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9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散。)伤寒无表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迟,(四逆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表汗】用麻黄、无葱苗不发,甚加豆豉。 
【吐痰】用瓜蒂,无豆豉不涌。 
【下实热】用大黄、无枳实难通,甚者加芒硝,铁锈水以逐热开结。 
【解表里】非柴胡不能,坏证须加鳖甲、乌梅、紫苏、桔梗。 
【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甚者泥水澄清煎加葱白,再甚者加麝香、皂荚。 
【阴燥者】加蜜一匙,其燥则止。 
【中寒重者】姜汁煎服,竹沥无姜汁不行经络。 
【蜜导法】无皂角不能开秘结。 
【止呕吐】非半夏姜汁不能止,胃虚者加老米一撮煎药。 
【虚烦】非人参,竹叶不能止,甚者加山栀炒米,渴加石膏。 
【去湿利小水】非五苓散不能除,热甚者加桂一字。 
【消渴】非天花粉、干葛不能止。 
【补元气生脉】必用人参、五味子、麦门冬。 
【止焦呕衄】必用犀角、地黄。 
【下焦蓄血】必用桃仁承气。 
【表虚】非黄 、桂枝不能固虚。 
【除湿助脾】必用茯苓白术。 
【黄胆发黄】必用茵陈蒿。 
【泻里热除狂】非承气汤不可。 
【春温】须用辛凉,非柴胡、干葛不可治。 
【四时感冒】非羌活冲和汤不能治。 
【救阴毒里证】须四逆汤。 
【除吐蛔厥】须理中,乌梅入干姜、花椒。 
【化斑毒】须白虎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凡头痛项强,肢节腰背俱强,身疼拘急恶寒,翕翕发热,汗不出,脉浮数浮 
紧,皆属表证,可汗。若发汗后不解,仍有发热而脉浮者,宜再汗之。凡头痛身痛 
拘急,憎寒发热,表未解者,脉虽迟,可汗。太阳病脉弱,可汗。伤寒身体痛,便清自 
调者,可汗。日晡寒热如疟属阳明,脉浮,可汗。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伤寒自汗 ,无表证,脉浮而缓或弦细濡弱者,不可汗。 
脉浮而紧,法当身痛,宜以汗解,若尺脉迟者,不可汗。 
阴病脉沉细数,不可汗。(在里故也。) 
伤寒风温,四肢不收,头痛身热,常汗不解,治在少阴厥阴,不可汗。 
汗自出,谵语,内烦不得卧,善惊,目无精光,两胫温。(先伤于温,后伤于热,因 
而中 。)若两胫冷,腹满,头目痛, 
妄言,治在足太阴,不可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痛所,身青面变而死。) 
伤寒形象中风,常微汗自出而呕者,心中懊,(发汗则 。)不可汗。 
伤寒脉弦细,头痛而反热属少阳,不可汗。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心下痞坚,不可汗。 
少阴咳而下利谵语者,强汗之故也,动气不问上下左右,皆不可汗。 
咽中闭塞不可汗,(汗之则吐血。)厥不可汗,(汗之声乱咽嘶。)亡血家不可汗,(汗 
之则寒栗而衄。)衄家不可汗,(汗之必额陷直视。)淋者不可汗,(汗之必 。)汗家不可重 
汗,(汗之必恍惚,脉短者死。)口疮,下利清谷不可汗。(汗之必胀满。) 
大凡取汗之法不可不谨。若劳役乘凉,解衣新沐,表虚为风寒所遏,与夫口燥舌干, 
咽干喉痛泻利,内伤房室,阴虚中暑,金疮痈肿初破,经水适来,新产血虚,脉沉细或豁大 
无力者,皆不可汗也。 
(范云患伤寒热甚,不得汗出。徐文伯为诊视。时武帝有赐九锡之命。云谓文伯∶可 
得速愈乎?文伯曰∶便瘥甚易,但君元气不足,恐一年后不复起耳,奈何?云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二年乎?遂以 
蒸法取汗而愈。后二年果卒。所以取汗之法,必先审其虚实可否也。)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大法春宜吐,(春时阳气在上邪,气亦在上,故宜吐。)病在膈上者可吐。脉大胸满多痰, 
食在胃口,及下部无脉者可吐。脉滑手足逆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满实郁而疼,不 
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吐出,及下利日数行,寸口脉微滑者,宜吐之,其利即 
止也。伤寒汗下后虚烦若剧者,必反复颠倒不得眠,心中懊 ,栀子汤吐其邪 
热。伤寒三四日,邪在胸中者可吐,以瓜蒂散或淡盐汤,虚者以人参芦汤,痰多者用二陈 
汤,服后以箸探吐。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凡怯弱与房劳内伤虚证,与夫胎而产后,血气俱虚,脉沉而弱者,不可吐。若膈上有寒 
而干呕者,宜温不 
宜吐。诸四逆病,但有厥逆者不可吐。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伤寒汗后不解,蒸蒸发热,或渴而呕,邪在胃腑。可下。(调胃承气汤)。潮热腹痛者 
可下。(大柴胡汤)。嘲热脉实可下。(大承气汤。)汗后潮热不恶寒,腹满而喘,阳明胃经病可下。 
(大小承气汤。)下后潮热,不大便,腹硬,(大柴胡汤。)阳明若多汗,胃中必有燥粪,大便硬,谵语者可下。(小承气 
汤。)嘲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谵语者,可下。(大承气汤。)伤寒五六日不大便, 
绕脐痛,躁烦,发作有时者,必有燥粪也,可下。(调胃承气汤)凡吐后腹满者可下。(同上。) 
吐下后微烦,小便数,大便硬者可下。(小承气汤)或腹满不减者可下。(同上。)脉沉有力,内实 
潮热不解,可下。(大柴胡汤。)病者无表里证,发热六七日,脉虽浮数可下。(大柴胡汤。)凡以手按脐腹硬者。或痛不 
可按者,可下。(大小承气汤。)太阳证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即愈,小腹急结者可下 
。(桃仁承气汤。)下后不解,再按脐腹有无痛处,若有硬处,手不可按者,可再下之。太阳结胸,潮热,脉不浮,可下。 
(大陷胸汤。)少阴失下而咳逆,大便实,可下。(小承气汤。)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 
口干燥者可下。(大柴胡汤、小承气汤。)太阳证,身黄脉沉结,小腹坚,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 
自利,人如狂者,血证候也,(抵当汤下之。)阳明证,其人喜忘,必有瘀血,屎虽坚,大便必黑,(抵 
当汤下之。)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必中懊 ,必发黄,可下。(大承气合茵陈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伤寒恶寒恶风者不可下。凡腹中时满时减者不可下。凡腹胀可揉可按而愈者不可下。脐左右有动气者不可下。阴虚 
劳倦内伤多,手足冷者不可下。脉浮有表证者,尺脉弱者,俱不可下。少阴脉微,里寒外热,干呕者不可下。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胁痛发热不可下。阳明病,面赤色,心下硬满不可下。凡脉沉不实不疾,或细而虚,按之无力者,不可下。 
咽中闭塞,虚家诸血逆厥,及亡血,经水适来适断,或热入血室,胎前产后崩漏,小便清白,以上皆不可下也。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治伤寒不得汗者,以火烧地令赤,用鲜柏叶、桃叶铺席热地上,令病者卧之取汗;或 
烧火砖喷之以醋,纸包置被中熏之,或烧热喷之以醋,纸包熨胸背四肢。(皆取汗之法 
也。)或以烧针刺之,或以艾火灸之,或以火置于床下,或向火于胸前。此皆逼迫寒 
气而出汗者也。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伤寒热甚,欲饮水者,须察病患大小,壮怯,审其邪热轻重浅深,酌量多少与之。若 
人壮热深者多与之;人怯热浅者少与之。须取新汲井水,味甘而凉者,以大碗盛则凉,若 
饮少,三五口而止;若饮多者,半碗一碗而止。待少时口渴欲饮,仍前汲新水与之。盖频 
以与之无妨,不宜一饮而极意也。 
凡饮水后寒战交作,汗出为美,此为欲解而即愈也。若欲饮水而不与之,则愈干燥 
而热愈炽,无由而作汗,必躁而闷乱,故以伤寒时欲饮水者为病解也。 
热盛者必用水渍法,以青布浸新汲水中,略忖干,置之胸膻,热则易之。以手心按 
之而热退,或以水 其面,以不浇其身,或置病患于水中,或以水浸手与足,或浸舌漱口 
而不欲咽者,大抵阳证阳脉,内实热甚,烦渴口干,与水无疑。 
有不当饮水而误与之,则停心下,轻为支结,重为结胸。若应以汗解,误以水渍,则 
热不退而益烦。阴证与水,则咳逆。胃虚与之,为呕哕。汗后与之,为发喘。或腹胀,或小 
便不利,或为寒栗,皆误用水之过也。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字为伤寒之纲领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发热恶寒恶风,头疼身痛,腰脊强,目痛鼻干,胸胁痛,耳聋;或往来寒热 
而呕,脉浮而大,或紧或缓,皆表证也。 
【发汗】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小青龙。 
【解肌】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不恶风寒反恶热,身不疼,掌心并腋下 汗出,及腹中硬满、大便不通;或腹 
痛,或腹鸣,自利,小便如常,或谵语潮热,或咽干口渴舌干;或烦满囊缩而厥,唇 
青舌卷;脉俱细而沉,或微缓,皆里证也。 
【下】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桃仁承气汤、大陷胸汤。 
【温】理中汤、四逆汤、真武汤、术附汤、大建中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发热恶寒,身痛自汗,脉浮缓无力,表虚也。 
【和解】桂枝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发热恶寒,头痛身疼而无汗,脉浮紧,表实也。 
【发汗】麻黄汤、大青龙汤。(按∶麻黄汤皆用于即病之伤寒,过时亦不用也。)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有寒有热,腹鸣自利,不渴,唇青舌卷,或无热恶寒,下利清谷,身体痛,脉沉微。 
【温中】理中汤。 
【救里】真武汤、四逆汤。 
【熨法】见阴毒条。 
【灸法】见阴毒条。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腹中硬,大便不通,谵语,(小承气汤下之)。潮热腹痛,(大柴胡汤下之。)不恶 
寒,反恶热,谵语,掌心或腋下有汗出,(谓胃承气汤)。咽燥胃干腹满,(大承气汤。) 
【下】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调胃承气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仲景治伤寒有表复有里,今例于左,学人审之。表里俱见,疑似之间,最宜详 
悉。盖在表者宜汗,在里者 
宜下。今既两证俱有,大率表证多者,则先治其表;里证多者,则先和其里。 
伤寒脉浮大,是表证,当汗。其人发热烦渴小便赤,当下。此是表里俱见。(五苓 
散分利之。)仲景云∶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 
吐,名曰水逆。(五苓散分利之。)六七日不大便,头痛有热者,是里证,当下。其人小 
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却当汗。此两证俱见。(桂枝汤和之)。病患心下满,不 
欲食,大便硬,脉沉细,是里证,当下。其人欲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却当汗,此两 
证俱见。(小柴胡汤和解。) 
太阳病表证未除,医反下之,遂协热而利不止,心下痞硬,谓之表里不解。(桂枝人 
参汤。) 
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痛、是有表复有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