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曾经被毁灭[李卫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类曾经被毁灭[李卫东]- 第6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期。根据现在的研究证明,帝俊一尧帝神话系,黄帝一女娲神话系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是属于殷民族的神话系,一个是属于周民族的神话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错乱呢?原来,不同的民族原本都有自己的神话信仰,当一个民族战胜了另一个民族时,战胜民族所信奉的神与神话,理所当然成了社会上普遍信奉的神与神话。而战败民族的神话,除有一些被胜利者吸收以外,其余绝大部分在历史的演变中消失了。大家知道,中国最初的几个奴隶制的朝代是夏、商、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绝大多数神话成书于西周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周民族所信奉的神就是黄帝、伏羲、女娲系列,因为他们是战胜者,所以神话保留下来的也最多。但是,周族以前的殷商民族,他们虽然战败了,但由于时期尚近,因此他们信奉的帝俊、尧帝信仰也在社会上有所流传。我们推测,后羿射日的神话很可能是殷民族的神话,后来却被周民族继承过来。
  当明白了中国神话以上特点以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考证一下后羿射日的时期问题。殷民族的帝俊时期,相当于周民族的女娲、伏羲时期,所以在有些记载中就把后羿射日的神话与女娲的神话混合起来,变成了女娲射日,宋代《路史·发挥一》引《伊子·盘古》就说“女娲补天射十日”,在《淮南子》中也有这样的倾向,比如将后羿的事迹与女娲的事迹相混合。这两套神话系统的混合,恰恰说明它们的时期差不多。还有一点,不论是按黄帝神话系列,还是按帝俊神话系列,后羿射日都发生在“天地分离”引发的大洪水之后。
  那么,十日(月)并出与女娲补天有什么关系呢?
  以上我们曾说过,形成月海的物质来历不明,它不可能来自月球本身,甚至不可能来自地球或太阳系。再者,月海的总面积大得可怕,加起来有1125万平方公里,如果月海真是高智慧生物的一项工程,那么这项工程也过分浩大了,光凭月球本身的力量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作一个更加大胆的推测:十日(月)的出现是为了修复月球。被击伤的月球向他们的同类生物发出了求救信号,散居在其他星系的飞船闻讯赶来救助,他们带来了修复月球所需的物质,这就是月海表面有一些岩石和土壤比太阳系还要古老的原因,它们并不来自太阳系。这些赶来的救助飞船与月球飞船合力将月球损坏的部分修好,然后各自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几个与月亮大小差不多的星球,由于它们距离我们与月球距离我们几乎一致,因此看上去果然与太阳一样。当月球系统的生物用极高的温度熔化构成月海物质的时候(大约需要4000度的高温),由于工程浩大,大量热量向四周辐射,地球当然也能感觉到这种热量,而当时人们区分太阳和月亮主要凭热量感觉,这就更加造成天空中出现的物体是太阳的错觉,所以才有“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的记载。
  以上的推论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在射日的时候,天空中有一种很热很热的东西(大约是石头一类的东西)落下来,中国的各种史籍记载很多:《山海经》(今本无,《庄子·秋水箱》成玄瑛注引)曾记载说:“羿射日,落为沃焦。”
  《文选》注引云:“尾闾,水之从海水中出之也,一名沃焦,在东大海之中。尾者,百川之下,故称尾;闾者,聚也,水族聚之处,故称闾也。在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之,莫不焦尽,故名沃焦焉。”
  屈原《楚辞·天问》王逸注曰:“界仰射十日,中其九,日中九鸟皆死,堕其羽翼。”
  《玄中记》云:“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沃焦也,水灌之而不已。沃焦者,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灌之而即消,故水东南流而不盈也。”
  所有这些记载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射日时天上曾落下过东西;二是这些东西像石头而发烫,温度很高。许多人都将这些记载理解为陨石的撞击,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种推测与许多历史记载不相吻合,挂一漏万。我们认为,十艘或数艘宇宙飞船在修复月球的过程中,在熔化构成月海的物质时,很可能由于不慎将一些物质落入地球,造成古人记载中的“沃焦”事件。
  至此,我们将“后羿射日”、“女娲补天”、“东海沃焦”等几则神话,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规律,并将它们放到我们的大假说之下,既作为证据,又作为假设的线索。事后我们发现,这些神话惟有这样解释,才能使它们显出活力,才能揭示到神话的本质上去。如果我们将每一个神话都孤零零地去对待,那么这些神话就是死的,就没有了系统。所以,那些只会感叹中国神话不如古希腊神话有系统的专家、学者们,为什么不去换一下脑筋想一想:难道神话的系统只有古希腊一种模式吗?中国“天”神话的逻辑性这样强大,它为什么就不可以作为一种模式呢?
  十日(月)就是月球智慧生物系统的宇宙飞船的假说,并非故弄玄虚,事实上,月球智慧生物之间的往来一直持续到唐代。从汉代以后,由于人们天文知识的进步,许多天象的记载更为精确,人们再也不会将月亮误认为太阳,所以我们在汉代的史书中发现有数月同出的天象。这种精确的记载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比如,《隋书·天文志》记载:“太清二年五月,两月现。”时间是公元548年6月;《新唐书·天文志》记载说:“贞观年,突厥有三月并现。”时间是大约公元618年前后。而这些记载如果放到远古时期,肯定会被认为是数日同出。

第十二章 人类的第一代文明
  “神”不但创造了人,而目还教育了人,于是有了人类的第一代文明——“中介文明”。《周易》、中医、金字塔都是第一代文明的遗留物。
  然而,这一切都毁于一场大洪水,高山上牧羊人的后代没有能力将第一代文明继承下来,而是发展起另外一种文明,那就是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
  “中介文明”,是我们的第四个假设。

第一节 文明的曙光
  我们关于人类的起源、天地分离、史前大洪水、修复月球等等的假设到此已经告一段落,现在让我们来谈一谈与我们今天生活有直接关系的人类文明问题。
  我们人类一直有一种误解,认为当前的文明乃是起源于6000多年以前,它的标志就是文字的出现。然而,按照我们的假设,人类的文明本应该有两个,它的划分以大洪水为界,前一个文明应该称之为第一代文明,也叫“中介文明”(至于什么是中介文明我们以后要谈到);后一个文明应该称之为第二代文明,也叫物质文明。我们今天正处于第二代文明当中。
  关于第一代文明,我们是这样假设的:从人类被制造,到大洪水的毁灭,中间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大约几千年),按照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想孕育一种文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这一代文明如果从旧石器时代算起孕育了整整60多万年),因此第一代文明并不起源于人类自身的创造与积累,而是来自于那些创造我们的“神”的教育,应该说人类第一代文明的老师是“神”。这样一来,在人类的第一代文明当中就包含了来自宇宙深处某些文明的因素。
  我们承认,这个假设仅仅是对人类在公元前400多年前,文明突然达到一个让历史不解高峰的推测,它本身没有多少直接资料作为证据,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合理的推论,希望对此有兴趣的同仁可以找到直接的证据。
  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民族,不论他们居住在北美洲还是大洋洲,也不论他们是居住在山区还是平原,在他们的早期文化里面都有关于“人神相杂”的记忆,许多民族都用一种美好的心情来回忆这段历史。比如古希腊神话就把它称为“黄金时期”,也有的民族把它称为“金太阳时期”。据说在这个时期,人民安居乐业,大地物产丰美。更重要的是,人与神的关系很好,人经常去神的家里去串门,神也时时光顾平民百姓的寒室,《定囗续集》卷二《壬癸之际胎观》记载说:“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上天;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多么让人羡慕的时期!
  正是在这样美好的关系中,“神”完成了对人类的早期教育。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在古代秘鲁的神话中,有一名叫拉科奇亚的天神,他从太阳降临到地球上,是他创造了地球上的人类,同时还教给人类许多的知识。
  哥伦比亚布恰印第安人的神话说,当人类被创造之后什么也不知道,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他们正同一个刚从太阳升起来的地方来的人谈话,这个人样子很怪,留着与他头发一样美丽的长胡须……这位神传给当地人一些实用知识。
  在墨西哥的神话中,也有一位天神突然从东方出现,教给当地人法律、医学和种植玉米的技术,后来他乘着“蛇形筏”杳然而去。
  日本北海道有一种奇怪的白色人种,被称为阿依奴人,他们的血型相当奇怪。这个来历不明的民族有一则神话说:“勇敢智慧之神曾降临北海道的北部。他那闪亮的金属飞船,白天呈银灰色,夜间却是火红的,当飞船升上天空时,发出雷鸣般的巨响。”这位大神在人间停留了几个春夏秋冬,教给人们务农、做工、艺术和智慧。
  古巴比伦的历史学家拜罗斯在他的著作中曾说过,远古的时候,一位名叫奥安奈斯的人定期出现在人们那里,向他们“传授文字,教给他们各种技术——教给他们建筑城市、建筑寺院、制定法律、讲解几何学原理”。
  在初期基督教经典以外的圣经《爱诺克书》中,也有向人们传授知识的神奇人物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作者,把这些神奇的人们叫天使。一位天使“阿扎赛尔教给人们大刀、小刀、盾牌、甲胄等东西的制造方法,教给他们看背后的方法。还有巴拉凯亚尔教给他们观测星辰,克卡拜尔教符号,台姆拜尔教观测星象,阿斯拉蒂尔教人们月亮的运动”。
  另外,在上古社会里不少民族都把文化的出现与神相互联系,例如,古埃及的自然宗教里就把月神当成是文化和智慧之神加以崇拜;在古希腊神话里象征智慧和文化之父的天神是俄尔市斯。
  事实上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原始民族总是把每一项文明成果的出现归结为神的教导,例如:在中国历史上神农氏乃是一位伟大的神灵,国人对他情有独钟,许多创造发明都记在他的名下,《管子·轻重篇》说:“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食谷,而天下化之。”《易·系辞传》记载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析木为耜,揉木为来,末褥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另外在《淮南子》里神农又成了中医的发明者。
  以上是见于比较严肃的史书记载,而在志怪野史当中,神农的事迹也有很多,例如,《绎史》卷五引《新书》曰:“神农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拾遗记》中也记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