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1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为末,每服二钱,齑汤调服,先饮齑汤一杯,次服药探吐。 
x人参芦汤x 治虚人咳逆吐痰者,用此。 
参芦(三钱) 
水一盏煎五七沸,温饮之,探吐。 
x仓盐汤x 治咳逆并一切痰证,仓卒用之最妙。 
仓盐(一两,用湿草纸裹煨红,取出用) 
上以河水二碗,砂锅入煨盐,煎五七沸,放温顿饮之,少顷探吐。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药方
属性:x一方∶x治咳逆不止,用柿蒂十五枚,白盐梅半个,水一盏煎六分,不拘时温服。 
x一方∶x治寒呃呕哕,用吴茱萸,泡过,青橘皮去白,各二钱,水一盏姜三片, 
煎七分服。 
x一方∶x用川椒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送下。 
x一方∶x治呃逆久不愈,连连四五十声者,用生姜捣汁一合,加蜜一匙温热服。 
x一方∶x用陈皮、枳壳各二钱煎服。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药方
属性:治咳逆服药不效者,用硫黄、乳香等分,以酒煎。令患人以鼻 之效。一方用雄黄一 
味煎酒 。 

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药方
属性:x两乳穴x(治咳逆立止。取穴法∶妇人以乳头垂下到处是穴;男子及不垂者,以乳 
头下一指为率,与乳头相直骨间陷处是穴。男左女右灸一处,艾炷如小麦大,火着即咳逆止。 
灸三壮不愈者,不可治。) 
x膻中 中脘 气海 三里x 

卷之二十七〔附〕梅核气证
病机
属性:梅核气者,似呃逆而非呃逆,系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如 
梅核之状,故俗谓之梅核 
气。江南之地比比云之,故从而附此。盖湿热痰气郁结而然,治法不外开郁顺气消痰而已。 

卷之二十七〔附〕梅核气证
治方
属性:有用吐法而愈者。药用二陈汤加川芎、香附、山栀、枳壳、槟榔、浓朴、条芩之类。 
(《仁斋》)x加味二陈汤x 治梅核气不能饮食。 
半夏(制) 陈皮 茯苓(各一钱) 甘草(三分) 黄芩 枳壳 萝卜子 苏子(各八分) 
山栀(一钱) 白豆蔻仁(少许) 
上水二盏、姜二片,煎八分,食远徐徐服。 
(《秘方》)x法制硝糟汤x 治梅核气如神。 
腊糟(不下水者,一斤) 朴硝(净者,半斤) 
上二味和匀,用新瓷罐收贮密封,置净处。每遇患者,只取二三匙,煎汤一盏,徐徐饮 
之自愈。不愈再服,无不神效。 

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病机
属性:《内经》曰∶三阳结谓之嗝,又曰∶少阳所至为呕,涌溢,食不下。食不得入, 
是有火也。 
巢氏《病源》云∶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故令气塞不 
调也,是以成噎。此由忧思所致。忧患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塞而噎。噎者,噎 
塞不通也。 
《针经》云∶怒气所至,食则气逆而不下,劳气所至为咽噎喘促,思气所至为中痞,三 
焦闭塞,咽嗌不利。 
丹溪曰∶大率属血少气虚有痰,血液枯槁,则痰涎凝滞,咽喉窒塞,食不能下, 
或食下则胃脘当心而痛。此皆血少痰凝之明验也。 

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病机
属性:张鸡峰云∶嗝噎是神思间病。惟内观自养者可治。此言深中病情。 

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病机
属性:丹溪曰∶嗝噎病属血虚气虚,有痰有火。血属阴,阴主静。内外两诤,则脏腑之 
火不起,而金水二气滋养,阴血自生,肠胃津液传化合宜,何噎之有?若血干涸则肠胃枯槁, 
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间或可入,入亦不多,名曰噎。其槁在下,与胃 
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良久复出,名曰嗝,又曰翻胃。所因不同,病出一体。 

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病机
属性:严氏云∶五嗝五噎由喜怒太过,七情伤于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搏,升而不降,饮食不 
下。盖留于咽嗌者则成五噎,结于胸膈者则为五嗝。其病令人胸膈痞闷,呕逆噎塞,妨碍饮食。 
治法宜调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均,气顺痰下,则病无由作矣。 

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病机
属性:愚谓嗝噎始因酒色过度,继以七情所伤,气血日亏,相火渐炽,几何不致于嗝噎?夫 
血液渐亏,则火益甚, 
而脾胃皆失其传化,饮食津液凝聚而成。痰积于胃口,渐而致于妨碍道路,食斯不能入, 
而成五嗝噎者是也。经曰∶三阳结谓之嗝。三阳者,少阳相火也。结者,凝积而不降散也。今夫火积而 
痰凝,是故嗝噎因之而作也。故经曰∶少阳所至为呕涌噎,食不下,亦深切也。古方多以热 
剂治嗝噎,不亦误耶?或者以热治翻胃犹可也。殊不知嗝噎之证,断乎无寒。或云嗝噎 
因气郁,故用辛热以散之,所以不得不用热剂也。予曰∶夫气郁者,气虚而郁者也,非实也。 
兹因气虚而郁热,若用辛热耗气,则是虚者益虚,热者益热,其何以为救治之道哉? 
病之初作,每见悉用辛香燥热劫之,愈而复作,愈劫愈深,至于危困。 

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病机
属性:五嗝者,思、忧、喜、怒、悲也。五噎者,忧、思、气、劳、食也。 
思嗝则中脘多满,噫则醋心,饮食不消,大便不利;忧嗝则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 
不下,羸瘦短气;喜嗝则五心烦热,口苦生疮,倦甚体痹,胸痛引背,食少入;怒嗝则胸膈 
逆满,噎塞不通,呕则筋急,恶闻食气;悲嗝则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中雷鸣,绕脐痛 
不能食。忧噎胸中痞闷,气逆时呕,食不下;思噎心悸喜忘,目视KT KT ;气噎心下痞,噫哕 
不食,胸背痛天阴手足冷,不能自温;劳噎气上嗝,胸中塞噎,支满背痛;食噎食急多胸中 
苦痛,不得喘息。 

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脉候
属性:《难经》曰∶脉格则吐逆。《脉经》曰∶紧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涩者反胃。《金匮》曰∶ 
病患肺数,数则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以发其汗,今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 
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 
也。肺弦者虚也,胃气虚寒,朝食暮吐,变为反胃,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 
名曰虚。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 
不化,名曰反胃。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沉缓而无力,或大而弱为气虚,数而无力,或涩小为血虚。 
数而有力为热,寸关沉,或伏或大而数滑是痰。 
寸关脉沉而涩是气,紧而滑吐逆。 
《千金》云∶寸紧尺涩,其人胸满,不能食而吐,吐止者为下之,故不能食。设言 
未止者,此为反胃,故尺为微涩也。 

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治法
属性:《玉机》云∶嗝噎之证,皆由气逆成积,自积成痰。痰积之久,血液俱病,以其病在 
咽膈,故以嗝噎名病。虽有五嗝五噎之分,其为治之理则一。严氏为治气痰之说,亦治其本 
之道也。夫世多以香燥之药开胃助脾,故有可愈,是则治其标而已,气与痰也,若之何哉! 

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治法
属性:嗝噎多因饮食不节,痰饮停滞,或因七情过用,脾胃内虚。而古方不察病因,悉指为 
寒,用辛燥大热之药治之。七情之火,反有所炽;脾胃之阴,反有所耗。是以药助病邪,日 
以深痼。治此疾也,咽嗌闭塞,胸膈痞闷, 
此属气滞。然有服耗气药过多,中气不运而致者,当补气而自运。大便结燥如羊粪,此属 
血虚。若服通剂过多,血液耗竭而愈结,法当补血。有因火逆上,食不得入,关脉洪大有力而 
数者,为痰饮阻滞,而脉结涩者,当清痰退热,其火自降。亦有脾胃阳大衰,脉沉细而寒 
者,当以辛热之药温其气,仍以益阴之药养其血,斯故合两全而治之,审矣。 
凡食下有碍,觉屈曲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有痰然也,宜竹沥、姜汁入药服。 
张子和治膈上有痰者,先以瓜蒂吐之,后用大黄、皂角、黑丑、朴硝等分为末粥丸服。 
有因咽塞不宽快,项背转侧不便,似有嗝噎之证,饮食不下,先呕心痛,心痛未发, 
一身尽黄,先以川芎、桔梗、山栀、细茶、姜汁、齑汁吃,吐痰一二碗,后用导痰汤加羌 
活、黄芩、红花,人壮可服。 
治嗝噎当润养津血为主,降火散结,童便、韭汁、竹沥、姜汁、牛羊乳。气虚入四君 
子,血虚入四物,有热入解毒,有痰入二陈,切忌香燥之药,宜薄滋味。 
子和云∶小肠热结,则不善渗;大肠热结,则后不通;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既结, 
则前后闭,必反而上行,此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宜先润养,因而治下。或痰涎 
上阻,轻用苦酸,微微涌之。 

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不治证
属性:嗝噎证,年高者不可治,以其气血俱虚故也。(余见未满六旬,按法治之而守戒慎者, 
亦愈。惟不忌浓味并房劳忧思者,必危。)粪如羊粪者,不可治。(大肠无血故也。)吐痰 
如蟹沫者,不可治。(戴氏曰∶气血俱虚者,则口中多唾沫。但见沫大出者,必死不治。) 
腹中 嘈,痛如刀割者,不治。治噎大法,用人参、黄 以补元气,御米、粟米解毒实胃, 
竹沥、姜汁以清痰散结,牛羊乳、韭汁以养血润液,蜜汁、当归以润燥。用此数者为主治, 
其余因证而增损之,无不愈者。 
丹溪云∶凡治嗝噎反胃,悉当用二陈汤加姜汁、竹沥、童便、韭汁之类为主。(愚谓半夏 
用之豁痰,其性甚燥,嗝噎证多因燥气所成,为津液干槁所致,半夏必是痰盛者,少 
少用之,无痰不可用。)嗝噎病,肥胖之人鲜有之。间病者用二陈加人参、白术之 
类。血虚瘦弱之人,用四物合二陈加桃仁、红花、韭汁、童便、牛乳、羊乳之类,盖不可缺。 
七情郁结而成嗝噎,二陈合香附、抚芎、木香、槟榔、栝蒌、砂仁之类。嗝噎大便结燥 
之甚,必用大黄,乃急则治其标之法也,仍用四物汤加桃仁、童便、韭汁,多饮牛羊乳为上 
策,但不可服人乳。盖人乳为饮食浓味,烹饵之火及七情之火皆存于中,故不可服也。 
饮酒人患嗝噎,以二陈加黄连、砂仁、砂糖、驴屎入内服。胸膈有热加土炒黄连、黄 
芩、桔梗、栝蒌之类。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下须臾即吐,此为反胃。所谓胃可容而脾不能传送故也, 
或大小肠秘结不通,食返而上奔也,二陈加桃仁、酒蒸大黄以润之。脾不磨者,加神曲、 
砂仁、麦芽之类,以助消导。丹溪治一人嗝噎,照常法服药,每日仍饮牛乳中加姜汁、韭 
汁,日三四次,或口干与甘蔗汁少许而愈。 
又治一人,服金石药而益甚,以御米、竹沥作粥送下而不吐,复以长流水煮粥少加竹 
沥服,以四物汤加陈皮益血顺气。 
一人咽膈间常觉有物闭闷,饮食妨碍,脉涩稍沉,形色如常,乃饮酒所致,以韭汁每 
服半盏日三服,至二升愈。 
一人不能顿食,惟频顿细食,一日忽咽膈壅塞,大便结燥,以四物汤加白术、陈皮、 
桃仁十二粒研煎沸饮之,令多食诸血以助药力,至五十帖便润,七十帖而食进,不百帖全愈。 

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药方
属性:(严氏)x五嗝散x 治五嗝五噎。 
人参 半夏 桔梗 白术 白豆蔻 木香 沉香 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