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达了华夏帝国的首都——京师。
天堂之下最壮美的城市。
或者,也有可能是比天堂还要壮丽的城市。
我乘坐马车行走在宽阔整洁的大路上,路面使用某种特殊的黑色黏土铺就,踩在上面,就像是踩在平滑的石头上。
路面中间微微凸起,两边有带网状格栅的排水沟,根据宋的说法,这样做,下雨的时候,路面不会有肮脏的积水。
而雨水会顺着排水沟流到首都附近的书库或储水池,对节约用水也有好处。
不得不说,仅仅这条路,在我眼里就已经算是一个建筑学上的奇迹了。
我曾经在西京的集市上见到过庞大的人潮,那时候,我曾经怀疑西京的集市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而到了京师,我立刻就发现我错了——每天,京师集市里的人潮可能相当与一个中等强国的全部人口!
而且,我发誓我绝对没有夸张。
好在,华夏人的建筑格局以宏伟大气为主,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居然也没有特别拥挤的感觉,道路的中央始终维持着可以让8辆马车并行的空间。
宋说,这是“双向四车道”,是太上皇帝对京师的规划。
汉人十分重视道路的建设,据说,第一个统一华夏的王朝皇帝,修建了从当时的京城通往边境的“驰道”,而在民间修桥铺路,也被认为是有钱人做公益事业的重要手段和标志。
在如此奢华的道路上行走的人,自然都是些美丽而又优雅的居民。
我不是说人人都像精灵或者我们亡灵法师那样漂亮,而是说,这里的人有一种别与其他民族的外貌特征——干净、健康、自信、自尊、自爱。
我没有在街上看到任何一起斗殴,在西方大城市里常见的乞丐和遍地污秽,在这里完全不见踪影。
我看到很多大约50到60岁的老人,穿着一种黄底带红(在华夏平民以上穿黄朱紫等衣服都不算逾制)的马甲,背着竹筐,时刻在大街上巡逻,他们会捡拾任何出现在眼中的垃圾物品,甚至还有权出发那些随地乱丢垃圾的人!
宋告诉我说,这些人通常是一些战争中受过伤的老兵,或者京师失去大部分劳动能力的老人,被帝国政府专门安排这样的一个工作。
相对在田野或工厂里,这份工作较为轻松,而且似乎很受人尊重,收入也不错。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好主意,但西方没有一个国家能学的来——没有那么多钱来养这些“没用了”的人,西方人也没有汉人那种对干净整洁的追求。
这大概就是我们——包括人类、精灵、兽人所有西方智慧生物在内,与汉人之间的差距。
“仓禀足而知礼节。”
一句东方的谚语,意思是:生活无忧,之后才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
显然,汉人——至少是京师的人们,做到了这一点。
华夏帝国出了大事。
因而,礼部派来接洽苏美的官员把她和宋潇潇一行带入理蕃司的会馆后,就急匆匆的走了。
即未向这位千里迢迢赶来的外交使节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没有心情接待她们,只是嘱咐几句“在京师千万不要惹事”而已。
连皇太子陈厚照的介绍信都没起到作用。
在理蕃司的会馆安顿下来之后,宋潇潇跑出去跟会馆里栖身的其他外蕃使节交流。
她是汉人,公民还是讼师,外蕃使节自然也不瞒她。
于是,她们听到了一个苏美有些茫然,但足以让华夏帝国所有外蕃集体惴惴不安的消息。
太上皇病重,皇帝和所有内阁成员全体前往太上皇在津门的庄园看望。
听到这消息,宋潇潇忍不住嚎啕大哭,苏美劝了她半天,才搞懂这位姑娘为啥流泪——太上皇是宋潇潇的偶像。
宋家在宋潇潇爷爷那一代,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农民,因为参加了太上皇远征辽东的新军,退役之后分到了一块土地,至此才算过上安定的生活。
太上皇教育改革后,宋家的子孙后代有了读书的机会,就连宋潇潇这样的女孩也不例外。
如果没有太上皇顶住一切压力的改革,按照共和年以前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水平,宋潇潇就算有机会出生,估计也只能给大户人家当个小丫鬟,而非一位独立自强的讼师。
现在,听到自己最崇拜的偶像病重,甚至听那意思,有可能龙驭宾天,宋潇潇的第一感觉就是,世界可能要灭亡了。
第642章 一位老人()
华夏帝国的太上皇陈鑫,已经是个70多岁的老头子了。
在这个时代,这是个重孙子都可以满地乱跑的年纪。
到了这个年纪,陈鑫已经可以算的上是高寿。
更何况,陈鑫年轻的时候,也算是身经百战,新军初创时期,他甚至有过亲自扛着火绳枪上阵的记录。
自然而然的,他也受过不少伤,虽然从来没有表现出来给外人看,但一旦天气变化太过剧烈,那些老伤也会折磨的他夜不能寐。
所以,他病倒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
“陛下,上皇的肾脏和肝脏都在衰竭,此外血压偏高。”
科学协会来的主治医师絮絮叨叨说了半天,大多是最新流行的一些医学专用术语,不过皇帝、首辅和满朝文武大臣们,倒是听懂了一点:
说到底,太上皇得的是“老病”——他太老了,所以病倒了。
皇帝和朝臣们听到医生的说法,一个个都沉默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责怪医生不给力?
科学协会的金牌医生,开颅手术都不知道做过多少次,他说没办法,那就是没办法。
何况,时间流逝是真正的绝症,永远无药可医。
责怪上苍不给太上皇更多的时间?
得了吧,陈鑫平生最恨的就是不问苍生问鬼神,共和年以来,国内受到打击最重的,就是宗教界,不说被连根铲了的少林寺,就算是与朝廷、世俗结合较为紧密的道教,也被太上皇逼着深入基层劳动生产。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神佛,会保佑陈鑫这坚定的无神论教徒才怪。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太皇请皇上和诸位大人进去。”
一个太皇的宫女过来,跪在地上对满朝朱紫禀报。
“这么多人,合适吗?”皇上转头问医生。
“没什么区别,太皇的病情虽不可逆,但也还没到最后时刻。”医生说话非常直接——他有直接的资格。
科学协会这些专业人士对谁都直来直去的说话方式就是太皇惯出来的,如今帝国从上到下都觉得这才是行业大牛应有的说话方式。
他要把太皇的病情说的委婉一点,说不定大家反而会不习惯。
因此,皇帝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带着几百位帝国高官,在那个宫女的引领下,进入太皇的病房。
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个虚弱的老人。
皮肤松弛、须发皆白、身体瘦弱,就连脸色,也因为一场大病而带着显眼的苍白。
很难想象,这个瘦骨嶙峋的老头子,就是那个把震撼整个世界的鞑靼黄金汗国撕成碎片,一生先后征服百余国的共和大帝。
当然,不要在他面前提及共和大帝这个词,上一个把这个词写进赞美诗里的文官,被陈鑫笑话了整整一年。
你到底知不知道共和是啥意思?居然把共和和大帝放在一起,太违和了哈哈哈。
陈鑫就是这么笑话那个可怜虫的。
可世人,不管是崇敬陈鑫的普通汉人老百姓,还是憎恨陈鑫的汉人士大夫以及外国人,都觉得,既然陈鑫非得要共和这个年号,那么他本人绝对当得起共和大帝这个称呼。
那位文官只是个倒霉蛋,还真不能算是马屁精。
太上皇半倚在病榻上,背后垫着厚厚的坐垫,似乎睡着了。
一行数十人进入他的寝室(真的是寝室,这间屋子最多有50平,算不上寝宫),即使再怎么小心,声音还是有的,而且在原本落针可闻的环境中显得很突兀。
陈鑫被惊醒了,他很明显的打了个颤,然后缓缓睁开双眼,扫视全场。
那锐利的眼神,大概是唯一不显老的部位了。
大部分官员都深深的低下头去,除了皇帝和韩昆。
“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声音不大,沙哑的厉害还带着颤音。
皇帝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他带着哭腔回答:
“父皇,大家都想来看看您。”
“看我这老头子作甚?”
陈鑫挣扎着想要坐起来,皇帝连忙上前两步扶住他。
“我又不是国色天香的美女,有什么好看的?你们也不是我的老朋友,看我也不会让我高兴。你们都没有工作了?这么闲?”
刚刚抬起头来的官员们只好又把脑袋再低下去。
没人敢惹陈鑫生气,虽然他本人从不因言罪人,但不代表现在的皇帝也不会。
而且,陈鑫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大到传统的科举世家族长天天咒骂,但来到他面前,也只能一边汗如泉涌,一边跪地求饶的地步。
“父皇。”
皇帝一时间被太上皇堵得有些无话可说,倒是韩昆,明显比他更了解太上皇的性格。
“内阁成员以外,其余人都回去吧,你们也看到了,太上皇没事,只是稍微有点体虚而已。”
首辅大臣命令道:
“如果有人问,你们就实话实说,太上皇从来不怕别人背后说坏话,你们也不要怕!”
“遵命!”
很快,这间相对较小的屋子里,只剩下太上皇、皇帝和9位内阁大臣(首辅、两位次辅、六部尚书)。
“我的时代早就结束了。”
人少了之后,陈鑫倒是放松了不少,他懒洋洋的哼哼着:
“现在只是生命已经看到了尽头而已,搞得跟天塌了似的,你们到现在还没适应没有我的日子?”
内阁成员大多称的上太上皇的“老朋友”,他们已经习惯了陈鑫这种大咧咧,吓死人不偿命的说话方式。
“你应该感到自豪,这证明你干的还不错。”
敢跟陈鑫说这种话的只有韩昆,皇帝作为儿子,都没法说的这么直接。
“老友,你这评价我的角度很新奇啊?不过我不太喜欢。”
陈鑫说道:“官僚集团对我的评价越高,人民对我的评价就会越低。”
“那不一定,人民很好愚弄,你知道的,连那个人都被泼了那么多污水,你自然更加不行。”
只有陈鑫和韩昆清楚他们说的那个人是谁。
就连皇帝,也只是知道那是另一个世界,陈鑫和韩昆最崇拜,但也最学不来的人。
第643章 暗号()
“我还没到死的时候,就算现在死了,一个太上皇也不值得你们这么多朝廷大员一起来看我。”
陈鑫挥挥手,暂时打断了他跟韩昆之间意义不明,但让别人怎么听怎么心惊的对话,转而对其他内阁成员吩咐:
“你们都是我的老朋友了,就按老朋友的方式来就好,下一次别搞得这么隆重,咱们做老朋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陈鑫退位后,从不称孤道寡,无论跟谁,一律我来我去的,搞得真跟一个不问世事的老封翁似得,就连那些津门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