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方马上会意地接道:“只要是好吃的,哪有你不喜欢的!子安,以后你要是再带什么吃食来,最好是熟的,我们夫妻俩都不会烹调!”
宋依依看着这对年轻夫妻,还好人不算势利、小气,虽有好的家世,但性格还算随和,不然都要把一直试探他们的向中方,列为拒绝往来户了!
等到炊事班长把菜都做完了,空出厨房后,宋依依穿着闻歌的围裙,独自进了厨房,开始了鲍鱼的制作。
闻歌家的面积不大,只有五十多平方米,除了二居室之外,只有一厅,所以,他们家平时吃饭,都是在客厅里。
此时,向中方把圆桌放在客厅中间,向东方摆好了椅子。
炊事班长看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菜肴,红烧田鸡、冰糖肘子、油焖大虾、锅包肉、小磨豆腐、凉拌刺嫩芽、蘑菇汤,摆了一桌子,底气十足地说道:“向营长,你招待客人吧,我回去了。”
向中方倒没什么官架子:“留下来,我们一起喝点酒。”
炊事班长还是挺识趣:“不了,我回去得看看那帮小子,准备的午饭怎么样了。”
闻歌也不好意思,让人家白帮忙:“这样吧,一会儿鲍鱼做好了,你尝尝,再走。”
炊事班长倒是真想看看鲍鱼怎么做,他的老家在内陆,参军到了部队,就进了炊事班,一直潜心练习厨艺,遇到有会一手的军属,他都会死磨硬泡地去求教。
但因为这个年代,他接触的食材有限,还真不知道这鲍鱼要怎么烹调。
所以,一心钻研厨艺的炊事班长,立刻就留了下来。
等到宋子安很自然地帮着妹妹,把菜端上来时,炊事班长拧着眉头,不错眼地看了半天,才有些脸红地问道:“这菜的菜名是啥呀?”
闻歌口快地回答了:“一品鲍鱼!”然后,她转向宋依依,激动地说道:“依依,你居然会做闽菜!这个我只吃过一次,印象颇深。”
“那啥,依依,我听舅舅说过,闽菜的头牌是佛跳墙,你会不会做?”
宋依依端坐在那里:“闻姐,你要吃佛跳墙,还是让你舅舅给你做吧,能够集齐那些食材,还真挺费劲!”
看着撅起嘴的闻歌,又建议道:“要吃正宗的佛跳墙,当然要去福市吃,有些大师,可是几十年来,反复琢磨这道菜的食材配比、火候以及味道的融合,做出来的佛跳墙自然是功力深厚、味道非凡!”
宋依依看着明显已经动心了的闻歌,扫了向中方一眼,挖坑道:“闻姐,闽省多小吃,你要是着实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随军啊!如果你跟着姐夫去闽省随军,那不是可以天天吃好吃的,而且还不重样!”
向中方一个激灵,这丫头怎么几句,就想把我从东北弄到东南沿海去!看着媳妇越来越亮的眼睛,他连忙说道:“开餐了,大家趁热吃,这样味道才好!”
被转移了话题的闻歌,立马响应,招呼着:“依依、子安,我们开餐!这些菜,都是我请炊事班长帮忙做的,他的手艺在我们这儿,是这个。”说着,竖了竖大拇指。
炊事班长有些不好意思,刚想谦虚一下,就听闻护士对自己说:“别客气,尝尝这一品鲍鱼。”
大家把筷子都伸向了宋依依做的这盘菜,宋依依同样夹了片鲍鱼,好东西谁不喜欢吃,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吃吧。
闻歌惊讶地叫道:“好吃!没想到依依做的,这么好吃!”
第二百七十四章 小忙()
炊事班长同样睁大了眼睛,一个十几岁的漂亮小姑娘,居然可以做出超出他预期的菜肴。
惊讶之余,他习惯性地开始讨教:“鹌鹑蛋是炸过的,这鲍鱼用了鸡汤焖熟的吗?”
宋依依可不想误人子弟:“本来最正宗的应该用鸽蛋和香菇做配菜,因为这里只有鹌鹑蛋,所以我替代了一下。”
“另外,这鲍鱼是煨熟的。你一定知道,煨和焖是两种不同的烹调技法,做出来的菜品味道也是有区别的。”
炊事班长憋了半天,终于憋住了一句话:“我不知道,不知道煨和焖的区别。”他就是个野路子,没有拜过师,更没有经过正统传承的学习。
正吃着田鸡腿的宋依依,眨眨眼睛,这是什么意思,让自己给他上课啊。
“我对烹调知识也不精通,不过,你可以多买些这方面的书籍,边看边学呀。”
炊事班长皱着眉头:“我去新华书店,只买到《大众菜谱》,别的没有啊。”
宋依依看着对方那双求知的眼睛,只得说道:“我把这道菜的做法,给你写下来,留着你参考吧。”
在炊事班长的道谢声中,宋依依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日记本和钢笔,刷刷刷,没有任何停顿地写满了一页纸。
插好钢笔帽,把这页纸从日记本上撕下来,宋依依把它递给了,一直等在旁边的炊事班长。
炊事班长看上面写着,这道菜的原料、用量、做菜的详细步骤,还有注意事项,以及煨和焖的不同之处,非常激动地告辞,回去细细琢磨去了。
向中方则扫了几眼,宋依依写的菜谱,心中更是震惊。这字写的漂亮,且有风骨!
他见过他的岳父,经常在书房里练习书法,还有书房里悬挂的,一些知名人士的书法作品。虽然毛笔字和钢笔字无法比较,但他却隐隐觉得,这小丫头的毛笔字,一定也不比那些人的差!
向中方出身在军旅之家,爸爸是副军长,妈妈也巾帼不让须眉,是女通信团长。他做为长子,从小就被严格要求,不断地摔打、磨练,现在又主动申请,离开生长了二十多年的京城,到基层锻炼。
向中方可不是信奉谁拳头硬,谁就厉害的人,遇事都会动脑筋,要不然也不会多次从言语上,试探宋子安和宋依依兄妹俩,差点引起人家的反感!
所以说,他真心佩服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曾经的军中智狼——罗晋桓将军,就是他的榜样。
向中方亲自给每个人,倒了一杯汽水,还不时地拿公筷,给宋依依和宋子安夹菜。
宋子安对向中方,突然的亲近,有些纳闷,但看到妹妹一副坦然接受的样子,他放下心来,只要不是别有所图,他就安安心心地吃饭好了。
闻歌可算找到一个懂吃的人,她这张嘴就没停过,除了吃,就是说,说她从小到大,吃过的美食。
向东方不由得看向自己大哥,这大嫂满脑子都是吃,还不会做,不会大哥挣的那点工资,都被吃没了吧。
向东方察觉到弟弟,有些同情的目光,翻了个白眼,好吃有什么,而且他媳妇从不吃独食,有好吃的,都给他留一份。
吃完了午饭,闻歌拿过来,宋依依做的果盘,招呼宋子安和宋依依,同她一起吃。另一个向东方切的大小不均的西瓜果盘,被闻歌嫌弃地推给了向中方兄弟俩。
闻歌已经知道了,宋依依不久就要回沈市自己家了,有些不舍:“依依,你家要是住在平市就好了!这样,我们可以经常见面,一起吃好吃的,哎!”
宋依依笑着安慰她:“等你去沈市,到我家来做客,我带你去吃好吃的!”
一句话使得闻歌,眉开眼笑:“那你把你家地址给我,如果有机会去沈市,我一定去找你!”
宋依依没有迟疑,给她留了自家的具体地址。
恰在此时,敲门声响了起来。
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见门打开了,就大声叫道:“向婶,我奶奶心脏病犯了,你快去我家。”
闻歌一听,马上站起身:“去找队长了吗?”
男孩点点头:“妈妈去叫了。”
闻歌急冲冲地跟着男孩下楼了。
向中方皱着眉头解释道:“刚才你们看到的男孩子,是杨团长家的小儿子。”
宋依依闻言,站起身告辞:“出了这事儿,闻姐恐怕有得忙了,我和哥哥就不等闻姐回来,先告辞了。”
向中方立时说道:“我送你们,然后顺道去杨团长家看看。”
几人下了楼,向中方用手一指整个大院的最东侧:“杨团长家在那边。”
正巧四人手里拎着医药箱或者器材,往杨家方向去。为首的那人,看到向中方,眼睛一亮:“你们三个赶紧回去,把氧气瓶推来,手里的东西给他们。”
“向营长帮个忙,你们帮我把器材和药物,拿过去!”
向中方、向东方和宋子安,接过另外三人塞过来的物件,跟在为首之人后面,一起往杨家跑去。
宋依依只好跟着,宋依依回头安抚地笑笑:“送了东西,我们俩就回家。”
宋依依说了声:“没关系。”现在,正是人命关天的时候,哥哥帮个小忙,她当然不会有意见!
一行人跑进了杨家。这是一处带着院子的平房,院子不大,能有三十多平方米,除了一个杂物房,其余地方摆着的都是观赏的花卉。
宋依依挑了下眉毛,正房的后面,居然还有个后院,而且面积要比前院至少大上一倍。后院的梅花桩和兵器架子,让她多扫了好几眼,看来这个杨团长,还是个练家子!
跟着大家,进到正房,宋依依看到,那个守在老太太旁边,有些焦急的老者,立时明白了,后院为何会有个简易的练武场了。
可是,屋子后面就可以锻炼身体,老者为何还要天天去公园晨练呢?这个低级问题,马上让宋依依嘲笑了自己一番,当然是因为公园的空气新鲜,还有不少练武之人,可以一起切磋啊!
第二百七十五章 黏上了()
与宋依依他们一起跑进来的为首之人,喘着气问道:“我让压在老太太舌下的药,放好了没?”
屋内那个满头大汗的中年女人接道:“放了,我跑回来就放了,能有二分钟了,齐队长!”
宋依依看的分明,这犯病的人,呼吸急促、出虚汗,浑身无力地斜坐在沙发上,她用精神力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病人的心悸、胸痛。
可能是舌下的硝酸甘油起了作用,老太太的脸色稍稍好看点,睁眼看了下,又闭上了眼睛。
齐队长松了口气:“老爷子别担心,心绞痛已经缓解了,现在把老太太扶到床上躺着,便于她休息。”
杨老爷子面色一松,回头瞅了眼跟齐队长一起进来的人,蹭蹭两步走到宋子安和宋依依面前,确认了一下后,交待道:“你们俩先别走,我找你们有事!”
又转过头对向中方说:“小向啊,你帮我把你杨婶抱到床上去。”
向中方闻言上前,小心翼翼地抱起杨老太太,闻歌在床边接应着,把病人转移到了床上。
齐队长皱着眉头问道:“上个月,我不是给开了一小瓶硝酸甘油备用的吗?用法你们也知道,怎么就……”
中年女人瞪了身边的小男孩一眼:“让孩子拿出来玩,给弄没了!”
正说着话,一只大氧气瓶被推了进来,闻歌和另一名护士,熟练地给杨老太太,带上氧气罩,调好阀门,让病人吸氧。
几分钟之后,杨老太太的脸色正常了,还向家人挥了下手,示意她没事儿了。
齐队长上前用听诊器,仔细听了一下心前区和心后区的状况:“没事了,老太太这几天要注意休息,情绪上不能激动,饮食以清淡为主。”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