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目前政治腐败,兵
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又问:“大王有成
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
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
看着楚庄王那盲目自信的样子,杜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您所说的
情况并不全对。越国目前情况的确很糟,可是我们楚国的情况也很不妙啊。
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可能常常深谋远虑,但往往想不到近忧,
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远却难以看清自己的睫毛一样。大王您很清楚地
看到越国的危机,却对楚国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分析。您仔细想想,楚国的军
队其实并不强大,曾被秦国、晋国打败,还丢失了几百里的疆土,这不是兵
力不强的表现吗?楚国的政治也未必清明,像庄(足乔)(jue)这样的大强
盗,可以在国内横行霸道,肆意违法,而各级官吏却对他毫无办法,这不也
是政治腐败的表现吗?依我看,楚国的情况要比越国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
到这些,却还想着要对越国用兵,这不正像目不见睫那样缺乏自知之明吗?
您是否想到别的国家也会像您对越国的考虑一样而对楚国虎视眈眈呢?因
此,大王的当务之急应是认真把楚国自己的事办好才对呀!”
杜子的一番话,说得楚庄王如梦初醒,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去攻打越国,
从此加强对楚国的治理,使楚国真正强大起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犯“目不见睫”的错误,看别人的缺点很容
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
的情况。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如不进行矫正将是很危
险的。
法如深涧
有一位名叫董阏(e)于的人被派往赵国的上地去任地方长官。
董阏于初来乍到,他深入民间调查,访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这一天,
他来到石邑山,只见山中有一条深涧,涧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墙;涧深百
丈,十分险要。于是董阏于找到在当地居住的人,问道:“这里有没有人掉
进过这深涧?”
那里的人回答说:“没有人掉进过。”
董阏于又问:“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痴、聋哑、疯癫及反常的人,有没
有掉进去过呢?”
那里的人回答说:“也没有。”
董阏于继续问:“牛马猪狗,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人们还是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想了想,说:“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进这深涧里去呢?”
那些人回答说:“这深涧十分阴森危险,谁要是进去了,那还能有性命
吗?因此无论谁,走到这深涧附近时,都万分小心,要么绕道而行,谁也不
敢去碰这个危险,连牲畜看到这深涧也止步不前的。”
董阏于豁然开朗,他深受启发地拍手叹道:“好啊,我能治理好我的臣
民了。如果我制定严格的法制,又严厉地执法毫不宽容,让人们知道违法就
如同掉进这万丈深涧一样有生命危险,那就谁也不会去触犯法律了。这样,
我还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聪明人总能从身边的小事中受到启发,获得智慧。掌权的人从危险的深
涧联想到执法如山,可想而知,他日后必定政绩卓著。
第二节
唇亡齿寒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 (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
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
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
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
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
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
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
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
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
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
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
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
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
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
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
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
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
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
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
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
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
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
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
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
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
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
失。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
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
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王说:“大王您先别谈打仗
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阳,河
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河蚌只觉得浑身舒服
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河蚌的身
边,很快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惊醒,迅速用力把蚌
壳一合,将鹬的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
你就会被干死、晒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强硬地说:“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天不松开你的嘴,
明天也不松开你的嘴,你就会在这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鹬
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肯相让,真有要拼个同归于尽的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十分轻易地就捡了个便宜,把蚌和鹬都捉住,
满心高兴地赶回家去。
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多
谢先生的启发,如果我们小国间自相残杀,让秦国从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
事里刚愎自用的鹬和蚌又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从这则寓言我们应该认识到,有头脑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
周密地思考一下,权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动。否则,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
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患得患失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
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
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对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从左右的嘴里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
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
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
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
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您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
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竞争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
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
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箭靶
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
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
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终于下定决心
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啪”地一下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后羿
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
更加离谱。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陪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
的同时掩饰不住心头的疑惑,就问手下道:“这个神箭手后羿平时射起箭来
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跟他定下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手下解释说:“后羿平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