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闺华记- 第2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傻子也看出来,谢涵压根就不想见他。

    想到这,沈岑的眼眸暗了下去。

    其实,他对谢涵真的没有恶意,只是他不知该如何去定位自己和谢涵的关系,说是表兄和表妹,似乎有点太简单了,他对谢涵的感情远不止这么单纯;可说是男女之情似乎也不太对,毕竟他没有非要把谢涵占为己有的念头,只是想好好怜惜她,疼惜她。

    说起来他是先被谢涵的琴声打动的,去年在京城他陪着沈岚初次去找谢涵,在门外听见里面传来的琴声,很快他就被琴声传递的哀婉凄绝打动了,不由得对这个弹琴的人鞠了一把同情的泪。

    及至见到谢涵本人,那一瞬间,他真的惊为天人了,尤其是知道谢涵就是那位弹琴的女子之后,他更是放不下那张清丽绝伦的脸了。

    再后来,他的脑子里时不时会回想起初见时那一眼的惊艳,会不由自主地想念这个女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关心这个女子,所以,他找了个理由追到了幽州。

    可即便追了过来,他也知道他和谢涵是没有结果的,父母绝不可能让他娶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更别说顾家一直到现在也没放弃谢涵。

    所以,他的心思很单纯,就是想趁着父亲在幽州的这几年好好守着谢涵长大,护谢涵一个平安,等过几年他长大了到了婚配的年龄,他想要这么一个机会也是不可能的。

    谢涵哪里猜到沈岑的这些心思,她也不想去猜,总之,现在的她对顾家和沈家都是一个做法,敬而远之。

    因此,从那天之后,为了怕再遇到沈岑,谢涵没再去过外面放风筝,甚至于连门都极少出了,每天只在屋子里和张氏弯月她们几个说说话做做针线,剩下的时间基本是教谢澜和弯月识字念书,时间倒是也好打发。

    这不,转眼端午节又到了,原本依谢涵的意思是想让文安文福回一趟乡下把祖父和谢耕田接来,谁知张氏却不放心,也想跟着一起回去。

    因为端午之后紧接着便是夏收夏种,大儿家还种了五亩麦子呢,光靠老头和大儿两人得收到什么时候去?

    此外,听说海宁、榆关那边形势十分紧张,不说别的,李尧连自己儿子的婚礼都没赶回来参加,可见战事有多紧了,因此张氏便想回去早点把租子收了,粮食也不打算卖了,想挖地窖藏起来。

    论理,谢家已经分家了,这些事情轮不到张氏来操心,可吴氏的性子提不起来,偏她又十分依赖张氏,张氏少不得为她盘算盘算。

    正好谢耕山和郑氏两口子也要回家去收租,所以张氏的意思不如回家一起过个节,左右谢泽、谢鸿、谢潇几个也都放假了。

    倒是谢沁因为过了府试,还得预备去燕州参加院试,所以他是没空回乡下的,正好可以留下来陪田慧。

    张氏他们要走,谢涵也不能一个人留在府城过节,于是,她和高升商量了一下,打算回去也把租子收了运到府城来。

    既然是要回乡下,谢涵想着还是知会朱如松一声,便命文福去了一趟明德书坊。

    谁知等那日谢涵一家出城门时,朱如松身边的四个侍卫早早在城门外候着了,说是奉主子的命,送谢涵一程。

    好在谢涵因为要出门,换的是男装,这才没露馅。

    可问题是谢涵并不想让这几个侍卫知道她老家的具体方位,因为这几个侍卫知道了,那朱如松不就知道了?

    朱如松若知道了,她的身份还能保密?

    她的身份露馅了,朱如松能放过她?

    谢涵正纠结时,为首的那位侍卫主动对高升说:“高管家,我们只送你们到沙石镇,过了沙石镇都是平地,应该没有问题了。”

    高升一听看了一眼自家的车队,忙点头,“没问题,过了沙石镇我们有两三个时辰也就到了,再说我们自己人也不少。”

    谢涵本想问一声朱如松最近忙什么,因为按照惯例,他若知道自己回乡应该会赶来见一面的,可当着祖母和这些长辈的面,谢涵想了想,还是作罢。

第四百一十八章、麻烦() 
可能是这次回乡人数比较多又没有什么大件行李,谢涵一行很顺利地进了家门,而朱如松的几位侍卫也果真守信在把他们送出了沙石镇之后回转了身子。

    因为夏收夏种,这次谢涵陪着祖父母在乡下住了两个多月,中元节祭拜完先人之后才又回府城的。

    这次回府城,由于带了好几大车的粮食,高升到底还是给朱如松的几个护卫送了个信,那几个护卫仍旧是在沙石镇等的他们,护着他们的人马进了城,这才离开。

    回到家里,谢涵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以朱如松那么黏糊的性格,他怎么可能会不来见她?

    难道是出门了?

    还是被家里禁足了?

    或者是生她的气了?

    谢涵琢磨了好几天,到底还是沉不住气托文福去了一趟明德书院,结果只捎回来一封信,说他在遵守和谢涵的约定,不来见她是因为想让她安心苦读,等她五年之后功成名就再来找她。

    谢涵见了这张字条有点哭笑不得,不过知道他安好,她倒是放下了这份惦念,一心一意地应付起别的麻烦来。

    谢涵的麻烦有好几项,其一是沈岑,进了家门她才知道,端午节前她走后沈岑又上门了,给她送了一份节礼,以沈隽的名义送的,门房的人也不敢不收。

    谢涵接过礼单一看,东西还蛮齐全的,主要是吃的,且大部分是山货,熊掌、鹿筋、鹿腿、飞龙、野猪腿、人参、各色干蘑,此外还有野鸡和野兔若干只,弄得谢涵都怀疑是不是沈岑自己去打猎猎来的。

    因为这些东西大多放不住,毛氏给杜家和谢沁那边分送了些,自己吃了些,大部分则做成了干货,因此谢涵就是想退也没法退回去了。

    其实,这些东西倒不值钱,可谢涵担心的是眼下临近中秋了,难保这沈岑不会再借着中秋的名义上门。

    她委实不想跟他打交道,更不想收沈家的东西,可送上门的东西又没法退回去,不说一来一退的又牵扯不清,就是退也找不到理由,哪有当姨父的给外甥女送点东西还被退回去的?

    传出去不但沈家成笑话,谢涵也会成为别人的笑料的?真把沈家惹恼了于谢涵是没有半分好处的。

    麻烦之二是纪氏,纪氏也在端午之前上了一趟门,据门房说,那天来的纪氏脸色很不好看,带了点怒气,不像是来串亲戚的,倒像是来问罪的。

    谢涵琢磨了半天,才想到放风筝的那日弯月和顾錾起的争执,原本他们两个一开始的动静不大,可顾錾在听到弯月骂他“混混”时却气得跳了脚,难保不会有人看见说了什么。

    再者,后来沈岑和顾鏊来了,保不齐他们两个回去也说了什么让纪氏过了心。

    纪氏和梁茵不一样,谢涵知道她这个人比梁茵势利多了,是绝不会看上弯月的,而且纪氏还有一个缺点,护短,所以很有可能以为弯月勾引了顾錾或者是得罪了顾錾于是上门问责来了。

    想到这,谢涵颇为头疼,她倒不是怕得罪纪氏,而是担心这件事处理不好会给弯月带来伤害。

    麻烦之三是谢涵收到了徐王妃打发人送来的帖子,说是邀请她去参加王府的中秋赏菊宴。

    谢涵找尹嬷嬷打听了一下,王府的中秋赏菊宴是幽州最高规格的千金宴,几乎囊括了整个府城正七品以上文官武将的所有未出阁的千金小姐,这些小姐们聚在一起不是吟诗作画就是弹琴下棋。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个高级的相亲大会,因为这个赏菊宴除了未婚千金还有各级官员的女眷也会参加,这些女眷们若是在宴会上相中了谁,回去之后再托官媒前往说和。

    谢涵上一世虽然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宴会,可她知道京城的几大世家每年都会轮流举办类似的宴会。

    当然,规模最大的是皇家举办的赏荷宴,每年六月份,皇后都会在御花园里办一次赏荷会,为这些皇室成员挑选适龄的女子。

    谢涵虽没有参加过,但她知道上一世顾钰就是在她笄年那年在宫里的赏荷会上被皇上看中,随后没多久皇后便下了一道懿旨接她进宫。

    现在想来多半是皇上早就设计好的后手,因为幽州的战事离不开顾家的支持,可皇上又不放心顾家,于是,便给了顾家一个恩典,把顾钰接进宫,进宫时顾钰的身份便是贤嫔,三个月后有了身孕便封为贤妃,位分仅低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排到了第四。

    谢涵清楚地记得顾钰封为贤妃没多久顾家除孝了,顾琰带着顾铄开赴了幽州战场,当然,还有她。

    默算了一下,如果没有什么变动的话,顾钰应该是在明年的六月份被皇上看中,八月底进的宫,腊月里有的身孕,头过年封的贤妃,而顾家是次年二月份除的孝,顾琰和顾铄是在二月底来的幽州。

    可即便谢涵知道了这段先机,她仍是什么也做不了。

    既不能阻止顾钰进宫,也不能阻止顾钰受宠,除非她有本事立刻让这场战争结束。

    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谢涵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知道了赏菊宴的目的之后,谢涵有几分不太想去,她既不想在赏菊宴上弄出点什么动静让别人关注到她,也不想傻呆呆地坐在那让别人去品头论足。

    可王妃亲自下的帖子,她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此外,另一方面她又想去会会这徐王妃,她委实好奇对方是从哪个年代重生回来的,她想知道她对这场战事的结果清不清楚,会不会找个由头让她的儿子出面做点什么来赢取名声。

    赵王虽然没有兵权,可赵王府的侍卫不少,而且个顶个都是高手,谢涵记得上一世幽州被困时,赵王就带了不少侍卫帮着一起守城,因此,如果这位徐王妃得知先机的话,是很有可能让她的儿子带着人马先一步破了鞑靼人攻城的意图,说不定还能一战成名呢。

第四百一十九章、小题大做() 
想到一战成名,谢涵忽然想起朱泓和朱如松,是不是可以让他们两个做点什么来积攒一点名望?

    可问题是朱泓远在京城,朱如松的能力有限,且谢涵委实不想和他接触太多,她怕自己到时抽不了身。

    指望不上这两人,谢涵琢磨着不如她自己来做点什么准备事宜。

    她知道鞑靼人善于骑射,而且他们喜欢在晚上偷袭,她完全可以在鞑靼人攻城的前一两天在他们来的路上埋上倒插的木箭,当然,铁箭最好,可铁是战略物质,普通人不能问津,因此,谢涵能做的便是把木箭削锋利些。

    想到这,谢涵和高升商量了一下,打发文福回了一趟乡下,让村民们忙完秋收削点木箭,她自己出银子收购。

    此外,谢涵打算借着送中秋礼的机会去一趟李家,她知道李尧至今仍在镇守海宁,也知道海宁今年入冬前会有一场恶战,因为鞑靼人会过来抢掠过冬的粮食衣物,谢涵是想通过梁茵提醒一下李尧,既然鞑靼人喜欢在夜间偷袭,李尧完全可以通过在边境线种上荆棘或者插上木箭的做法来阻止鞑靼人的偷袭。

    尽管这种荆棘和木箭不会对鞑靼人和马匹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马匹踩到这种尖锐的东西肯定会嘶叫,会造成混乱,甚至可能会狂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