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祺瑞点了点头,张野的话是否合理,他这个德国留学回来的高材生一听便知,虽然段祺瑞已经觉得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
可听完了张野的话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落后的。
“第一道阵地和第三道阵地位于第二道阵地前后各五十米处,职部在那里埋下了一千颗地雷,敌军通过这里的时候会被地雷炸死炸伤,迫使他们无法继续前进,可以有效的阻止敌军前进部队的数量。”
张野丝毫没有避讳的直接开口道。
“一千颗地雷?据我所知,你部好像只有一百颗地雷不到吧?”
段祺瑞皱了皱眉,袁世凯可能不清楚一个队到底有多少颗地雷,但段祺瑞却很清楚。
“报告长官,我部的确只有不足一百颗地雷,但是我部有可以制造上千颗地雷的火药,职部将这些火药装在陶瓷罐内,并且置放于地雷附近,一旦地雷被引爆,周边其他的陶瓷地雷也将会殉爆,这些陶瓷地雷的威力有些不足,但是不要紧,杀死还是杀伤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区别,只要能阻止敌军继续行动就行了。”
张野点头道。
段祺瑞倒吸一口冷气,地雷这玩意儿他早就知道,在德国留学的时候也曾经接触过地雷,毕竟是炮兵,要了解的东西比陆军都还多一些。
在这一小片的区域内,如此多的地雷代表着什么?不用说段祺瑞也明白,如果真的是在实战中的话,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地雷的埋放位置,选择一味的冲击,可以说根本就不用对方开枪,他们这一营人马就已经死了。
“你真的在阵地前埋了一千颗地雷?”
袁世凯愣了下,旋即冷言道。
虽然袁世凯也知道张野不可能真的埋地雷,但也要打个预防针,免的待会出现什么差错。
“没有,地雷被我用砖块代替了,在后方我部营地内有着相同数量的地雷,袁大人可以现在就去检查,或者演练结束之后再去。”
张野否认道,除非他傻了才在演练中埋设真的地雷。
现在又不是后世,即便是地雷也可以做出那种只听响不伤人的地雷,现在的地雷沾上了就是要死人或者受伤的,只要手里有足够的地雷,那么用砖块或者其他东西来代替也无可厚非。
“大人,我们这一营人马已经全军覆没了。”
许久之后,段祺瑞有些丧气的说道。
袁世凯的双眉微微的跳了下,这个结果简直就是难以接受。还未开战,自己的一营兵马便全军覆没,放在这个时代,恐怕没一个人会愿意接受这样一种局面。
“有何破解方法?”
十秒钟之后,袁世凯终于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但是如何破解,这个他还是很关注的,不能以后遇到了这种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次的演练的确让他看到了许多平常根本就看不到的问题。
袁世凯也渐渐的对张野起了兴趣,甚至已经决定了,不管最终的结局怎样,张野这个督练处总教官的名头是跑不掉的,当然了,是副的,正的是袁世凯,第一副教官是德国人汉纳根,第二副教官则是曹锟,而张野只能是第三副教官。
“用人去趟雷,或者用火炮去引爆那些地雷。”
段祺瑞深吸了口气,道。
这种方式以前在德国的时候学习过,而段祺瑞则一直不以为然,炮弹的价格那么贵,用炮弹去开路,这个对于段祺瑞,甚至是所有华人来说都有些不太可能,因此,他们更加倾向于用人去趟雷。
从这一点也间接地显示出了现代华夏的现状,人命还没有炮弹值钱,虽然听起来挺悲惨的,但现实就是这样。
“还有一种方法,用牲畜去趟雷,但这个需要的量会很大,如果打赢了的话,牲畜的尸体依然可以食用,如果输了的话,就只能给对方送肉吃了。”
张野旋即补充道。
排雷现在根本用不着,而且在战场上,还是正面战场,想要让工兵去排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只有这三个方法可以用,或者说,只有段祺瑞说的两个方法可以用,因为短时间内很难找到那么多的牲畜。
如果单一开出一条路的话,那么就会减小战场面积,对方的防守面积也会减小,相应的,攻击一方所需要承受的火力也将会倍增。
“那好,我这一营人马算是报国了,你的铁丝网可以撤了。”
袁世凯点了点头道。
“大人,铁丝网不能撤,这人是地雷杀的,铁丝网也并没有被破坏掉。我可以再铁丝网上开几道口子,算作是你们的突破点。”
张野摇着头。
撤掉铁丝网,开什么玩笑?好不容易才搭建起来的铁丝网,哪能就这么容易撤掉?要是没铁丝网阻拦的话,你这一营人马过来我这一队照样抵挡不住。
对于张野,袁世凯几乎就要无语了,但是没办法,只能挥手示意张野回去,演练马上开始。
而在开始的同时,也预示着袁世凯这边已经阵亡了四队人马,也就是说,目前为止,张野已经做到了以一敌四,接下来这个数字会增加到多少?这个就看张野他们的表现了。
回到阵地之后,张野命人用大铁钳子在阵地前的铁丝网上剪开了五道口子,当然,剪的不是最下面的,而是中间的,这样即便对方通过铁丝网,也要站着过,这样可以有利于己方的防守。
演练即将开始,大战一触即发。
第十四章:一鸣惊人
周初求推荐!求收藏!新书期很重要的,拜托了诸位。
————————————————————————————
“队官,我们把铁丝网上剪开那么多口子,铁丝网不就等于是没有作用了吗?”
杨军威看着铁丝网被士兵咔咔几下开出五道口子,有些郁闷的发着牢骚。
弟兄们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夜的时间,现在张野过去一趟就要剪开五道口子,瞎忙活了倒是不说,可这怎么也对不起那些弟兄们啊。
没有人希望看到自己做了那么久,累死累活赶制出来的防御阵地是形同虚设的东西,也没有人希望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没有用武之地。
“切,你小子懂什么?铁丝网其实是一种战略物资,在防御战的时候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别看现在铁丝网已经剪开了五道口子,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没什么区别,反而有利于我们的防守。”
张野细细的跟手下三人讲着。
铁丝网,主要目的并不是杀伤敌人,只是以战略防守存在的东西,而且用途也不广,大多都是用在防守阵地上。
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用在野战方面,正常的城池防守战很少有用到铁丝网的。
开五道口子,听起来虽然很多,但别忘了,这边可是有一百多人等着呢,五条口子,充其量也就能允许十五至二十人同时通过,而且这通过的同时,防守士兵又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对其进行击杀。
因为穿越铁丝网会阻碍他们的速度,尽可能的把移动中的士兵变成一个固定靶,这样击中的概率就更大一些。
待张野将这些问题都讲清楚之后,这三人这才点头,似是理解般的回到了自己的阵地。
有战壕和铁丝网作为掩护,加上士兵的枪法精湛,至少比起对面的那些新军士兵来说是精湛了许多,虽不敢说枪枪毙命,三枪打死一个还是没问题的。
与此同时,对面也开始了进攻演练,四个队共分成了四个批次,每次冲上去一个队的士兵,两队之间相隔大约五十到一百米之间,可以做到前后呼应,迫使敌军无法切断己方前后部队之间的联系。
而后方部队又可以给前方部队提供一定的支援,威慑对面的敌军,使他们不敢轻易妄动。
从目前现场的局面上来看也的确是这样,防守的一队没有任何的反应,士兵们枪膛上弹,每人瞄准了一个目标,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的前提下,没人敢率先开枪,哪怕他们有把握击中对方。
为了方便指挥与区别,张野将敌我双方定义为红蓝两军,一队为红军,对方则为蓝军。
此时蓝军的第一队人马已经出发,部队打破了原有的战术规则,士兵们冲锋不在是排着整齐的队列,而是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散兵冲锋战术。
整个战场上到处都是散落的士兵,迫使红军增加防守区域,削弱红军方面某一区域内的防守火力。
单从场面上来看,袁世凯的新军还算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先进,最精锐的陆上军队。当然了,在荣禄眼中看来的话,这种进攻的方式却是很丑陋的。
在他看来,只有整齐的队列才是军容战力的体现,只有大家排成队,发出一种震天的气势,才能彻底的压垮敌人的心理防御。
蓝军距离铁丝网只有五十米不到的距离,冲刺的速度却在依然加速,红军方面依然没有任何的反应。
理论上说,距离越近击中对方的概率也就越大。
但是相应的,开火的距离越近,也就越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短兵相接的局面。
不过在张野看来,这些都不算是什么问题。
蓝军两队之间相隔五十米至一百米之间的距离就是红军最大的仰仗。
红军只要在第一时间内击垮蓝军第一道冲击队形,那么势必就能压制住第二道冲击队形的士气,哪怕只是一个短暂的压制,对于战场局势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0米……
30米……
20米……
当蓝军距离铁丝网只有20米距离的时候,张野毫不犹豫的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啪啪啪……’
忽然间,红军阵地上升起一阵阵白色的烟雾,伴随着巨大的枪炮声。
无烟火药在1890年左右才列装欧洲各国陆军,此时的远东地区使用的依然是古老的黑火药,所以开枪过后会有很大的烟雾升起。
而蓝军方面则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原以为对面不会轻易的开枪,虽然他们早就已经进入了步枪的射程之内,但是现实告诉他们,对方很有可能会在他们过了铁丝网,或者靠近铁丝网的时候才会开枪。
因为意外的疏忽,加上红军士兵早就将枪口对准了蓝军士兵,所以第一轮的射击过后,蓝军士兵便有三十余人中枪。
按照演习规则,被枪弹击中的士兵必须要躺在地上,等到演习结束之后才能起来。
这个主要是为了防止已阵亡士兵影响到防守士兵的作战,以及己方士兵的冲击。
一百五十多人的一轮射击,只击中了三十余人,这个概率已经算是很高的了,甚至听起来都觉得有些不太相信。
此时的士兵并非后世的士兵,步枪也跟后世完全没办法比较,所以这时代的士兵打靶的时候脱靶率还是很高的。
除了士兵个人的素质意外,还有枪械的问题,不同年度的枪械,以及枪膛磨损程度,弹药的轻重以及质量等问题都能影响到子弹的命中率。
经过这半年以来,张野几乎亲自校验的队里每一把步枪的情况,枪况总体还是不错的,而这半年以来所有步枪保养的也都还不错,开枪的次数也很有限。
原本以为第一轮开枪过后起码要干掉对方四十人以上,但是结果却还是出乎了张野的预料。
不过也没办法了,虽然跟想象还有一段的差距,但士兵们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对方是正在运动中,本来就很难击中,加上士兵缺乏实弹演练,命中率下降也是很正常的。
相信在经过几次演练以及实弹训练之后,部队的命中率将会再次跃上一个台阶。
有了第一轮的攻击,接下来红军方面则是各自寻找着目标开枪,不过命中率却又下降了一些。
刚才已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