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资源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资源大亨- 第68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政治献金也为有经济实力的个人或集团用金钱影响政治运作提供了可乘之机,由此衍生了为人所诟病的“金权政治”。在世界各国中,因为政治献金丑闻陷入信任危机,甚至于不得不而下台的政治人物,那也是大有人在。方明远有印象的就有德国前首相的科尔,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的布什政府,都曾经面临过类似的事件。

    方明远突然想了起来,似乎就在今年,这位俄罗斯现总统为了铲除掉自己政治道路上的障碍,甚至不惜流血、动武,尽管这样冒极大的风险包括他的政治声誉!悍然指挥军队炮轰“白宫”——俄罗斯的议会大厦,从而彻底地解决了总统与议会之争!(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三章 九三余波() 
那一天,方明远与别列夫斯基到底谈了些什么,而别列夫斯基和方明远又分别得到了什么,所有当事人在之后的年月里都没有再谈起过。俄罗斯政府相关的档案也被列入了绝密,必须在百年之后,方可以视情况决定需不需要解密。就在方明远与别列夫斯基谈话后的第三天,方明远就乘专机离开了莫斯科,返回华夏,结束了他这一次的莫斯科之行。

    尼古拉斯基,在半年后,被提升为了阿尔罗萨公司的总裁,成为了阿尔罗萨公司当之无愧的一把手,并一坐就是十五年,直到他自己决定退休。无论是叶利钦执政时期,还是后来的普京执政时期,他的位置都稳如泰山,无人可以动摇。当然了,人们当时都认为,这也与阿尔罗萨公司的神秘大买家与他关系密切有关。在阿尔罗萨公司最难的那些年里,这个神秘的买家每年都会从阿尔罗萨公司采购上亿美元的钻石原胚。只是这个买家到底是来自何方,又是什么人,大家猜测纷纷,却从来也没有得到尼古拉斯基和阿尔罗萨公司的正式回应。大家也更不知道,一九九三年的夏秋之交,阿尔罗萨公司对神秘买家出售的钻石原胚,溢价过亿美元,而这超过一亿美元的货款,七转八绕地最终不知去向。

    至于马克西姆家族,就在方明远离开莫斯科的第二天,俄罗斯国防部一道命令下来,马克西姆将军被调往了边境地区,担任了某个前进基地的最高长官,虽然说从名义上是升官了,但是实质上,人家都认为,这是将他发配出去,离开了军方的中心,也离开了特种兵部队,从此马克西姆将军再也没有被调回莫斯科任职。马克西姆家族在莫斯科的影响力大减。

    就在马克西姆将军被调往边境基地的第五天,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马克西姆餐厅易手,三个月之后,在马克西姆餐厅的原址上,方家酒楼在俄罗斯的第一家分店正式开业。开业的当天,莫斯科的副市长扎哈罗夫亲自出席剪彩,前来到贺的还有莫斯科里诸多的知名人士。其中就包括了阿尔罗萨公司的副总尼古拉斯基。作为在莫斯科开业的第一家高档中餐酒楼,方家酒楼的生意红红火火,每天都是宾客盈门,但是无论是政府的各个部门,还是莫斯科道上的人物,都明白,人家的背景硬着呢,虽然看着是块肥肉,但是真的有谁想要张口的话,没准会嘣了你的牙!

    当然了,之所以给予这些贪婪无厌的家伙有这样的认识,并不仅仅是因为莫斯科副市长和阿尔罗萨公司副总的威慑力,更是因为,在一九九三年十月十日,俄罗斯总统在派军警封锁通往俄罗斯议会大厦——白宫的道路,切断其供水、供电、供暖、电话长达两个多星期之后,由于上万名议会支持者与包围“白宫”的军警发生武装冲突,冲破了军警的防线,聚集在斯摩棱斯克广场。随后这些人又冲击了“奥斯坦基诺”电视台和莫斯科市府大楼,造成了六名莫斯科内务部警察殉职。

    俄罗斯总统闻讯之后,立即宣布莫斯科进入紧急状态,又调政府军包围并向议会大厦发起了猛攻。一时间,重型的炮弹在议会大楼里四处爆炸,引发了一场大火,将这座白色大楼的上半部变成了黑色,数百名特种兵在重型坦克和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掩护下,一举攻克了议会大厦!从而使俄罗斯持续了一年多的总统与议会的两权斗争,以议会的失败而告终!

    当然了,这些俄罗斯内政上的东西与方家酒楼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那一天,却是有超过了五十人的士兵,驻守在方家酒楼附近的街道上,虽然说,名义上是为了保护阿尔巴特大街,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个托词罢了,真正要保护的,仍然是在装修中的方家酒楼。否则的话,在苏联解体前那么多次的动荡中,怎么从来没有见到过军人前来保护阿尔巴特大街,就连内务部的警察也没有几个。

    当然了,也没有注意到,在远东,华夏与俄罗斯交界的边境地区,在三个海关的辖区,一家华资的通关公司悄无声息地成立了。而且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家通关公司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着自己的业务,严重地挤压了俄罗斯的一些清关公司的存在空间。

    很多华夏商人将货物运入俄罗斯都是通过不合法的“灰色清关”,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灰色清关”并不是走私。准确地来说,就是发货人在华夏国内发货、交钱,收货人在俄收货,其余中间环节,包括运输、通关、商检等统统由俄罗斯公司解决。俄海关委员会也批准一些“清关公司”专为这种贸易履行通关手续,收取税款。但问题在于,有些“清关公司”为了偷税漏税,在货物通关后不给货主出具正式的海关报关单和税单,再加上俄政出多门,腐败现象丛生,这为俄警方随意查扣华商货物制造了借口。

    而且为了给这些俄罗斯的清关公司创造条件,俄罗斯的海关,给正常进出口活动设置了层层的障碍,令正常报关的流程烦琐到了令人厌恶的地步,这样,为了抓住商机的商人们,也只能无奈地选择“灰色清关”方式。其实,在很多时候,“灰色清关”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正常海关进入还要高,省下的只是时间。

    俄罗斯国内经济萧条,日用品严重匮乏,而华夏的轻工业产品在俄罗斯极具竞争优势,大大满足了俄罗斯普通老百姓对中低档商品的需求。为了及时地将货物运入俄罗斯,华夏商人们也只能捏着鼻子采取“灰色清关”方式。但是这就意味着这些货物一旦被俄罗斯海关没收,商人们将束手无策。当然了,你要舍得花钱去贿赂俄罗斯海关,这些货物也是完全能够捞出来的。这就是华夏与俄罗斯贸易之间的潜规则!

    这些由当地权贵或者说黑道人士所控制的清关公司,与俄罗斯海关一道,通过这样的手段,大肆盘剥着华夏商人的财富,一个个赚得是盘满钵满,满嘴流油。在俄罗斯经济迅速下滑的时候,他们个人的财产,却是大幅度地上涨。

    被挤压了生存空间的这些俄罗斯清关公司,自然是不会坐视自家的地盘被对手所蚕食,但是当他们纠集起自家的力量,准备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予对方反击的时候,俄罗斯内务部的特种警察,将他们所有人都一网打尽。那些有背景的,则是被严厉地警告,不得再有任何不轨的行为针对对方,而那些没什么背景的,则是一股脑地以各种各样的罪名将他们全部都丢到了远东监狱里去了。

    短短的一周里,这三家海关三分之二的官员和近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受到了清洗。当然了,他们与那些公司里的倒霉蛋相比起来,则是幸福多了,只是被调离,降职和开除而已。只有少数人,以渎职罪被送上了法庭。

    从此,这一家华资的通关公司,掌握了这三个海关进出口清关业务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是由于它的业务透明,收费公道,也从来不偷税漏税,俄罗斯这三处海关,每年所上缴的税款,反倒有了极其明显的提升。而华商们也很满意,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通关速度并不逊色于俄罗斯的那些“清关”公司,也因为它可以向这些华商们提供完整的有效的报关单和关税证明,免去了他们货物进入俄罗斯之后的后顾之忧。

    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一家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企业,暴风雪动力机械公司,正式向秦西省工业部提出了合资秦西压延设备厂的要求。虽然说,秦西省工业部的领导们很诧异,在俄罗斯经济不断下滑的今天,居然还会有俄资企业到华夏来投资,并且看上了地处内陆,又濒临破产的秦西压延设备厂,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又是一个将秦西压延设备厂这个大包袱甩卖掉的难得机会。

    虽然是俄资,但是那也是外资啊!那也是响当当地,能够拿出来炫耀的政绩啊!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家名义上还是俄罗斯人所有的企业,其所有权早就百分之百地转移到了麻生香月的手中。

    也是在这一年的秋天,莫斯科的俄罗斯商人们同样也目睹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潮,梅纳捷普民营银行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接二连三收购了十几家俄罗斯境内的工厂企业,总资产数额再一次有着明显的提升,令人不由得去想,霍尔多科夫斯基,到底是从哪里筹集到如此多的资金,将这些企业公司收归到自己的名下。要知道,这些工厂企业,可不是那些贱卖的国有企业,而都是私营企业,都是经济形势良好的私有企业!收购到手,就可以直接创造利润的!

    这一结果,也令俄罗斯人对于梅纳捷普民营银行有着更强的信心,一时间梅纳捷普民营银行的营业额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十二月二十二日,俄罗斯新宪法草案获得议会通过,这是一部总统制共和国的宪法草案,它赋予了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俄罗斯现任总统进一步掌控俄罗斯的局势提供了宪法保证。

    俄罗斯就这样渡过了它的一九九三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四章 姨娘养的都不如() 
九四年的春节,方明远从京城参加完了期末考试之后,带着赵雅、冯茜和刘勇一齐乘飞机返回奉元过年。

    不过随行的林蓉这一路上都在琢磨,为什么国家在年底刚刚宣布废除粮票制度,方明远却会要求底下人,将那些干干净净的各省及国家下发的各种粮票都收集上来,如果说是很少有的,或者说年代相当久远的粮票,破损的和玷污的也要。为此,他还专门拨出了一笔高达五百万元的款项,专款专用在粮票收集上。

    方明远注意到了林蓉的迷惑不解,但是他却无法和林蓉去解释清楚。

    对于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华夏人来说,他们是很难理解在有钱也有粮的情况下居然买不到粮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但曾经存在过的票证制度,是几代华夏人最深刻的回忆,作为计划经济的象征,粮票伴随华夏人度过了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在使用票证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年代,不仅粮食,食用油,甚至想要购买糖、蛋糕、家禽、肉、鱼都必须使用定额发放的票证。可以说近四十年里,那方寸大小的一片薄纸,却代表着每一个人关系生死的吃饭权利。

    物资匮乏的年代,粮票成了贵重的礼物,别人结婚,送五斤粮票,到医院看病人,留下十斤粮票,人家要感谢你大半天。到别人家做客,也都要带着粮票,否则会让主人很为难。那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