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他?”张明湘惊呼道。
“对,支持他。然后用他的观点全盘否定陈启明的观点。”于鼎双冷笑着说道。
“离间计,我明白。”张明湘一脸欣喜的说道。
文人相轻,这是对一般的文人来说的。到了陈启明这个高度,反而更喜欢看到不同的见解。
所以他一直在背后支持鼓励朱子清。整个文坛的人都知道,朱子清讲论语是陈启明引导出来的,他们两人是忘年交。
学派领袖是这种态度,徒子徒孙反驳的时候就少了几分火气。为朱子清减少了太多困难。
可是再好的关系都禁不住有人捣鼓,更何况朱子清的学说和陈派学说差异确实很大。陈启明无所谓学派分歧,但其他人并没有这么高的素养。被人捣鼓的多了,肯定会忍不住反驳。
一来二去,火气越积越大,双方总会分道扬镳。这种事情就算陈启明也无力控制。
朱子清二次讲座视频被挂到网上之后,整个文化圈都被惊动了。
反对者和支持者展开一场又一场争论。和上次不同,这次武大成了朱子清的坚强后盾。
武大校园网上几乎看到反对他的帖子,纵然有也只是从纯学术角度分析优缺点,没有为黑而黑的事情。
而不久之后武大官网发布了一条通知,更是把这和话题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鉴于朱子清论语讲座效果良好,学校师生一致好评……学校特做出决定,邀请朱子清为我校荣誉讲师,为全校师生讲解论语心得。课时暂定为每周一节……”
这个公告一出现就引起了轰动,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史无前例,武汉大学邀请自己学校大一学生为荣誉讲师。”
“二十岁的大学讲师,朱子清再次创下了一个记录。”
“一两节讲座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什么。武大此举过于冒险。”
“朱子清能否胜任此项工作。”
“让自己学校还未毕业的学生担任导师,武汉大学这么做到底是为哪般。”
果然,这则消息一公布就引起一片质疑。大家质疑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朱子清的年龄,他实在太年轻了,还不到二十岁。二是他本身还是武大大一新生,突然由学生变为讲师。这个转变太大,且史无前例。
对此,武大很快就给出解释:“学无先后,达者为先。朱子清年纪虽轻,然成就巨大。当的上这个荣誉。”
大多数人对这个说法并不认同,依然在不停的质疑。大多数网友也保留了意见。甚至很多以前支持朱子清的人也转变了态度。
“二十岁的大学讲师,虽然是荣誉的。但也足够骇人听闻的了。这里面要说没有黑幕,打死我都不信。”
是不是黑幕,有没有黑幕,没有人知道。但没过多久网上就出现一个说法,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帖子。
“武大让朱子清常驻开讲论语的原因。说结果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两分表格。”
这两分表格赫然是前年和去年全国高校中文系排行榜。
“看表格,武大中文系前年排在第七位,去年直接跌出前十排在第十二位,一年连降五位。武大全体教职工都受到巨大压力。再给大家看一张图。”
这是一张新闻页面剪辑图,新闻标题是:╳╳╳指责武汉大学不重视中文教育,数十著名学者声援。
“从这则新闻可以看出,武大中文教育不得力已经引起诸多学者不满。可以预见的是,今年他们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
“而要改变这种情况,没有比新学说诞生地更有效的办法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武大把主意打到了朱子清的头上。朱子清是武汉大学的学生,他的成就必然归结于武大的功劳簿上。”
“而且朱子清的学说通过武大传播出去,那么武大就是新学说的发源地。拥有这个名头,今年武大中文系的排名肯定会上涨。重新杀进前十名绝对没有问题。前五也是可期的。”
这个说法很快就获得了大多数人认同。大家的反应可想而知,没有一个说好话的。
“原来武汉大学这么做是为了虚名,从此再也不会爱了。”
“虚名害死人,朱子清快醒醒吧。”
“武大,奉劝你一句,想提高排名就做出改变。投机取巧最终害人害己。”(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 好事()
“最近读了朱子清的《论语别裁》,才原来《论语》可以这样读。以往读《论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陈启明大师的影响,因为他对论语的解读是国内现阶段推行的标准。
陈启明大师的解读确实经典,只是书中的某些观点,鄙人不敢苟同!
举一个例子来看,人不知而不愠这一句话的注解时,他有谈到:这一句黄侃里有两种解释,一是说“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要么就是“我讲课人家听不懂,我也不生气。”他的解说偏向于第二种。
我记得中学课本上就有这句节选,教材答案上也是这么解释的。当时就只了解孔子似乎是一个传经授业解惑的老先生而已,觉得第二种,也就是那样理解。
可是后来看书多了觉得,纵观孔子一生看又似乎觉得第一种更为合适一点。
直到今天看到朱子清的《论语别裁》才确认了自己没有想错。
朱子清说:不能单纯的把孔子理解为教育家,他还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周游列国,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与抱负到处游说,中间肯定有好多人不理解,甚至觉得有点“傻”。作为一个老师,收门生传授知识不也不错嘛!
可以说好多人都不理解孔子的这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四处游说的行径。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说别人不知道我不懂我,我也不生气。岂不是更加顺理成章。所以我是赞同朱子清的说法的,第一种解释更好一些吧!”
当著名学者、书评人唐新林的这一篇报道出现在《文化之旅》上的时候,犹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在文化界的上空炸响。
又有人要挑战陈启明对论语的诠释权了。
整个文坛都为之失声,随后爆发出更大的动静。
这篇评论就好像是吹响了号角,关于朱子清和陈启明思想的碰撞类评论同时出现在了很多专业报刊杂志上。
有站在朱子清角度上的,有站在陈启明立场上的。还有些则认为朱子清的论语别裁根本就是胡扯的。还有些人认为这是朱子清和陈启明决裂的标志。
这次支持朱子清的人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否定他的。
“朱子清和陈启明的蜜月期结束。”
“学术见解是具有排他性的,朱子清的学说和陈启明的学说差别很大,两人分道扬镳只是早晚的事情,只是没想到发生的这么快。”
“不要过于吹捧朱子清,他的《论语别裁》才只讲了两节四篇,后面是什么样谁都不知道。陈启明大师的论语心得是数十年研究的精华。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朱子清的论语别裁就好像是小儿呓语,幼稚的可笑。不要拿他和陈启明大师比较,这是对大师的侮辱。”
首先出面声讨朱子清的是深受陈启明大师熏陶的人。陈启明的弟子和后辈还都很克制,只是撰文驳斥那些人。
可是他们驳斥了一篇就有十篇新的报道。还有些书评简直一窍不通胡搅蛮缠,就差指着鼻子骂陈启明是骗子了。
他的弟子后辈自然不能忍,反驳的时候逐渐带上了硝烟味。受到这种影响,他们对朱子清的印象也是一落千丈。
要不是你搞出一个论语别裁哪有这么多事?你不是和老师关系好吗?不是有半师之谊吗?那就赶紧出来承认错误啊。
朱子清自然不会站出来说自己的诠释是错误的。那样以后他就不用在文化圈混了。
但陈启明的弟子可不管这么多,火气上头的他们干脆连朱子清的论语别裁一起批判了。
原本还很克制没有参与进来的深受陈派学说影响的人,一看陈启明的弟子后辈都站出来了。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撰文否定朱子清的论语别裁。
陈启明大师的某个弟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急了,一时失言,直接骂了朱子清一句:背信弃义的小人。
记者们疯了,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新闻传到了总部。然后各大媒体第一时间把这个新闻放在了头条上:陈启明大师的弟子当众辱骂朱子清。这个消息传遍了全国。
至此事情彻底失去了控制,就算陈启明亲自站出来叫停都没用了。
现在朱子清除了要面对那些不认同他思想的人,还要同时应对陈启明大师后生晚辈的夹击。他遭遇了穿越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急。
“老弟,你没事吧。”魏知行第一时间打电话过来。
“我能有啥事,能吃能喝能睡。”朱子清自嘲道。
“还是老弟你心宽,这事要是搁老哥我身上早就被压垮了。”
“魏大哥你就别夸我了,我这也是苦中作乐。”朱子清苦笑道。
“呵呵,那也不容易。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只要能做到的老哥义不容辞。”
“谢谢老哥,暂时我还能应付的来。等真撑不住了会找你的。”朱子清感动的说道。
为了自己愿意和大半个文坛对着来,他不能不感动。但这种事情不是谁的嗓门大谁有理。一种新的学术想要被人接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能做的就是继续完善自己的学术体系,剩下的就是交给时间。
肖劲光、刘小平等交情不错的人也相继打来电话。
就连朱妈妈也打来了电话:“你和陈启明的关系不是很好的吗?过年时候还专门跑到他家拜年,他怎么还骂你?”
“不是他骂我,我和陈老关系好着呢你可别乱说啊。”朱子清吓了一跳,赶紧说道。
现在的记者无孔不入,保不定哪个就跑过去采访他爸爸妈妈了。朱妈妈心直口快,要是一不小心说了不该说的,那就麻烦了。
“不是他骂的也是他徒弟骂的,当师父的就不会管管?”朱妈妈不依不饶的说道。
“这事你不懂。我和陈老关系好着呢,刚才还通电话呢。这样的话你可不要乱说。”朱子清安抚道。
“我是不懂,可我知道他徒弟骂了我儿子,就是他的不对。”
“好好好,你说的对,行了不。反正你不要乱说就行了。”
好不容易把朱妈妈安抚好,还没喘口气又接到了艾建阁的电话。
“院长,你不会是准备劝我和陈启明大师开战的吧?”
“你没发烧吧,瞎说什么呢?”艾建阁没好气的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朱子清呵呵笑道:“那你找我有什么事儿啊?”
“我刚从校长那里回来。校长让我转告你,放心大胆的去做,武大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而且我们学校也会联系一些学者撰文声援你。”艾建阁沉声说道。
“谢谢,谢谢校长,谢谢院长,谢谢学校……”
“行了行了,别给我耍宝了。好好准备你的下一场讲座吧。”
学校支持他,朱子清一点都不意外。现在他们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武大要是敢放弃他,那就是在拿自己的口碑开玩笑。
再说,别看现在文化圈对朱子清一片口诛笔伐。但对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