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上学 作者:亚里斯多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行而上学 作者:亚里斯多德-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较之以其“不如此不如此”而认取事物者,其为认识宜较充分;以事物之如此如此
来认取事物的一类人,又须有所分别,凡获知事物之“怎是”者于认识事物最为充分,
至于那些凭量,或质,或自然所加或所受于此事物之其它事项来认取事物的人不会有最
充分的认识。
    又,于一切其它诸例,我们意为对于每一事物,即便这是可得为之证明的事物,也
必须得知其怎是而后才能认识其存在,例如说何谓“使〈长方形〉成方”,答复是,
“在〈长方形的〉长短边上求得一个适当中数〈作为正方的边〉”;其它一切情况也相
似。我们知道了动变来源也就知道动作与变化及每一动变的发展;而这有异于终极,也
相反于终极。那么,这些似乎该得有几门学术来分别研究几类原因。
    (二)但说到实证之原理和原因,它们是否属于一门或数门学术原为可争论的问题。
我所指实证原理就是大家都据以进行证明的一些通则,例如“每一事物必须肯定或否定”,
以及“事物不能同时存在而又不存在”;以及类此的前提。问题是,实证之学与本体之
学应属同一门学术,或不同的学术,如果两者不是同一门学术,则我们应追求那一门学
术。这些主题说是应属于一门学术未必合理;为要阐明这些内容,有何理由使之专属于
几何或其它任何一门学术?若说不能属之于一切学术,而又可以属之于任何一门,那么
对于这些主题在本体之学上之所认识者便与在其它学术中所认识的并不相殊了。同时这
又怎样才能有一门研究第一原理的学术?我们现在固然知道这些通则实际是什么(至少
在各门学术中正把它们当作熟识的定理在运用着);但是如果真要成立一门实证之学专
研这些,这就将有某些底层级类,有些是可证明的,有些则是无可证明的通则(因为一
切通则均须先得证明是不可能的);实证须先有某些已定前提凭作起点,以为某一主题
证明某些事物。所以,凡由此得到证明的一切事物将必归属于可证明的一个级别;因为
一切实证之学是凭通则来求证的。
    假如本体之学与通则之学有所不同,两门学术应以何者为先,何者为主?通则是一
切事物中最普遍的公理。如果说这不是哲学家的业务,又将有谁来询问它们的真伪呢?
    (三)一般说来,是否一切本体归于一门学术或分属数门?
    如须分属数门,则那一类本体该属之于哲学?另一方面来说,要一门学术管到一切
事物又不是确乎可能的;因为这样,一门实证之学就得处理一切属性。每一门学术的业
务各依据某些公认通则,考察某些事物的主要属性。所以,有各级类的事物与属性就有
各级类的通则与学术。主题属于一类知识,前提也是一类,无论两者可以归一或只能分
开;属性也是一类知识,无论它们是由各门学术分别研究或联系各门作综合研究。
    (五)又,我们是否只研究本体抑应并及它们的属性?试举例以明吾意,倘一立体
是一个本体,线与面亦然,同一门学术的业务是否应该知道这些并及其各级属性(数理
之学就是为这些属性提出证明的),抑或让后者分属于另一门学术?
    如果属于同一门学术,本体之学也将是实证之学;但事物的怎是照说是无可实证的。
若为另一门,则研究本体诸属性者,将是一门什么学术?这是一个很难决的疑问。
    (四)又,是否只有可感觉事物存在抑或另有其它事物?
    本体只有一类,或可有若干类,如有些人认为数理所研究的通式及间体也是本体?
通式是原因也是独立的本体,这涵义我们曾在初提及这名词时说过;通式论的疑难甚多,
其中最不可解的一点是说物质世界以外,另有某些事物,它们与可感觉事物相同,但它
们是永在的,而可感觉事物则要灭坏。他们不加诠释地说有一个“人本”,一个“马本”,
一个“健康之本”,——这样的手绩犹如人们说有神,其状是人。或谓神的实际就是一
个永恒的人,而柏拉图学派所说的通式实际也就是一些永恒的可感觉事物。
    又,在通式与可感觉事物之外若涉及两者的间体,我们又将碰到许多疑难。明显地,
依照同样的道理,将在“线本”与“可感觉线”以外,又有“间体线”了,它类事物亦
复如此;这样,因为天文学既是数学中的一门,这将在可感觉的天地以外别有天地,可
感觉的日月以外(以及其它天体)别有日月了。可是我们怎能相信这些事物?假想这样
的一种物体为不动殊不合理,但要假想它正在活动也不可能。——光学与乐律所研究的
事物相似;由于同样的理由,这些都不能离可感觉事物而独立。如果在通式与个别事物
之间还有可感觉事物与感觉间体,则在动物之本与可灭亡动物之间显然地当另有动物。
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需在现存事物的那一类中,寻找间体之学?倘几何之
同于地形测量的只有这一点,后者所量为可见事物,前者所量为不可见事物,那么医药
学以外显然也得另有一门学术为“医药之本”与“个别医药知识”之间的间体;其它各
门学术依此类推。可是怎能如此?这样,在可见的“健康事物”与“健康之本”间另有
“健康”。同时,地形测量是在计量可见而亦是可灭坏的量度,那么在可灭坏事物灭坏
时,学术也得跟着灭坏。这个也不能是确实的。
    但,从另一方面说,天文学既不能研究可见量度,也不能研究我们头上的苍穹。一
切可见线都不能正象几何上的线(可见直线或可见圆形,都不能象几何学上的“直”与
“圆”);
    普罗塔哥拉常说“圆与直接只能在一点接触”,而一般圆圈与一直杆不可能只是一
点接触的,他常以此否定测量家。天体的运动与其轨道也不会正象天文学所拟的那样,
星辰也不会正象星辰学家所制的符号那样性质。现在有人这样说,所谓通式与可见事物
两者之间体就存在于可见事物中,并不分离而独立;这论点是多方面不可能的,但列举
以下一些就足够了:说只有间体在可见事物之中而不说通式也在其中,这是不合理的,
通式与间本实际是同一理论的两部分。又照这理论来讲,在同一地位就该有两个立体,
若说间体就在那个动变的可见立体之中,这就不能说间体为不动变的了。究属为什么目
的,人们必须假定有间体存在于可见事物之中,象我们前已述及的同类悖理将跟着出现;
天地之外将别有天地,只是这一天地还与原天地在同一位置,而并不分离;这是更不可
能的。

章三
    (六)关于这些论题作确当的陈述是很难的,此外是否应以一事物的科属抑或不如
以其原始组成为事物的要素与原理,这样的问题也是很难说的。例如各种言语均由字母
组成,通常都不以“言语”这科属通名,而以字母为要素与原理。在几何上有些命题不
证而明,而其它的一切命题或多数命题的证明却有赖于这些命题,我们称这些命题为几
何的要素。还有,那些人说物体为几种元素或一种元素组成,其意也在以组成部分为物
体的原理;例如恩培多克勒说火与水与其它为组成事物的元素时,他并不以这些为现存
事物的科属。此外,我们若要考察任何事物的素质,我们就考查其各部分,例如一张床,
我们懂得了它的各个部分及其合成,就懂得这床的性质了。从这些论点来判断,事物之
原理不应在科属。”
    可是,若说我们要凭定义认识每一事物,则科属既是定义的基本,亦必是一切可界
说事物的原理。事物依品种而题名,人能认知此品种即便认识了这事物,而认识品种必
以认识科属为起点。至于那些人以“一”与“是”,或“大与小”为事物之要素,其意
就在将原理看作科属。
    但原理不能用两个不同的方式来说明。因为本体只能是一个公式;而以科属来取定
义就不同于以其组成部分来说明事物。
    再者,如以科属为原理,则应以最高的科属,抑应以最低的品种为之原理?这也是
可以引起争论的。如果认为愈普遍的总是愈近于原理,则明显地,最高科属应为原理;
因为这些可以作一切事物的云谓。于是,全部事物如可分多少基本科属,世上就将有多
少原理。这样,实是与元一均将是原理与本体,因为这些是一切事物的最基本云谓。但
无论“一”或“是”又都不可能成为事物的一个独立科属;因为科属中各个差异必须各
自成“一”并成“是”;但科属脱离其所涵有的各个品种,就不应该涵有其间差异的云
谓;那么如果“一”或“是”作为一个科属,其中所有差异均不会成“一”而为“是”。
可是若把原理作为科属,则一与是倘不是科属,也就不能成为原理。又诸间体包括其差
异一直到最后不可复为区分者为止,在理论上应为科属;但实际上,这个,有些或被认
为是科属,有些则未必是。此外差异之可称为原理,也并不减于科属,甚至可说更接近
于原理;如果差异也称为原理,则原理的数目实际将成为无尽,尤其是我们所假定为原
理的科属愈高则所涵的差异也愈多。
    但是,如以元一为更近于原理,而以“不可再分割者”为一,所谓不可分割者就指
每一事物在数量与品种上为不可分割而言,于是凡不可再分割的品种就应先于科属,而
科属则可以区分为若干品种(“人”不是个别诸人的科属),那么,这应是作为最低品
种的不可分割物,为更近于元一。又,凡有先天与后天分别的事物,必与其所先所后的
事物相联系(例如“二”若为列数中的第一个“数”,各个品种数以外便不能别有一个
科属数;相似地各样品种“图形”以外也不会别有一个科属“图形”;这些事物的科属
倘不脱离其品种而存在,其它事物的科属也应如此;要是有可分离而独立的科属,想来
就该是“数”与“图形”)。但在各个个体之间其一既不是先于,另一也未必是后于。
又,凡一事物较优,而另一事物较劣,则较优者常为先于;所以在这些事例上也没有科
属能够存在。
    考虑了这些问题以后,似乎那些说明个别事物的品种才应是原理,不宜以科属为原
理。但这仍难说,品种是在怎样的命意上作为原理。原理与原因必须能与其所指的那些
事物一同存在,而又能脱离它们而独立存在;但除了统概一切的普遍原理之外,我们又
能假设什么原理能与不可再分割物一同存在?假如这理由是充分的,那么,毋宁以较普
遍的为合于原理;这样,原理还该是最高科属。

章四
    (七)与这些相联的,有一个疑难等着我们加以讨论,这是最不易解决而又是最应
该考查的一个疑难。在一方面讲,脱离个别,事物就没什么可以存在,而个别事物则为
数无尽,那么这又怎能于无尽数的个别事物获得认识?实际上总是因为事物有某些相同
而普遍的性质,我们才得以认识一切事物。
    若说这有必要让某些事物脱于个体之外,那么科属——
    无论是最低或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