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尤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 65。9万干瓦,上升到1973年的。。 108。4万千瓦,增长64。4%;石油由1969
年的。。 2。93亿桶,上升到。。 1973年的。。 4。4亿桶,增长。。 50。1%;铝矾土由。。 1969
年的。。 100万吨,上升到。。 1973年的。。 120万吨,增长。。 20%。
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总投资为。。 14200亿盾(折合。。 34。2亿美元),其资
金来源计划是:国家开发预算的投资占计划投资总额的。。 74。6%,达。。 10590亿
盾(其中,计划。。 21%来自政府储蓄,79%来自外债),非国家开发预算的投
资占。。 25。4%,达。。 3610亿盾(其中,计划。。 73。7%来自国内私营企业、外资企
业和国营企业的投资与再投资,26。3%来自长、中期银行贷款)。。。 ①

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快。按。。 1973年固定价格
计算,增长情况是:1969年增长。。 7。61%,1970年增长。。 7。49%,1971年增长

6。99%,1972年增长。。 9。42%,1973年增长。。 11。30%,平均每年增长8。56%。。。 
①印尼《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第一册,第 
35和 
43页。

②②的 
5%的年增长率的指标。大部分的产品如纺织、食糖、石
油、木材、棕油、锡、铝矾土等,均达到或超过预定指标。特别是纺织品、
石油和木材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项目未完成指标,如大米,虽然
也有增长,但是由于 
1972年发生了干旱和计划指标定得过高,没有达到预定
的指标。化肥和水泥也由于指标定得过高和建设计划执行缓慢,而未完成预
定的指标。
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执行后,各经济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发
生如下的变化:农业由 
1969年的 
49%下降到 
1973年的 
40。1%,同期矿业由

4。7%上升到 
9。6%,制造业由 
8。3%上升到 
9。8%,建筑业由 
2。8%上升到
3。8%,交通运输和电信由 
2。8%上升到 
4。l%。
2。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1974年 
4月~1979年 
3月)
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印尼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广大人民提供充足的粮食和衣着,建造更多的住房,扩大就业机会,以及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等。

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期间,国民经济的年增长率规定为 
7。5%,具体到
各部门是:农业增长 
4。6%,制造业增长 
13%,矿业增长 
10。1%,交通与电
信增长 
10%,建筑业增长 
9。2%,其他合计增长 
7。7%。各部门在国内生产
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预计是:农业将由1973—1974年的40。l%下降到1978—1979年的 
35%,矿业将由 
9。6%上升到 
10。8%,制造业将由 
9。8%上升到

12。6%,建筑业将由 
3。8%上升到 
4。1%,交通运输业将由 
4。l%上升到 
4。6%,其他部门将由 
32。6%上升到 
32。9%。
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总投资为 
114150亿盾(折合 
275。06亿美元),资
金来源是;71。7%来自国内储蓄,28。3%来自国外资金。在 
114150亿的总投
资中,国家投资为 
52492亿盾(折合 
126。5亿美元),其资金来源是:79。9%依靠政府储蓄,20。1%来自外国贷款。

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执行的情况基本上是良好的。按 
1973年固定价格计
算,5年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 
7。2%,略低于 
7。5%的原指标。具
体的增长情况是:197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64%,1975年为 
4。98%,1976
年为 
6。89%,1977年为 
8。76%,1978年为 
7。86%。 
①各经济部门的增长情
况大致是:农业方面,棕油、椰干、木材等达到了预定的指标,但大米和玉
米虽有增长,仍未达到预定的指标。工业方面,纺织品仍然增长较快,1978
年产量已达 
14亿米,人均 
11。5米,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供部分出口。
化肥、水泥和造纸业,产量虽也有较大的增长,但未达到或只是接近原计划
预定的指标。矿业方面,锡和铝矾土发展仍较为顺利。石油方面,产量虽未
达到预定的指标,但是由于国际上石油价格暴涨,这方面的出口收入仍未减
少。交通运输和通讯,以及建筑业方面,都有较快的增长,均高于原计划规
定的指标。

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执行的结果,各经济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发生如下的变化:农业由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末期的 
40。l%下降到第二个五
年建设计划末期的 
31。4%,矿业的比重由 
9。6%上升到 
17。9%。制造业由 
9。8%上升到 
10。2%,建筑业由 
3。8%上升到 
4。9%,交通运输和电信由 
4。1%上 


②资料来源:印尼中央统计局资料。 
①资料来源:印尼中央统计局资料。

升到 
4。6%。

3。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1979年 
4月~1984年 
3月)
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日益均衡和公正地提高全体人民的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薄弱阶层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以达到完全自给
的水平,以及扩大教育和完善保健设施等。

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规定经济的年增长率为 
6。5%,具体到各经济部门
是:农业的年增长率为 
3。5%,矿业的年增长率为 
4%,工业的年增长率为
11%,建筑业的年增长率为 
4。9%,交通运输和通讯的年增长率为 
4。6%。第
三个五年建设计划末期预计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农业的比重将由 
31。4%下降
到 
27。2%,矿业的比重将由 
17。9%下降到 
15。9%,工业的比重将由 
10。2%
上升到 
12。6%,建筑业的比重将由 
4。9%上升到 
5。5%,交通运输业和通讯
业的比重将由 
4。6%上升到 
5。4%,其他部门的比重由 
31%上升到 
33。4%。

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总投资为 
428350亿盾(折合 
685。36亿美元)。资
金来源:79%来自国内储蓄(其中,政府储蓄 
29。4%,社会储蓄 
49。6%),
21%来自国外资金。在这些总投资中,国家计划投资 
21。85万亿盾(折合

349。59亿美元)。
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执行以来,由于受到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跌落的影
响,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按 
1983年固定价格计算,国内
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如下:1979年为 
6。2%,1980年为 
7。9%,1981年为 
7。4%,1982年为…0。3%,1983年为 
3。3%。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平均年增长
率为 
4。1%,未达到原计划规定的 
6。5%的指标。

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末,印尼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如下的变化:农业在国
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 
29。2%,矿业为 
7。4%,制造业为 
15。8%,建筑业为

6。3%,交通运输业为 
6%,其他部门为 
35%。
4。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1984年 
4月~1989年 
3月)
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方针是:为了摆脱过分依赖石油和天然气产
品的出口,政府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大力发展产品供出口的制造业,
积极促进非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出口,调整经济结构,并为此制定一系列相应
的政策,大力引进外资,鼓励国内私人投资,放宽外贸管制和实行金融改革
等。

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规定经济的年增长率为 
5%,具体到各部门是:农
业的年增长率为 
3%,矿业的年增长率为 
2。4%,制造业为 
9。5%,交通运输
和通讯为 
5。2%,建筑业为 
5%。

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预计各经济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的变化将
是:农业由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末期的 
29。2%下降到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末
期的 
26。4%,矿业下降为 
6。6%,制造业上升为 
19。9%,建筑业为 
6。3%,
交通运输和通讯业为 
6%,其他为 
35。3%。

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总投资为 
145。22万亿盾,其中,国家总投资为
786095亿盾(占 
54。1%),私人投资为 
66。61万亿盾(占 
45。9%)。国家
总投资的资金来源,政府储蓄占 
63%,外来资金占 
37%。国家投资在各部门
的分配:矿业和能源 
15。4%,教育 
14。7%,农业与水利 
12。7%,交通与旅
游 
12。6%,地方建设 
6。8%,国防与治安 
6。7%,劳力和移民 
5。8%,制造业

5。5%,保健 
4。5%,住房 
3。8%,科研 
2。2%,商业发展 
2。2%,其他 
7。l%。
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实施以来,印尼政府为了推行“面向出口”战略,

大力发展制造业和促进非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出口,因而积极引进外资,特别
是鼓励外商投资于产品供出口的制造业,从而使这方面的投资迅速发展。如
1985年经政府批准的外商在制造业方面的投资仅为。。 6。873亿美元,1987年上
升到。。 8。523亿美元,而到1988年和。。 1989年就分别上升到。。 38。28亿和。。 42。461
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政府也极力鼓励国内私人的投资,国内私人的投资
也有较大的发展。1987年经政府批准的私人投资额达到。。 10万亿盾,1988年
上升到。。 10。41万亿盾,1989年又上升到。。 19。59万亿盾。这些资金也大部分投
于外向型的制造业。

大力发展制造业和促进非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出口,因而积极引进外资,特别
是鼓励外商投资于产品供出口的制造业,从而使这方面的投资迅速发展。如
1985年经政府批准的外商在制造业方面的投资仅为。。 6。873亿美元,1987年上
升到。。 8。523亿美元,而到1988年和。。 1989年就分别上升到。。 38。28亿和。。 42。461
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政府也极力鼓励国内私人的投资,国内私人的投资
也有较大的发展。1987年经政府批准的私人投资额达到。。 10万亿盾,1988年
上升到。。 10。41万亿盾,1989年又上升到。。 19。59万亿盾。这些资金也大部分投
于外向型的制造业。

在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期间,进出口贸易也迅速发展。如。。 1985年的进出
口贸易总额约为。。 288。49亿美元,1989年上升到。。 385。2亿美元。尤其是非石
油天然气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1987年非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已超过石油和
天然气的出口,占出口产品的。。 51。8%,1988年后上升到占。。 60%的水平。。。 ①

由于受到石油价格下跌的影响,资金收入减少,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初
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一度明显放慢,如。。 1985年仅增长。。 2。5%,后来又随
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而逐步提高。整个“四·五”计划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平
均增长率为。。 5。2%,略超过原计划规定的5%的增长指标。下面是第四个五年
建设计划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表5-1 “四·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按 
1983年固定价格计算)

指标名称 
1984 
1985 
1985 
1987 
1988
国内生产总值(单位: 
10亿盾) 
增长百分比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盾) 
增长百分比 
78538 
6。6 
491200 
4。3 
85082 
2。5 
516807 
O。6 
90081 
5。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