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军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一军师- 第3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操之意是夺回虎牢关,有此关在手之后,便可安心发展,不必忧虑其他。

    而刘备之心在于令吕布收回成命,不能自立称帝。因此他完全不顾左右两方,曹操、孙策两人皆是心思叵测之辈的人,擅自攻袭许昌,妄图将吕布称帝的野心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家在温侯吕布称帝这一事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如此河北震动,军情密报不绝于门庭,进进出出直达青州、并州数处。

    原本自征讨曹操回并州之后,虎牢关诸葛亮留下吕岱驻于此处,陈翎则是帅大军转回了上党。

    这本是诸葛亮制约陈翎举措,并州出兵必须经过壶关,在壶关这里留下把守大将之后,就能使得陈翎进退不能,只能憋屈的呆在上党。

    这是对本势力范围内封疆大吏的一种保护,让你了解到,一切还掌控在君上的手中,你就算再能亦只不过是一区区臣子,而非是其他。

    陈翎本非是有谋反之意的人,野心在他来说,比起统一这个天下,不值一提。

    因此安心的待在上党,以待时日再次出征。

    恰如他自己所料的那般,这个天下,在没有完全统一之前,就想称帝,纯属自找无趣,这不,三家一起攻过来了吗?

    诚惶诚恐的接待了来使,杨修,在一阵取笑声中,杨修将诸葛亮的命令交付给了陈翎。

    并州临近司隶,陈翎自知在兖州无事的情况之下,自己只能、亦止有一曹操可为敌手。

    展开书信一览,正如自己所料的那般,诸葛亮令自己帅大军至虎牢关、许昌一线布防,抵御曹操、刘备两家的侵攻。

    看完这信,陈翎沉思不语。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在曹操刚刚为诸葛亮所败之后,他无能、亦无力出关夺回兖州,因此虎牢关无论在曹操,抑或是己方手中,对与曹操的大战几无可能。

    因此,诸葛亮遣自己出并州,其意不在抗曹,而是、是去与刘备相争!

    刘备帐下的文武,陈翎知之甚详,几乎囊括了除去诸葛亮、马超等少数几人之外豪华之师!

    陈翎心中暗暗叫苦,虽然自己志在统一天下,可不是刚刚退了曹军之后,就去战刘备!

    更何况的是,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赫然在列!

    这可是能比拟,甚至比温侯吕布更加强大的存在!

    正在欣赏府邸中春色的杨修,见陈翎看过书信之后,便一直呆立不动,杨修奇之,乃问道:“子仪,为何如此?”

    陈翎苦笑一声,对着杨修说道:“德祖,你是不知刘备这大耳,非人呀!”

    “哦?”虽然亦听闻过刘备双膝过肩,至于大耳垂肩这一事,却只是私下里说道,并不能凭此就以为刘备非人哉。

第四百零五回司马仲达() 
杨修怎知陈翎心底之事,突记起一事来,遂对着陈翎言道:“子仪,还记得去岁你曾经令曹性去剿灭河内一族之事?”

    陈翎然之,点点头,司马懿么,自己对他深恶痛绝,不止是他拖死了诸葛亮,更因此人深有谋略,不能让他与己同殿为臣,不然自己若是有一日先他而去,

    那如何能够让自己安心闭眼啊!

    遂陈翎听到了一个最坏,亦也是心惊肉跳的消息,杨修笑笑说道:“此一家族内有一学子,如今恬为孔明帐下门下吏。”

    咕嘟一声,陈翎吞咽了一口唾沫,连忙问道:“此是何人?名谓是甚?”

    “司马懿,此人字为仲达”

    杨修还在炫耀着他强大的记忆力,但陈翎恨不得就此一脚把他踢将出去!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

    杰出的人才,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七十三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这是可比拟诸葛亮的绝世天才,陈翎怎能不记得,如何敢不记得?!

    来到这个世间上,就算其他不甚清楚,都可以,但司马懿、诸葛亮这两人必须记牢靠啊!

    若是来到了诸葛亮出山之前的时期,比如自己,没有投靠温侯吕布,而是选择了自己揭竿起事,那么自己就可以去隆中,去河内温县孝敬里尝试招揽一下。

    若是招揽到诸葛亮,那么万事无忧,睡觉都能乐醒,可以将所有的大事全部交付给他处理。

    而若是招揽到的是司马懿,那么就必须小心在意,前期用其才,中后期就必须处处提防,尤其在心知命不久矣之时,一定要拉上司马懿一同上路。

    甚至他的几个儿子,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亦必须一一有相对的处置方案,不然,过个十年、二十年,你苦心争来的大好河山,说不定就会变成司马氏的了去。

    司马氏这一家族的人,各个骨子里头透着一股阴谋的味道,陈翎去岁命曹性去剿灭其家族,实际是想将他全家族驱到曹操那边去,好令自己省心一些,可不想,这千防万防还是防不住司马懿出仕河北温侯吕布!

    在陈翎对此事感兴趣的同时,杨修将司马懿如何为诸葛亮门下吏的这一事娓娓道来。

    事出皆有因,司马懿投在诸葛亮帐下,事起就是去岁陈翎遣曹性剿灭司马氏这一事。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司马懿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

    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司马懿少年时和著名隐士胡昭关系很好。因与同郡的周生等人结怨而被谋害,胡昭知道后立刻涉险寻找,在崤山渑池之间找到周生一行,请求他们放过司马懿,周生开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诚意最终还是感动了他,救下司马懿。

    建安六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掾当。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之后本应在曹操为丞相之时,强招辟司马懿为文学掾,不过就是缘由陈翎遣曹性一事,司马懿其余的兄弟都去曹操麾下效力,只有他,司马懿一人心中念道着此事事出必然有因,乃单骑进邺城,欲向当时掌权的诸葛亮问个究竟,讨个说法。

    陈翎久为吕布帐下吏,现在更是堂堂一方大员,岂是司马懿一世家子弟所能问责的?

    诸葛亮经由数事之后,对陈翎怨念颇深,故留此人为吏,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恶心陈翎来着。

    诸葛亮毕竟是司马懿齐名的人物,陈翎从未做过糊涂之事,就算之前有过,那也是征讨青州缺少粮草,故而他砍了不少世家族人的头颅。

    平原之时,亦是这般。

    这都是些过去的事情了,如今又有一桩事情发生在眼下,这事透着古怪,如何不让诸葛亮不留心?

    遂司马懿为诸葛亮帐下吏,真的是兜兜转转,转转又兜兜,又回到了陈翎最不愿见着的一幕!

    听完杨修所述的这一事,陈翎痛苦的捂着脑袋。

    正所谓,天做孽尤可恕;自做孽不可活,更何况当时自己只是命曹性驱走司马氏一族人等,将剩下的人鸡犬不留,早知如此,早知司马懿竟然还待在家中,一把火全部斩杀了干净,也不至于如今令自己这般难堪。

    自己斩杀他族人,或许虽非是至亲,但仇怨就是仇怨,司马懿对己定有愤恨之心,是故他想报仇雪恨,在他人看来,乃是理所当然之事。

    当然,如今的自己不是他所能够对付得了的,但将他收在门下的可是诸葛亮啊!

    诸葛亮是自己女弟子,吕玲绮之夫君,更是温侯吕布之女婿,这样的关系,无论怎么看,司马懿都有一飞冲天之感。

    当然,那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不过在此前自己欲想再一次谋害于他,除了给他人留下自己乃是无理取闹之徒外,并不得人心!

    如此,司马懿这一凭空出现的内部仇人,又是将来自己最为害怕、担心的人物,如何待之,现在的陈翎真心无奈之极!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陈翎正想这般安慰自己,可一想起司马懿现今待在诸葛亮身旁,就一脸的晦气,暗暗唾骂着道:这算什么事!

    杨修不解陈翎为何对司马氏一族颇有成见,遂问了一句。

    陈翎叹息,转首望庭外,欲哭无泪,复回身过来,对着杨修言道:“德祖,若是我说我能掐会算,仰知天文;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前知五百年,后知”

    陈翎话未绝,正在喝茶中的杨修听得乐极,一口喷在陈翎的脸上。

    陈翎尽显无辜状,杨修见之略有歉意说道:“子仪,你说你是算出来,八字与司马氏不和?”

    陈翎然之,点点头,言道:“不错,正是如此!”

    接着陈翎皱眉,彷如是将心事相托付言道:“司马这一族人氏,各个绝非善类,各个皆是阴险狡诈之徒!”

    “哦!”杨修听得有趣,问道:“司马氏何人有此事迹,子仪兄能否略述一、二,也让我一并耳闻?”

    陈翎哑口无言,司马懿做下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自己如何能讲得?

    何况,失了曹操这一最大的金主,司马懿是否真的再会谋篡帝位,现在来看,也不尽然。

    见陈翎无语,杨修心中叹了一声,他只以为陈翎是与司马氏估摸有前怨,或是其父母为司马氏所逼迫过,抑或是他本人在未遇见温侯吕布之时,恰为司马氏所伤害过,如此方有去岁那般事情的发生。

    大家都是名士一流,论起私怨来,亦也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岂会相视一笑泯恩仇?

    就算要泯恩仇,那也得自己报复过后,譬如说自己,杨修暗暗道着,有朝一日,待我宰了曹贼,我自然能够视曹丕、曹植两人为寻常人,而不会再有诸如今日不杀你,我便不得安心之惑。

    感同身受的杨修乃苦口婆心劝慰陈翎言道:“以我度之,司马氏与你子仪结怨一事,估计也不会太大,不然也不会驱离其族,举家迁徙而已。”

    陈翎僵硬的伸出脖子,目瞪口呆的看着杨修。

    杨修得意的笑了笑,接着脸色变得郑重起来,陈翎听他继续言道:“子仪,你现在身份贵重,不要与他这小吏一般见识。子仪,你若是再如此为之,除了让别人耻笑之外,对你自己声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