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法句经-白话文译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传法句经-白话文译本-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同被火焚烧的人。


137.

若人以棍棒伤害无害、不当受到伤害的人,他会很快就遭受到以下十种恶果之一:

138…140.

他会受到剧痛,或不幸,或身体伤残,或重病,或发疯,或因国王发怒而遭殃,或被诬陷,或失去亲人,或财产破毁,或家被火烧毁。该愚人死后将会堕入地狱。


141.

不是裸行,不是结,不是以泥涂身,不是睡在露天之下,不是以灰尘涂身,也不是蹲着勤修能够清净还未破除疑惑的人。


142.

虽有庄严其身,若他是平静的、脱离了烦恼、制伏了诸根、拥有道智、完全清净及舍弃了对一切众生的嗔恨,那么,他的确是婆罗门,是沙门,是比丘。

(注:在此,婆罗门、沙门与比丘都是指阿罗汉。)


143.

在这世上,

由于羞于为恶而自制者是稀有的,

他保持警觉及不造令人指责之事,

如良马不会作出受到鞭打的导因。

 

144.

如良马受到鞭策,

人们应精进及对生死轮回感到悚惧。

以信、戒、精进、定、抉择法、具足明行与正念来解脱这无量之苦。

(注:dhammavinicchayena“抉择法”是指kara?ākara?ā janana‘m“辨明诸法之因与非因”。)


145.

治水者疏导水,

矢师矫正箭,

木匠修饰木,

善行者制伏自己。


第十一:老品

146.

(世间)常在烧,

为何还有欢笑?

为何还有喜悦?

当被黑暗覆蔽时,

为何不寻求明灯?


147.

看这被装饰的身体,

它是一堆的疮痍,

由(骨头)所支持,

多病与拥有许多(欲)念。

此身的确不坚固及不能常存。


148.

这身体随着年纪衰老,

它是一窠的疾病,易坏的。

当这恶臭的污秽体分解时,

生命真的结束于死亡。


149.

这些灰白的骨头就像在秋天里被丢弃的葫芦一般,见到它们又有什么可喜的呢?


150.

此城(身)以骨建成,

再以血肉包装;

内里藏着老、死、我慢与贬抑。


151.

装饰得华丽的皇家马车亦终须损坏,

人体也是一样会变得衰老,

然而善人之法不会老化。

众善人如此互相说示。

(注:善人之法是指九出世间法,即:四道、四果与涅盘。)


152.

这少闻之人如牡牛般长大,

只增长肌肉,不增长智慧。


153.

多世以来我在娑婆世界里漂流,

找却找不到造屋者。

生而复生的确真苦。

 

154.

噢,造屋者,我看到你了。

你将无法再造屋。

你的柱子都断了,你的栋梁都毁了。

我的心已证得无为,已灭尽渴爱。

(注:屋子是身体;造屋者是渴爱。无为即是涅盘;灭尽渴爱即已证得阿罗汉果。)


155.

他们少壮时不修梵行,

也不赚取财富;

他们沮丧地浪费了生命,

如同在无鱼的干池里的老鹭。

 

156.

他们少壮时不修梵行,

也不赚取财富;

如已损坏的弓般无助地躺着,

悲叹着种种的过去。


第十二:自品

157.

若人懂得爱惜自身,

他应当好好地保护自己。

在(生命)三个阶段的任何阶段里,

智者应保持(对邪恶)的警觉。


158.

人们应自己先修好善法,

然后才可教导他人。

此等智者不会有烦恼。


159.

自己所作的应如自己所教的;

只有在完全制伏自己后才可制伏他人。

制伏自己的确是很困难的。


160.

自己的确是自己的依归,

他人怎能作为自己的依归?

制伏自己之后,

人们获得了难得的归依处(阿罗汉果)。


161.

自己所造之恶,

由自己所生,由自己造成,

它摧毁了愚人,

如同金刚粉碎了宝石。


162.

如同蔓藤缠住娑罗树,

无德者为自身所作的,

正是其敌所愿的。


163.

要做对自己有害的恶事是很容易的,

真正最难做的是对自己有益的善事。


164.

持有邪见的愚人诽谤阿罗汉、圣者、住于正法者的教法,实是自我毁灭;如迦达迦树生果实,实是为自己带来灭亡。


165.

只有自己才能造恶,

自己才能污染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不造恶,

自己才能清净自己。

净与不净只看自己,

无人能够清净他人。


166.

无论利益他人的事有多重大,

也莫忽视了自身的利益;

清楚地知道了自身的利益,

他应当尽全力获取它。

(注:attadattha‘m“自身的利益”是指道、果与涅盘。)


第十三:世间品


167.

莫作卑劣事,莫怠惰过活,

莫执持邪见,莫延长世界。

(注:在此世界是指生死轮回。)


168.

莫懒于执行(托钵的)责任,

应细心地奉行此善行。

实践此善行的人,

今生来世皆安乐。

 

169.

应细心地奉行(托钵的)责任,

莫跟随恶行(即不托钵)。

实践此善行的人,

今生来世皆安乐。


170.

若人能有如看待水泡,

或看待海市蜃楼般,

来看待这世界(即五蕴),

那么,死亡之王就看不到他了。


171.

来吧,看看这世界(即五蕴)。

它像华丽的皇家马车;

愚人沉湎其中,

但智者毫不执著于它。


172.

以前放逸,后来精进的人,

如无云的明月,照亮这世间。


173.

以善扑灭了旧恶之人,

如无云的明月,照亮这世间。

(注:“以善”的善是指阿罗汉道智。)


174.

这世界是黑暗的,

在此中能(以观智)洞察之人很少。

就像只有少数的鸟能逃脱罗网,

只有少数几人能去到天界(与涅盘)。


175.

天鹅在天空中飞翔,

有神通者在虚空中飞行;

智者在战胜魔王与魔军之后,

脱离了这世间(即证得涅盘)。


176.

违犯一种法,

说妄语及漠视来世者,

是无恶不可为的。

(注:一种法是指真实。)


177.

诚然,

吝啬的人不会上生天界,

愚人不会赞叹布施;

然而智者随喜布施,

因此来世获得安乐。


178.

成为统治这大地唯一的大王,

或上生天界,或统治全宇宙,

都远远比不上证悟须陀洹果。


第十四:佛陀品


179.

佛陀的胜利是圆满的,

再无世间的烦恼可生起。

智慧无边的佛陀是超越道的,

你能以何道引诱他?

 

180.

再也没有罗网般的渴爱

可带佛陀去任何地方(轮回)。

智慧无边的佛陀是超越道的,

你能以何道引诱他?

(注:智慧无边是指sabbaňňuta…ňā?a“一切知智”。在此的“超越道”是指佛陀已解脱了轮回的因缘,即:爱、取等。)


181.

智者投入禅修中,

乐于出离之寂静(即涅盘)。

持有正念正觉者,

甚至天神也敬爱。


182.

甚难获得此人身,

有死生命真难过,

欲听正法真是难,

甚难会有佛出世。


183.

不造一切恶,实行一切善,

及清净自心,是诸佛所教。

 

184.

诸佛说:

“忍辱是最好的德行,涅盘至上。”

出家人不会伤害他人,伤人者不是沙门。

 

185.

莫辱骂、莫伤害、依照戒律自制(1)、

饮食知节量、安住于静处、勤修增上心(2),这是诸佛的教诫。

(注:(1)原文是pātimokkhe ca sa‘mvaro,意即“依照别解脱律仪自制”。

(2)增上心(adhicitta)即是禅定。


186…187.

即使天降金币雨,欲念也不会满足。

欲乐只有小小的甜头,却有很大的苦果。

如此的明了,即使对天上的快乐,智者也不觉其乐;佛弟子只乐于断除爱染。


188.

当面对怖畏时,

人们寻求种种归依处:

高山、森林、公园、树木与寺院。

189.

但这些都不是平安的归依处,

不是最上的归依处。

人们不能依此归依处而解脱一切苦。

190…191.

归依佛法僧者,以道智得见四圣谛,

即苦、苦的起因、苦的止息与导向灭苦的八圣道。

192.

诚然,这是平安的归依处,

是最上的归依处。

依此归依处,人们得以解脱一切苦。


193.

最圣洁者是稀有的,他不会随处出生。

无论这智者生于何处,其家皆得安乐。

(注:最圣洁者是指佛陀。)


194.

诸佛的出世令人喜悦,

正法的宣说令人喜悦,

僧伽的和合令人喜悦,

和合者之行令人喜悦。


195.

他顶礼值得顶礼的人,即已克服障碍与脱离忧悲的佛陀或佛弟子。

196.

此人向寂静无畏者顶礼所获得的功德,

是无人能够计量的。

第十五:乐品


197.

我们的确很安乐地活着。

在众怨恨之中,

我们无怨无恨;

在众怨恨者中,

我们住于无怨无恨。


198.

我们的确很安乐地活着。

在众病之中,

我们无病患;

在众病患者中,

我们住于无病。


199.

我们的确很安乐地活着。

在众贪欲之中,

我们无贪无欲;

在众贪欲者之中,

我们住于无贪无欲。

(注:āturesu; ātura“病”是指道德之病。)


200.

我们的确很安乐地活着,

无忧无虑地活着。

如同光音天的梵天神般,

我们以喜悦为食。

(注:natthi kiňcana‘m“无忧无虑”是指无贪、无嗔及无痴。)


201.

胜利者招来仇敌,

战败者活在苦恼里;

舍弃胜败的寂静者,

得以安乐地过活。

(注:upasanto“寂静者”是指已断除烦恼的人。)


202.

无火可比贪欲,

无恶可比嗔恨,

无苦可比五蕴,

无乐可比寂静。

(注:寂静即是涅盘。)


203.

饥饿是最大的疾病,

诸行则是最苦。

智者如实知见它们后,

得证至乐的涅盘。

(注:sa‘n khāra“诸行”是指五蕴。)


204.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

知足是最大的财富,

可信任的朋友是最亲的亲人,

涅盘是至上的寂乐。


205.

得尝独处与寂静之味后,

饮法悦者得以无畏无恶。

(注:寂静即是涅盘。)


206.

得见圣者是很好的,

与他们相处常安乐;

不见愚人亦是常安乐。

207.

与愚人同行者必会长期苦恼。

与愚人相处常是苦,

如与仇敌共生共活;

与智者相处常是乐,

如与亲人共生共活。


208.

因此,人们应跟随智者、慧者、多闻者、

持恒者及尽责的圣者;

跟随这样的善智者,

如同月亮顺着星道而行。


第十六:喜爱品


209.

做了不该做的,

该做的却不做;

放弃修行而执取欲乐的人,

将妒嫉精进者的成就。


210.

莫与亲爱者相处,

莫与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