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花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夷花开- 第4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房间干净整洁,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床前摆放着一面大大的铜镜。看来店小二所言不虚,星月客栈确实较为奢华。据王忆竹观察,那店小二和老板娘均不会武功,但自打三人进店,那店小二的眼睛就滴溜溜转个不停,似乎在谋划着什么算计着什么。看三人的眼光像是饥饿的人突然看到满桌美味一般,写满贪婪。

    半睡半醒之际,一缕迷烟吹进房间。房门被一点点撬开,紧接着,响起一前一后的脚步声。两名黑衣人进入房间,蹑手蹑脚地向床的方向靠近。

    突然,一阵冰凉从脖子上传来,王忆竹睁眼看去,不是菜刀是什么!只见其中一名黑衣人手拿明晃晃的菜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另外一人手中则拿着粗粗的麻绳。

    “别动,再动我要了你的命!”持刀的黑衣人见王忆竹醒来,出声威胁,声音听起来竟然有些颤抖。王忆竹心中冷笑,这也太不专业了。也不急着揭穿对方,王忆竹十分配合地举起双手,满脸无辜的神情,“你们想干什么?”

    “交出身上所有的银两,我们这是打劫,要钱不要命。”那人说完,转过身去对愣在原地的另外一名黑衣人道,“还不赶快把她绑起来!”“哦!”那人这才反应过来,拿着麻绳向王忆竹走来。

    “你们以为这样就能绑住我?”这是王忆竹遇到的最不靠谱的劫匪。王忆竹一把抓住持刀人的手腕,房间内顿时响起一阵杀猪般的嚎叫声。

    “痛!”“好痛!”“姑奶奶,快放手!”……

    拿着麻绳的黑衣人见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饶,“姑娘,求求你,饶了我们!”

    这几声嚎叫,迅速引来了白陆风和何啸天。

    “你们是店小二和老板娘吧!”白陆风看着跪在地上的两名黑衣人,带着几分戏谑,就这几分本事,竟然还敢打劫!何啸天一步上前,扯掉两人脸上的面纱,露出真容,果然是那店小二和老板娘。

    “各位大侠,求求你们,饶了我们吧!我们也是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那店小二哀求道。跪在旁边的老板娘则一边哭,一边捶打着店小二,“都怪你出这馊主意,老老实实地做生意不好,非要来打劫。”

    “别打了,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再这样下去,我们全家都得饿死!”店小二回头对着老板娘发起了脾气。

    “打劫还理直气壮,你们还要不要脸?”何啸天训斥起地上的两人,“要不是看在你们不会武功的份上,今天看小爷我不扒了你们的皮才怪。”

    “几位大侠大人大量,我们夫妻俩再也不干此等伤天害理之事,求求你们饶过我们这一次吧。”地上的两人连连求饶。

    “你们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为何打劫?”王忆竹问,这才是重点。从走进这家客栈,看到两人的眼神开始,王忆竹就预感到两人今晚会采取行动,而在三人中只有自己是女子,两人铁定会挑女子下手,这才特地要了三间房,引两人上钩。这二人当真笨得可爱,竟然真的出手!

    “我们也是被逼的。”那店小二这才将抢劫的原因细细道来。

    据店小二讲,两个月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席卷云南。“瘟疫蔓延速度极快,很多人因此丧命。之前还有零星的客商进入云南,但大多有去无回,此事越传越远,再也没有商人前来,我们的生意也因此一落千丈。这两个月,除了三位,我们星月客栈再也没有接过其他客人。眼看着就要支撑不住,这才出此下策。”

第九十一章 瘟疫() 
“瘟疫?”三人几乎同时出声。在大靖王朝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型瘟疫,一次在湘州,一次在京郊,死伤无数,哀嚎遍野,老百姓人心惶惶。是以,人人谈瘟疫而色变。

    “没错!几位大侠如果要去云南,我劝你们最好避开这段时间。之前,曾有胆大的商人入内,没有一个活着出来,可见瘟疫之猖獗。”那店小二好心提醒。

    “周边可有人患上瘟疫?”王忆竹问。如果有人患病,倒不妨前去看个究竟,治病救人乃医生之天职。

    “瘟疫目前还未蔓延出来,不过此事千真万确。这两个月,不断有人从大理举家外迁,他们都说里面瘟疫横行,再不迁走只能等死。据说,人患上瘟疫后不出五日便一命呜呼。咱们云南可是药材之乡,名医辈出,但无人能治。”店小二跪坐在冰凉的地面,抬头朝房屋四周看了看,“如果瘟疫再得不到控制,我们也准备外迁,到时候这星月客栈就将成为一座废楼!”

    原来,这对夫妇并非铜锣山人士。十年前,两人看中铜锣山的巨大商机,耗尽家财,在半山腰建起这座豪华的山间客栈,过去几年倒也红火,名噪一声。岂料今日因一场瘟疫,落得如此光景。家底丰厚的星月客栈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小客栈?

    念在店小二和老板娘认错态度好,且另有隐情,三人便不再追究,将二人放走。

    “公子,这云南我们到底进还是不进?”待店小二和老板娘离去,何啸天看了看沉默中的白陆风和王忆竹,开口打破沉寂。

    “倘若云南真的发生瘟疫,朝廷岂会无动于衷?朝廷有所行动,必定途径铜锣山,但店小二和老板娘半个字都未提及,想来朝廷对此尚不知情。”不仅如此,日前收到徐谦飞鸽传书,信中未曾提及瘟疫一事,这不符合徐谦的办事风格。多年来,但凡朝廷大事,徐谦都会详细告知。

    “历朝历代对瘟疫都相当重视,一旦疫情发生,必定派出大批名医前往控制,并且严格控制人员外出,以免病情蔓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云南面积宽广,而瘟疫已有数月,朝廷竟然毫无动静,这其中必有原因。”王忆竹曾在书中看过瘟疫之惨状,书中记载“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三人一合计,决定冒险进云南,一探究竟。

    云南山高坡多,房屋大多修建在山腰,且以低矮的茅草屋、石碓屋、木板屋为主。离开铜锣山大约三个时辰,就听到道旁茅草屋里传来时断时续的抽噎声。听声音,哭泣的人应是十多岁的年轻女子。

    循声望去,只见一名披麻戴孝的女子正跪在屋内哭泣。摆在女子面前的是一具尸体,确切地说是一具用白布盖着的尸体,尸体躺在一张破旧的黄色凉席上。

    “姑娘,为何哭得如此伤心?”何啸天上前询问。

    年轻女子停止哭泣,抬头看向三人,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边还挂着泪珠,让人顿生怜爱之心,“多谢三位关心,小女子和父亲相依为命多年,岂料今早起床,父亲突患怪病。抓来草药煎服,毫无起色,不过半日光景便一命呼呜。”说到伤心处,女子的眼泪又簌簌地往下掉。

    “让我看看!”王忆竹首先想到的便是瘟疫。此地距离铜锣山不过几十余里,难道瘟疫已蔓延至此。

    “父亲已咽气,面色狰狞,怕会吓到姐姐。”那女子低声说道。

    “无妨,我是医生。”王忆竹的医生身份,瞬间平息了那女子的担忧。

    王忆竹上前,掀开白布。死者约莫四十岁光景,一身粗布衣衫,衣衫上有三个大大的补丁,脸色发紫,早已没了呼吸。但王忆竹发现,死者尚有余温,“你父亲咽气有多久?”

    “约莫半柱香时间。”那女子如实回答。

    “还有救!”王忆竹发现,“死者”之所以没有呼吸,不过是因为呼吸道被堵,“你父亲今早可曾吃过什么东西?”

    “晒干的枣!我们家门前有三棵枣树,每年都会结果,肉薄核粗,无人购买,只能自己食用。”那女子回答。难不成父亲的死和那些枣有关?

    “这就是症结所在。”王忆竹将死者扶起,双手对着其背部猛推数下,那人竟突然吐出一枚枣核,缓过气来。原来,这人不过是被枣核噎住,无法呼吸而已!

    见到父亲“死而复活”,那女子别提多高兴了,将身上的麻衣扯掉扔出门去,抱着醒来的父亲一阵痛哭,“父亲,你终于醒了,吓死我了。你不是说要看着燕子长大成人,嫁得如意郎君吗,怎么撒手不管?”

    “好了,乖女儿,别哭了,都是为父一时贪嘴。要不是这位姑娘及时出现,我们父女俩真的要阴阳两隔了。”那人赶紧带着女儿跪在王忆竹面前,“姑娘的大恩大德,没齿难忘。”说完,对着王忆竹磕了三个响头。王忆竹赶紧将两人扶起。

    环顾四周,这才发现,这家人几乎家徒四壁,茅草屋内除了一大一小两张床,加上一座土灶,再无他物。

    那人自称姓月,本地人士,人称月老幺,女儿名燕子,父女俩相依为命多年,“我们父女二人,平日靠挖药材为生,近几个月来,因为瘟疫的缘故,药商不再入云南进货,我们也断了生计来源,生活更加穷困潦倒。那些晒干的枣虽然难吃,但却是我们活下去的救命粮,没想到竟然因此差点丢了性命。几位恩人应是外地人士,为何来到云南?”

    “寻人。”王忆竹回答。

    “几位还是回去吧,云南这些日子不太平,再往前走四十余里便到了风口村,村里昨日有人患了瘟疫。”月老幺劝道,“一旦患病绝无生还可能,如果风口村再有人患病,我也准备带着燕子远走他乡。”

第九十二章 拜师() 
见三人去意已决,月老幺也不再劝说。只是,将那名叫燕子的女孩拉至三人面前,“三位的大恩大德,我月老幺无以为报,就让小女一路相随,也好有个照应。小女虽才疏学浅,但自小在云南长大,熟知各种药材,说不定能帮到几位。”

    此去云南前途未卜凶险之至,岂能脱人家姑娘下水,王忆竹并不同意。岂料,那燕子见王忆竹摇头,竟“扑通”一声跪在王忆竹面前,苦苦哀求,“姐姐,你就带上我吧!我自小羡慕医生,没想到能够遇到神仙一样的姐姐,希望姐姐收我为徒,我必定勤加学习医术,将来造福乡邻。”

    “造福乡邻”几个字打动了王忆竹,父亲常说,医者仁心,作为医生最大的职责便在于为他人解除痛苦,“不是姐姐不肯带你,只是前方瘟疫横行,过于危险,若有不测,岂不误了妹妹。”

    “我不怕!”燕子这才抬起头来,一脸倔强地望着王忆竹,像宣誓一般,“从小我就体弱多病,治病救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有姐姐在,我什么都不怕。”

    道别月老幺,王忆竹一行向风口村走去。一路上,燕子不断向三人介绍云南的风土人情,时间倒也过得飞快。燕子对药材确实相当熟悉,一路上她不停地采药,并能详述这些药材的名字、医理,颇有学医天赋。

    风口村同样位于半山腰,一股山泉从村边飞泻而下,风景宜人。村子不大,清一色的石碓房。村口竖有一块巨大的灰白色石头,上刻“风口村”三个大字。据燕子讲,风口村虽不大,但颇有名气,村里所有人都姓梅,在这穷乡僻壤中,风口村因推崇科举考试而有别于其他村落。

    “村里人再穷也会请教书先生,传授村中弟子三书五经。每逢科举考试之际,风口村则会举全村之力,将学子送到大理参考。”皇天不负有心人,风口村迄今为止,出过三位秀才,一位举人。没想到,这样一座小山村竟有如此觉悟,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