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尊者跪下,头面礼足顶礼多次;然后恭敬绕行尊者多次,发下善愿后,就
     返回家乡去了。

         四个月以后,当尊者在郑区的蒙谷河畔居住的时候,少年带着他的侄
     儿前来参谒。少年以一块上好的白玉奉献尊者,作为求法的供养,他的侄
     儿供养尊者半两黄金。但密勒日巴不肯接受。那时日罗札哇喇嘛正在郑区
     修建一所尊胜顶髻佛母的宝塔,密勒日巴就对他俩说道:「对我而言,你
     们叔侄俩的这份供养,实在是不需要的,你们可以把它供养给日罗札哇,
     请他传给你们灌顶,然后回来我再传给你们实修的口诀。」于是尊者就亲
     自为他俩引见日罗札哇。他俩于是祈求上乐金刚的全部灌顶。日罗札哇就
     传授了他二人外灌尊胜佛母法和「米如生哈长寿法」之仪轨和念诵,以及
     圣不空成就佛修法;又传内灌上乐金刚七字真言修法;师传至尊佛母法,
     和咕噜咕咧佛母法。以后(在修塔完毕后)他二人就护送日罗札哇到萨迦
     去。从萨迦回来以后,少年就和密勒日巴一起继续住了五年。其间,尊者
     将闻名遐迩的那诺巴六种成就法,和梅纪巴大师所传之大手印修法,以及
     其他各种口诀,全部无遗的传授给他。这少年原来的名字叫做打尔马网秀
     下哇,尊者为之更名为寂光惹巴(惹巴依哇哦)。他从前浮沉于世法之时
     ,是一个贪心和色欲极大的人,学佛以后,其心完全舍离世间。在尊者前
     发下重誓:终生只着一衫步衣,不穿皮制的靴子,永远不回家乡,永不贮
     存超过二日之食粮。他这样坚毅的修持下去,不久产生善妙的觉受。密勒
     日巴非常高兴。一天,特别为他唱了下面这首歌:

   「敬礼善妙诸上师,噫戏!嘎居修传承,悲心流出大加持,
     马尔巴密勒之口诀,具足无边之神力!
     吾子寂光具精进,坚毅修持耐劳苦。佛母空行加持故,觉受证悟速疾生。
     子欲修行臻究竟,应舍无义之闲谈,断除偏执己宗见。
     直心处人无奉承,常住无人山谷处,远离恶友及奴仆,恒常孤隐独自居。
     莫思为人作上师,恒处卑下勤修持,不可急求觉证生!
     一日活命一日修,长远修行直至死!
     不究语言及文字,专习耳传之口诀。
     汝欲自得真利益,应舍语文矢志修!                                」

         寂光惹巴问道:「尊者曾说,如果只求佛法的知解,而不去实际的修
     持,会误入歧途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密勒日巴说道:「一个人如果只
     学得佛法的(比量)知解,他就很难全心全意的去舍弃今生的一切,同时
     他也不能确知佛法之精要处,因此就会走入歧途。若能依持马尔巴传承的
     宗风,他就不会走入歧途,因为我们是不讲究语言文字的佛法,而专门着
     重实际修持的。且听此歌,为汝解说:

   「敬礼善妙上师前。
     能说善道之法师,辩论机诈桿如狂人,肆意乱说无畏忌。
     睡时骄慢似王侯,行时傲步似鞑靼,此等博学之法师,易生障碍入歧途!
     三界众生迷六道,由贪业故入歧途!声闻自利小乘人,执寂灭乐入歧途!
     博学多闻善知识,为衣食忙入歧途!讲经说法之和尚,迷文字域入歧途!
     外表庄严之比丘,威仪虚伪入歧途!瑜伽行者大修士,陷疯狂境入歧途!
     修持多年大行者,突生断见入歧途!人若无识乏慧眼,各种错谬歧途生!
     口传空行有誓语,誓死佑护修行者!汝若自疑入歧途,应知此念乃魔使!
     我子寂光小惹巴,汝岂可能入迷途?
     若入歧途成笑柄!
     汝应速断诸疑惑,专心一意勤修持;手握精要妙法诀,若入歧途无真理!
     子兮应舍文字法,一心修行求果证!                                」

         寂光惹巴听了此歌后,就舍弃了在语言文字中去追寻佛法的努力,和
     尊者住在一起,在衣食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专心一意的修行。

         一天,寂光惹巴的昔日好友前来拜访,他看见寂光惹巴在衣食不全,
     一贫如洗的情况下修行,不觉心中十分惨然,对他说道:「打马网秀,我
     我的好友啊!你本来是一个巨富人家的骄生子,现在竟变成像一个无衣无
     食的穷苦老头子了!这是何苦来呢?                                」

         寂光惹巴以歌答道:

   「至尊上师之佛陀,为我父母作福田。亲属朋友轮回因,我今于彼皆舍离。
     如佛上师作法友,独居修行善业增,三四行者聚一处,必扯闲话瞎聊天,
     故应勤修独自居。
     上师口中一句诀,能抵百千之法本!学经过多我慢因,言诠佛法我舍离!
     山崖穴洞师佛前,我有资身之依靠,财富丰饶贪欲因,是故我弃舍家园。
     居无定所梀师佛前,为我增信积福处,仆从众多烦恼因,
     我弃眷属断轮回。                                                」

         他的朋友听了此歌以后,不由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就供养了他许多的
     道粮。密勒日巴见了非常高兴,在他圆寂以前,一直带着寂光惹巴作他的
     徒仆,并且把一切密法口诀,都传给他,将道上的觉受证解之各种怀疑和
     歧途,也向他详细解释清楚,予以彻底断惑。

         寂光惹巴的侄子,未能成为一个布衣行者,因此尊者略为不快!他的
     名字叫做连赞桑结加,以后他在雅龙的坟场附近造了一所小庙,就住在该
     庙中。

         寂光惹巴在尊者涅盘以后,在帕触的果龙面去的山穴中修行。最后于
     道地之证悟臻究竟。在修持的穴洞中,常以神通随意出入石璧,无有滞碍
     ,在临终时,并即此肉身,往生空行净土。

         这是万银溪水源河畔(去咪哦崩)遇见寂光惹巴的故事。

     ┈┈┈┈┈┈┈┈┈┈┈┈┈┈┈┈┈┈┈┈┈┈┈┈┈┈┈┈┈┈┈┈┈

                 本        篇        注        解


     桝此水名,本篇简译作银溪或银河。藏文此处作:去咪哦崩,其意义,可
         能是水源万银溪。

     桞此处密勒日巴清楚的显示,在未遇马尔巴以前,曾广学旧教,或宁玛派
         (中国过去称为红教)之法。嘎居派后期,几乎与红教合流。此二派
         见行相似之处甚多,渊源亦甚长也。

     桟诛法红黑曜藏文作Drag·sNags·dMar·Nag·据云,此红教诛法极为
         猛厉,轻易不用也。

     桪耳传四河耳传即嘎居派,四河则不知何指,可能指四部密法,但又不
         像。冈波巴后,嘎居派分四大宗及八小派,故四河经常指四大派而言
         ,但使时冈波巴尚未遇密勒日巴,四大宗亦未形成,故绝对不是指四
         大宗而言。

     桬原文作刀剑地狱。

     桭三种修观,可能指:身、口、意之修观方便。

     桮二门口诀,可能指:起、正分之口诀。

     桯三种要时,可能指:醒时、睡时或梦时。以上三个注释,皆颇难确定其
         所指,盖密法中,以数目字而代表之修观法实在太多,及不定故也。

     桰三种修要,不知何指。

     桱合等三要人临终时,业气自然入中脉,而引生死有之法身光明。在法
         身光明出现以前,有所谓:现、增、得等境界,此时因业气入中脉故
         ,可使业气有:入、消、合等次第之修法转变,此基础,必需在生前
         修拙火,及光明、幻化成就,乃能有效也。此处所谓合等三要,大概
         指此。

     桲忿怒母拙火之另一种译名。

     桳密乘之人,为了达成平等无畏之觉受,常在坟场或尸林中修持。

     桵西藏人随身皆带一小便刀,以作切肉,切菜,割绳种种用途,几乎每人
         必有一把,随时不离身也。

     桸亦即具足种性资格之修密宗之女性,于无上密部,第三灌,修双运法时
         ,所必需之伴侣也。

     桹各种红、白此处所谓红、白因素,实即阴阳也。中国儒道二家,皆以
         阴阳来表示宇宙间之二大原动力。密宗则以红、白表示之。红者为拙
         火,为阳,居于脐下而升于顶上;白者,表阴,居与顶,而其势下降
         。二者会合于心轮,而开显法身光明。

     桺无分别心,此处只密乘之离净垢、等善恶、齐生死之种种越乎常轨之行
         为。

     桻四喜此即拙火成就法中,明点由中脉生降时,所生之四喜乐,即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喜。或名:初喜、上喜、离喜及俱生喜。此四喜
         生时,极易配合四空之生起,故又常连称为:四空四喜。

     桼咎巴为西藏人民之主要食粮,是一种炒熟之大麦粉,冲水或茶,成团状
         而食之。

     桽无上密部之断除净垢分别妄想之方法之一,是用人类所认为最污秽之液
         体,如涎、屎、尿、痰、汗等,以为供佛之清净甘露,称之为五甘露
         ,皆人身体所分泌之物也。

     桾耳传,即口授传承,或嘎居派,汉土以前,多称之为白教。

     桿辩论机诈西藏佛学,承袭印度后期佛学之重逻辑,及语意名词之严格
         定义,而发杨其精密之佛学。因此而发展了论辩佛学之种种轨则及风
         仪。其论辩精微,剖理深入,比拟世界任何哲学,皆毫无逊色。其辩
         论某一佛学问题时,皆用口说,极少笔之于书。且立破双方每一句话
         ,皆必需为一因明之比量,极为严格,由极为快速。极复杂之思想及
         论理,皆由一简单之因明『量』句,充分的表视明白。但立破双方皆
         要打倒对方,所以渐渐发展成为一种『破敌』之论辩技巧,而丧失推
         求真理之精神!此其流弊一失也。又因双方出语皆用简明之『因明量
         』而表出,所以极快。一二分钟内,已经论战了十几回合,此时为求
         胜故,双方用种种技巧,和『机诈』;用迂回、埋伏、密击、假退等
         方法,而诱使对方堕于负地。萨迦派祖师,于因明极善巧,为辩论学
         创其始,白教后期,略继之。黄教则更发扬广大,全力宏传此『辩论
         式之佛学』矣。

     梀居无定所西藏瑜伽行者之宗风,是尽量不常住在某一定处,通常只住
         一二年,或数月于某处,然后就迁疑至另一处,这样就可避免贪执某
         一处所,和所接触之人们。因此在密勒歌集中,我们看见密勒日巴常
         常行脚,改变其住处。


                                                      OmMaNiPadMeHung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