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惊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地惊变-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惊心动魄,险象环生。印象最深的要算王树声向他描述的亲身的经历,其艰苦曲折的程度,可以说令人难以想象,深刻而生动反映出四方面军成长发展的过程。。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汉不久,麻城也光复了。王树声正在麻城中学念书,是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参加农民协会工作。后因工作积极,升为农民自卫队大队长。年轻气盛,王树声他们于得非常起劲。“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减租减息!”等口号,响亮地叫遍各地。他们捉土豪劣绅,戴高帽子游街,真是风风火火,改变了世道。 
  但由于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武汉政府宣布分共,反动派罪恶的黑手,伸到鄂东北的黄冈、黄陂和麻城等县的农协。农协干部、中共党团员,也有一些国民党左派分子,不甘反动派的屠杀,纷纷跑到黄安麻城北部的大别山,他们有的带着一支农民队伍,托着破旧的枪枝和梭镖,东一股,西一股,没有统一指挥,也没有一定的行动方针,时而抵抗,时而躲藏,完全是出于自觉,出于义愤。 
  不久,中共中央指示各地,实行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提出“平分土地”、“杀尽土豪劣绅”、“组织工农苏维埃”等革命口号。于是,这些从鄂东北跑出来的中共党团员,农协会员,便集合这些分散的农民队伍,进攻黄安麻城县城。那时农民队伍素质极差,毫无作战经验。敌人枪声一响,丢盔弃甲,便四处逃奔,损失颇为惨重。而当时的中央,由于犯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常常鼓励他们去暴动,也是遭致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 
  1927年末与1928年初,白色恐怖笼罩着鄂东北一带,革命处于低潮。夏斗寅的第十三师开到黄安麻城一带驻防,夏本人就是麻城人氏。这一师的官佐也多是本地人,地方情形相当熟悉,又与当地地主民团相勾结,危害极大。他们捉到农协的人就杀就砍,毫不手软。有的全家被杀,有的房屋被焚,血雨腥风、惨不忍睹。手段最毒的是,还要分区分乡实行搜山清乡,欲捕尽杀绝革命分子。中共的一些老党员和重要的农协干部,纷纷被杀害,农民被杀害的就更多了。在反动派的屠刀面前,很多农民被逼上梁山,跟着农民队伍上山。 
  但反动力量强大,农民武装力量弱小,难斗过强大的敌人。农民队伍,有的被打垮,不少人埋藏了枪枝,改名换姓,纷纷逃亡,逃出这个恐怖区域。逃不出的,藏在山林深处,岩居洞穴,东藏西躲,以免遭杀戮。王树声所参加的这支农民武装,算是最坚强的,藏匿在大山之中,借林木峭岩的掩映遮护,昼伏夜出,有时集中行动,有时分散战斗,偶尔还能消灭几个敌人。但由于缺乏训练,匮乏供应,纪律较差,在敌人的打击下,队员颇有损失和逃亡,他们由百余人的一支队伍,减少到50多人,最后只剩下18个人了。 
  这18个人中,恰好一半是党团员,一半是大别山中的绿林好汉。在队伍人多的时候,这些好汉还占少数,大体还能循规蹈矩地跟着多数人行动,不致于胡作非为。现在人少了,他们就原形毕露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山林之夜,那9个土匪坐在王树声等9个共产党员面前,声言要谈判。土匪中的头目说,你们共产党都是傻瓜,性命朝不保夕,还谈甚么“土地苏维埃”、“共产”。 
  我们要的是吃喝玩乐,从现在起,再不跟你们共产党当傻瓜了。把你们9个人的枪枝子弹和钱财全交给我们,好说好分手,各走各的路,井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井水。否则,我们就来分个高低。原任这一队的队长见形势不妙,见机行事地对土匪们说:“请给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考虑考虑。” 
  王树声他们9人得到土匪的同意,进行密商。结果认为如果火并的枪声响起来,四周的民团必乘机围捕,可能会同归于尽。即使民团不来,他们与那些枪法高明地形熟悉的土匪火并,也必定是凶多吉少。横想竖想,他们都不宜同土匪较量。于是不得不采取让步政策。那个队长只得和颜悦色地向土匪说了一些好话,要求不要火并,应允将所有钱财,如数交出,但枪枝子弹则需保留,以便对付白军。几经谈判,结果将全部钱财交给土匪,所有9人的子弹,还分了一半给“伙计”,才获得了妥协。他们在分手的时候,还相约以后不互相敌对,不互相破坏,于是18人便兵不血刃,分道扬镳了。 
  王树声一行与土匪分家之后,像一群离群的大雁在莽莽苍苍的大山里无依无靠,一个个垂头丧气,每人的子弹只有十几粒了,又无法补充,形单势孤,前途迷茫,不知所措。王树声当时只是个队员,心里有说不出的凄惶与苦痛,只有埋怨队长无能,如若队长能好好驾驭这些土匪,处境就不会至于这样。就在大家感到绝望的时候,队员中有个叫符定一的,是个广东籍的老农协干部,提供了一些新的希望,他劝大家不要悲观,认定打游击是有前途的。他指出土匪迟早要离开,现在和平分手,就是不幸之中大幸。思想不同,步调决不会一致,硬凑在一起,可能还会遭致更大的危险。符定一还说,他自己在广东办农协时,就积累了一些游击战争的经验,这里的情形,经过一年来的经历,也已相当熟悉,可以帮助同志们解决许多游击上的困难。而且符定一有一种特异本领,善于夜间识别方位,宜于昼伏夜动,且懂得江湖上的一些窍门,会说江湖上的一些黑话。他自告奋勇可以设法到汉口去购买枪支弹药。王树声他们听了符定一的话,才又于无望中依稀看到一线曙光,纷纷振作起来,并推举符定一担任副队长。 
  王树声在张国焘面前讲起符定一来,十分敬佩,认为是广东农民运动产生出来的一位杰出人物。 
  个子矮矮的、敦厚、忠诚、勇敢的符定一,初系广东农协的职员,武汉时期,被调到湖北农协任干事,平时一声不响,老实巴交,办起事来,全心全意,埋头苦干。他自任副队长后,一切安排都较妥当,还教大家开展游击战争的知识。虽然队员中大多是知识分子出身,也打了几天游击,但经验仍感不足。不久,符定一坚决建议,要大家设法劫夺一些金钱,他好去汉口购买枪弹。因为他深深感到,没有武器,是难以斗过张牙舞爪的反动派的。为了弄钱,王树声他们又被迫过了一个短时期的土匪生活。 
  有一次,队长派王树声和另一个队员去抢劫。这两个知识分子想了半天,深感无处下手。想来想去,王树声最后想起他自己的家乡,那里有一个地主,系他的远房叔父。小时候,王树声常去他家,一切路径都很熟悉。王树声和另一名队员躲在他远房叔父家屋后的树林中,等到天黑,便蒙着面从后门溜了进去,看见一个老太婆,他们掏出手枪,对准老妪,叫她不准声张。不料老妪认出这两个蒙面客中有一个是他的侄孙王树声,竟颤抖着叫出了王树声的小名。东窗事发,立刻使得王树声羞惭得无地自容,满面通红,身子像筛糠似的。自然这个老妪是王树声的叔祖母,她知道了他们的来意之后,转头和他的儿子商量,认为这个侄孙是由于急得无法才来的,老鸦不打窝下食,兔子不食窝边草,如果让清乡团知道了,更要惹出许多麻烦来。不如赶紧给他们所需要的,打发他们快点走。于是老太婆拿出密藏的一筒袁大头五十元和一包金银首饰,要他们赶快离开。这时的王树声却不忍心拿走那包首饰,只取走了那筒大洋,并冲口而出的说了声“谢谢你家”,便与他的同伴,急从后门溜之大吉。 
  符定一带着队员们几次劫夺来的金钱,只身前往汉口,采购枪枝子弹。由符定一这样一个说广东话的人潜往武汉购买武器,是一件十分危险的工作,令队员们为之担心。可符定一相当自信,离开的时候满怀信心地说,约定10天准能完成使命归来。符定一秘密的走了以后,队员们翘首以盼,到了第10天上,没有消息,多数队员担心他的安全,也有人怀疑符定一是个骗子,腰缠他们冒着生命弄到的金钱逃之夭夭。可是到了第11天晚上,符定一背着两支新驳壳枪和几百发子弹回来了,全队人大为振奋。 
  原来符定一在来回汉口的途中,完全不走大路,也很少走小路,都是在夜间认定方向,通过没有路的地段,跋山涉水,昼伏夜出的弯弯曲曲地行进,避免了一切盘查,甚至没有遇见过行人。他饿了的时候,偷吃一些田野间的瓜果之类食物,渴了,则痛饮一口山泉,忍饥挨饿,餐风饮露,含辛茹苦,吃尽苦头,才将武器偷运回来。 
  符定一在汉口期间,用江湖一套办法,找到广东同乡,介绍他与日本军火商人接洽,才成了这笔买卖。 
  由于王树声他们能购买军火,腰干也似乎硬了起来,观念也随之改变了。于是他们计谋着如何扩充实力,如何展开行动。他们迅速将这个好消息传布出去,要那些躲藏起来的同志们,把他们埋藏的枪枝和金银拿出来,重新参加队伍。而同志们知道他们所缺乏的子弹,可以想法得到补充,还可望得到新的枪枝,心里也就比过去踏实了,劲头比从前更大了,充满了希望,这样大家都乐于参加斗争,他们的队伍于是也就陆陆续续地扩大起来。 
  符定一从此专门担任这项跑汉口的工作,每月至少跑两次,有时还带一个助手去。风里雨里,寒天炎暑,从没歇脚。他这样跑了半年的光景,便给部队增加了30多条短枪和各种子弹;还购得指北针、望远镜、怀表及救急药品等,使一支希望破灭、濒于解散的农民队伍重新获得极大的生机,生气蓬勃地战斗在大别山的心脏里。 
  符定一采办武器,不但给队伍增加了无穷尽的力量,提高了队员们的战斗勇气,而且还由他的来来往往,恢复了他们与白区党组织的关系,建立了交通线。从此,王树声所在的这支农民武装,获得了中央和湖北省委的领导,成为一支正规的红军武装。 
  符定一还想购办更多的武器,武装这支农民队伍。他心里装着一个计划,他要凭借他的双脚双手去一步步完成。就在他心劳日竭地往返汉口途中,一次竟没有再回来,他的计划还没有全部完成,便在途中被国民党捉住杀害了。 
  1929年春,武汉一带发生蒋桂战争,黄安县的七里坪镇和麻城北部张店镇的驻军撤走了。于是,王树声他们这支队伍,开始向民团进攻,不断取得胜利。他们终于占领了一些乡村,组织苏维埃,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这年夏天,王树声所参加的这支游击队,扩大到300多人,中共中央委派徐向前去领导他们,成为他们的大队长。徐向前将大队编为3个中队,王树声便升任为其中的1个中队长。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徐向前教给他们许多军事知识,并发挥了他的优越的军事天才,指导他们打游击。从此,他们的军事行动便节节胜利,大队的人马也迅速增长起来,由几百人发展到一两千人,苏区也随之扩大起来,其他各地的同志也聚集到他们这里来。。 
  张国焘回忆起部属给他讲的这些革命草创的往事,筚路蓝缕,备尝艰辛,每每激动不已。现在,他带着这支各路人马汇集起来又在他领导下不断扩充发展起来的8万大军,没有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