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 第5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车夫原来竟似乎是这附近某个大臣家中的管家,而车厢内的应该就是那个大臣了,听到这个声音的李儒心头却微微一动,想到了什么。

    随即就见到那车厢遮挡视线的门帘被从里面撩了起来,伸出来的是一直苍老甚至有些发白的手,而那车夫这时候身子也不哆嗦了,恭恭敬敬地帮着将门帘彻底拉起来,里面的景象也完全展露在李儒等人的视野中。

    率先映入眼帘的其实还是一道人影,这是一个已到最少六七十年岁的老人,不过身子骨看起来还挺硬朗,脊背挺得很直,非但如此,他的一双眼睛也很是锐利,竟然浑然没有到这个年纪常有的浑浊,反倒好像洞察事情一样的透彻,而说话的声音虽然低沉,却也是中气十足,望着外头一眼就看中了在一种骑兵中显得异常显眼并没有穿着甲胄而是依然一副蓝色文士袍打扮的李儒,浓密的眉头不由挑了挑,旋即笑了起来,像是在呢喃自语但声音偏偏传的在场人都听得到:“没想到原来是碰上故人了,呵呵……”

    李儒这时候也笑着冲那面拱了拱手道:“儒也没想到会在此时此刻此地此景遇见阁下,不过阁下此是……”

    在李儒身边那些骑兵尤其是之前冲着那车夫叫得最欢的那个登时傻了眼,眼下这情景虽然不足以让他们知道对方是谁,但自家军师与对方似乎有些说不出的渊源却是肯定的,而且看李儒的样子,那可不是应付敷衍式的皮笑肉不笑,而是确实对对方亲近,甚至带着一些尊重,这简直颠覆了他们的认识。

    不过如果他们知道面前这高龄老人身份的话,也许就不会这么惊讶了,这人不是别人,却正是曾经与北中郎将卢植一起师从马融的著名经学家郑玄。

    郑玄生于东汉永建二年(即公元127年),家族原本也是一个豪门大族,只是到他这一代早已是家道中落,贫寒的家境以及家族曾经的辉煌也成为了激励郑玄前进的最大动力,从小便敏而好学,爱读书、多读书,识字明理不在话下,少时便有“神童”之称,十八岁即任一乡三老之一,不久就因巡治有功晋为乡佐。

    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因为受到北海国相杜密的器重,得以被举荐入太学,师从京兆第五元先、陈球等人,也是此时才开始涉猎并研究《公羊春秋》、《九章算术》等;三年后又与卢植一齐拜入大儒马融名下,开始学习古文经学。

    有名师指点,天赋不俗更加肯付出苦功,而在这读万卷书之外,郑玄也并没有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宅男书生,而是在幽、并、兖、豫等州游学历练,增加见闻的同时,也在不辍笔耕的开始实现自己一早就立下的著书立说的志愿。

    不过这时候的郑玄毕竟也是一个名士名流,生于社会中就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平常的聚会交流必不可少,实际上能从中得到的收获却不多,不过毕竟交情难得,所以也都推脱不了。

    不过有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郑玄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同样没有忘了实现儒家入世的大志愿,积极为心中抱负而奔走,可惜却受到党锢之禁的沉重打击,不过这却也让他暂时清醒过来,也得以能够将全副心神都开始投入到著述中去。

    郑玄并非是一个闭门造车之人,他是在先博通了古今经文学说之后,又遍注群经,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会贯通为己所用,成为汉代集经学之大成者,世人谓之“郑学”。

    蔡邕被许多人敬称为所谓“蔡师”,除了是因为其当代大文豪之外,还是因为其创造了飞白体成为当代书法大家,但在儒术独尊的汉代,不管是琴棋还是书画,偏激点看来其实都只能算是小道,若是能够登峰造极如蔡邕这般也是可以,但也是建立在其文名的基础上;而相比于他,郑玄却是修的正经的儒家经学大道,可谓主流中的主流,并能独自开辟出一门属于自己的学说,叫他大家那是毫不为过。

    而至于郑玄如何会住在这步广里中,也是在其曾经官至大司农之时,便在这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院子,虽然之后有一段时间也在外游历,但随着年纪渐长,也不太方便再四处晃悠,除了每年一定的时间外出,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雒阳城内,也就是住在这步广里的家中。

    李儒不管为人性情如何,但他其实也是一个平凡人,是平凡人就总有自己的目标和偶像,同为热衷于研讨经学的读书人,郑玄在李儒心目中的地位可一点不低,或许董卓还活着的话,能够压过其一头,但现在可以说在李儒心中最得到尊重的就是此人,这也是之所以众人能够看到李儒难得露出如此激动情绪和如此尊重人的表现的原因。

    不过李儒毕竟是一个理智至上的人,像是当初董卓想要将小妮嫁给小皇帝的时候虽然心中不愿李儒却也没有出声反驳,最终还是吕布帮了他一把,所以这时候就算是面对着郑玄,他却也不会因此手下留情,尊重对方是一回事,但那是基于对方经学大家的身份,可若是对方的立场在自己的对立面,那也不用他什么面子了。

    所以李儒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不等那边郑玄还要开口说话,就抢先说道:“本来看到是郑师,理应想让地,不过也请郑师能够体谅,儒此时的确是有要事,若是有什么冲撞到郑师地,儒在此先行赔罪了。”

    郑玄摆摆手,拿一副好奇的神色看着对方,还在问道:“文优好端端在这儿摆这么大阵仗,难道是发现什么乱贼了?”

    如果是再年轻一些时候的郑玄,对于李儒应该是很不屑的,这时候不出言讽刺就算不错了,不过他到底已经到了从心所欲的年纪,之前董卓还在的时候,李儒就特别登门拜访过,他也没觉得什么还与对方好好畅聊了一番,结果发现这年轻人许多想法都是不俗,虽然对于经学的理解在他看来未免流于表面,但在这样的年纪已经算是不错了,他也十分看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也是他之前会称李儒是“故人”的原因。

    李儒似乎也没有觉得郑玄这么问有什么不对,稍微犹豫了一下,就说道:“实不相瞒郑师,其实是儒接到手下人报,有人掳走了蔡大家,儒所以紧急调兵过来,已经将那些暗中黑手堵在这附近巷道中,不过对方人数虽少,却着实厉害,儒这边折损了不少人马,现在也只能在此以静制动、待对方经不住主动现身。”

    事关蔡邕,郑玄似乎多了些兴趣,也或者说多了些关心,神情略微波动道:“这些歹人怎么会想着要掳走蔡伯喈?虽然因为之前与文优你们走得近,那蔡伯喈很是得罪了一些人,在这步广里中人缘变得极差,不过却也应该不至于有谁会能与他有这么大的仇怨,干出这种事情来吧?”

    李儒苦笑摆手道:“此事儒亦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追上来的时候对方已经将蔡大家掳掠出府,一路追击至此,却又失去了对方踪迹,儒心中其实也很是焦急,不过对方既然只是掳走似乎是有其他盘算,所以儒现在还能在此等得住。郑师也请放心,儒只是让人稍稍查探一下,唯恐那些人可能借着郑师这马车欲做逃离,并不会耽搁郑师太久地;当然若是郑师实在是不方便的话,儒也不便强求,不过为防止意外也是保护郑师,儒会派些人尾随郑师一段路,直到将郑师安全送到确认无虞自会离开地。”

    郑玄不置可否,以他的年纪和经历,又怎么会不知道李儒这话说得不尽不实,不过他也是人精一样的人,就算知道这一点也不会说什么,也没有立场可以去说,至于李儒最后那句的一番“好意”,他似乎也不好拒绝,所以沉吟了一会儿就笑道:“既然如此,那吾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文优请随意吧。”

    李儒其实心中也不希望这事情与郑玄有关系,所以也是急不可耐立刻叫人过去搜查,当然还是克制了许多,只是查看了一下那马车车厢的上下四周,并没有真的跑到里面去。

    事实上刚刚郑玄掀开门帘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看清楚里面的情景,不管是从外面看还是从里面看,这车厢都不显得多大,显然郑玄并不是一个奢侈的人,只需要差不多够容纳他自己一个人的空间就够了,在这样小的空间范围里,李儒也不太相信能够再藏着另外一个人,所以他也就放过了。

    待得一番匆忙却十分细致的检查过后,并没有什么异状,李儒心中也莫名松了口气,然后看着正促狭望着自己的郑玄,也不禁有些讪然,轻咳过去掩饰掉免不了的尴尬,说道:“既然是如此,那儒也就放心了……”

    “那吾该可以上路了吧?”郑玄说的这话让李儒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只能装作没有听到,让手下人迅速让出一条道来,又与郑玄随意提了几句有空再去府上登门拜会并亲自道歉一类的客套话,而后便目送着他们这一队人走过去、身影渐行渐远。

    李儒的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方才什么也没有发现,当时他也觉得是理所当然一样,但事后越想心里越有一种突突的感觉。

    仔细回想一下方才发生的一切,他的脑子里如同慢放机一样重复循环着之前的场景,哪怕一点小细节也不放过,他的记忆力也一直都是自己引以为豪地,方才发生的一切其实时间并不长,可已经足够他将所有一切都记忆下来,这时候完全就是在“回放”。

    不过想到头都快痛了,也并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而这时候也不等他想要继续想下去,就见到自那巷道口又行出来了一队人马,不过与方才郑玄相比,这队人人数更多,而且外围的两排护卫身上都带着肃杀之气,显然不是普通看家护院之辈,而是真正上过战场杀过人流过血的将士;同时被他们护在中央的人也并没有坐在马车里,而是骑在一匹看上去血统就极其优良的战马背上,其身份呼之欲出,是一名地道的武将。

    事实上在看到对方的第一眼,李儒也已经将对方的身份认出来了,不是别人却正是曾经与卢植、皇甫嵩合为三路中郎将围剿巨鹿黄巾的朱儁朱大朗将是也。

    不过现在或许应该叫对方朱令尹更加合适,毕竟现在朱儁虽然担任了不少职务,但最大也是最有实权的一个反倒还是那河南尹之职,也即是说河南这一郡就算是他的治下。

    当然在天子脚下当这一方父母官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使,不过朱儁其实和卢植一样也并非是武将出身,虽然向来显得比较粗心,但处理政务却有自己的一番心得,如果不是有些不会做人和审时度势,恐怕也不至于如今还是在这个位置上不上下不下地。

    李儒与对方并没有什么私怨,当然朱儁也不是之前的郑玄,对于李儒可不会有半点好脸色,如果不是的确需要他们让路,恐怕连对对方开口说一下话都欠奉。

    李儒也懒得与他多说,例行公事一样让众属下上前去盘查,当然比之前对郑玄那一行检查的可要仔细多了,还好朱儁没有傻到问出为什么要检查这么寸的话来,否则李儒不介意让他知道人多欺负人少是什么情景。

    满口怨言的朱儁一行就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