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文宗- 第9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纸卷共舞异象?”

    谢东流等人瞪大了双眼,这可不是在文院当中,此地没有书山虚影加成,能够引发异象,说明这首词已然有了镇国的气魄。

    在场众人却都不明白,张易仅仅只写了一句,怎么便有了镇国之势?难不成就连上天,都被长弓大儒的气魄所动。

    张易物我两玩,对其余事情丝毫没有察觉,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融入在这首词中。而且有了纸卷共舞异象,有冥冥虚空中的文气加持,他丝毫没有察觉体内文气有所消耗,笔下龙飞凤舞,片刻间就将上半阙词作书写完毕。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随着张易的书写,每写一句,整个宣纸上便多一层宝光。上半阙写完,宣纸上已然散发出八层宝光。

    半词镇国!

    张易再度做到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让全场读书人都为之呆滞,就连谢东流陈东谷陈书文这样的进士都难以回过神来。

    “咚咚咚!”

    府文院离迎仙楼最近,在张易半词镇国的刹那,文院内金钟长鸣,急促有力,比起当日府试时还要可怕。

    在府文院金钟响起的刹那,长弓城县文院,乃至白马郡所有朝廷文院,在同一时刻,金钟齐鸣。

    换了往日,不论是读书人还是百姓,大多已经进入了梦想。可今夜是中秋佳节,白马郡百姓大多在欢庆节日的时刻,文院内的就金钟陡然响起,让他们的目光都望向了文院,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

    这只是开始,金钟的长鸣声迅速朝着白马郡以外辐射,不到一刻钟,整个天凉州内所有文院都金钟长鸣。

    半个时辰后,就连南都国文院内那口真正的洪钟都嗡嗡作响,正在御花园内庆祝中秋佳节的伏流国主和诸位老臣,连忙坐上御驾和各色豪车,赶往国文院之中。

    ……

    “我的天呐,张解元这首诗,莫非是要名传天下,万古不朽?”一名举人忍不住惊呼出声,将在场大多数人从迷茫中惊醒。

    诸位读书人正准备议论纷纷,被谢东流利用文气震慑住,他望向依旧在书写的张易,低声道:“若真是一首传世诗被你等打断灵感,这等罪责,你们担当的起么?”

    文章最高品为传天下,亦名传世,意思便是名传天下,万古不朽。镇国诗即便能让一国震动,千载之后说不定尚有人记得,可万年之后,几乎很难有人记得。

    但文章达到传世级别,就算过了数万年,依旧会烙印在各大古籍之中,由天下读书人口口相传,流传不朽。

    镇国诗才有大儒之姿,这只能说是夸赞。但若有人说传世诗才有大儒之姿,那绝对是实至名归。

    历史上能够做出传世文章的才子,除却在水妖和人族大战中陨落或者文逆夭折之辈,无一例外都成就了大儒。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易充耳不闻,很快便将后半阙书写完毕。随着整首词书写完毕,十层宝光将在场读书人闪耀的睁不开双眼。

    词成,传天下!

    “嘭!”

    迎仙楼中,长弓城代县令身体中轰然发出一声巨响,倒在地上口吐鲜血,双眼瞪得老大,写满了不相信。

    这一刻,除却陈东谷,没有人再将眼光放在他的身上。所有人都跳跃了起来,兴高采烈,欢欣鼓舞,莫不如是。

    (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水调歌后,余词尽废() 
中秋文会斗诗环节在一开始便热闹起来。一词镇国后,众人还没来得及反应,旋即一词传天下,万古不朽。

    张易将整首《水调歌头》书写完毕,这才抬起头来,这才听到响彻长弓城的金钟。他转头望去,陈东谷正在招呼家丁抬走吐血倒地的陈书文……此时此刻,他还沉浸在词作当中,没了与陈书文计较的想法。

    纸卷起舞,金钟长鸣。

    所有人翘首以盼,传天下的词作绝对不应该只显露两重异象。

    正在这时,张易心中一动,抬起头望向迎仙楼顶。

    诸位读书人原本都将注意力放在这首传天下词作和张易的身上,见他抬头,连忙顺着他的目光而去。只见一卷竹简自冥冥虚空浮现,越过楼顶,赫然出现在迎仙楼中,出现在诸位读书人的眼中。

    这卷竹简看起来极为古朴和普通,上边的字迹潦草凌乱,让人难以看清,犹如天地间的一道惊雷,又如风拂过山岗留下的残影。

    但在场所有人都认得这卷竹简。

    春秋圣书。

    读书人科举的最终文位是进士,进士想要再进一部,就需要参悟春秋圣书。在天下读书人心中,春秋圣书便是天下文运的代表。

    任何异象,凡是能跟春秋圣书扯上关系,那便了不得。

    “圣书传影!”

    不少读书人忍不住惊呼出声,大部分读书人则躬身参拜圣书虚影,期望得到圣书赐予。

    张易呆立原地,望向春秋书,心中涌现无穷回忆,一滴眼泪顺着脸颊滴落。这倒不会引起别人误会,在场读书人都没有见过这等异象,不少人都激动落泪了。

    圣书传影是极为高等的异象,比起纸卷共舞和金钟长鸣,不知高了几个等级。

    迎仙楼出现这等异象不到十息,大周百国成千上万的文院中心,圣书虚影都不停颤抖,散发出无穷文气,普照天下。

    *************

    太安城如今有两处地方,地位已然不下于六殿。这两处地方,分别是翰林院和国子监。

    翰林院聚集了天下鸿儒,其中虽只有几名大儒,皇朝学士却极多。尤其是那些白发老儒,基本上都摸到了大儒的门槛……顶尖力量虽比不上六殿的众位阁老,总体实力犹有过之。

    当然,翰林院是比数百国文院更为尊重的地方,是整个大陆春秋圣书虚影最为强盛之地。

    国子监,由当初五大书院之一的太安书院改建而成。书院弟子被送至城中一处宅院继续就读,位于太河上的太安书院则被改造成了国子监,其中有无上神器坐镇,甚至能跟春秋书相抗衡。

    那尊不知名的无上神器,是大周朝廷敢与道一书院叫板的底气。

    就在长弓城迎仙楼出现“圣书传影”异象的刹那,翰林院中心的如山岳一般的圣书虚影,以及国子监深处那尊无上神器,同时绽放出七彩光芒。

    翰林院位于太安南城,而国子监在太安城北部,两者散发出的文气太过浓郁,不但形成七彩光芒,更是将整个太安城都照的如同白昼。

    这样的光芒,比起霓裳阁每月燃放的烟火,绚烂百倍。

    太安城百姓尽皆抬头,不知究竟发生了何时。

    朝廷震动,尚礼殿六位阁老连夜召集殿内执事,吩咐他们查探究竟谁惊动了圣书虚影和无上神器。

    ……

    伏流国都南都城,坐落于南季山脉一侧。高耸入云的南季山脉,常人举目望去,只能看见苍茫云海。若是修为高深的读书人,隐约能够透过云层,看到其间如同仙宫般的建筑层层叠叠。

    这便是道一书院。

    道一书院,大周皇朝最尊崇的地方。即便是大周皇室和各大世家,加起来都难以撼动,

    道一书院的三大院主,在大周百姓的心中,宛若神明。李氏至少有五位天子,因德行不配被道一书院一纸罢黜。

    千年前那位雄姿英发的天子李龙集,被称作大周中兴之主。在其前往道一书院晋升大儒后,醉心读书修行,传位于太子,便于书院中闭关,不知如今是何等修行。

    大周历任天子,皆是雄心勃勃之辈,谁不曾曾妄想以王权压倒书院高高在上的神权?所谓德行不够,到底是德行不够,还是忠心不足?

    道一书院分作三院,以三院院主为尊。平日里三院互不干扰,甚至各院弟子没有要事不得越界进入其他两院。

    三院犹如天宫,建筑风格迥异,若有大能从云层中探头望去,方可发现三院的布局竟是上古三才阵的阵势。

    三院中心交界处,是整个书院的禁地,更是圣地。这处圣地别无他物,只有一道高逾万丈的笔直山峰巍然耸立,唯有螺旋阶梯盘旋而上。

    山峰石壁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划痕和文字,数万年来,只有最为优秀的进士领悟到书中精髓,方能于石壁上勾勒出心得,用以给后来人做参照。

    山巅供奉着春秋圣书,只有道一书院选中的进士,方可登上山巅参悟圣书,其余进士只能在石峰下参悟。

    任何时刻踏上山巅,皆能看到春秋圣书四周都端坐着十数位进士或者翰林,他们心神沉浸在圣书之中,只望能够领悟出一丝精髓。

    就在圣书传影异象出现的刹那,万丈石峰上的春秋圣书,微微颤抖,旋即恢复自然。端坐在圣书附近的十数位进士顿时心神受到重创,鲜血喷洒而出。

    一位仙风道骨的白发老者突兀出现在山巅之上,他身着麻衣,挥手就将在场进士送下石峰,顺带将其体内的伤势修复。

    老者转头望向长弓城所在的方向,喃喃道:“院首如此看重那个孩子,难不成当真比得上李三思?真是有些匪夷所思。”

    这位地位在许多大贤之上的老者微微摇头,再度消失不见。

    ……

    王谢两大世家的圣地乌衣巷内,一位俊朗青年指着两位老头大笑道:“你们两个老东西,我说了这小子一年内就会写出传世文章,你们还跟我打赌。哈哈哈,快将碧莲琼浆给我拿出来。”

    两位老头平日里最是抠门,今日却极为大方,痛痛快快交了三大坛碧莲琼浆给青年。

    其中一位咧嘴笑道:“那孩子的确有长弓的几番风采。我还记得当年你跟长弓第一次来乌衣巷,我就觉得你俩……唉,不说了不说了,人老了就是爱回忆。”

    另外一位老头不知是哭还是笑,倒没有前者扭捏,指着青年骂道:“徐若风你个臭小子,老谢我当年就觉得你比不上长弓小子,没想到他没成就大贤,你小子多活了上千年,也还是比不上他。”

    俊朗青年徐若风浑然不害臊,撅嘴骂道:“谢老头,你哪壶不提开哪壶是吧?张易这臭小子可不比长弓差。你家这位不知道隔了多少倍的孙女儿虽说有大贤资质,配这小子还是有点差的,除非多送我几坛碧莲琼浆,我便允了他俩的婚事。”

    谢老头听到徐若风这般说,昂起头骂道:“我家宝贝孙女儿跟那小子的事情,关你小子屁事,休想再诳我碧莲琼浆!”

    “哼哼,老谢头,你要知道长弓临走前,可是把张府后人托付给我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现在就是张易的祖宗!”徐若风骄傲的抬起头,望向威名赫赫的谢家老祖。

    原本在一旁伺候三位老家伙喝酒的世家神女,早在三人说起张易的刹那,思绪便已经不知道飘向何方。

    以至于自家老祖跟徐院长的调侃都没听到。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圣书传影”异象,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名动天下。张易这位百国第一秀才的称呼,同样在一夜之间,便被称作百国第一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