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赶出去,恢复印度着民主自由。
在亚洲,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
1936年12月12日,统一党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一次的大会,被称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次统一党党代会。
在会上,萧天告诉所有的到会党员:
“……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加民主自由,各阶层的权利被充分尊重,中国在亚洲、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进一步得到提高,但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之前我曾经提出在20年内,把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二等强国,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已经到了需要变更一下的时候了!
我们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一等的强国,无论是在军事上、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的!历史旧的一页行将翻去,崭新的一页很快会出现。如果说之前的章节,是由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谱写的话,那么最后一章,一定是由中国人来完成……
我曾经说过新的世界秩序,什么才是新的世界秩序?中国领导亚洲,亚洲领导世界。在地球上只有一个亚洲,在亚洲也只有一个中国!任何企图阻止我们完成这一梦想的势力,都必须予以坚定的铲除!
‘北京——柏林’轴心已经形成,这是一个伟大的轴心,这将是未来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在亚洲,中国将是唯一的一个强国;在欧洲,德国必然也将是唯一的一个强国!党员同志们,在未来的十年中,对于我们而言将是至关重要的!生存还是毁灭,将取决在你们的手中,一段历史将由你们来开创!
抛弃一切幻想和私心,全心全意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你们的忠诚和勇气,将是国家民族之无上荣耀!”
“我之忠诚,是国家之无上荣耀!”
所有的“统一党”党员一齐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而在随后召开的最高级军官会议上,中华民国海陆空三军大元帅萧天则明确提出了“战争动员令”:
“战争很快就会到来,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我们将迎来第一场战争,对日战争!
我的军官们,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准备了太长太长时间。从袁世凯时期的‘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到后来的安阳之战、青岛之战、台湾之战、朝鲜之战,我们都是在为最后的决战积累经验,都是在为最后的决战准备着!
在亚洲,我们有着许多的敌人,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但我们的第一个对手,将是日本人,而日本,也将成为我们的第一个开刀对象!
我命令你们!是的,我命令,不是请求,一旦决战开始,必须坚定、彻底、干净的把那个卑劣的民族彻底从地图上抹去!
我授权于每一个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军官,你们在对日决战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得到政府和我本人许可的!你们可以在战场上肆无忌惮,而不必受到任何谴责,你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在战场上任何角落,做任何你们认为应当做的事情!
一旦战争爆发,‘汉武军团’、‘卫青军团’、‘霍去病军团’三个军团,将在海军、空军、装甲部队的全面配合之下,以各兵种超过一百万人的力量,对日本展开致命一击!
在前线之各部,你们需要什么,我就给你们什么!哪怕你们需要我这个大总统、大元帅,去充当炮灰我也会义无返顾的走上前线!目的只有一个,胜利,胜利,胜利!!
我将亲自督战,我的督战所,将设在你们到达的每一寸新的日本本土上!我将伴随着你们前进!你们的胜利,将是我的荣誉!你们的失败,将是我的耻辱!
我会亲自颁发给每一个作战勇敢之官兵勋章,哪怕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列兵!我也会亲手枪决每一个懦弱无能的军官,哪怕他曾经是我的亲密战友!
在战争中,我不想听到任何解释、辩解,我要的只是捷报!我的军官们,国家的前途和荣耀就在你们的掌握之中,拜托了!”
“不怕死、不犹豫,国家荣誉,奋死一战!”
军官们一齐站了起来,用最响亮而整齐的声音大声回答了他们的大元帅!
一切权利都掌握在萧天的手里,他是中华帝国至高无上的独裁者,他已经为登上最后的一条路途做好的全部准备!
在“战争动员令”下达之后,军队迅速开始行动起来……
128名高级军官被强行免职,理由非常简单,他们或对战争持有怀疑态度、或在之前的准备工作中表现的迟疑不决。
必须把一切不稳定的因素彻底消灭,让决战能够得以畅通无阻的进行下去!
一大批“统一青年党”党员得到了火速晋升,这是领袖最坚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对于领袖的任何决定,他们都能够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
军队于1937年1月1日这一天,再次集中宣誓“效忠国家、效忠民族、效忠领袖”。
同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萧天发表“新年贺词”,在“新年贺词”中,萧天再次申明中国是个热爱和平,不希望看到战争的国家,但一旦谁把战争强加到中国头上,那么必然会遭到中国最可怕最疯狂的报复……
这是一个别有含义的“新年致辞”。
战争的硝烟味道似乎从这隐隐透露了出来……
也正是在1937年1月1日,“越南人民民主国”和“自由印度中心”,同时展开新年攻势,对法国人和英国人展开大规模进攻。
疲于应付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完全没有心情过迎接什么新年,在欧洲德国的强势崛起和咄咄逼人的态势已经够让他们心烦的了,现在在亚洲又乱成了一团,日益严重的局势,让英法两国尽管不情愿,但却又不得不发出呼吁,中国政府应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督促各方进行谈判,尽早恢复远东之和平。
中国政府随即发表申明,目前由中国政府出面进行调停,督促各方谈判的条件尚不成熟,殖民者必须给予殖民地更多的自由以及民主,这才是谈判的先决条件。
2月,更加让欧洲人心烦的事情来了,中国再度高调宣布,和德国达成了一份“1937年军事贸易协议”,在这份贸易协议之中,中德双方的军事贸易额高达38亿华币。
无数刚刚从中国流水线上下来的装甲战车、飞机、机枪……源源不断的装船运往德国。那些飘扬着中国国旗的运输船只,每天都可以在海面上看到……
意大利人有些后悔,墨索里尼或许对没有提前和德国合作,并且之前墨索里尼本人如此的轻视谩骂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感到后悔。而现在唯一的弥补方式,或许是试探一下德国方面的动态,看看有没有可能,重新签署一份合作协议……
但是阿道夫·希特勒本人对此毫不热情。尽管利用意大利签注住英法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元首对在意大利遭遇到的羞辱始终念念不忘。
不过出于战略考虑,希特勒还是勉强同意了墨索里尼对德国的访问。
为了表示对出访德国之重视,墨索里尼特意穿了一身崭新的,特别为此次出访裁制的法西斯民兵制服,并且随员达100人。两天后,身穿简朴党服的希特勒在慕尼黑车站迎接了他。希特勒伸出双手向他表示欢迎。此时,鼓声大作,群众高喊“元首!”
在长达一小时的会晤中,他们在总体上同意支持佛朗哥,挫败英法之野心。这是此次访问的唯一的政治会谈。
墨索里尼紧张地参与一系列的参观活动,既参加盛典,也公开露面。他还检阅了党卫军操正步前进的大规模游行,这使他终生不忘。他参观了陆军在梅克伦堡的演习,还视察了克虏伯设在埃森的大型工厂。
在柏林,两人并未签订协定,也未发表最后公报。但是,德国外交部却通知其驻外使团称,两国领导人业已同意,两国之任何一方,若不得到对方同意,不得与英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意大利将在地中海自由行动,德国则可在奥地利享受同等的特权。
墨索里尼显然认为这等同于已经和德国建议了盟友关系,也可以把意大利看成“轴心国”一员了。但是,这或许只是墨索里尼的一厢情愿而已。
意大利存在的唯一作用,只是让其尽可能的去分散英法两国的注意力罢了,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意大利的作用,无非只是一根“搅屎棍”。
当然自我感觉良好的墨索里尼,是绝对不会承认这一点的。
不过无论怎样,战争很快就要全面爆发了!
第570章 “果正”号巡洋舰
战争动员令的下达,让所有的中国军队都进入到了高度战备状态。
与此同时,德国的战争脚步也在不断加速着。
1937年1月30日,希特勒在议会发表演说,纪念他就任总理四周年。他神采奕奕,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他重申了他的神圣的职责:“今天,本人必须感谢上苍。是上苍的恩典才使我一个战时的无名小卒,得以成功地为我们的荣誉和国家的权利进行斗争。”
希特勒于1937年1月30日发表演讲后,又在三个月后发表了一篇更加泄露天机的演讲。这篇演讲发表于福格尔桑,听众是800名致力于政治教育的地区领导人,是最精锐的骨干分子。这是一篇坦率的内部讲话,是内容一再重复的独白。他的演讲抱着双重目的:一方面对这些党的骨干进行训导,教他们如何完成职责;另方面是为庆祝对3000名精心挑选出来的年轻人进行政治训育的开典——他希望内中有一人能继承他的衣钵。
他如同教导自己的儿子似的,谆谆教导他们应如何玩弄政治和外交手腕,在实际中应如何左右群众。“一个组织只有在它能自然而然地压制个人的自由使全体受益时,它才会有前途……他们不能容忍高于民族的权力的原因就在于此。不管它是什么人,连教会也不行。”
他将其极权主义与民主作了一番比较,把后者比作一个蚁窝,使人人各自四散奔逃。这些民主分子可以为所欲为,因此,他们是毫无价值的个人。“他们软弱,一文不值,毫无抵抗力。”让一般人去关心会使更高级的人物头痛的问题,这是多么荒谬可笑。想象一下吧,若把最后的决策重担,例如莱茵兰危机的决策重负,加在“如此渺小的人虫”身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吧!假若不得不把四年计划首先提交给一个民主议会,情况会怎样?“只有犹太人才想得出这种蠢见”。
在对一系列问题作出实际指示后,他突然把话题转向世界带给德国的威胁问题。他的话虽然说得模棱两可和含混不清,但大厅内的每个人都是心照不宣的。
“就本人而言,我迈出一步后不得不再抽回来,从而给我们带来损害。你们知道,我常常是铤而走险的,但决不过分一步。我们得问一问:‘我能捞到什么?什么捞不到?’”
厅内出现了笑声和掌声。希特勒立时动用感情予以回答。“我不准备立刻向我的对手提出决斗。我说‘决斗’,并不是单纯要打架取乐。相反,我要说,‘我要消灭你。我要动脑筋将你逼入死角。除非一剑穿你心房,否则,我将不动你毫毛!就得这样’。”
听众自发的嗜血成性的尖声怪叫把他的话淹没了……
狂笑声沉寂后,希特勒又变得心平气和,又据理讲了一大堆实用可行的方法,好像刚才讲的一席话要秘密收藏起来似的。演讲结束时,他号召全国全面武装起来:“我所要求的,是让德国人民振兴,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民族,不是第二等或第三等的民族!”
厅内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除了对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