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金匮方歌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95-金匮方歌括-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元犀按。虫有情识。故能乱有情识之心脏。而生疑惑矣。虫为血化之物。故仍归于主血 
之心 
热。杂以辛苦之味。名曰泻心。意深哉。 

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苦参汤
属性: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用苦参半斤。槐白皮、野狼牙根各四两。煎熏洗之。 

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雄黄熏法
属性:雄黄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歌曰 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从下而冲于上。)咽干热最深。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 
虫蚀亦 
元犀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狐惑病乃感风木湿热之气而生。寒极而化也。苦参 
苦寒 
取其 
寒而 

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赤小豆当归散
属性:治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 
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此方主之。并治先便后血。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十分。)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 眼 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元犀按。此治湿热侵阴之病。大抵湿变为热则偏重于热。少阴主君火。厥阴主风木。中 
见少 
出火极似水之色。主以赤豆去湿清热解毒。治少阴之病。当归导热养血。治厥阴之病。下以 
浆水。以和胃气。胃气与少阴和。则为火土合德。胃气与厥阴和。则为土木无忤。微乎微乎。 
又按。或谓是狐惑病。或谓是阴阳毒病。然二者皆湿热蕴毒之病。金匮列于二证交界处。 
即 

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升麻鳖甲汤
属性:治阳毒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此汤 
升麻(二两。) 当归 甘草(各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鳖甲(手指大一 
片。炙。)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阴毒。去蜀椒、雄黄。 
歌曰 (面)赤斑(纹)咽痛毒为阳。鳖甲周遭一指量。半两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 
同行。 
元犀按。非常灾疠之气。从口鼻而入咽喉。故阴阳二毒皆咽痛也。阴阳二证。不以寒热 
脏腑 
之里者为阴。 

卷一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属性:治阴毒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歌曰 身痛咽痛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阴毒以面不赤而青。身不斑纹而痛如被杖 
别之 
去特丁宁。(蜀椒。雄黄二物。阳毒用之者。以阳从阳。欲其速散也。阴毒去之者。恐阴邪 
不可劫。而阴气反受损也。) 
王晋三云。升麻入阳明太阳二经。升清逐秽。辟百邪。解百毒。统治温厉阴阳二病。如 
阳毒为病面赤斑如锦纹。阴毒为病面青身如被杖咽喉痛。毋论阴阳二毒。皆已入营矣。但升 
麻仅走二经气分。故必佐当归通络中之血。甘草解络中之毒。微加鳖甲守护营神。俾椒、黄 
猛劣之品攻毒透表。不能乱其神明。 
阴毒去椒、黄者。太阴主内。不能透表。恐反动厉毒也。肘后、千金方阳毒无鳖甲者。 
不欲其守。亦恐留恋厉毒也。 

卷二疟病方
鳖甲煎丸
属性:治疟病以月一日发。当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如其不瘥。结为症瘕。名 
急治之。宜此丸主之。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即射干。)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 
胶 
(四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升。浸灰。俟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 
煮 
用鳖 
歌曰 寒热虚实相来往。全凭阴阳为消长。天气半月而一更。人身之气亦相仿。否则天 
人气 
硝十 
十二 
方中四分 
如胶。绞汁 
方云。渐加二 
尤在泾云。天气十五日一更。人之气亦十五日一更。气更则邪当解也。否则三十日天人 
之气 
不服之势。故宜急治。鳖甲煎丸行气逐血之药颇多而不嫌其峻。一日三服不嫌其急。所谓乘 
其未集而击之也。 
王晋三云。鳖甲煎丸都用异类灵动之物。若水陆。若飞潜。升者降者走者伏者。咸备焉。 
但 
熄 
大 
芩 
入 
清 
亦 
药 

卷二疟病方
白虎加桂枝汤
属性:治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此汤主之。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桂枝(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歌曰 白虎原汤论已详。桂加三两另名方。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疼呕又妨。(白虎 
汤歌 
王晋三云。内经论疟。以先热后寒邪藏于骨髓者。为温瘅二疟。仲景以但热不寒邪藏于 
心者 
欤。 
行至 
同是少 
罔顾虑 

卷二疟病方
蜀漆散
属性:治疟多寒者。名曰牡疟。此散主之。 
蜀漆(烧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 
歌曰 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逾闲。 
王晋三云。邪气结伏于心下。心阳郁遏不舒。疟发寒多热少。不可谓其阴寒也。主之以 
蜀漆 
母在 
邪涌 

卷二附外台秘要三方
牡蛎汤
属性:治牡疟。 
牡蛎 麻黄(各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 
若 
歌曰 先煎三(两蜀)漆四(两)麻黄。四(两牡)蛎二甘后煮良。邪郁胸中须吐越。 
驱寒散结并 
(犀) 按。疟多寒者名牡疟。是痰饮填塞胸中。阻心阳之气不得外通故也。赵氏云。 
牡蛎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三两。) 大 
枣(十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柴胡去夏为伤阴。加入蒌根四两珍。疟病渴因邪灼液。蒌根润燥可生津。 
王晋三云。正疟寒热相间。邪发于少阳。与伤寒邪发于少阳者稍异。内经言。夏伤于大 
暑。 
伏于 
盖 
。而加天花粉生津润燥。岂非与正伤寒半表半里之邪。当用半夏和胃而通阴阳者有别乎。 
柴胡桂姜汤(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甘草(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初服微烦。复服 
汗出 
王晋三云。夏月暑邪。先伤在内之伏阴。至秋复感凉风。更伤卫阳。其疟寒多微有热。 
显然 
和其 
阳明 
阳也 
元犀按。先贤云。疟病不离少阳。少阳居半表半里之间。邪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 
热。争则病作。息则病止。止后其邪仍居于少阳之经。愚意。外为阳。内为阴。先寒者邪欲 
出。其气干于太阳。冲动寒水之气而作也。后热者。以胃为燥土。脾为湿土。湿从燥化。则 
木亦从 
虚。得 

卷二中风历节方
侯氏黑散
属性: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菊花(四十分。) 白术 防风(各十分。) 桔梗(八分。) 黄芩(五分。) 细辛 干 
姜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等。 
常 
歌曰 黑散辛苓归桂芎。参姜矾蛎各三同。菊宜四十术防十。桔八芩须五分通。 
犀按。王晋三云。程云来谓金匮侯氏黑散。系宋人校正附入唐人之方。因逸之。其辨论 
颇详 
固涩 
开千 
服六 

卷二中风历节方
风引汤
属性:除热瘫痫。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螈 。日数发。医所不疗。除热方。 巢氏云 
宜此汤。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 
石赤石 
上十二味。杵。粗筛。以苇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按。 
方中 
歌曰 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滑寒赤白紫膏六。瘫痫诸风个中探。 
元犀按。大人中风牵引。小儿惊痫螈 。正火热生风。五脏亢盛。及其归迸入心。其治 
同也 
草以 
浓土 
更用 
以石 

卷二中风历节方
防己地黄汤
属性:治中风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热。其脉浮者。 
防己 甘草(各一分。) 桂枝 防风(各三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绞取汁。生地黄二斤。 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药汁。 
更 
歌曰 妄行独语病如狂。一分己甘三桂防。杯酒渍来取清汁。二斤蒸地绞和尝。 
徐灵胎云。生渍取清汁。归之于阳以散邪热。蒸取浓汁。归之于阴以养血。此皆治风邪 
归附 

卷二中风历节方
头风摩散
属性:治头风。 
大附子(一枚。) 盐(各等分。) 
上附子为散。和盐。以方寸匕摩头上。令药力行。 
歌曰 头风偏痛治如何。附子和盐等分摩。躯壳病生须外治。马膏桑引亦同科。 
灵枢。马膏、白酒和桂。桑钩钩之。醇酒入椒、姜。绵絮熨之。三十遍而止。皆外法也。 
特于此推论之。 

卷二中风历节方
桂枝芍药知母汤
属性:治诸肢节疼痛。身体 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 麻黄(各二两。) 附子(二枚。炮。) 白 
术知母 防风(各四两。) 生姜(五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同煎。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 
服。 
歌曰 脚肿身羸欲吐形。芍三姜五是前型。知防术桂均须四。附子麻甘二两停。 
元犀按。用桂枝汤去枣。加麻黄以助其通阳。加白术、防风以伸其脾气。芍药、附子、 
知母 

卷二中风历节方
乌头汤
属性:治历节病不可屈伸疼痛者。又主香港脚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 芍药 黄 甘草(各三两。炙。) 乌头(五枚。) 
上将乌头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另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 
内 
歌曰 历节疼来不屈伸。或加香港脚痛维均。芍 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 
尤在泾云。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病在筋节。又 
非皮 
留邪 

卷二中风历节方
矾石汤
属性:治香港脚冲心。 
矾石(二两。) 
上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歌曰 香港脚冲心矾石汤。煮须浆水浸之良。湿收毒解兼除热。补却灵枢外法彰。 
尤在泾云。香港脚之病。湿伤于下而气冲于上。矾石味酸涩性燥。能却水收湿解毒。毒解 
湿收 

卷二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
属性: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 
转侧 
麻黄 桂枝 人参 甘草 干姜 石膏 当归(各三两。) 川芎(一两五钱。)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 
更服。 
歌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