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兆盘煜碌览恚亟诱呷缭啤啃痔熳樱当嗤颍豢勺涑
“天下,也许会陷入分裂,汉室败矣。”
贾诩不愧是世间顶级智者,只通过盖俊一句情报就大致分析出未来走势。
“使君打算支持谁?”贾诩开口问道。东西争衡,盖俊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甚至可以说他支持谁,谁就会获得胜利。盖俊交好关东名士而厌恶董卓,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看似必助关东,然盖俊和董卓到底是同乡,在利益面前,什么不能放下?
“文和以为呢?”盖俊反问道。说罢低头把玩着酒杯,神情专注。
“难言也。”贾诩摇头叹道。
“为何这么说?”盖俊抬起头斜睨贾诩。
贾诩坦然说道:“余不知使君志向,所以难言。”
“志向?”盖俊笑着说道:“孤言平生之志是救百姓,文和信不信?”
“……”贾诩一脸诧异。
盖俊自嘲一笑,默默饮下美酒,怔怔出神。至此,酒宴再难继续,贾诩起身告辞。
第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
盖俊拜雁门广武令贾诩为农都尉,比两千石,贾诩自然不是干种田勾当,那岂非大材小用了?只是一个称号而已。贾诩平日或随侍左右,或坐镇州府,同别驾王信并受盖俊宠信,州里政事无不过其手目,号为“专任”。
十一月末,盖俊眼见从恒山中走出的百姓过十万,州府已经承受不住,赶紧派人把关羽叫回来。关羽在深山老林奋战两月之久,收民二十余万,田数十万亩,谷数十万斛。谷物看似不少,却连山民过冬之用都不够,而给冀、兖二州去的书信迟迟不得回复,韩馥、刘岱明显是在装傻。盖俊觉对方并没有给自己面子的意思,当即怒不可遏,再次写信,言辞激烈,甚至用上威胁之语。
冀、兖二州这次就算接到信马上筹备粮秣也是远水,救不了并州近渴,当然,远水虽然远,也要做,比如盖俊前些时候命令诸郡种植宿麦,所谓宿麦即冬小麦,秋冬种之,经岁而熟,一般是水涝、旱灾、蝗灾后,田亩受损时种植。
远水做了两件事,近水之法则是从北地郡紧急抽调三十万斛粮食,又叫雁门太守郭缊向幽州牧、大司马刘虞借粮,借不到就买。刘虞在幽州,实行宽政,劝督农植,开市与胡人互通有无,兼饶渔阳盐铁之利,一谷只卖五十钱,极为便宜。
同时,盖俊命驻扎上郡的鲍出率兵南下,向左冯翊讨粮,驻扎上党的胡封则向河内要粮,盖俊气势汹汹的对两人道,不给就打。
董卓相国当的有滋有味,忽闻盖俊军再度南下,吓了一跳,后来得知盖俊是饥饿所致,哈哈大笑,装模作样的派出一名使者到晋阳申斥盖俊妄为。但董卓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盖俊把两地粮仓劫走大半……
盖俊信件于十二月到达兖州刺史刘岱手中,刘岱此时并不在治所山阳郡昌邑,而是在陈留,不仅他在这里,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加上东道主陈留太守张邈,兖州诸郡到者半数。另外张邈弟,徐州广陵太守张、功曹臧洪,故大将军吏泰山王匡,骁骑校尉曹操也在。
袁绍名气太大了,他出京时带着一家子人及陈琳、逢纪、许攸、淳于琼等,路上处处有人庇护,优哉游哉到达冀州渤海郡。曹操逊袁绍十万八千里,不及通知妻儿,单独跑路,路过中牟还被亭长抓住,若非县功曹认出曹操,说服县长放人,必无幸免。
刘岱是袁绍姻亲,袁遗是袁绍从兄,桥瑁、鲍信、王匡参与袁绍诛杀阉人计划,曹操是袁绍小兄弟……
他们聚到一起肯定不是置办酒宴,联络感情,他们是要讨董。问题是,他们等了许久也不见袁绍动静,原来袁氏故吏、冀州牧韩馥变卦了,他不想讨董了,拘禁袁绍,不让他招兵起事。也难怪韩馥有此想法,他现在可是冀州牧啊,一方诸侯矣。袁绍能给他比这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几人正在商讨解救袁绍对策,盖俊第二封言辞激烈的信件送到,可想而知众人的心情。刘岱狠狠一摔信件,怒道:“韩文节小儿董卓无道,天下所摒弃,死在旦夕,不足为虑。但董卓死后,当回师讨文节,不杀此獠,我心不甘还有盖子英,整日粮粮粮,我们的粮食都用来招兵买马了,哪还有粮我看他也是狼子野心”
诸人面面相觑,处于末座的臧洪微微皱起眉头,斜睨刘岱,当着他的面骂好友盖俊,当然引得他心不快活,可惜他人微言轻,不得重视。
桥瑁出声道:“使君说这些何益之有?还是想想怎样说服韩文节……”
鲍信揉着眉头道:“不若伪作京师三公书?”
刘岱冷冷一哼道:“韩文节会信?你以为他是白痴吗?”
桥瑁极度不满刘岱的强势,说道:“我认为鲍济北的话有理。我们可以将三公书散天下诸州郡,董卓蛮狠暴逆,有志之士无不厌恶其人,必当一呼百应,到时天下纷纷起兵,韩文节岂敢违背天下人情愿望?”
诸人听得连连点头,觉得此法可行。
桥瑁当即伪造三公书移与天下诸州郡,云受逼迫,无以自救,企盼义军解国大难。
冀州,渤海郡,南皮。
渤海郡有户十四万,口一百二十万,一郡之人口,竟是比凉州、并州人口还多,富庶程度更是天地之别,但袁绍却不屑受领董卓所拜渤海太守,仍旧称司隶校尉。原因?一来是为和董卓划清界限,二来他岂能受袁家故吏韩馥指挥?三来区区一郡他看不上,他真正想要的是整个冀州。如果按照他的设想展,此时他已经掌握冀州兵马钱粮,事实呢?事实却是他连渤海郡都控制不了。
他和何顒的计划完美无缺,前半部分顺利得出乎预料,问题出现在后半部分,他万万没有想到韩馥居然会全盘否定当初出京时下的誓言。要知道韩馥不仅是袁氏故吏,昔日党锢之祸时,袁绍屡施手段救之。
很巧,渤海官舍同京中袁府一样有一株历尽沧桑的大柏树,冬日里,古柏枝繁叶茂,生机盎然,郁郁葱葱与精美绝伦的官舍建筑相映成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对照古柏,袁绍又念起自己的座右铭,可是与过去相比,他明显感到自己的心变得焦躁不安,犹如沸水,不复往昔平静。
一时困难,怎能难住自己?
他不断告诉自己,要忍,忍不住也要忍……六年守孝期,自己挺过来了,十八年绝仕生涯,自己挺过来了,朝堂隐忍数载,一朝杀尽奸阉……然而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咆哮、在嘶嚎、在悲鸣,正因为忍了太久太久,我不想再忍了……
许攸进入院落,望着袁绍孤寂的背影,心里轻轻一叹。
袁绍背对许攸,也不转身,淡淡说道:“是子远吗。”
“嗯。”许攸振奋道:“本初,大兄张孟卓的信使到了,带来一个好消息。”
“是何好消息?”
许攸道:“他们取得了三公书,往天下,决议明年正月正式起事,并以本初为盟主。”
“三公书?”袁绍若有所思,当今三公太尉黄琬、司空荀爽皆是党人出身,司徒杨彪又乃袁术妹夫,三人都有动机,但袁绍却认为三公书乃是伪作。说到底董卓至今并无恶行,黄琬、荀爽老于世故,秉性谨慎,视而不见已是极限,绝不会参与关东州郡讨董。而弘农杨阀世代以忠正耿直著称,杨彪更不可能趟浑水。况且三公是天下最崇高的官职,世祖光武中兴汉室以来,登三公者多为五十岁以上,杨彪年四十八即登司徒之位,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黑头公”啊,由此可知董卓对他极尽拉拢。
不过三公书是真是伪又有什么关系呢?天下州郡要的只是一个起兵的理由。
韩馥,你该怎么办呢?
袁绍心里的那股怨念被压下了,面上浮出一丝笑意,问道:“公路的情况怎么样了?”
“还不是老样子,整天闲得晒太阳打日子。”许攸暗暗讽刺道。
和冀州牧韩馥相同,南阳太守张资也是到任后反悔,只是他出自汝南,和袁术同乡,不敢把事情做绝了,对于袁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任其自生自灭。袁术出奔南阳三个月以来,至今兵不满万,吃了上顿没下顿,战斗力几乎为零。
袁绍听了也不知是喜是忧,喃喃自语道:“唉世间最难懂的东西,莫过于人心了所幸兖州方面多有同志,不然我等无能为矣。”
“是啊当初他们拍着胸脯的模样历历在目……”许攸亦是颇有感触。
袁绍收整心情,又问道:“子英那边呢?”
提起盖俊,许攸大笑道:“子英饿疯了,近来派兵把左冯翊、河内粮仓强行搬走大半,气得董卓吹胡子瞪眼,两人差点打起来。对我们有利的是河内太守被免职,公节出为新任太守。”公节即王匡,他少与蔡邕友善,后者举荐他为河内太守,此举明显是想隔开盖、董二人,免得生不快。
联想到蔡邕,袁绍摇摇头,子英这位丈人啊,学识堪为宗师,风骨却太差。董卓想要出任相国一职,名正言顺总揽朝政,蔡邕心领神会,写了一篇极具吹捧的奏章,用词无比夸张,什么爰立圣哲,天心聿得,万民赖佑……令旁人都不由脸红。换来的是权重朝廷,家门前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风头盖过叔父、太傅袁隗……
袁绍更担心蔡邕对盖俊的影响,一旦董、盖二人连势,他即使再有自信也不认为关东会胜。道:“韩文节、刘公山鼠目寸光,事情做得太过了。”
许攸道:“本初可是担心子英因此弃东就西?”
袁绍忧虑地点点头。
许攸眼光闪烁道:“无须担心,子英即使不助我等,也不会助董卓。”
“何以见得?”
“利益耳……”
第二百三十二章 并州军政
桥瑁拿着伪作的三公书四处给关东州郡写信,冀州牧韩馥是第一个收到的,一来有着解救袁绍的意思,二来桥瑁领地兖州东郡横跨黄河两岸,与冀州魏郡紧邻,距离冀州牧治所邺县仅数百里,一日可至。
“假作亦敢拿出显眼?当我是三岁孩童不成?”韩馥看了看信,冷笑一声,扔到一旁。他到冀州,迅稳定局势,而今文有辛评、荀谌、郭图,沮授、田丰、审配、耿武、李历等,武有赵浮、程涣、闵纯、麹义、张郃等,势力遍及整个冀州,一朝数万甲士可至,谷支十年。前不久族叔韩融来信,告诫他不要参加关东叛乱,他欣然之。好好的一方诸侯不做,起兵反叛朝廷,并听命于丧家之犬袁绍?傻子才会做这种事。
韩馥没把所谓的三公书当回事儿,然而这封在他眼里无关紧要的信却是搅得天下瞬间沸腾,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青州刺史焦和等东州实权派纷纷来信,话里话外意思无非是要他履行当初承诺,起兵讨董,不然……
韩馥惊惧,召来诸亲信商议,问道:“今当助袁氏,还是助董氏?”
治中从事刘子惠道:“兴兵为国,何谓袁、董?不过兵者是凶事,不可为。今当派人前往他郡,有动者,我们就响应。”
此举正和韩馥心意,点头同意,当即写信给袁绍,对他起兵表示支持,至于钱粮兵马,渤海是大郡,自行筹备就是。韩服终归舍不得自家财物以养他人。
十二月末,今年即将走入尾声,新年将至。
盖俊舒了一口气,幽州牧刘虞半卖半送下,强行掠夺左冯翊、河内二地,加之从北地调拨一笔粮谷,并州近百万口人总算勉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