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代表杨志远不认识,为外省代表,同为全国人大代表,此地相逢何必曾相识,杨志远和他点头一笑,感觉很是亲切。
杨志远这次的提交的议案与农业有关。
杨志远对去年11月本省娃娃菜丰产不丰收的事情深有感触,乡亲们好不容易遇上一个丰产的好年头,可到头来却是空欢喜了一场,许多乡亲们的娃娃菜只能烂在地里或者被当成猪饲料用来喂猪,乡亲们受损严重。这样的事情非本省独有,全国各地年年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为普遍现象,也不仅仅局限于娃娃菜,大蒜、生姜、苹果、梨,只要是农产品,都经过这种今年暴涨明年暴跌过山车式的行情,属于农业生产的疑难杂症。
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但最伤不起的还是靠在地里刨食的农民,怎么办?有没有一种能杜绝蔬菜滞销难题的经营模式?
杨志远的想法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农民与超市、农贸市场直接对接。以社港去年的娃娃菜为例,田头的收购价为0。3元一斤,李东湖的超市只卖0。45元,是因为流通环节少,田头—社港信息公司—大众连锁超市,简单直接。但是别的地方就不是如此,田头的娃娃菜贱至4分一斤,但到市民的餐桌,还是会不低于六七角,比李东湖超市的售价还高,为什么会如此,就因为中间环节太多,农民和市民都没有得利。政府扶植,减少中间环节,实行农超对接、农贸对接这就是杨志远议案的主题思想。
为什么需要政府扶植?这是由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没有建立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农产品流通需要经历三四级甚至是更多的经销环节,农户几乎全部依靠传统的收购商上门收购。而且农民大多处于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就拿本省来说,组织化程度高的地方,除了社港,也就新营、临江以及合海辖下各县,这些县之所以如此都与他杨志远有着很大的关系,新营是因为原来有向晚成,现在有张开明、余就,余就之所以能成为县长,就因为他当年甘当向晚成的改革先锋,担任新营县农资总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任劳任怨,带动了新营农业的发展,所以对农业这一块深有体会,即便当了县长对农业这一块也很是看重,常抓不懈。临江则是因为刘建喜跟杨志远跟得比较近,杨志远的许多农业改革措施,一旦有效,刘建喜就全盘笑纳,免费使用。合海则是因为向晚成是市长,各县都有相对应的生资公司为农民答疑解惑。这些县因为有政府统一协调,在去年娃娃菜的大丰收中,菜农受损微乎其微。
当然,除了组织化问题,还有就是超市、农贸市场和产地对接的问题,对接前,超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产地农民进行种植、包装的指导和质量的监控,这就是困扰超市和产地直接对接的因素。
第三十二章:人大议案(1)(二)()
这些该怎么办?政府扶植,政府参与。事实证明,在各县成立农业生产信息公司对抵御农业风险的是有效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杨志远在议案中着重提到,现在虽然是市场经济,但政府该参与的还是得参与,相对于农民,政府在信息的采集和生产、经营无疑优势明显,杨志远提议从上到下,由农业部牵头,建立政府农产品信息网,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让供需双方各取所需,这就相当于有农业部牵头,在网上开农产品交易会。而下面的省市县则成立专门的农业生产信息公司,指导农民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科技化生产。这就是杨志远本次提交议案的目的所在,只有政府参入、指导和扶植,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合作化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虽然谈不上就此杜绝,但至少会减少丰产不丰收这种伤农事情的频频发生。当然政府会因此有所投入,但相对于农民的利益,政府的投入是值得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3日,代表团没什么事情,代表们纷纷告假,结伴上街,走亲访友。杨志远今年春节没有到北京,心想正好趁此去看看恩师和岳父岳母,一旦5号会议正式召开,为了让大家集中精力审议各项报告,代表团有要求,会议期间代表原则上不许外出,确实有需要外出,则要向小组召集人请假,程序有些繁琐,实在是没有必要。杨志远向付国良告假,付国良笑,说早去早回,路上注意安全,有什么事情打电话告知。
没想到到得母校,恩师家阳台上的早春花含苞欲放,房门却是紧闭,吴子虚老先生和师母竟然都不在家,这种情况很少有,杨志远觉得有些奇怪,站在门口有些踌躇。对面的老师听到声响,出来一窥究竟,见是杨志远,自是认识。
老师说:“这不是志远么,到北京了?”
杨志远笑,说:“这次到北京开会,今天正好有空,来看看恩师他老人家。”
老师笑,说:“这可不巧,老先生不在北京,两口子上青岛旅游去了。”
老师邀请杨志远上家坐坐,杨志远不想吵扰人家,微笑着告辞。杨志远顺着万泉河慢慢地走,心想老先生以前一天到晚就知道呆在家里做学问,现在终于知道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了,看来现在老先生的心态不错。
初春的北京,虽不及江南温暖,但万泉河溪水欢腾,河边的杨柳已经开始吐露新芽。
杨志远站在万泉河边,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年初夏和安茗认识的场景。都是杨志远坐在小溪边的石头上读书,只听‘扑腾’一声,水花四溅,他一抬头,就看见那个在辩论赛上伶牙俐齿的安茗正一脸阳光地站在河边的杨柳下,俏皮地望着他笑。
杨志远当时懊恼安茗打断了自己的清静,他故作不识,说:“你谁啊?干吗?我们认识吗?”
“不认识吗?”安茗直笑,很是直接,说:“那我们这不就认识了。”
杨志远说:“有这必要吗?”
“有啊。”安茗并不生气,说,“因为我想认识你啊。”
那天的安茗布衣牛仔,阳光、美丽、大方、率性,杨志远看着她,感觉到了这个女孩的可爱。那时安茗多大,十九?现在呢,杨舒凡都六岁多了,今夏,就该上小学了。
杨志远微微一笑,拿出手机,靠在河边的杨柳下,给安茗发了信息:你谁啊?干吗?我们认识吗?
安茗很快就回信息了:不认识没关系,因为我想认识你!
杨志远笑。安茗的短信又至:志远,在万泉河边吧!
杨志远回复:此刻,我站在万泉河边,想你!
安茗:我也是。
安茗又问:今天怎么这么清闲?去看爸妈了没?
杨志远:爸中午没空,约好了晚上一起回家吃晚饭。
杨志远之所以决定先上恩师家来,也就在于此,杨志远出门前,给陈明达打电话。陈明达一听杨志远已经到北京参加两会了,就笑,说“你们早了一天,我们解放军代表团今天下午报到,中午肯定没时间,晚上好了,你先去别的地方转转,我到时请个假,咱爷俩在家小饮俩盅。”
杨志远也没多想,往母校而来,没想事不凑巧,恩师竟然不在家去了青岛。早知如此,还不如呆在驻地看看电视,现在去哪里蹭饭?找张悯、沈协还是李长江、谢智梁?现在是上班时间,他们会无所事事?杨志远就在那一刻决定给方芊打电话的,那天和苏紫宜的对话让杨志远有些感触,自己尽管不能给方芊爱,但起码自己可以给她关怀,既然到了北京,为什么不敢给方芊打电话呢。
杨志远没再犹豫,电话在响过数声之后,有人接了,是个女声,却不是方芊,她说杨先生,我是方芊小姐的助理,方芊小姐现在正在练舞呢,你等一下,我让她来接电话。杨志远赶忙制止,说这就不必了,你告诉我你们在哪,我过来找她就是。助理说了个地址,是个学校,在西城区,离母校有上十公里,打的估计得近一小时。杨志远说,知道了,我一小时后到。
第三十二章:人大议案(2)()
方芊的助理杨志远是第一次见,杨志远并不认识她,但她却是认识杨志远,她早早地等在学校的校门口,看到杨志远从出租车上下来,她笑着迎了上来。杨志远一听她说话的口音,就知道是本省人,再看其与方芊的年龄相差无几,猜想其与方芊应该很早就认识,不是同学就是朋友,方芊用这样的人做助理,帮自己处理日常的事务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彼此知根知底,对其品行修为都了解,两人之间只要彼此端正心态,以情谊为重,肯定能相处融洽。
如杨志远所料,方芊的助理陈文茜还真是方芊在省城音乐学院上学时的同学。陈文茜之所以一见面就认出杨志远,就因为她对杨志远知之甚多,方芊与陈文茜情同姐妹,许多的私密话都告之陈文茜,包括她对杨志远的感情。当年方芊进京到三里屯闯荡,和方芊一起结伴进京的,就是陈文茜,那天方芊到省政府与杨志远道别,坐在出租车内静看方芊与杨志远依依惜别的就是这个陈文茜。
但艺术的殿堂,其实也跟官场不无二致,不是胸有梦想就可以美梦成真的,因为机缘、才学和能力使然,出类拔萃的往往只有为数很少的一部分人。方芊这些年历经艰辛,终于得以功成名就,陈文茜却不然,她到三里屯后没多久就和方芊分道扬镳,走上了另外一条人生之路,其到三里屯后因机缘认识了现在的先生,陈文茜于是脱离文艺圈,回复平淡,这些年陈文茜结婚生子,相夫教子,过着一种与平常人家一般无二的生活,去年孩子大了,陈文茜把孩子送回本省上学,生活一下子空闲了下来。某天与方芊闲扯,方芊正被一些日常事物缠得脱不开身,就邀请陈文茜来给自己做助理,陈文茜开始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其一试,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帮方芊把一些事物处理得井井有条,现在成了方芊不可或缺的助理加朋友。
杨志远和陈文茜坐在校内的电瓶车上,随意的交谈。对于方芊对他的感情,杨志远一看陈文茜知道,就说:“既然你和方芊是同学,劝劝她,世界很大,人很多,不是只有一个杨志远。”
陈文茜笑,说:“该说的我肯定不会少说,可感情这东西真要说得清楚,那千百年来,人世间还会有让人百转千回,潸然泪下,愁肠寸断的爱情故事发生?”
杨志远无语,电瓶车不时与怀抱课本的学生们擦身而过。陈文茜笑,说:“杨先生,有段时间没和方芊联系了吧。”
杨志远点点头,陈文茜说:“杨先生,其实你根本无需自责,爱并不是只有在一起才会幸福,其实只要心中有爱,幸福就在。”
练功房在校园的一偶,绿树成荫,小鸟啾啾,很是僻静。方芊这次之所以作为歌手,到艺校请专业的舞美老师编排舞蹈,是因为她要参加省级电视台的一档大型综艺节目,此节目邀请知名的歌手、演员跨行于舞台上以舞竞技,以此博取眼球,还别说,收视率不错。
杨志远随同陈文茜走进练功房,音乐扑面而来,如歌如泣:
爱情就像吗啡,有时明知不可为,可偏要沉迷其中,它是何等的折磨人,让人欲罢不能;这世间走不到一起的,才会刻骨铭心,它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