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惊门-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成天乐却游兴不减道:“这些雕像就挺有意思嘛,都是哪来的呀?”
    刘书君解释道:“传说山塘河下面是张士诚的龙脉,张士诚听说过吧?后来朱元璋派刘伯温到苏州,沿山塘河立了七个狸猫像,镇住龙脉,山塘街也叫七狸山塘街。……其实都是民间瞎传的,根本没那么回事。现在这些狸猫像,都是新修的,没什么好看的。”
    成天乐瞪大了眼睛:“有七座狸猫像?我到现在怎么只看见五个?路上都注意了,应该没有错过的,前面一定还有两个!走,找找去,既然是七狸山塘街,好不容易来一趟,当然要把七狸找全了!”
    于飞在后面喘着气道:“成天乐,别往前走啦,我们去吃饭吧,前面真的没有啦,你一定是看漏了!”
    成天乐却摇头道:“不对,前面不就有座桥嘛,桥旁边好像有块大石头,应该就是狸猫像。路又不远,来都来了,再过去看看。”
    刘书君和于飞只得跟着成天乐又走到了西山庙桥,相比下午走过的风景区,这里显得荒凉冷清的多,四周已经没什么人。桥头果然有一座石狸像,雕工很粗糙,造型很是抽象朴素,如果不说是石狸,很难看出它是狸猫像。
    成天乐笑呵呵地说道:“这只猫好大的头啊,身子都埋到土里了吗?……这边好像没什么人了,我们再往前走,找最后一只猫。”
    于飞已经快成苦瓜脸了,恰在这时,有个过桥的老太太无意间帮了他一把。老太太应该就是附近的居民,见几个外地人围在石像旁边议论,便以方言味很浓的苏州普通话说道:“前面没有啦,这是最后一座石像,从这里往前数,一共有七个。”
    成天乐闻言点头道:“哦,原来是最后一个了,看来我真漏掉了一个!”于飞终于松了一口气,假如成天乐坚持再往前找,找到天黑也找不到啊。
    既然是最后一座石像,成天乐就停下来仔细观摩。他伸手摸着石像圆乎乎的脑门道:“狸猫?你真的是猫咪吗,可是一点都不像啊,是谁把你雕的这么难看?长了个猪鼻子,嘴岔还这么大?你叫什么名字啊……”
    于飞与刘书君对望一眼,都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表情。这个成天乐与该团伙以前骗来的其他人真的不一样,换个人一下车莫名其妙逛了这么长时间,此刻一定不耐烦了,开始不住的地追问:“你们公司到底在什么地方?……天不早了,我们快点走吧!……我是请假过来的,如果职位不合适的话,我还得赶回去呢。……”
    可是成天乐却一点都不着急,反而玩的很开心,走了这么远的路眼看天就快黑了,居然还饶有兴致地和石像说话,一边说还一边伸手乱摸。于飞刚想劝成天乐早点回去,突然听见成天乐发出一声惊呼,脚下站不稳身子一软趴在了石像上。他赶紧上前喊道:“成天乐,你怎么回事?”
    刚才那一趴,石像的鼻子尖把成天乐的肚子磕疼了,他揉着肚子站直身体道:“这石像好像带电啊,我被电了一下,感觉有一股电流钻到脑袋里了,头好晕,一下子就趴倒了!……不对不对,不是过电,就是头晕,我好像听见石像说话了,你们没听见吗?”
    刘书君赶忙扶着他的胳膊道:“帅哥,你肯定是累了,逛了这么长时间,饭都没吃,头晕也正常!……你看,都出现了幻觉了吧?我们赶紧找地方吃饭,然后回公司休息。”
    成天乐揉了揉太阳穴道:“好像是很晕,脑袋里嗡嗡响!我们逛挺长时间了,你们也饿了吧?走,去吃饭!吃完饭回去好好睡一觉,你们公司有空宿舍吗?”
    刘书君赶紧点头道:“宿舍早就准备好了,有你睡觉的地方,我们快去吃饭吧!……公司宿舍就在山塘街旁边,我们往回走一段就到了。”
    几人转身往回走,路过望山桥时旁边就有几家饭店,成天乐建议道:“正好有苏州特色农家菜,我们就在这里吃饭吧。”
    刘书君却摇头道:“什么苏州特色农家菜!在虎丘风景区门口都是糊弄外地人的,又贵又不好吃。……既然成经理这样的帅哥来了,一定要去尝尝真正的苏州百年老字号,前面山塘街上就有,反正我们要路过,我请你吃荣阳楼吧。”不由分说就拉着成天乐离开饭店门口,穿过虎丘风景区正门前又回到了山塘街。
    山塘街铁路桥往西这一段并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商业开发,还是一片旧居民区,也保留了苏州老街巷的面貌,这里的饭店可比望山桥那边便宜多了,所以刘书君和于飞要把成天乐拉到这边来吃饭。
    夕阳照在山塘河上,波光倒映着两岸风情,景致非常不错,可是成天乐却无心去看。他真的头晕,眼前似乎在冒星星,脑袋里也嗡嗡响。刚才摸那座石狸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感觉眼前一空,仿佛什么景象都消失了,只看见一片旋涡状的混沌,有一个声音好像在对他说话,可他根本听不清那是什么声音。
    成天乐的手原来扶在石像的头上,眼前似是一空,他就控制不住重心趴在了石像上,感觉身体被一道电流侵入,应该是肚子磕到了狸猫像的鼻子尖上,还有一种形容不出的感觉似是侵入到脑海中。
    **
    PS:冲新书榜,求推荐!
    **
    ;


004、老店百年,止街头一面
    往回走的时候,成天乐的肋骨一直在隐隐做痛,感觉头晕脑胀还有点恶心,天很热又走了这么远的路,可能是有点中暑吧?走着走着他的脑门上出汗了,脚下也有点发软,本来他是挽着刘书君,可现在成了勾住肩膀、扶着人家姑娘在走路了。
    刘书君真是好耐姓、好涵养、好素质啊!她一点都没有不耐烦或厌恶的神色,还从随身的小坤包里摸出纸巾,侧过脸很温柔地给成天乐擦着下巴和额角,一边擦一边小声道:“看看你,出了这么多汗!呆会坐下歇歇,吃完饭回去好好休息。”
    成天乐很是感动啊,他搂着人家姑娘的肩走路本就有点不好意思,现在又被美女温柔的小手拿着纸巾擦汗,世上哪找这么体贴的姑娘?她对他可真好!成天乐扭头看了后面的于飞一眼道:“于总也流了不少汗,你怎么不替他擦擦?”
    刘书君答道:“帅哥,我就喜欢替你擦汗,不喜欢替于总擦汗。”
    就这么一问一答之间,成天乐感觉自己好像已经缓过来了,刚才那股难受劲消失了,看来这小美女的温柔手还真有魔力,擦擦汗就能解乏。成天乐微笑道:“谢谢你,你这么一擦汗,我的感觉就好多了,真的好了!……咦,前面不就是你说的荣阳楼吗?我们快去吃饭吧,我请客!”
    于飞闻言在心中暗道:“你请客?刚才怎么不说啊!否则干嘛把你带到荣阳楼来?刚才就进饭店了,这一下午把我给饿的!”
    现代很多人对“百年老字号”的印象基本上都来自于媒体的广告宣传,某某药房、某某饭店、某某糕点等等,尤其是那些饭店,往往开在人来人往的繁华商业区,挂着古色古香大牌匾,比如苏州观前街的得月楼。
    其实所谓百年老店,无非是百年前有这么家店铺或者挂了这么一块牌子,百年后店铺还在或者牌子又给挂了起来,可能是因为幸运,可能是后人附会,也可能是物美价廉、就是街边的一个小铺,并非是什么高档的场所,比如山塘街旁边的这家荣阳楼。说楼其实并没有楼,就是很普通的临街平房,要不是玻璃上用红纸贴着“百年荣阳楼——国家注册商标”的字样,根本引不起路人的特别关注。
    它就是老生活区中的一家面馆,顾客大多是附近一带的街坊,不是什么饭店、酒店。成天乐一进门不禁愣了愣,他原以为是一家大饭店,可以点几个菜要几瓶酒,没想到这里就像上海小巷里的早餐铺。
    “百年老店”荣阳楼只卖四样东西:面条、馄饨、汤包、生煎,而且价钱很便宜。最便宜的荷包蛋面和小馄饨都是三块钱一碗,最贵的虾仁大排双浇面也就卖十一块八毛钱。成天乐没看错,这家饭店最贵的“饭菜”就是十一块八毛,而且还是零有整,苏州老居民区的特色嘛!
    刘书君见成天乐发愣,面不改色地在旁边细声道:“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首先就讲究节约理财、注重最合理的消费。这家荣阳楼是苏州百年老字号,我们可以用最合理的消费品尝到真正的山塘街特色,帅哥,你说是不是?以前见过这种百年老字号吗?”
    成天乐回过神来,呵呵笑出了声:“见过,当然见过!我住在上()海的时候,附近有家小吃店叫‘一壶春’,据说也是百年老字号。他家只卖两样东西,生煎包和牛肉汤,其实主要就是生煎包,但是光吃生煎包太腻又容易噎着,所以又加了一碗汤。”
    他干嘛笑的这么开心?因为刚才进门前他说要请客,已经做好了出点血的准备,不表示表示,也对不起搂着自己胳膊逛街的美女和一路背包的于飞呀!结果一进门发现是这么便宜的一家面馆,原来于飞和刘书君把他带到这儿吃饭,上哪里找这么善解人意的人啊?
    成天乐进门后很豪爽地挥手道:“说好了我请客,你们谁也别抢着结账,千万别客气,随便点!”
    于飞是真的饿了,他叫了一份虾仁大排双浇面,又叫了一份爆鱼焖肉双浇面,最后又消灭了一盘生煎包。刘书君稍微客气点,但也没少吃,先来了一碗小馄饨解渴,又吃了半笼汤包,最后也要了一份双浇面。成天乐微微有点吃惊,这姑娘看着很秀气,但饭量不小啊!可能是陪自己逛街累了吧,他有一丝歉意,心中暗道:“等我有钱啦,一定要请他们去苏州真正的百年老字号大饭店,好好撮一顿!”
    于飞现在吃面的样子,可一点都不像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的高管,或许他们的企业文化真的很朴素吧,但成天乐根本就没有往心里去。他吃了一碗大排面、半笼汤包,就感觉已经饱了,吃饭的时候注意力全被电视节目吸引过去了。
    饭店的墙上挂了一台电视,店老板和服务员有空的时候也坐在旁边看,成天乐的位置正好正对着电视,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节目,被逗的咯咯笑。刘书君不解的抬头问道:“帅哥,你在笑什么呢?”
    成天乐一指电视:“你们看,那幅画多有意思啊,画的就是山塘街!那个人居然说是唐朝的古画,还拿到现场给专家鉴定,上了电视节目!”话音未落,正在看电视的老板和几个服务员全部笑出了声音,店老板正在喝茶,结果喷了一桌子。
    到底什么事情这么可乐啊?电视里正在放的是一辑专题节目,由中央电视台和苏州电视台合办,名为“寻宝——走进苏州”。
    随着近年来收藏投资热不断升温,本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则,原本严肃的文物鉴定工作,也有了娱乐大众的功能,成了收视率很有保障的一档节目由于享有专家资源优势,中央和北()京台在此类节目上做的最为出色。
    为了和地方卫视综艺娱乐节目竞争,中央电视台的相关节目组也走出了北()京,策划了一期又一期在各地寻宝鉴赏的专题节目,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高潮,就与“心连心”演唱会差不多,每次都找某个地方合作,这一期节目做到了苏州。
    两千多年的苏州古城,就算是一些老宅房梁上拆下来的木雕,也堪称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