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都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也许是沉浸在爱情之中的女孩儿,幸福写在脸上,也许是唐秋离每晚的滋润,使她更加丰满动人,总之,这丫头漂亮得让人眼红。
梅婷自有高兴的理由,能整天在他身边,这就是最大的幸福,更主要的是,duli师的各级军官和普通战士,当着师长的面,公开称呼她嫂子。
一开始,梅婷听到战士们这样叫,心里还惴惴不安,她知道,唐秋离的心里,还有着另外一个女孩儿的影子,也许嫂子这个称呼,是属于那个女孩儿的专用吧?
梅婷很怕唐秋离不高兴,或者是当场对战士们发火,如果那样,梅婷将处于无比尴尬的境地,也许自杀的心思都有。
结果出乎梅婷的意料,听到那些军官和战士们,这样称呼梅婷,唐秋离只是莞尔一笑,显然对战士们这样称呼梅婷,并不反对或者是反感,想反,还很高兴的样子。
只是,每次听到这样的叫声时,唐秋离都会对梅婷促狭的挤挤眼睛,笑意之中,颇多玩味。
梅婷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孩子,只有唐秋离这个命中克星,才会让她进退失据,物我两忘,眼中和心里只有他。
她发现,这一声“嫂子”,有太多的含义了,她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角sè,收起了以前的刁蛮和犀利,变得雍容大度,宽厚稳重,很多事情,能站在唐秋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由此,赢得了各级军官和普通战士们由衷的喜爱和尊重。
唐秋离很欣慰自己所爱的人,这种本质上的变化,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希望,希望梅婷能像小玲那样,赢得军官和战士们,真心爱戴和尊重,而不是因为自己身份的原因。
以梅婷的出身和来历,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她为了这份爱情,甘愿放弃自己原有的许多特质,这种放弃和改变,对于一个成熟,并且有过很辉煌经历的女军人来说,并不容易。
可是,在梅婷身上,看不出丝毫勉强和做作,一切都那么自然和平静。
这就愈发使得唐秋离对她加倍的喜爱,两个人有了血肉交融、心灵相通的默契感,这种感觉,对于唐秋离来说,是一种久违的熟悉,对梅婷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第三百五十三章 华北调兵忙()
不一样的体会,全新的感受,让梅婷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根本xing的变化,她在ri记里,真实的记录下这种变化,“爱情已经降临,虽然是初尝端倪,已使我一洗尘泥,飘然若仙,这种美好的感觉,常常使我在梦中笑醒。”
“午夜里,仔细端详身边的,这个熟睡的大男孩儿,感觉就像在梦中一般,他已经占据了我的全部身心,无法想象,我的生命里没有他,会是什么样子。”
“感谢苍天,让我来到华北,遇到了他,并成为我生命之中,最宝贵的珍藏,他就像是一部厚厚的书,我只是翻开了前面的几页,我会用生命的全部,来读懂他。”
“今天,那个可爱的小战士,叫了我嫂子,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称呼我,心中如擂鼓般惊慌,却感到是从未有过的幸福,秋离很高兴所有人这样称呼我,从他的目光之中,我看出了期待和鼓励,也许,我应该改变和放弃许多,努力做好这个嫂子。”
梅婷有记ri记的习惯,她把在华北的许多感受,都记录在ri记中,字里行间,是一个鲜活的梅婷,在你的面前,娓娓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后来,每当唐秋离翻开这些ri记的时候,看到熟悉的字迹,耳边总会响起梅婷清脆而甜美的声音,忍不住泪洒衣襟,无法自抑,这些ri记,也就成了他最珍贵的心爱之物,伴随着他,奔波在血与火的战场,征战在广袤的国土。
忙碌的ri子里,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到了九月底,天气逐渐凉了起来,偶尔见到成群的大雁,飞过头顶,清越的鸣声,响彻在万里辽阔的、晴朗的天空。
山谷深处,已经能偶尔看到,被早霜染红的枫叶,华北大平原上,各种庄稼都挂满了成熟的果实,鼓鼓涨涨,一片丰收的景象,应该是个欢乐的季节。
可动荡纷杂的局势,让人们的脸上,失去了很多笑容。
ri本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可是,却不断的从本土往华北增兵,天津港口,每天都有大型的ri籍货轮出入。
从天津三个渠道情报网传来的情报,内容惊人的一致,都是ri军增兵的消息。
除了原有的ri本华北驻屯军四万多部队,ri军大本营,又从ri本本土陆续调来六个师团和其他部队。
这六个师团,都是ri本陆军的常设甲等野战师团,齐装满员,设有重炮联队,士兵的战斗力和火力,都非常强悍。
经duli师情报部门特工多方查明,已经全部了解了ri军的部队,duli师情报处长于得水,把这些情报整理好了之后,交到师长手里,唐秋离现在看到的,就是在华北的ri军整体实力。
新调来华北的ri军部队,其番号分别为,第八师团,第十一师团,第十二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七师团,第二十一师团,片山混成旅团,秋叶混成旅团,小野战车联队,国琦支队,高岛支队,村上特遣支队。
这样,ri军在华北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八万人之多,兵力已经远远超过二十九军和duli师的部队总和。
除此之外,关东军也派遣两个甲等师团,进驻于锦州到山海关一线,随时准备策应华北ri军的军事行动。
种种迹象表明,ri军在华北,肯定要大打出手,只是时间问题,一个偶然的契机,就会成为ri军全面开战的借口和理由,甚至不需要任何借口和理由。
这一切,都在唐秋离的意料之中,只不过,和他掌握的历史资料,有很大的出入,历史记载,这个时候,华北的ri军总兵力,不过在十二万人左右,而且没有这个是什么小野战车联队。
是历史不真实,还是因为自己的出现,改变了历史?
唐秋离搞不明白,反正他知道一点,中**队,在华北已经处于劣势,也许,没有自己的duli师,ri军大本营也不会下这么大的本钱,把国内的常设师团,大部分调来华北。
他们主要目标,就是自己的duli师,可以想象得出,一旦战争打响,duli师会成为ri军第一个攻击目标,ri军定会倾其全力围攻,把duli师这个眼中钉除掉,以消除背后的威胁,否则,ri军无法也不敢顺利南下,进攻中国腹地,以实现起占领全中国的战略野心。
唐秋离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向二十九军和duli师各部,发出了一级战备的命令,后勤部门按照暂时标准,给各部队分配弹药和物资,所有军官和士兵,都取消休假,已经休假的,立即归队。
duli第一旅李洪刚部,duli第二旅苏景峰部,duli第三旅旅韩铁部,duli第四旅袁景豪部,炮兵第一旅郑勇部,炮兵第二旅沈景山部,骑兵第一旅刘chun部,骑兵第二旅佟巴图部,离开太行山根据地,分别前出至北平西部方向的怀安、蔚县、涞源一线,原地待命,监视北平方向的ri军动向。
duli第五旅孙振邦部,duli第六旅张汉生部,炮兵第三旅杨虎部,骑兵第三旅曾仕强部,统一由duli师参谋长冯继武指挥,前出至天津南部方向的沧州、任丘一线,原地待命,监视天津方向的ri军动向。
duli第七旅王炳德部,duli第八旅田双喜部,炮兵第四旅蒋耀山部,骑兵四旅吴克凡部,骑兵五旅李长江,统一由duli师副师长刘铁汉指挥,从平津走廊地带穿过,进至承德、遵化、唐山一线,原地待命。
刘铁汉部队的任务有两项,一是监视平津方向的ri军动向,二是监视锦州至山海关一线的ri本关东军的动向。
二十九军骑兵第二旅王大柱部,作为机动力量,听从师长唐秋离指挥,开赴廊坊一带原地待命,随时准备支援各个方向。
二十九军全体官兵,立即取消休假,禁止外出,检查武器装备,所有守备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各部均不得与ri军发生冲突,以形成战略威慑为主。
兵力部署完毕,唐秋离又向黄崖洞根据地和定边经济特区jing备司令部,发出征召令,黄崖洞根据地,在一九三六年底,面向整个华北地区,完成招募新兵两万人的任务,并且在一九三七年二、三月间,形成战斗力。
定边jing备司令部,在定边经济特区范围内,招募新兵五万人,就地训练,要在一九三七年三月份之前,形成战斗力,由duli师后勤部门,从黄崖洞调集武器装备,武装定边招募的新兵。
黄崖洞jing备旅,扩编为加强旅,下辖六个团,兵力为两万人,作为duli师机动力量,并且接管野战部队开赴前线后,太行山根据地各防区的防务。
唐秋离必须在兵力上,和在华北的ri军,达到某种平衡,而且,他还酝酿着预备役兵役制度,主要是在定边经济特区执行,定边近百万人口,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为duli师各部队,提供大量的后备兵员。
这也是预先做准备,防患于未然,谁知道那些ri本疯子们什么时候动手,虽然历史记载的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ri,可保不齐那个ri军指挥官抽羊角风,把战争导火索点燃,中ri之战,提前爆发也说不定,部队不能被动挨打。
一阵调兵遣将,duli师各部队,已经对平津地区的ri军,形成了合击的态势,有点儿麻烦的是前出到冀东唐山、遵化一带的部队,那是冀东**自治zhèngfu殷汝耕的地盘儿。
殷汝耕老大不愿意,一再强调这是冀东非武装区,接连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发来三封抗议电,措辞非常强硬,并且说,已经向大ri本帝国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阁下,通报了此事,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均由中国方面承担。
唐秋离看着这个大汉jiān的抗议电,气不打一处来,这个家伙,就好像他不是中国人似的,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国家元首的架势,还拿ri本人要挟,ri本人是你亲爹啊?
唐秋离亲自起草了给这个大汉jiān的回电,回电的电文同样不客气,“我华北duli师部队,进到冀东一带,是为了追剿小五台山漏网的土匪,阁下如此激烈的反对,莫非和土匪有牵连,亦或是土匪就是阁下的部队,乔装改扮的。”
“意在扰乱我平津地区的社会治安?果真如此,请阁下回忆一下,我华北duli师,初次进关时,冀东保安总队的下场,试想,今ri之华北duli师,无论兵力和实力,都远远超过刚进关的时候。”
“阁下如在无礼阻拦我部队剿匪,唐某不介意冀东之战重演,纵然是ri军出动,全力助你,唐某也定能取你项上人头,如若阁下不信,可愿与唐某在冀东平原,兵车相会否?看谁血染冀东大地,以后,此等屁话,休要来烦我!”
这话说的绝对不客气,唐秋离早就对这个大汉jiān不感冒,要不是碍着南京国民zhèngfu,冀东这块儿地面,那轮着殷汝耕说话,也借机掐断关东军南下进关的便捷大通道,切断关东军和华北ri军的联系。
唐秋离也知道,去冀东剿匪这个借口,实在太勉强,根本就是强词夺理,与ri本占领东三省和在华北驻军的理由,如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