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在乙未之乱后的近百年间因为长期饱受战患,而离散流失严重。
尤其是数十年前那场席卷江淮,旷日持久的大云教之乱,让当地几乎十室九空,当地饱受官吏、豪强、士绅和盐商等,多重压榨的盐户则是其中的重灾区,因为彪悍勇斗又虔信教义而几乎前赴后继大量的战死在,被称为地上小神国的扬州府城之内;盛极一时的当地盐业,也因此一落千丈而陷入萧条颓败之中。
但是这行当其实门槛相当低,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和熟练匠人,以及简单的煮盐器具,就可以轻易的获得大量产出,毕竟,当地绵连数百里的芦苇荡就是最好的煮盐柴薪;
昔日隶属于北朝阵营的淮南藩镇之一泰兴军就是以此为凭仗,厚取其利而制甲练兵造船,与据有扬州等地的淮扬副总管长期进行对战战拉锯,而不落下风的。
后来泰兴军节度使吴兴丁在北伐大军压境前,因为决定和宿敌淮扬副总管联合而坚持抵抗到底,被部下所刺杀以献其地,境内自此大乱而不战自溃,等到东南行司的大军接管之后,沿海的盐场已经没有剩下多少人了。
不是就此沦为盐枭和私贩子,就是沿着当地的河网水系变成了流寇水匪,持续混乱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国朝大军过境肃清之后,又任命了新的官员才得以平静下来;然后又因为新来的各级官吏及其随员,不择手段的压榨和搜刮过甚,而屡屡爆发骚乱和激变。
等到第一次北伐全面崩溃之后,这些地方的委派官吏也开始争相弃守而逃,当地再次陷入了一个混乱难治的空窗期,直到宁总管在江北收拾残局而逐步将战线重新推到淮水边上。
但无论如何,一旦这些地方得以重新稳定下来之后,这无疑是投入时间最短,见效最快的一项产业了;
昔日淮南行营立足当地时,亦是动过重开沿海盐场的主意,只是美国多久就爆发了淮河大水,后来又受制于人力物力的匮乏和不足,相应筹备的进度缓慢,最终在国朝的不断抽调下不得不无果而终。
现在淮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重开泰州沿海的盐田和晒场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仅次于淮镇掌控下,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河北沧州之外的第四大盐场地了。而且作为仅次于粮食的民生物资,盐巴这种东西是没有什么过剩和泛滥的概念。
此外,还有关于淮南近海渔业资源的收获,这里亦属于后世舟山渔场延伸出来的一部分;对于那些只有小船小网的本地渔民而言,无疑是空有宝山而求取不得只能坐困潦倒一时;但是对于来自淮地的外海捕捞队,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简直是丰饶富足的海上田园;
既然在淮南地有鱼又有盐,这也意味着一个可以长期相互扶持的产业链,就此初步成型了。自此在淮南道的经营和开发,也不再是纯粹的投入和负增长了。
这也算是我迎亲之前的一个锦上添花的利好消息把。
第1173章 沧澜17()
江西道,再度易手的歙州治歙城,已经插上了代表大云教别部的素色飞云旗了。
踩着满地的残垣断壁和散布的尸骸,在袅袅的烟火余烬和残余厮杀声中,依旧扮演着军师兼传道师角色的金求德,也再次迎来了新的一天,
而这些许的杂音和动静,则是城中最后剩下那几处负隅顽抗的大户,在无数暴民围攻而力量对比悬殊的绝境当中,所能够出垂死挣扎的最后一点回响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几家也是数年前歙州州治沦陷,的罪魁祸和幕后的推力之一。
而经过这次钞变暴乱之民的沦陷和再度光复之后,当地历年的积欠和亏空,连同国朝大梁派来的官吏们,也因此一扫而空,而恢复到了“民风淳朴”的乡贤联合治下了,而他们各自据有和圈占的“无主之地”,和荫庇下的佃客部曲,更是因此翻了数番。
而作为代价,不过是重新换过了旗号和行头的地方义军、土团们,砍了几百颗上千颗不知来历的人头,权作光复州城的献礼和功劳而已;
于是,接下来勿论朝廷新派来多少官吏,也无论他们是怎样位高权重的人物,都无不在这些地方豪族大户,及其附庸势力和代理人的手段面前,纷纷的折戟沉沙或是和光同尘的接受了现实。
而且此后,无论是成群结队的流民过境,还是大股的盗匪流窜,也都被这些掌握着地方局面的豪族们,给一一游刃有余的化解和。直到他们遇上了这些濒临困境,却毫无道理和交涉手段可言的大云教军。
现在,终于轮到他们这些始终躲在幕后,操纵地方舆情和局面的地方大族,开始为自己最初挑起的祸乱和动荡,付出最终的代价了。
但是,金求德并不满足与眼前这些得失,对他来说这里的一点成果,也不过是他东山再起的一块跳板和开端而已。
自从得到北朝灭亡而自己盟定一生的妹妹,也很可能就此同殉的消息之后,他的野心和眼界也像是失去了最后一点束缚,而突然变得豁然开朗而无法遏制起来。
他虽然一度投靠了大云教的总坛,并且因为在短时间内精通了教义,而屡有创新和逢迎得当的建议,很容易得到几位殿前丞相的赏识和信重;但是在见识了这些大云教高层,进入江浙之地的乍富骤贵之后,各种奢靡无度的攀比和争权夺利的侵轧,等种种不堪表现之后,还是毅然带着资源转而投奔了熟悉的旧相识。
自从追随法大力被变相的打到这江西道的边角之地,这些年他用了好些心思和功夫生聚实力和四出抄掠,才从区区残破不堪的无隶县一隅,席卷和拿下了歙州“一府六县”当中,包括婺源、北野、绩溪、归德、祁门诸县在内的大半数地盘;
还得以在远交近攻而软硬兼施,分化合击的手段下,火并和侵吞了新安江上游附近的宣州和池州等几只类似旗号的人马,重新恢复到了号称过万人马,而至少拥有三千可战壮勇的气象和规模。
然后,又派人暗下狠手坑死了好几位,总坛派过来分权和掺沙子的巡查和堂使,才不慌不忙的在无数州城外嗷嗷待毙的饥民,和州城内教众的呼应下,摘下了州治歙城这颗逐渐瓜熟蒂落的果实。
自此,整个新安江上游地区,在没有能够与之对抗的地方势力和官军的存在了;然而,最近周边对阵官军的规模和主动出击的次数,似乎在不断的减少。
因此拿下歙城又亲手打包送走了一大批金银细软后,他也在等待消息,一个费以许多水磨的功夫,砸下重金无算才从官军内部铺垫出来的消息渠道。
这样感谢江宁方面的财计拮据和内部党争激烈,才会让某些人敢犯天下之大不韪,而将涉及军前部署的消息,拿出来高价卖给他们这些叛贼,实质上做那养寇自重的勾当。
只可惜,大云教总坛那里被眼前的大好形势冲昏了头脑之辈,却是根本不在意这些小节,这才得以便宜了他们这只边缘化的人马。
而有了州城当中这落入掌控的数万户口打底,他轻而易举的又可以拉出至少上万人的青壮,作为前驱和炮灰了,这样几番攻略和抄掠下来,手中堪用的战兵员额,至少又能够翻一番的。
而且,与那些在云梦大泽时因为屈服于淫威和共同需要,而聚附在手下的各路水贼人马不同,这可是他用自编自改的教义,再加上优先的待遇和供给,所输灌和洗脑出来的直属部众。
两天后,他终于从新安江下游比邻临安郡的淳安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反馈,随后他在自己的搭档兼总头领,大罗法师法大力面前赞声道。
“真是天助我也……”
“此乃千载难逢的良机啊……”……
我在淮南的行程还在继续着,既然有所好消息,自然也有相应不那么好的消息。
正所谓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最讲究火候和分寸,作为一方的统治者也没有例外,做过火了不行,火候不到也不行。
如今,淮镇还有一个比较隐性的普遍性问题钱荒,也就是日益增长的生产力和资源产出,与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逐渐产生脱节和滞后,而导致通货紧缩的预期和潜在忧患。
虽然目前还没有怎么显露出来,但是一旦随着越来越多地方,解除相对严格而规范到生活琐事细节的编管,而进入正规编户齐民和人口有限自然流动的日常态;
原本通过供销体系和配给制度,只在内部消化和调剂的产出和资源,所释放出来的消费力和需求市场;将汇聚成一股令人无法忽视的巨大潜流和庞然浪潮。毕竟,就算有各种兑换卷和配给票作为辅助,但人的本性是有机会都会去尝试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的。
虽然可以通过私下增代币和其他实物配给卷来暂时缓和之,但是这个世道的大环境下,多数人还是更认真金白银的宝货和贵金属钱币。
虽然淮镇当初并不是没有经历过以物易物之类的阶段,有且由此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牌价定位来;但是真要重新倒退那个初始程度,哪怕不至于因此崩溃而只是有所动荡的话;那也代表着怀镇这些年的相当部分建设成果,包括经济活动和金融信用上,都要由此打了水漂了。
而如今淮镇有来自胶东和辽东、夷州等,数处较大的金矿和银矿的产出,再加上历年的战利品和收刮战区所获的积累;在作为大额商业活动和金融信用保证的金银储备上,暂时还不至于出现什么问题。
反倒是日常民生所需的小额白铜钱、黄铜钱和青铜钱的市场流通量,开始呈现某种短缺和枯竭的迹象。毕竟,光靠金银宝钱是无法取代和满足,这些占据社会底层大多数人口的日常流通需求。
像是那些小说影视题材里动不动拿出金银,或是大额银票来付账的场景,固然看起来很美,但是却是只有在商品经济已经展大为丰富的明清两代,而伴随着整体通货膨胀才得以正式出现的产物。
在此之前,至少缺铜这一点却是暂时无解的,因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曾经面对过的老大难问题,而在偌大的北方地区原本就不怎么产铜,而外来输入铜料的来源同样是相当的有限。
后世也是到了云南的铜矿大现之后,才得以逐步缓解的。
因此,那些封建王朝的对策,差不多都是依靠自身足够大的体量和经济规模规模,一方面通过有限的政策干涉和引导,限制商品流通规模来压制其影响;一方面则是通过牺牲相当程度的国家信用,来强制压榨和收刮民间私藏的铜钱铜器;以此度过一次次的难关和经济风波,直到再也维持不下去而迎来改朝换代。
而如今南朝大梁除了盛产铜矿的南平府和黔中道(今云贵高原大部)之外,还有来自天竺、安息等地区和外域,乃至海外各洲的铜矿输入,才能维持了若大体量的基本流通需求。
但显然我治下淮镇所拥有的这点基本盘,并没有足够的本钱和基础,来玩这套欲擒故纵的粗暴政策和金融把戏。唯一比较具有优势的,就是诸多新技术和相对先进管理制度,带来的初级工业生产力和衍生生产方式,所造就的其他资源储备和人力上的巨大解放。
因此,谜样生物那里不免拿出一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