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王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食王传- 第5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能做到想来就来?

现在见到这足足有他以前所吃过的两倍大的花蛤,当然是多挖点,不管是炒来吃还是烤来吃,都不错,下次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才能来了呢。

徐国绪得了指点,挖得也是很快,这沙滩上的花蛤不少,每个个头都很大,大概和这个时代少有人吃很有关系,在以煮食为主的烹饪办法里,贝类都是非常容易煮老的,一煮老了肉就又硬又韧,鲜少有人能嚼得动的,煮这些有壳类的东西,火侯的掌握非常重要,像田螺也是属于有壳类的,一样容易煮老,真正想要将其煮熟透,没几个人有那么好的牙口,因此有壳类的食物,说白了都是属于半生不熟的情况下就吃的,也就是那样的程度下,味道才会好。

既然容易煮老了,难以入口,加上海中的鱼的获得又是非常的容易,因此这些个贝类也就少有人去光顾,长得大就不足为奇了。王况也不担心会因为自己而使得这些贝类的数量急剧减少,一千多年后的城市边缘,海边礁石上牡蛎还多的是,花蛤也是随随便便挖上半天就有好几斤,只不过因为挖的人多,所以个头没法长那么大罢了,但数量却是不会减少的。

得了王况指点的徐国绪上手很快,不大工夫他挖花蛤的速度就和王况不相上下,然后就渐渐的挖得比王况还快还多,看来这吃的一门上,徐国绪的天赋确实不小,只要和吃的沾上边,徐国绪学的比谁都快。可惜了,这家伙要是从小就入了厨师一行,没准也是个人物。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加上水坑里的花蛤早已经满当当的,王况就把徐国绪叫住了,这时候黄大他们也挖了一堆小山似的牡蛎,足有百斤之多,图虎他们三个也是将艨艟又踩到了离岸边几十丈,选了个风平浪静的小港湾去抓鱼,也都回来了,抓了能有二十几条,这些鱼王况都叫不出来名字,他虽然在鹭岛住了十几年,吃的鱼也有几十种,但能叫得出名字的也不过十来种而已,原因也就因为菜市场上最常见也鱼就那十来种,其他的鱼大多都只有饭店里才能见得到,王况吃的时候也不去问什么鱼,都是到鱼缸前随手一点,这个,那个的就行。

“这都是你用那蜘蛛网抓的?”正在因为被王况叫停不挖花蛤而有点意犹未尽的徐国绪,一见到那二十几条鱼就有些吃惊。

“哪能呢,一个蜘蛛网顶了天的也只能沾两三条鱼而已,每粘一条,网就要有所破损,等粘了两三条之后,剩的蜘蛛网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道可以粘住鱼了,今天比较仓促,准备的蜘蛛网不是很理想,所以只粘了一条就破了,这里剩下的其他鱼,都是我等下到水里去礁石缝里住来的,这里的鱼也忒怪,傻憨憨的躲在礁石缝里一动不动的,手一伸就是一条。要不是因为某等人不是很多,就是再抓个百来条也不成问题。”

“可以抓百来条你却只抓二十来条?”徐国绪还是有点不乐意,他可是听王况说过很多遍,淡水鱼有泥腥味,且大多都是多刺的,但海水鱼却没泥腥味,基本上都是除了主刺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小刺,因此见这二十几条,都是一斤左右大小,总觉得不够他吃的。

“成了,以后你出海想吃多少还不是吃多少,就怕你到时候会吃怕了。”王况帮图虎打着圆场,南岛语族千百年来都保留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吃多少就抓多少的鱼,绝不浪费的,这也是他们千百年来与自然形成的和谐关系,他们捕鱼并不限品种,如果碰到蓝鲸这样的庞然大物他们也会捕,但是绝对不会因为食物明明是充足的还要出海捕鱼。

叫了两个兵士找了个大木盆将礁石水坑里的花蛤盛好放到艨艟上,王况就跟着黄大他们往营地里走去,徐国绪见王况并没让把花蛤带上,就想跑回去拿,被王况一把拉住:“这才刚挖上来,体内都是泥砂,吃到嘴里你也不怕碜着?得静水养上半天才行,反正晚上咱们炒一盘,剩下的烤来吃,不怕吃撑了你就行。”听王况这么说,徐国绪这才作罢。

新鲜的海鱼和牡蛎烤起来甚至可以一点佐料都不需要加的,这是讲究个吃的原汁原味,也可以稍微喷点酒去腥,洒点葱花调味,至于盐则可加可不加,海货本来就有点咸味,虽然不浓,但也不至于像是淡水水产一样的没有味道,一般地说,如果到了海边的烧烤摊上烤的海货,摊主在加重味的调料,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他这摊上的海货都是不新鲜的,需要用重味来掩盖变质的味道,当然像是鱿鱼和目鱼等口足纲的是个例外,这一类的海鲜里,基本上都是原味有原味的美,重味有重味的够劲。

这一餐,不光是王况徐国绪他们吃得带劲,就是营地里留守的二十多个兵士也是吃得嗷嗷叫,他们可是第一次这么吃的,尤其是那如山的牡蛎,在火上一烤,烤到汤汁流出后滋边了,淋一点点的酒,加点蒜泥和葱花,或者就干脆什么也不加,就这么吃,那个鲜美的劲是他们从来没有享受过的,以前他们吃牡蛎要么生吃,要么拿来下到汤饼(即面条)里吃,还真没烤着吃过的。

二十几条的鱼,王况他们是每人一条,其余的则都分给了其他兵士吃,三五个人一条,虽然不够,但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这天底下,能有几个人能享受到建安候(小东家)亲自动手烹的美食呢?虽然他们也会烤鱼,但从没想过,喷了酒的鱼和没喷酒的鱼味道会差别这么大,这些个兵士里,有那在海边长大的,再腥的食物他们也能习惯而且是吃得津津有味,但对那些内陆长大的兵士来说,自打来到东治港后,腥味一直使他们对海鲜是望而却步的。

现在被他们学到了淋酒去腥的法子,自然就都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以后每次轮着自己休息的时候,就下海去也摸些鱼来,自己烤着吃,多美。

靠牡蛎很简单,很容易学,王况只示范了几个,其他的兵士就都学会了,如山一般的一堆牡蛎,一会工夫就消灭了个精光,要不是军中不许饮酒,这些个家伙保证还会趁着天没黑又去撬的,这二老屿四周,除了两个水道比较深被当做了码头外,其他地方都是礁石林立,牡蛎想撬多少就有多少,尤其是一退潮的时候,那些礁石上口可以看到牡蛎是一个叠一个,重重叠叠的有如给那礁石穿上了一重厚厚的铠甲。

王况在不知不觉中,又给海鲜的吃法带来了革*命,他不会料到,一年后,东治港的街边上就会充斥了许多的烧烤小摊,专门烤海鱼和牡蛎及花蛤等卖给客人们吃,一个小摊就能让一个小户人家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

第五四九章小渔村

建安,或者继续在水军里呆着,也不会有人为难你,说不定到时候你阿爹又改变了主意呢?关中跟建安如今可是没法比,除非你在长安或者京畿一带还差不多。*。**/*”徐国绪瘪了瘪嘴,一付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这要换了他自己,早就跳上跳下的要王况去帮着做保了。

出海的功绩,现在已经很明显远远要超过了以前徐国绪的期望,如果在他的手中,能证明这地是圆的,那么就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而且,徐国绪也不笨,他注意到王况在提到两个大陆的时候,都拿了大唐疆域来做比较,熟悉王况心思的他,哪能不明白王二郎又在拨弄着小算盘呢,不过是如今时机还没成熟,不好明说罢了。

但是,现在时机不成熟不等于他出海回来后时机不成熟啊,按王况的说法,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回来,说不定到那个时候,建东又进一步的往东往南扩了呢?建南已经建州了呢?建西也纳入了大唐版图了呢?王况的做法,徐国绪如今也摸出了一点门道,那就是先派人占领,然后等条件时机成熟了,就上书朝廷请求设州设县。

这条件和时机的成熟,如果换了其他人来做,可能需要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不要忘了,王况可有着他的号召力,只要他派了富来客栈去开分号的地方,其他人必定也会如过江之鲫的蜂拥而去,如此一来,不管是人口也好,农业也罢,商业也行,发展的速度绝对不是由别人经手所能赶得上的。

因此,徐国绪很有信心,他相信,等他出海回来,大唐就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扩张的能力,他心中甚至打起了小算盘,是不是要在路过某些地方的时候,留下一火两火的兵士先将那好的地方占下来呢?就算留不下一火人,留下一两伍也是可能的,两伍人可就是十个家庭,足以组成一个小村了,再加上有足够的刀兵,这个小村子以后就是大唐在当地发展的根据地,有他们先期的探路,大唐子民和军队以后去了也能更快的掌控当地,这可是开疆拓土的大功绩呢,谁能想象得到,一个寺人,竟然也有立下这等丰功伟绩的机会和可能?

试想一下,那可是两个都和大唐疆域相当的陆地呀,这就是波天的大功劳,但他却不知道,这样的大陆不是两块,而是四块,如果徐国绪知道的话,怕是腿脚都要打颤站不稳了。非常文学不过呢,四块里,他也顶多就只能占到美洲大陆的部分地方,澳州是在建东之南不远处,如今的李大胆,正往那个地方去呢。

非洲大陆还是有原住民的,而且沿海地区里面,除了个马达加斯加岛和西非南部不算荒凉外,其他地方都是以草原为主,如果他去的季节不对,那就是满目荒凉,瞧也瞧不上眼的,而非洲北部地区,也有个大帝国的存在,虽然不至于大到西方人吹嘘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但也至少占据了环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

这些徐国绪都不知道,但知道不知道的其实也没什么紧要,徐国绪也不是个好战的人,他也滑头着呢,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装一装,而对于欧洲,王况还是希望从陆地上一路西进的,毕竟大唐国力再是强大,也没那个财力去造那么多的楼船,还要绕道个两三年才能到,两三年的时间,早就够从陆地上跑个来回了。

正是基于如此的原因,徐国绪对那些跟他出海的兵士回来后的前途是信心满满,这么大的功绩,足够每个兵士都封至少也是个校尉的入品军官,那么多尕娃来说,所有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一个渔民,能招到一个入品的军官当细郎,那是多少人家做梦也不敢想的,有这么一条摆着,别说尕娃诅家是关中那原本繁荣的地方,就是西北西南那蛮荒之地,就算尕娃家中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也不打紧。

“如今先要做的却是别让这些渔民走漏了我等来的消息。”王况没忘记自己的目的,这个渔村就是那一帮新罗棒子落脚的地点,他们很是奸滑,以为不住在东治港上就不会被人发现,但是他们的奇怪举止早就引起了渔民们的注意了,不光是河北来的捕快发现了他们,黄泽楷他们三个也都已经将他们牢牢的盯死了,如今苗九和胡翰山正也在这村里呢,黄泽楷还是担负着联络的任务,也正在码头不远处的小茶铺里等着王况他们。第二更到谢书友‘死蝎子‘的月票′其他人呢7票票啊.

太阳还没挨到海平面的时候,黄大看了看天色,就冲王况点了点头,王况便招呼着回去了。回程并不是按来路走的,早在上船前,黄大就已经跟那几个建安兵交代清楚了要去哪。

艨艟在离东治港十来里的一个小渔村停了下来,小渔村也有自己的一个小码头,码头边上也停有几艘的渔船。村子并不是很大,只有十来户人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