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猫激励成老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把病猫激励成老虎- 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位歌星打电话给她的朋友,说她已得某导演的介绍,当晚要和该作家共进晚餐了,但她不知道怎样向他开口提出请求。
    “你究竟打算请他写什么短剧?”
    “随便他好了,只要他肯写就行。”
    “这样是不好的,他不明白你的需要,可能写得不理想,等到他写好之后,你发觉不理想而又要请他改时,问题就会变得严重了!”
    “我最希望他替我写哑女奇缘,不过要有新的内容,不要以前的故事。”
    “这样很好,他以前写过不少这类东西,你只须说知道他写过这些剧本,十分崇拜就行。……”
    过了两天,这位歌星给她朋友打电话,很高兴地说她成功了。
    她朋友说:“你们在晚餐时,你一直谈论他过去的那些得意之作,是吗?”
    “你猜得很对,我主要讲起他的作品在日本如何受人欢迎。”
    “对了,这就是应酬中恰到好处的肯定带来的成功。”
    是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要想与之相处,你要想通过激励他来获得帮助或者成功,那么你就必须进入他的物质精神生活范围,这样,他才能在与你交往时处于亢奋状态,人在兴奋的时候,往往会泄露和允诺一些平时隐晦的事情。
    记住,抓住那个令人兴奋的“节骨眼”,那么你一定就会成功。别像那位M科长,抬头看人,实际是看到天空,而没有找到他应该激励的对象,结果鸡飞蛋打。

    3。退一步海阔天空

    诚然,你和别人是两个交际的主体,在共同演一出戏。如果我们都想一直扮演主角,那么总会有一些冲突。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生活中、交际中都需要配角。你想在激励他人时取得最佳效果,那么有些时候,配角便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你必须把自己当成一株小草,衬托出他人的威仪、高大。
    纽约电话公司,对电话中的谈话作了一项详细的研究,想找出那个词在电话中被提到的次数最多。你应该有点惊讶,这个词是“我”,在500个电话中,这个词出现了3950次。
    如果你拿起一张你也在内的集体照片,你最先看谁呢?
    如果我们只是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一定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你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你将永远不会有持久的成功。
    一个成功商业会谈的秘诀是什么?有实践精神的学者以利亚说:“关于成功的商业交往,没有什么神秘……专心注意对你讲话的人极为重要,没有别的东西像那样使人开心的。”
    很明显,是吗?你无需在大学里读四年的书去发现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有的商人租用豪华的店铺,买货经营,陈设橱窗美丽炫眼,为广告花费数千元数万元,然后却雇用不知静听的店员———中止顾客谈话的、反驳他们的、激怒他们的、蔑视他们的、几乎要驱赶他们出店的店员。
    始终挑剔的人,甚至最激烈的批评者,常在一个忍耐的静听者面前软化降服———这位静听者要在气愤的挑衅者或对手像一条蟒蛇正张着大口吐出信子时静听。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善谈的人,你首先得学会静听;你想让别人对你的激励感兴趣,那你先得让人感到有情趣。问别人喜欢答的问题,激励他取得的成就。
    忘记自己,而不能忘记你对面正在谈话的人,对他的兴趣必须超过对自己100多倍。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激励之辞胜于有激励之辞。
    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可以以配角的身份有幸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景,像真诚激励他人一样舒畅。

    4。明察秋毫,意义重大

    大多数人不愿从小事上去激励别人,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重重障碍,遮住了他们的视线。
    其一,分工不同,责任不同,使人们认为别人做事是分内之事,是“应该”的,无需大惊小怪,做不好就要批评,做好了是责任,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很多人不能正视别人的小成绩。
    其二,有人胸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但眼高手低。对于“小打小闹”不以为然,认为那些事普普通通,没什么了不起,小菜一碟,形同虚无。
    其三,“熟人效应”。周围的人对大家来说,太熟悉了。要么,就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不用说什么;要么,就是熟视无睹。每天我们走在干干净净的马路上去上班,都觉得无所谓,脏了该骂清洁工。父母为你呕心沥血,碾平了生活道路上的坎坷,我们却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在你眼里是“隐形人”。同事、亲戚、朋友时时都在关照你,你却受之泰然。
    以上这些态度都是应当克服的。
    就小事而论,它的确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考察,却会发现一件小事往往会引发大事,几件小事加在一起就有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和意义。
    一位巡警巡逻时发现仓库门口的灭火器坏了,及时报告给总经理。总经理安排相关负责人买了新的重新布置好。一晃半年过去了,谁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有一天库房因电线短路突然起火,被及时扑灭,忙乱中,总经理首先想到的是那位细心的巡警。如果不是他发现灭火器坏了,及时更换,那么库房恐怕完了,公司也保不住了。于是,总经理及时表扬了这位巡警,并代表公司向他致谢,号召全体员工向他学习。事过半年了,总经理在日理万机中竟然还记得巡警的报告。如果把事情割裂开来想,一个小小的巡警恐怕早已被遗忘在某个角落里了,谁也不会发现报告的重大意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滴水珠可以拯救沙漠中的旅行者,小事的确不可小视。要从小事激励别人自己首先得做一个有心之人,善于发掘激励的材料,看到小事身后的重大意义,这就要留心观察,细心思考。
    小事犹如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如果你没有一双识别它们的慧眼,细心鉴别,它就永远埋在山野石林之中,人们很难发现真价值所在。
    你了解你周围每一个人的长处短处吗?你每天有没有看到周围细微的变化?你是否看中别人哪怕是一丁点儿的优点……
    无数的小事和有数的大事组成了我们繁琐的生活。如果我们只是睁大眼睛注视后者的“重大意义”、“历史性的价值”……那么你就会觉得生活很大程度上是虚空的,是乌托邦,我们的社会就像艾略特笔下的荒原。
    相反,如果人人都去关注自己的周围,去发掘一滴水中的世界,那么在彼此的激励中,人们获得的,是世间荡漾着的温情。
    无论你是何许人,你的那些闪光之处(哪怕微乎其微)就会在明察秋毫的赞美的滋润下,使你获得生存的真正感觉。

    5。出奇制胜,死马腾空

    激励作为一门学问,其奥妙无穷,“懂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懂行”的实质就是能紧握所激励事物的实质,不说外行话,让别人听起来老练、成熟,从而对你的激励心悦诚服。
    一次,赵培鑫把唐在忻介绍给程砚秋大师时,夸奖他道:“这是唐在忻,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在忻对老生、青衣、花旦都拉得很好,近来潜心专研你的程腔,依我所听,简直跟周昌华拉得一模一样。”
    当时,唐在忻正师从周昌华学胡琴,为京戏吊嗓子,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程砚秋是京剧大师,梨园名家,如果赵培鑫没有相当的介绍水平,这位年轻人恐怕不会引起程砚秋的注意。赵培鑫介绍得非常在行,他的术语,如“老生、青衣、花旦”用得恰当而娴熟,显示了自己对京戏有一定的研究,对京剧人才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伯乐”的眼光,一般情况下不会看错。特别是他说在忻正在潜心专研程砚秋创立的程腔,更令大师高兴。
    其次,对某一行要有一定的造诣,你的称赞之辞才会使内行人接受,并视你为知己好友。还是以唐在忻为例,唐在忻同程砚秋的谈话,显示了这位年轻人对京剧的了解和认识。
    程:“你跟昌华学胡琴?”
    唐:“嗯,跟周先生学三年了。”
    程:“学戏吗?”
    唐:“也学。”
    程:“好(含笑点了一下头),刚才,培鑫说你原来拉余派老生?”
    唐:“是的,他的演出是我拉的,但我喜欢拉青衣,更喜欢你的戏!”
    唐:“你的唱腔深沉、细腻、节奏感强、新颖动听、富于变幻,特别是愁戏,感情丰富,包含有丰富的内容……”
    程砚秋凝神听着,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而深邃了。最后他很高兴地说:“好!我们京剧必须提高,就是需要文化水平高的大学生参加进来搞。我欢迎你啊!”后来二人成为挚友。
    唐在忻对程砚秋的激励,处处流露出在京剧方面的造诣,如果他不深谙此中道理,不能对程派唱腔做出如此内行而别致的评价,程砚秋大师怎么会轻易欢迎他?
    作为戏曲名家,程砚秋左右不乏有崇拜者,激励之辞也不绝于耳,然而唐在忻在行而颇有见地的精辟分析、爽朗而文雅的言论,深深地打动了程砚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激励别人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只有站得高才能充分发掘出别人的优点和成就的意义,要注意考察别人的成绩或长处的影响范围,使你的激励更加具体,贴切,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这当然需要在行,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素养。

    6。把握激励的分寸

    马克思说:“真理向前跨越一步就是谬误。”任何事都是这样的。几何学中,线段有一个黄金分割点,我们也常常用某种标准来衡量一件事物的好歹。我们生活的社会一直在向法制社会靠拢,希求有一个准则来使天下太平。孔孟的“中庸之道”,总是告诫门徒们“过犹不及”。
    激励也一样,有一个黄金分割点。我们不能对别人的激励无动于衷,过于木讷,从而整日被动受累。这个发展中的社会是一个主动的社会,不了解其中秉性,不知道激励,就有违人的本性,只能在磕磕碰碰的巷道里苟且生活,被社会遗忘,在默默无闻中虚度生命,这可以说是最令人伤心绝望的事。多数人在弥留之际的表情总是感慨与无奈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属于平庸之辈。像拜伦死前那样说“我现在要睡下了”的人微乎其微。是啊,我们总是对自己过去的事情抱憾,因为人生的黄金分割点隐藏得太深了,我们,包括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适可而止地完成每一件分内的事。
    尼采死前自称为太阳,他过度地激励自己,他疯了。要知道激励往前跨一步,它也会疯,变态成为溜须拍马的伎俩。适度的激励,会使人心情舒畅;反之,则使人尴尬得很,反感恶心。为了防患于未然,合理把握激励的“度”就成为每个不想扭曲人性、变疯或恶心的真正激励者们必定要重视的问题。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皆属平庸之辈,到弥留之际的无奈与慷慨都缘于这个“黄金分割点”的不确定。但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国粹精神是遗传到我们每一个人欲望中的,我们面对生存状态的艰难,必须要努力成为“中庸之道”的继承人,努力去寻找每件事的“黄金分割点”。具体做到激励之术的“黄金分割点”上,有人统计总结出下面若干经验。
    (1)激励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