
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 

 “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 

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 

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 
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 

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 

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 

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 
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往渤海湾。他家有个邻居是寡妇,只有一 

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好不热闹!任凭寒来暑 

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有个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 

到十分可笑。他劝阻愚公说:“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 

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智叟说:“你的思想呀,简直 

是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还不如那位寡妇和她的小儿子哩!当然,我的确是 
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 

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 

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 

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 

当山神得知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禀告上帝。上帝也 
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 

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以南 

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 

这篇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智叟孤立而静止地看待 

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两山之高,其实无“智”可言;而愚公能用发展眼光洞 
悉子孙无穷与山高有限,又怎么能说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 

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 

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同的“偷”之道 

从前有这样两户人家,一家是齐国人,姓国,十分富有;一家是宋国人, 

姓向,非常贫穷。姓向的听说姓国的很有钱,便专程从宋国跑到齐国,向姓 

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之所以发家致富,是因为我很善于 ‘偷’。我只用 
了一年的工夫就有了吃穿;两年下来就相当富足;三年过后,我的土地成片、 

粮食满仓,我成了方圆百里之内的大户。从那时起,我便向乡邻施舍财物, 

大家都得到了我的好处。” 

姓向的人听了十分高兴。可是他以为姓国的致富走的是偷盗这条路,他 

以为姓国的所说的“偷”就是到处翻越人家的院墙,凿开人家的房间,凡是 
眼睛所看到的、手能拿到的,就可以拿走归自己所有。于是他回家以后,到 

处偷窃。没过多久,他因被人查出了赃物而判罪。姓向的人不但清退了全部 

赃物,而且被判罚没收他以前积累的所有家产。 

姓向的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受了姓国的欺骗,于是就到齐国去,找到姓 

国的责备他说:“你骗我,我去偷怎么就犯了法呢?” 
姓国的听了哈哈大笑,说:“你是怎么去偷的呀?” 

姓向的把自己翻墙打洞偷盗人家财产的经过讲给姓国的听了,姓国的又 

好气又好笑地对他说:“咳,你真是太糊涂了!你根本没弄懂我所说的‘善 

于偷盗’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仔细告诉你吧。人都说天有四季变化,地有丰 

富的出产,我偷的就是这天时和地利呀。雨水雾露,山林特产,和湖泽的养 

殖可以使我的庄稼长得很好,房舍建得很美。我在陆地上能‘偷’到飞禽走 

兽,在有水的地方能‘偷’到鱼虾龟鳖。无论是庄稼和土木还是禽兽和鱼虾 

龟鳖,这些东西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不是我原本所有的。我依靠自己的辛 
勤劳动,向自然界索取财富,当然不会有罪过,也不会有灾祸。可是,那些 

金银宝石、珍珠宝贝、粮食布匹,却是别人积累起来的财富,你用不劳而获 

的手段去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犯罪。你因偷盗罪而受到了处罚,那又能 

怪谁呢?” 

姓向的听了这番话,惭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看来,明智的人懂得如何用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向大自然索取, 

创造财富;愚蠢的人才会想到用非法手段,走“捷径”去攫取别人的劳动成 

果使自己致富。这种人,到头来还是要栽跟头的。 

薛谭学唱歌 

古时候有个叫薛谭的人喜欢唱歌,他唱的歌很好听。薛谭在学习唱歌的 

时候是拜当时唱歌唱得非常好的秦青为老师,向秦青学唱歌。秦青也很耐心 

地教他,告诉他应该怎样练音,怎样唱出节拍,怎样在唱歌时投入情感等。 

薛谭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唱的歌好听多了;但是他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全部 
学到手便自以为学会了,可以出师了,便向秦青提出要告辞回家。 

秦青听到薛谭不打算继续学习而要告辞回家的意思后,也不劝阻他,就 

在薛谭临行的这天,在郊外的大路旁摆设着酒为他送行。当饮完临别酒后, 

秦青自己却向着他的学生——薛谭打着节拍,自己唱着送别的歌曲。秦青唱 

着、唱着,他的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木都仿佛被这抑扬动听、 
悲壮激昂的歌声振动了;那歌声优美动听、婉转宏亮,在天空回荡,连天上 

的彩云也仿佛是被什么阻住,也不浮动了,好像伫立在天空静听着。 

听到秦青为他送行唱的歌一会儿慷慨悲壮,抑扬动听;一会儿优美宏亮, 

婉转悠扬。薛谭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学完秦青老师的全部技术,自己唱的 

歌远不及老师唱的好,内心感到非常惭愧。于是薛谭忙向秦青道歉,请求回 
到老师身边继续学习深造。从此以后,薛谭一辈子也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了。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学无止境。要想真正学有所成,就不能只满足 

于一知半解,否则便不会有任何成就。 

纪昌学射箭 

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 

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 

来。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 

虚发,百发百中。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非常刻苦,几年以 

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赶上了他的老师甘蝇,真是名师出高徒。后来,又有一 

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可真叫严啦!刚开始学射箭时, 
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 

本领的。”纪昌表示: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于是, 

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 

上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 
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 

心里想着飞卫老师对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要想学到真功 

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这样坚持练了 

两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纪 

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却对纪 
昌说:“还没有学到家哩。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 

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你还要继 

续练,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选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个小 

虱子,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 
子。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10天不到,那虱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