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明珠不识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识明珠不识君- 第2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畲医┑募奕牖始业摹U饷绰锹宥囊パ砸膊皇且痪洹沂欠剁湍芎サ摹L幽昵崆槿龋床煌甘狼椤;屎笊硖宀槐悖豢罩鞒执耸隆N艺飧隼实鄣陌肜掀抛泳秃裱盏么鞒执耸铝恕N叶ㄒ忻靼缸诱页稣娣剁薷印L涌刹荒苋⒋砘屎蟆H绻也坏秸娣剁饣槭戮妥霭眨√恿硌「呙攀缗蓿 �

    顿时,满堂命妃们尽皆大喜!东察公主也大喜。太后还是反对了明前为后啊!

    杨皇后勉强地笑着说:“这时间可就拖得长了。太子已经二十岁,还未娶亲”

    董太后向她淡淡一笑:“别急。我这个老婆子会尽快解决此事的。不耽误太子娶亲。”

    明前心中暗叹,跪下道谢:“如此最好。太后主持公道,明前必然能在天下人面前得回了清白身份。明前多谢太后恩典,一切都谨遵太后的懿旨。”

    真是聪明人好说话。

    两个人同时面露微笑,眼光相对心中森然。

    董太后赢了大半局面,心中舒畅。笑盈盈地伸手招呼老女官:“我记得元熹最宠爱的锦衣卫,就是发现案子救范瑛回朝的那个,长得跟个大姑娘似的漂亮小伙子。叫什么来着?”

    “叫‘崔悯’。现在还是锦衣卫指挥使之职,在前线领兵。”

    明前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身上储了半天的热汗一下子披下来了。她撑住身体站得挺拨,心神不乱,坦然笑道:“我与太子已经派人去前线召他回京。我想当面感谢他的救命之恩,给他封赏。”

    董太后很满意:“这样做很对。你们都是又懂事又会做事的好孩子。崔悯当年审判了你那件旧案,抓住了劫匪,救了范瑛回京。他肯定知道些内情,我们一问他便知。”

    命妇们齐声称是,明前与杨妃也相视微笑。这场御花园的接见终于告一段落了。女官太监们领着各位贵妇欣然入席,共同庆祝新皇后入宫。

    明前脸上带着笑,却觉得背心潮潮的,全身都在燥热。汗水一遍遍得打湿了内衣,仿佛浸透了外面的礼服就要暴露到人前了!

    ——这番对话云淡风轻,底下却暗流汹涌。如狂风巨浪般的打碎了整座御花园。花园里处处是美人美食和笑脸盈人。却无疑于一场刀不见血,凶猛狠毒得厮杀。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霍霍刀光!

    所有人都来摘胜利果实了,所有人都来报仇了。

    王太后恨透了她!传言中她是和朱元熹并肩捆绑在敌国城头的。她这个身体柔弱的女子逃得了活命,一个壮年男子朱元熹却被万箭穿心、烧成了焦炭。她本人还是敌国将军的“侄女”,前线都是朱堪直父子的兵马,谁知道在边境城头上发生了什么,她又在里面如何翻云覆雨?王太后对她产生了极度的愤怒和杀机。她怀疑她与北疆众人联手杀了朱元熹,还想嫁给太子执掌后宫。她不会让她轻易如愿以偿的。

    董太后也明显得不赞同太子与范瑛的婚事。她和她身后的全大明贵胄圈子都很厌恶这种名声巨大、带着风头的傲骨女子进宫,搅乱后宫的秩序。也不愿意让代宗选择个“自己人”做皇后。董太后和清流内阁还没有放弃与代宗争夺政权。而且,她已经详细了解了这件“小女孩幼年被拐判案时没确定谁是真范瑛”的案子。开始怀疑她的身份,是鱼目混珠的假范瑛了。两边相加,她宁可错杀三千,也不会放过一个嫌疑。她不会让嫌疑人做皇后。

    两人先后过了三招。董太后先借口对她不熟悉,杨皇后极力证明他们是自小婚约。而后又对她两年的乡女生活起疑,暗指她身处乡间不清不白的难做皇后。明前就顺手把北疆的凤景仪、太子都拉出来抵挡,太后总不能质疑代宗和太子自己吧。之后明前不得不主动提及亡父范勉的功绩,董太后只得让步,认可了忠臣之女可以做皇后。但最后她却抛出了最有力的一招。范勉之女可以做皇后,假范瑛可不能做皇后!明前想嫁太子就得先证明案子没判错她是真范瑛才行。

    一场恶斗,真是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句句话见血,刀刀都致命啊!

    董太后不愧是宫廷出身的铁腕女人,手腕高明,心机深沉,见微知著又凶顽得绝不后退。

    明前觉得浑身一阵冷一阵热的,头都隐隐作痛了。她斗不过董太后的,杨皇后有些担忧地看看她。

    御花园的百花花木间又走出来了一位华丽宫服的女子。艳红色的宫装明亮耀眼,云髻高耸,周身都是珠光宝气锦绣绸缎。她拖着长长的坠地披帛轻快地越过众人,扑到了两位太后御座前。娇声叫道:“两位母后,女儿向你们行礼了。祝母后们万寿无疆。”

    两位太后笑逐颜开地扶她起身。锦绣宫装女子笑吟吟地站起身,依偎在董后身边。

    宴席中的明前坐在杨皇后身旁,闲闲得抬眼看去。猛然间打了个激灵,浑身又出了一层重汗。

    那女子明眸皓齿,有一张艳若牡丹的端庄美艳的脸,一身如火般的红彤彤宫装衬得她富贵华丽明艳过人。有点熟悉,她似乎认识!明前猛然间想起了,这赫然就是两年前与她分别的大明长公主益阳公主——朱益阳。

    明前长长得吸了口气,从头到脚都凉透了。两年来悄无声息的朱益阳,竟然从北疆走过了万水千山回到了关内。又回到了京城!

第二百七十章益阳重现(上)() 
华服丽人的亮相,使参加宴席的命妇和嫔妃们都为之震动。现场立刻安静下来,人们目瞪口噤得看过去。命妇里有年长,品级高的夫人立时认出了这个满身红妆的贵族女子赫然就是早不在宫中的先皇朱元熹的妹妹——益阳公主!人们惊骇绝伦。

    三年前,朝廷颁下懿旨,命益阳公主代当时的皇后太后去甘陕省的鸿泸寺礼佛。之后,她在北疆遇到了鞑靼军围攻元熹帝的祸事,再往后,她遵循皇兄之命临阵“和亲”嫁给了鞑靼南院大王。再之后因为北疆与京城远隔千里,讯息不畅,人们不知道后面发生什么事了。数月后,北疆才传来了消息。人们才知道和亲当晚,喜事变成了祸事。虎敕关被攻破,元熹帝被敌军抓走,益阳公主也没有了下落。大明人都以为她死在乱军中了。

    没想到,三年后,益阳公主居然全须全尾得又出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她从北疆悄悄返回了京城,回到后宫,躲藏在了两宫太后身边,受到两宫皇太后的庇护。

    人们不知所措得看着她,热闹的宴席顿时冷了场。

    董太后面色如常,笑容温煦,疼爱得看着益阳公主。命令命妇们过来拜见长公主。命妇们压住心头疑惑纷纷上前施礼。董太后亲自拉着益阳公主的手,向众人笑道:“今天除了迎接杨皇后入主后宫,还要向大家宣布一件喜讯。就是我的乖女儿益阳终于实现了她礼佛两年的誓言,重出佛堂面见各位夫人了。这真是个双喜临门的好日子啊。”

    益阳公主也笑语盈盈得向命妇们施礼,向杨皇后行大礼。命妇们不敢接受长公主的礼,纷纷还礼。杨皇后也含笑点头。

    益阳公主端庄的脸上充满了感激:“母后过奖了。我进入皇宫的小佛堂礼佛两年,是为了求佛祖保佑我大明和朱家。我还要多谢佛祖一路保护我点化我从北疆还朝,多谢两位太后垂怜收留我。我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算是出家为尼终生侍候佛祖,也是应该的。”

    董太后望着她,眼里露出怜爱之色。她这一生因种种原因未能生育子女,便极喜欢从小绕在膝前长大的益阳公主。她当年选择了十二皇子扶上皇位,也与聪明可人的朱益阳有很大关系。她宠信朱益阳满朝皆知。董太后温柔地笑着说:“傻孩子,怎么能这么说呢。我是你的母后怎么会不护你?再说了你是为了皇后和母后才到甘陕省礼佛的,为了救先帝才去战场上和亲的,还遇到了这么大的祸事,受够了惊吓。我怎么能不疼你这个懂事的孩子呢。幸好,佛祖保佑,朱氏祖先也保佑,这件婚事未成,才免得你承受更大的灾祸。你一直都有佛缘,在甘兰寺引起佛光,这次和亲也受到了佛祖的庇护,才安然无恙得从战场逃回鸿泸寺,又得到高僧们的保护送回京城。这是多么惊险难为的事啊。你受了这么多的困苦磨难,我怎么能不疼你?”

    益阳公主美丽端庄的面容现出悲容,眼圈也红了,紧蹙着眉头低头不语。王太后又拈起了帕子拭泪。

    董太后一张妩媚的面容仰起,一双狭长的凤眼冷冰冰得扫视了下满场诰命夫人们。骇得满宴席的嘈杂议论声消失了,满花园的空气也为之一寒,二百余位大明朝品级最高最尊贵的诰命夫人和宗室嫔妃们都不约而同地垂下头,不敢与她对视。董太后冷淡地收回目光,脸色安详,樱唇吐出了清幽幽的话语:“我的乖女儿为了国家去和亲,还没嫁给鞑靼人就被打断了婚事,受尽了委屈,几乎在战场上丧命。最后被佛祖垂怜,才被鸿泸寺的高僧们救下送回京城。于公,她是位为国尽忠职守的好公主;于私,是个聪明俊秀有仁义的好姑娘。回京后,更是为了感谢佛祖和甘兰寺的保佑,还想要出家为尼以身侍佛。是我老婆子百般劝慰,才在后宫的佛堂吃斋念佛了两年。如今两年满了,我命她重新出来见人。我这个老婆子以后要更加疼惜她了。我还要恭请皇上封她为‘忠义护国公主’,赏赐给她重重的封赏。所以我不准这大明天下有任何对她不敬的言论,有任何的中伤非议。如果有人敢非议她,就是非议我老婆子,就是妒恨长公主的孝心仁心和忠心!我要亲自严惩他的罪!都听明白了?”

    “是。听明白了。”满御花园的命妇们齐声称是。声音发颤,身子微抖。杨皇后也面带微笑,伸手招呼益阳走近些,拉着她的手温言安慰。

    益阳公主也感激得再次谢过杨皇后。两人手挽手的很是亲热。都未看向旁边的明前一眼。

    原来益阳公主是这样的中断和亲,从北疆千里迢迢得返回京城又出现在后宫的这也是董太后的目的吧。这一场刻意的亮相就是董太后为益阳公主重归大明宫廷定调了。人们不知道益阳公主这三年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也不知道董、王太后为什么这么处置。她们只知道从今天起,这番话就完全解答了所有关于益阳公主的疑问,降住了全天下的猜疑。董太后的强势一下子辗压了全大明的流言蜚语。满御花园的贵妇和天下人都听明白了,益阳公主的三年经历不重要,嫁人与否也不重要,皇兄朱元熹死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还没有失去两位太后的宠爱,她在大明宫廷还没倒台。这个亮相的时机也选得好,今天迎接了杨皇后入后宫,也迎接了益阳公主重回大明宫廷和贵胄圈子。一举两得。

    一席话使命妇和嫔妃们“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蜂拥围上来。跟益阳公主寒暄了。有人赞美长公主长相更漂亮仪态更大方了;有人说公主一向有佛缘,这下更信了她曾经沐浴佛光得到佛护。还有人称赞公主为国为民牺牲自己必有大福;还有脑子转得快的已经开始盘算为得宠未婚的益阳公主说媒连姻了

    明前静静地站着旁边看着,觉得像在看一场精彩纷呈的大戏。她就是觉得头有点晕,身体发冷,胸口有些想呕吐罢了。她忽然觉得今天应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