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13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x羌活胜湿汤x 治湿郁肩背强,腰如折。(方见湿门。) 

卷之二十六郁证门
医案
属性:一男子年三十,房后骑马渡溪,遇深渊沉没复起,混衣坐马行十五里抵家。次日憎寒壮 
热,肢节酸痛如疟状。医作虚以补中气治,又作劳治,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服之, 
反加满闷不食。召予诊。六脉皆洪缓,重按若牢,右手为甚。作湿郁处治,用平胃散加苍术、 
白术、半夏、茯苓、川芎、香附、砂仁、防风、羌活、加姜,煎服三帖,诸病皆减。后以 
茯苓渗湿汤倍加白术,服二十帖全安。 
一室女因忤意,郁结在脾,半年不食。但日食熟菱、枣数枚,遇喜亦食馒头弹子大,深 
恶粥饭。此为脾郁,非枳实不能散,治温胆汤去竹茹与之,数十剂而安。 
一女许婚后,夫出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床里坐卧。此思想气结也, 
药难独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使其木气升发,而脾气自开,木能制土故也。俾 
激之,大怒而哭,良久令解之,与药一剂, 
遂思食。予曰∶病虽愈,得喜方已。乃设曰∶夫回。病果不复作。 
一少妇,因逆意不食,膈满,累月惫甚,巳午间发热面赤,酉间退热,小便数而点滴。脉 
沉涩而短,经水按月,惟数滴而已。予曰∶此气郁血虚,中宫却因食滞生痰。遂用补泻兼治, 
参术为君,陈皮、茯苓、红花为佐使,浓煎食前服。少顷药行,吃粥半盏;少顷,与神 丸 
减轻粉、牵牛,细丸津下十五丸。昼夜二药各进四服,食进热退,七日愈。 

卷之二十七
咳逆门
属性:(一名呃逆)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病机
属性:《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又云∶岁金太过咳逆,金郁之发咳逆,少阴二气 
咳逆。《金匮》治咳逆,皆指肺金及火为病也。 
《千金方》云∶咳逆上气者为病肺,脉数,数者是心火刑于肺金也。 
《格致余论》云∶咳逆者,俗谓之呃逆是也。呃逆病即气逆,自脐下直上出于口,而作 
声之名也。书曰∶火炎上。东垣谓火与元气不两立,又谓为元气之贼是也。古方悉以胃 
弱言之,而不及火,以丁香、柿蒂,竹茹、陈皮等剂治之,未审孰为降火,孰为补虚。况人 
之阴气根据胃为养,胃土伤损,则木气乘之,此则土败木贼也。阴为火所乘,不得内守,木挟 
火直冲清道而上。言胃弱者,阴弱之也,虚之甚也。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病机
属性:咳逆乃干咳之渐进,无痰有声,连连不绝,其气自丹田而逆,上出于咽喉,如有所 
击逆而然也。亦有咳声出咽,复有还声吸入咽内,此所以为咳逆证也。呃逆者,即下文云 
入声是也。有咳、呃兼声击发,连续千万之声而不已者,服药不效即用吐法,吐出痰涎立已。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病机
属性:《难知》云∶夫咳逆证,《活人书》断为哕逆,其说似是而实非也。盖哕者,干呕也。 
若有物直出,则为吐;呕物旋出,则为呕;无物出,则为哕。咳逆者,则水渍于肺而心痞, 
或连续不已而气逆,或喜笑过多而气噎,或咽饮错喉而气抢,或急食干物而气塞,皆能作咳 
逆之声,连续不绝,俗谓之呃忒是也。大抵咳逆者,不顺之义;呃忒者,差错之义。二者 
皆气不得下,为火热托之而上,至咽喉噎而止也。人或以纸捻鼻,嚏之而止,或诈冤盗贼, 
因恐而止,或鼻热闻食香调气而止,皆抑之骇之而使气下也。 
若哕者,出声也。哕出其气,哕声尽,然后吸,吐哕门中详言矣。呃逆者,入声也。气 
逆入喉,逆声尽,然后呼也。出入呼吸,其大不同。呕秽者,本于胃;呃逆者,本于肺, 
何难辨哉!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病机
属性:《活人书》云∶咳逆,仲景所谓哕是也。哕为胃寒所生,伤寒本虚攻其热必哕。又云∶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后汗出者,因得哕。所以然者,胃气虚寒故也。宜橘皮干姜汤、羌 
活附子汤、半夏生姜汤,退阴散之属主之。此仲景治哕之方也。《活人书》误以咳为哕,故 
以热作寒治。仲景之言哕,非以为咳逆之谓也。咳逆从热,而哕从寒。《活人》以咳逆为哕, 
夫安得不用热药?盖辨证一差,故其用药必反。若非《难知》力辨其失,后学将孰从而知之?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病机
属性:《难知》云∶《活人书》以咳逆为哕,谓若可下之,宜调胃承气汤。是因邪气在胃, 
故断为哕,是则然矣。抑不思咳逆是足阳明失下,传手太阴。《活人书》言其火之本, 
不言其火之标,炎上至极高之分而咳逆也。合而 
观之,哕与咳逆同一热也;分而言之,哕为本为胆为胃为中,咳逆为标为心为肺为上。 
若标因应见上,当其标不必名哕。哕不言作哕,使后人只见胆胃本,而不见心肺标也。 
凡伤寒热病,阳明实,过期而失下,清气不得升,浊气不得降,以致气不宣通而发呃 
者甚多。或因饮食太多,填塞胸中,而气不得升降者。或有痰闭于上,火起于下,而气不能 
伸越者,不可不审。若此者皆实证也,宜详辨而施治之。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脉候
属性:右关脉弦者,木乘土位,难治。尺脉大为阴火冲上。脉微而迟者,为寒。肺脉散者, 
死。脉代者,死。脉结或促或微可治。脉浮而缓者,易治。弦急而按之不鼓者,难治。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治法
属性:咳逆证,古方多作胃寒,故用丁香、柿蒂、姜、附热剂,此亦一偏也。咳逆有虚有实 
有火,今其气自下冲上而作声,非气而何?大抵伤寒杂证汗吐下后,过服凉剂,胃气虚寒者, 
或亦有之,惟此可从温补,亦不宜用热剂。除此之外,就因病后必是发热,失于汗下,热郁 
既久,以致阴虚。虽汗下之,亦失其时,致火亢极。故虽退热之后,尚有火伏阴中,而承胃 
虚冲上,连声逆吸,而为咳呃之证也,竹茹、麦门冬、橘皮之类。便秘以承气汤下之。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治法
属性:凡有忍气郁结积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证。药以降火、清痰、顺气, 
不效者,必须吐法, 
以人参芦煎汤入煨盐少许饮之,少顷,探吐胶固痰涎,其咳立已。 
实者病伤寒失下,大便秘结而咳逆,速以寒剂下之。若因饮食过伤,或因痰饮停宿, 
或因暴怒气逆而得此证,皆为形气俱实,用子和涌法极效,人参芦尤佳。 
咳逆要审有余不足。如丹溪治一老人,患滞下后发咳逆,用参术汤下大补丸而愈。 
又治一女子怒后作呃,用人参芦吐之而愈。 
易老云∶咳逆者,火热奔急上行,而肺金不纳。便秘者,大承气汤下之;便软者,泻 
心汤主之。 
吐利之后作呃者,生姜、半夏、橘皮、竹茹之类。虚弱者,加人参、白术;脉微迟 
者,加姜、桂、丁香、柿蒂。 
无故偶然作呃,此缘气逆,宜小半夏茯苓加枳实汤。便秘者,承气汤,或用萝卜子汤调 
木香调气散服。 
作呃自利者,以滑石、甘草、黄柏、芍药、参、术、陈皮、竹沥。 
内伤呃逆,用补中益气汤加丁香。痰呃用二陈加枇杷叶姜汁制服之。伤寒呃逆舌强 
短者,桃仁承气汤下之。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治验
属性:子和吐武篇云∶凡病在上者,皆宜吐。然自胸以上,大满大实,病如胶漆,微汤微散皆 
儿戏也。若非吐法,病安能除?曾见病之在上者,诸医用药尽其技而不效,余以涌剂少少 
用之,辄获微效。可见吐法必可用于上,宜乎其效之速也。 
治一妇人,头重壮热面红,寒热往来,干呕咳逆,胸胁痛不能转侧,耳鸣食不下。先 
以涌泻,复服益元散,加青黛、薄荷末调二三服,前证俱减。戴人诊之曰∶此病常欲痛哭为快, 
妇曰∶然,常有此,不知何谓。戴人曰∶少阳相火凌烁肺金,金受火制,屈无所告。肺主悲, 
故欲痛哭而为快也。再加归、芍、黄连解毒汤数剂 
全瘥。 
丹溪治一女子,性躁味浓,暑月因大怒而咳逆发,举身跳动神昏。视其形气俱实,曰∶ 
膈上有痰,怒气连郁,痰热相搏,气不得降,非吐不可,以人参芦煎饮,大吐顽痰数碗,昏 
睡一日而安。人参入手太阴,补阳中之阴,芦则反是,大泻太阴之阳。女子暴怒气上, 
肝主怒,肺主气,怒则气逆、肝木乘火侮肺,故咳逆而神昏。今痰尽气降火息,金气复位, 
胃气得和而解。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药方
属性:x橘皮竹茹汤x 治吐利后胃虚咳逆膈热者。 
橘皮(去白) 竹茹 人参(各钱半) 甘草(炙,六分) 
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服。 
x小半夏茯苓汤x 治气逆而呃。 
x大承气汤x 治便秘呃逆。 
x小柴胡汤加柿蒂x治伤寒发热呃逆。(以上方并见是寒门。) 
x麦门冬竹茹汤x 治胃热多渴,咳逆呕哕不进食。 
麦门冬 竹茹 陈皮 半夏 人参 白茯苓(各一钱) 枇杷叶(四个,去毛,炙) 甘草(五分) 
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x正泻心汤x 治咳逆大便软。x黄连解毒汤x、x益元散x加青黛、薄荷治咳逆作渴,小便 
不利。(方并见积热门。)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药方
属性:(严氏)x柿蒂散x 治胃虚寒呃。 
柿蒂 丁香(各二钱) 
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x半夏生姜汤x 治咳逆呕哕欲死。 
半夏(半两) 生姜(一两) 
水二盏、煎八分,作二服。 
x橘皮干姜汤x 治咳逆不止。 
橘皮 通草(各一钱) 干姜(炮) 肉桂(五分) 人参 甘草(炙,三分) 
水盏半,煎八分服。 
(《三因》)x丁香散x 治咳逆。 
丁香 柿蒂(各一钱) 甘草(炙) 良姜(各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不拘时服。 
x木香调气散x 治气逆而呃。(方见气门。) 
x理中汤x 治胃中呃逆。(方见伤寒门。) 
x人参白术汤x(方见消渴门。) 
x大补丸x(方见虚损门。) 
x羌活附子汤x严氏治吐利后呃逆,四肢逆冷,二便清利,脉沉而迟。(方见伤寒门。) 
(《良方》)x丁香柿蒂散x 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虚寒,咳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难治。 
丁香 柿蒂(各五分) 人参 半夏 橘皮 茯苓(各一钱) 生姜(二钱) 良姜 甘草(各五分) 
水二盏煎八分,乘热顿服。 
(《良方》)x丁香汤x 治咳逆呕哕。 
丁香 柿蒂 青皮 陈皮(各一钱) 
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宝鉴》)x炙甘草汤x 治中气虚而呃逆。 
炙甘草(五分) 人参 麦门冬(各一钱) 生地黄 阿胶(各七分) 生姜(五片) 
麻子仁(一钱) 桂枝(五分) 大枣(三枚) 
水二盏煎八分服。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药方
属性:x稀涎散x 治痰涎胶固喉中,咳逆不已。 
半夏(十四枚) 猪牙皂角(炙) 
上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温服。不能饮者,灌之,须臾探吐。 
(秘方)x青白散x吐咳逆不已。 
青黛 白矾 乌梅肉(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齑汤调服,先饮齑汤一杯,次服药探吐。 
x人参芦汤x 治虚人咳逆吐痰者,用此。 
参芦(三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