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16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以五月五日用粽子尖左右研三千下,日未出不令鸡犬见妇人知。丸如梧桐子大,发前一 
日面东冷水下一丸。 
(《发明》)x斩鬼丹x 
人信(五钱,用明矾五钱盖罐内火 ,微有黑烟出,取起放土地上冷) 雄黄(三钱,明亮者) 
上共研匀极细,五月五日五家粽角为丸,如小豆大,未发前面东凉水下三丸,嚼破吞之 
妙。小儿一丸,以吐为效。 
(秘方)x鬼哭丹x 治诸疟疾。 
绿豆(一两) 信石(明者,三钱) 
上碾极细,以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发日早五更以新汲水朝东吞下。忌湿面生 
冷荤腥。 
(《玉机》)x一剪金x 治疟圣药。 
信石 黑豆 雄黄(各等分) 
上以石臼捣为末,用细绢子捻药一捻于中裹如豆大,用丝扎定剪切。每服一丸,星宿全时 
用汲水吞下,勿令人知。 
(《宣明》)x辟邪丹x 治瘴疟鬼疟食疟。 
绿豆(四十九粒) 雄黑豆(四十九粒) 朱砂(二钱,另研) 白砒(另研,二钱) 
上为末同研匀,滴水丸,黄丹为衣。每服一粒,取桃枝研汁调井花水向日吞下。 
(《集成》)x常山饮x 截诸疟。 
常山 槟榔 乌梅 草果 知母 甘草(炙) 穿山甲(炮) 
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一盏,露一宿,临发日前二时温服。 
(秘方)x四神饮x 
常山(二钱) 槟榔 柴胡 贝母(各一钱) 
上咀,水二盏煎,加黑豆二七粒。临发前二时空腹服之。 
(《选要》)x驱疟丹x 治久疟诸疟如神。 
常山末 草果末 菖蒲末 绿豆粉(各一两) 信石(醋煮,二钱半) 
上用稀面糊搜和,分作一百二十饼,每以一饼用茶清浸露一宿,临发日五更冷服。痰 
饮在上即吐,痰饮在下即泻。小儿用一角,根据前法服。忌猪羊鱼鸡面。 
(《和剂》)x克效饼子x 治一切疟疾,发作有时,先觉有时,乃作寒栗鼓振颐颔,中外皆 
寒,腰脊俱痛,寒战既已,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吐,或先 
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或寒热相半,或但热而不寒,或但寒而不热, 
或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或发后五六日再发,皆治。 
甘草(炙) 绿豆末 荷叶(炮。各五钱) 定粉(研) 龙脑(研) 麝香(研。各半钱) 
金箔(二十五片,为衣) 信石(醋煮,两半) 朱砂(飞,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两作二十饼捻扁,以金箔为衣。每服一饼,新汲水磨化。日 
发者,未发前服之;间日发者,不发夜服;隔数日发者,前一日夜服;连日发者,侵晨服。 
(《百选》)x碧霞丹x 治久疟不愈。 
东方甲乙木巴豆(取肉去油) 南方丙丁火官桂(去粗皮) 中央戊己土硫黄(去土石) 
西方庚辛金白矾(另研) 北方壬癸水青黛(另研。各等分) 
上于五月初一日修治了,用纸各包,以盘盛根据前方位排定,勿令猫犬妇人见之,安顿 
神前,至端日午时用五家粽角尖和前药令匀,丸如梧桐子大,令患人以绵裹一丸塞在鼻中,男 
左女右,于未发前一日安之,约度寻常发过少许方除。 
(《发明》)x煮药豆法x 治久疟疟母痞块者,不宜用消痞丸散等破气并热药,只宜制豆 
法,食尽二升,自然消愈。 
大黑豆(二升) 常山(半斤) 枳实(四两) 血竭(五钱,另研) 
上用水一斗先锉常山枳实,煮十余沸,入豆,候熟去二味,再入血竭末,用武火熬尽汁, 
取出晒干,每日食之一二合后,可灸章门二穴,其痞自消。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药方
属性:x一方∶x用独蒜十二个煨熟,桃仁一百个去皮尖烂捣入黄丹,丸如豆大。每服三丸, 
当发日清晨温酒一盏面东吞下。 
x一方∶x用桃仁一味不犯水,入黄丹研丸,五月五日合服。 
x一方∶x截疟神效,常山末二钱、乌梅肉四个,研烂酒调,临发日服。 
x一方∶x治五般疟疾,用夜明砂一钱,冷茶调下。 
x一方∶x用何首乌为末,酒调下三钱,临发日先服。 
x一方∶x治老疟痰疟,用雄黄、瓜蒂、赤小豆等分为末。每服半钱,调用温水下,以吐 
为度。 
x一方∶x不问新久疟,用常山一两锉碎,以好酒浸一宿,瓦器煮干为末。每服二钱, 
水一盏煎半盏去滓停冷,五更服之,不吐不泻效。 
x一方∶x用隔年全历日端午日午时烧灰,糊丸,如豆大。发日早以无根水送下一丸。 
x一方∶x治疟神效,用蒜不拘多少,研极烂和黄丹少许,以聚为度,丸如芡实大,候干。 
每服一丸,新汲水面东吞下。 
x《子母秘录》∶x用百草霜、黄丹等分细研,每服二钱,于发日空心米饮调服,不过 
两服愈。 
x一方∶x治鬼疟进退不定,用猢孙头骨一枚烧灰为末,空心酒调一钱,临发温服。 
x一方∶x治久患痨疟瘴疟,用鳖甲三两,酥炙令黄,去裙为末,临发时酒调下三钱。 
x一方∶x用驴脂和乌梅肉为丸,未发先服三十丸即止。 
x《医方大成》∶x用狗蝇一个去头翅,以蜡圆一丸,当发日冷酒吞下。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药方
属性:x大椎x(第一骨节尽处,灸三壮立愈。)x三椎x(骨节,灸亦可愈。)x间使x(二穴,在 
手掌后二指,两筋中间是穴,可灸。)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病机
属性:《内经》曰∶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巢氏《病源》云∶ 
霍乱吐泻,皆因温凉不调,阴阳混淆,二气相干,致脾胃之间,变而为霍乱。寒气客于脾则 
泻,客于胃则吐,亦由饮酒食肉,腥脍生冷过度,或因坐卧湿地,当风取凉,使风冷之气归于 
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水谷不消,皆成霍乱。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病机
属性:《原病式》云∶三焦为水谷传化之道路,热气甚则传化失常,而霍乱吐下之证作,火性 
燥动故也。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病机
属性:《原病式》云∶霍乱吐下,湿为留饮痞隔,而传化失常,故甚则霍乱吐泻也。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病机
属性:《保命集》曰∶霍乱吐泻不止者,邪在中焦。或因渴而大饮,或因饮而过量,或饥饱过甚, 
或湿热内甚,故阴阳不和,是为吐泻。仲景曰∶邪在上焦则吐,邪在下焦则泻,邪在中焦则既吐 
且泻,此为急病也。然吐利为急,十死其一二,如挥霍撩乱,而不得吐泻者,此名干霍乱,必死。 
法曰∶既有其入,必有所出。今有其入而不得其出者,痞也,塞也。故转筋吐泻者,其气有三∶ 
曰风,曰火,曰湿。吐为 热也。王氏曰∶炎热暴烁,心之气也。火能炎上,故吐也。泻为湿 
也。叔和云∶湿多成五泻。经曰∶湿胜则濡泻。又曰∶风胜则动。筋属肝而应于风木,故脚 
转筋,燥急也。《内经》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张仲景治法曰∶热多欲饮水,五苓散; 
寒多不饮水者,理中汤。凡觉此证,或先五苓、益元、桂苓甘露饮,乃吐泻之圣药也。慎无与粟 
米粥汤,一入于胃,则必死矣。霍乱者,脾胃极损,不能传化,加以粟米,如人欲毙,更加利 
刀锯其首,岂有能生者耶?如吐泻多时,欲住之后,宜微以稀粥渐渐养之,以迟为妙。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病机
属性:霍乱证虽有风寒湿热之异,大抵伤暑居多。盖由夏暑伤内,元气脾胃俱虚,必因饮冷停寒, 
酒色所伤;外因受凉,邪气所郁,不得发越,而霍乱之证作矣。故此证作,多于秋凉之时,从 
可知矣。若邪浅,而能上下分散,得吐泻为可治;深重者,上不得吐,下不得泄,邪恣中焦, 
搅腹颠倒,挥霍撩乱,立见死亡。知医者,惟用盐汤灌,探吐,及以益元散、五苓汤之类救之, 
庶可回生。若无知者,谬以滚汤热粥与之,祸不旋踵。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病机
属性:陈无择云∶霍乱者,心腹卒痛,呕吐下利,憎寒壮热,头痛眩晕。先心痛则先吐,先 
腹痛则先泻,心腹俱 
痛,吐利并作,甚则转筋入腹,则毙。霍乱恶证,无越于斯。盖阴阳反戾,清浊相干,阳气 
暴升,阴气顿坠,阴阳痞隔,上下奔逸,治之惟宜温暖,更详别三因以调之。外因诸风则恶风 
有汗,伤寒则恶寒无汗,胃湿则重着,伤暑则热烦;内因九气所致郁聚痰涎,痞隔不通,遂 
致满闷,随其胜复必作吐利;不内外因,或诸饱食脍炙、恣餐乳酪、冰脯、寒浆、旨酒,胃 
既胀,脾脏停凝,必内郁发,遂成吐利,当从不内外因也。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病机
属性:《伤寒论》曰∶病呕吐而利,名曰霍乱;或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或自吐下,又 
利止,复更发热也,皆是霍乱证。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 
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 
《保命集》云∶伤寒霍乱转筋,身热脉长,阳明本病也。脾胃受湿热,中焦气滞,或 
因冷冻饮料,或伤冷水,或感湿气,冷热不调,水火相干,阴阳相搏,上下相离,荣卫不能相维, 
故转筋挛痛,经络乱行,暴乱吐泻,中焦胃气所主也。 
大抵霍乱内多暑热之邪,外因寒气束郁而作;或内因凉物而致;若谓真寒而为病源者绝少。 
独惟夏秋时病者,岂得为伤寒者乎?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病机
属性:《原病式》曰∶转筋,经云反戾也。热气燥烁于筋,则挛 而痛。火主燔灼燥动故也。 
或以为寒客于筋者,误也。盖寒虽主于收引,然止为厥逆禁固,屈伸不便,安得为转筋也?所 
谓转者,动也。阳动阴静,热证明矣。夫转筋者,多因热甚,霍乱吐泻,所以致脾胃土衰,则 
肝木自甚而热燥于筋,故转筋也。夫发渴则为热,凡霍乱转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或有不因 
吐泻,但外冒于寒,而腠理闭塞,阳气郁结,怫热内作,内燥于筋,则 
转筋也。故诸转筋,以汤渍之,而使腠理开泄,阳气疏通则愈也。因汤渍而愈,故俗反疑为寒也。 
陈氏曰∶转筋者,以阳明养宗筋,属胃与大肠。今暴吐下,津液顿亡,外感四气,内积 
七情,攻闭诸脉,枯削于筋,宗筋失养,必致挛缩,甚则卵缩舌卷,为难治。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病机
属性:陈氏曰∶干霍乱者,忽然心腹胀满,绞刺疼痛,蛊毒烦冤,欲吐不吐,欲利不利,状 
若神灵所附,顷刻之间,便致闷绝,亦涉三因,或脏虚,肠胃或浓,故吐利不行。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病机
属性:陈氏曰∶烦渴者,以阴阳反戾,清浊相干,水与谷并,小便秘涩,既走津液,肾必枯燥, 
引水自救,烦渴必矣。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脉候
属性:《内经》曰∶脉伏者,霍乱。 
脉微而涩,或伏而散,或隐而伏,或大而虚。 
右关脉滑为霍乱吐泻。霍乱脉多结促,皆不可断以死。 
脉洪者为热。脉弦者为饮。 
气口弦滑,膈间有宿食、留饮,宜顺其性,以盐汤探吐之。 
脉洪大者生。脉微弱渐迟,气少不言者死。 

卷之三十八霍乱门
治法
属性:霍乱证乃阴阳交错,水火相干,邪正不分,如寇入境,不别良善,乱相混扰然也。初须 
用五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