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开始,他们就把自己看成辽东军一员。
把大家反应看在眼里后,一脸满意的杨兴国继续说道:“对于海军,我不是很了解。但你们都是海军人才,知道和了解的都比我多。所以,很多事情不是我说什么就什么?对于接下来半年时间的训练,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十几个舰长一下子都露出一副犹豫表情,最后还是陈季良咬咬牙回答:“最大的问题就是海军经费和弹药补充!”
“以前在北洋舰队,就是因为朝廷不断克扣海军经费,甚至没银子给舰队补充弹药,才导致海军越来越弱,连续几场海战都败在了日军手里。”
“还有,据我所知,辽东军没有造船厂。这样的话,舰船保养就会成为大问题。一旦军舰出了问题,连修理的地方都没有。”
“还有码头,现在十几艘舰船都停靠在营口码头,但这个码头毕竟是民用码头,每天都有大量商船停靠,而海军训练一定会开枪开炮,在这样的码头训练,肯定不可能。”
陈季良一开口,剩下十二个舰长也忍不住了,纷纷说出自己担心的问题。
坐在杨兴国旁边李杰,这时候完全一个记录员的角色。
等十几个舰长先后说完,李杰已经记录了密密麻麻一张纸。
认真看完一遍所有问题后,杨兴国发现,大家前前后后说出来的十几个问题都和一个东西有关系,那就是银子。
想要一次性把这么多问题全部解决,没有四五百万两白银根本办不到。
不过,清楚海军对中国重要性的杨兴国想了整整五分钟后,最终还是在十几双充满渴望目光的注视下,咬咬牙肯定道:“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我一定在一个月内全部解决。”
“每个月的训练和维护费用,各舰长报到李杰这里,只要李杰同意,司令部保证不克扣一两银子,全部给你们送来。”
“至于平时训练所需的弹药,兵工厂能提供的,用掉多上兵工厂就给你们补充多少。兵工厂提供不了的,我会用银子从国外买回来。”
“海军码头,短时间内肯定给不了你们。但我会从营口码头专门划出一块区域出来给你们训练。至于平时的实弹训练,只能辛苦你们把军舰开出码头进行。”
“不过,以辽东军司令的身份给大家一个保证,回去以后,我马上给海军寻找并且建造真正的军用码头。”
“造船厂的话,我会想办法自己建一个。设备我可以想办法从国外买回来,而且都是最先进的。但一个造船厂除了设备还需要大量有经验的工人,这就要辛苦你们十几个舰长了。”
“你们以前在北洋舰队一定认识不少技师工人,希望你们能说动他们来关外。我保证,他们在关外的待遇一定比关内好。”
十几个舰长在杨兴国保证下,带着满意笑容离开后。
李杰被杨兴国留了下来,看到李杰脸上的凝重表情,杨兴国直接问道:“你有没有什么感想?”
“有!”李杰想没想就回答。
“海军太复杂了,比陆军复杂的多,很多东西我听都没有听过。司令,现在我有点怕了,害怕自己做不好,辜负了你的信任。”
李杰这时候如果拍着胸脯信心满满告诉杨兴国,自己一定能当好海军副司令,那杨兴国一定会考虑换人。
现在杨兴国这么说,直接证明刚才的讨论李杰认真去思考了,并且对比了自己的不足。
这样的人在杨兴国看来,无疑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所以,杨兴国直接开口鼓励道:“正因为复杂才让你去学。我可以肯定告诉你,只要你学好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还记得我在海军成立大会上说的吗,现在的海军舰队只是我们发展海军的一个开始,将来,海军一定会发展壮大,到时候你要指挥的就不是十几艘舰船,而是几十艘,上百艘。
杨兴国的鼓励和许诺对李杰而言,就好像给他打了一针兴奋剂,让他再次充满信心。(。)
第七百章 又要破产了()
陈季良和其他舰长连续提出十几个问题,给李杰带来震撼和思考的同时,也给杨兴国带来不小震撼,并且让杨兴国明白,辽东军想要真正成立一支有规模的海军舰队,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除了兵员和舰船,还有大量配套需要完成。
要不然,自己组建的海军舰队有再多舰艇那也是花架子。
一回到奉天司令部,杨兴国就把周中举,孙烈臣,黄兴几个心腹叫到自己房间,然后把自己从营口带回来的十几个问题展示给他们。
“这又是建船厂又是修码头,司令,光这两项,没有五六百万两银子就拿不下来。”曾经留学日本和欧洲,参观过欧美国家造船厂的黄兴,皱着眉头第一个出言道。
“这么多,那我们辽东军不是又要破产了!”管着辽东军钱袋子的周中举忍不住惊呼道。
看到几个人目光一下子全部集中到自己身上,并且露出一副怀疑表情。周中举赶紧解释道。
“你们别看我们这次从朝廷手里搞到四百万两白银,拿下东北三省的战斗前前后后也缴获近三百万两白银。不到两个月时间,部队就收入近七百万两白银。”
“但是,你们只看到了收入,没有看到支出。这场仗打了近一个月,辽东军每个将士都参加了。这么大规模战斗,每天耗掉的各种物资和弹药都是天文数字。”
“我大概算了一下,近一个月时间,军费比平时多支出了一百万两。”
“加上近一个月伤亡将士的抚恤,那又是一百万两白银。”
“还有部队扩军,四万多北洋军俘虏加入辽东军后,光安家费都要两百多万两白银。算上第一个月军饷和其他消耗,那就是近三百万两白银。”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一脸震惊的孙烈臣忍不住接口道:“这么多,那这一下子不就挂掉了近五百万两白银!”
周中举苦笑道:“这还没有算政府方面的消耗。还好政府现在已经有一些收入,可以弥补一些消耗。要不然,地盘一下子扩大这么多倍,光政府方面每个月都要几十万两白银。”
杨兴国则是眼前一亮,盯着黄兴追问道:“黄省长,周副司令的意思是不是说,政府方面已经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了。”
“这多亏了颜副省长。从他接手政府商业和税收后,辽东境内的商业得到很大发展。为了把关外丰富的皮毛资源和药品换成银子,颜副省长在榨油厂旁边先后成立了药品加工厂和皮毛加工厂。”黄兴毫不犹豫的对要兵赞叹道。
“我们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药品和皮毛经过加工后,不仅卖到了关内,德国人也大量采购运到欧洲进行销售。不仅销路更光,利润也比原来多了近一倍。”
“现在这三个工厂完全成了政府的摇钱树,每个月都能给政府带来近三十万两白银的收入。”
“按照颜副省长的意思,我们的产品不管是在关内还是在欧洲,都是供不应求。她现在正在想办法扩大这三个加工厂,争取三个月后把三个加工厂的产能和收益分别扩大一倍。”
“商税方面也有不少起色。辽东几十个县城,每个月都能收到三四百两银子的商税,全部加起来就是近两万两白银。”
政府的变化让杨兴国非常满意。但一想到周中举手里就剩两百万两白银,而海军方面却还有大量问题需要银子去解决,杨兴国刚刚舒展的眉头就再次皱了起来。
想想后,杨兴国最后还是把目光转移到黄兴身上。
黄兴一下子就明白杨兴国的意思,赶紧摆手拒绝道:“司令你可不要打政府这边主意。”
“几十万两白银,看起来很多,但不要忘了,我们现在要管的是三个省,不是一个辽东,所以,政府这边一两银子也拿不出来。”
看到杨兴国脸上一闪而过的失望表情,黄兴继续说道:“如果司令可以等的话,再等三到四个月时间我们就有银子了。”
“东三省还有三个月就秋收了,别的地方还不知道,辽东肯定能大丰收。近两千万亩良田,收获三千万担粮食一点问题也没有。”
“按照司令你制定的税收比例,三千万担粮食至少有四百万担是税收。”
“按照现在的粮价,那就是八百万两白银,从欧洲一次性购买两个大型造船厂都有可能!”
杨兴国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反问道:“是谁告诉你我要买大型造船厂了。海军缴获北洋水师那些巡洋舰,就算造出来了我们也装备不起。再说了,德国未必会把大型造船厂卖给我们。”
黄兴马上反应过来回答:“小型造船厂的话,百万两银子就能买下来。但小型造船厂最大只能生产五百吨舰船,也就是小炮艇,装备海军会有用吗?”
“据我所知,不管是日本还是英美列强,他们海军装备的舰船都是吨位越大越好,舰炮口径越大越好。如果我们全部装备小炮艇,不是永远赶不上他们,不是他们对手?”
尽管黄兴不是学军事的,但开阔的眼界还是让他很清楚目前各国海军的主流发展思路。
但只有杨兴国清楚,随着飞机和航母先后问世,各国花费重金建造的海上巨无霸,在航母面前几乎没有生存余地。
而以辽东军现在的实力,生产十几年后就会被淘汰的巨无霸,肯定是不合算的。
这种情况下,杨兴国马上就想到后世德国发展海军的思路。
大规模发展水下力量,潜艇。用德国人曾经在二战用过的狼群战术,大规模攻击一切敢来攻击自己的敌国海军舰船。
生产潜艇,不仅自己没有实力,德国也还处在摸索阶段。短时间内,肯定没办法大规模装备部队。
这时,杨兴国就想到了炮艇和鱼雷艇。
速度快而且短小的鱼雷艇和炮艇,只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同样可以在自然环境掩护下对敌人使用狼群战术。
从造价方面说,就算自己用二十艘鱼雷艇换敌人一艘巡洋舰,那也是赚大了。
正因为忽然冒出这个想法,杨兴国才决定建一个小型造船厂,从德国引进技术,大规模建造鱼雷艇和炮艇,装备海军。
还有一个就是,这时候的潜艇不像后世,动辄几千吨上万吨。
一般都是几百吨的样子,造船厂能造出五百吨的水上舰船,等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一定能建造五百吨的水下潜艇。(。)
第七百零一章 自己的武器()
杨兴国自信一笑,直接对黄兴回答:“有多大的锅我就下多少米。至于怎么用炮艇和鱼雷艇打败敌人的巡洋舰,我肯定有办法!”
看到杨兴国如此肯定,黄兴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杨兴国则直接命令道:“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去找德国人,请他们在营口帮我们建造一个小型造船厂。”
“参谋长,你尽快完成四个主力军的整编。三个月内,让所有主力师达到满编状态。”
“副司令,你还是管好全军的钱袋子,保证所有作战部队的物资供应。”
“黄省长,不,从今天开始,你黄兴就是东北三省总督府政务院总理,负责东北三省所有政务。原来的各个部门全部搬到奉天。”
“另外,除了东三省所有政务,你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