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土匪闹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欢乐土匪闹民国- 第2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刚才的进攻来看,绿脚兵完全是有备而战城下开阔地里埋设了地雷和鹿角,各种轻重武器弹药充足,又占据着地形便利,继续强攻必然损失惨重
    云梯暂时用不上了,想要继续攻城,就得想别的办法
    但时间耽误不起,其他的各种攻城办法都不可行,韩复榘犹豫半天,终于做出决定
    “传我的命令,以四十二师围困富平并确守辎重通道,全军绕城而过,全赶往铜川!”
    分兵,分兵是当前唯一办法,既然这颗钉子不好拔,只好用厚厚的垫子捂住它
    在渭南留下一个旅,又在富平留下一个师,第六军一路行来,兵力已经减少了一半,前去铜川必然险阻重重不是迫不得已,韩复榘不会出此下策好在还有石友三的第五军配合,救出五十师应该没有问题
    对于富平城内的绿脚兵,韩复榘已经动了杀机,这才留下一个师将他们死死困住在富平丢了一个参谋长又伤亡了将近二百人,无论如何都得找回这个场子
    西北军分兵绕城而过立刻就被富平城中发现了
    王铁胆正举着望远镜细看,团参谋长李建中跃跃欲试地建议道:“团长,干他一下,一来鼓舞一下士气,二来也敲打敲打围城的部队”
    围城的西北军正在开挖壕沟,筑垒土墙,一看就是要做长久打算
    攻城战中,最后的一招,同时也是最厉害的一招,就是长期困守,困的你弹尽粮绝,饿的你吃人肉,不怕你不投降绿脚兵事先准备的粮食足够城中军民吃上一个月,并不怕这一招
    不过两军相斗,就得互相克制,不能让西北军舒舒服服地围城,出城反攻一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好的,挑一个连出城反击,全带花机关枪和手榴弹,战回”王铁胆命令下达,李建中自去安排
    没想到绿脚兵敢于出城,一个排的西北军忙于修建工事,没有注意到富平城中的动静他们距离城门最近,被王铁胆挑中,选为目标
    士兵们正在挥舞着铁锨忙碌,谁都没有发现,他们背后的富平城门悄悄打开了一道门缝
    担任反击的是一团二连,这个连的连长从特务营调来,最喜欢这种如刺客般的破袭,平日带兵就有意倾斜,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所以被王铁胆挑中
    鱼贯出了城门,绿脚兵也不整队,全都惦着脚尖一路小跑,步子虽然不大,度却比全奔跑慢不了多少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保持这样的度前进,还尽量不惊动对面的敌人,这是最合理的方式……
    韩复榘跟随主力部队离开了富平,刚刚走出不远,身后就响起了一阵激烈的枪声,他不由得一愣刚刚离开的时候,特意嘱咐四十二师要稳扎稳打,不和火力强大的绿脚兵硬拼,先把围城工事修好再开始攻城可怎么前脚刚走,后面又打起来了
    吩咐手下去查看,时间不长,斥候回报:“富平城中的守军发动反攻,消灭了正在修筑工事的一个排,然后又退回了城中”
    韩复榘无奈地摇了摇头,损失一个排无关紧要,但对士气的打击却很大,绿脚兵还真是难缠
    “告诉四十二师,一定不要轻敌,要和敌人比耐心,拼毅力…”交待了两句,韩复榘跳上战马,继续向铜川赶去,只要把五十师救出来,再随意收拾敌人不迟
    令他失望的是,第六军前进到庄里的时候,又遭到曲南杰主力的顽强阻击,接连两天寸步难行
    在韩复榘的拼命催促下,西北军昼夜不停地连续猛攻,庄里的阻击部队只有三四千人,连番恶战之下,终于渐渐支持不住
    不料到了第三天早上,西北军在一次疯狂的进攻后,突然销声匿迹,踪迹全无,精疲力竭的绿脚兵茫然不解,直到传来十七军攻克铜川的消息,才恍然大悟
    铜川攻克,五十师被歼灭,韩复榘再没必要拼死北进,所以才放弃了进攻
    苦战终于得胜,捷报立刻发往北*京,安**上下都是一片欢欣鼓舞,陕军也兴奋异常,只有绿脚兵没有那么兴奋
    韩复榘退兵之后,再次回到富平,全心全意继续攻城,王铁胆的一团陷在重围之中,一天比一天危险
    但急也没有用,荣臻的十七军恶战后需要休整,肖林和魏益三还未赶到,李虎臣的陕军回守西安,曲南杰孤掌难鸣,不敢贸然深入救援王铁胆
    西北军石友三和韩复榘回合之后,在富平城下摆了一个口袋阵,就以王铁胆的一个团为诱饵,想要放长线,钓大鱼(未完待续)

三二六章 战斗间隙的争论

    》荣臻围攻铜川多日,攻守双方都已精疲力竭,肖林带着绿脚兵赶到,成了压垮西北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冲破敌人的防线后,肖林就有意控制部队的攻击度,将攻克铜川的荣誉让给了荣臻,陕西之战还有借助十七军之处,得让荣臻也尝些甜头
    果不其然,十七军首先进入铜川之后,荣臻对肖林的态度总算稍有缓和,让出了保存尚算完整的铜川中学,当做绿脚兵的驻地
    激战之下,铜川中学早已停课,学生们都回家躲避战火,绿脚兵暂时成了这里的主人有教室可以遮风避雨,住不下的就在操场上宿营,连着强行军好几天,将士们也都累坏了,吃过晚饭就早早地进入了梦乡
    夜色渐深,铜川城中渐渐恢复了平静,教员办公室中一灯如豆,肖林仍在伏案忙碌,奋笔疾
    离开陕北后,那个老农的身影总在肖林的脑海中浮现,心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几天来行军的路上反复考虑,又借鉴了一些可以找到的资料,汇成了一篇成熟的计划,在肖林的笔下诞生
    几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洋洋洒洒万余字,眼看正要结尾的时候,门帘一挑,石醉六和蒋百里走了进来
    “肖林兄,还在忙着呢?”蒋百里笑呵呵地打着招呼,他平日一直坚持锻炼,身体不错,几天来奔波数百里却未见一丝疲惫
    “啊快请坐,我来倒茶”肖林对他们二人笑着点了点头,站起来取过水壶茶杯亲手待客表示礼貌尊重,不必由勤务兵代劳
    “嗬,好大一篇文章”蒋百里也不客气,直接坐在肖林的椅子上,顺手拿起了桌上的文稿,好奇之下,一页页掀动看了起来
    石醉六自顾坐下,接过肖林递上的茶杯微笑谢过,又说道:“肖林兄,今天的军报看了没有?刘峙和陈调元都进入直隶,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也北上河南了”
    冯玉祥不断从直隶撤兵阎锡山实在顶不住,只好求老蒋帮忙蒋中正调动北伐军第一集团军中央军第一军团、第二军团进入直隶,补上了西北军留下的空档
    李宗仁的桂系部队是北伐军的总预备队,兵力雄厚,这支部队进入河南之后,对直隶、山东、
    陕西战场都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安**的形势渐渐吃紧
    肖林点头道:“是啊,刘峙和陈调元都是老蒋的子弟兵,石家庄压力不小”
    实际上,肖林关心军报上的另一条消息十几天前朱毛在井冈山会师,红军由此拉开了武装割据的序幕,并由此一步步夺取了天下不过现在没多少人关注这件事,两支暴动的共*产*党武装走投无路,被迫上山打游击,不值得大惊小怪
    红军迟早要来陕北和自己当邻居,还得趁早做准备……
    “石家庄是守卫京津的门户,张作霖绝不会轻易放弃”石醉六年纪大了,脸色稍微有些憔悴,但一双眸子仍然晶莹闪亮:“直隶战局虽然看着凶险暂时却不会恶化,倒是陕西之战已进入关键时刻,胜败在此一举……”
    石醉六刚刚说到一半,却被突然说话的蒋百里打断
    “肖林兄,你这篇文章严重的左倾呀有赤化的危险”
    激动之下,他的声音有点大石醉六被他吓了一跳,伸手从桌上拿起一份文字资料,只看了一眼标题,就吃惊地说道:“这不是毛润之的文章吗?他现在可是共匪”
    他手里拿着的,正是毛润之所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被肖林用来当做参考资料
    肖林却并不在意,笑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的是好的政策就可以学习,何必拘泥于党派分别呢?”
    毛公堪称中国20世纪的伟人,所述所著中不少真知灼见,穿越而来,迷茫之中,当然要借用他的观点
    石醉六没有说话,又接过蒋百里手中的那份文稿,文稿第一页上面写着标题:《绥远土地改革计划》
    还没有细看内容,石醉六的眉头就皱到一齐,担心地说道:“土地改革太过敏感,会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在长沙黄埔军校的时候,和左派接触不少,报有一定的同情,但此时中*共就是造反的同义词,万一在这个问题上被人攻击,连张学良都难以回护
    “没关系,我这份计划和中*共的土改不一样”肖林举手示意,请石醉六细看自己的文章
    石醉六不再说话,翻看细看,他的年纪大了,眼神不好,看的度很慢,蒋百里在一旁等不及,开始和肖林讨论
    “肖林兄,你的大作我刚刚看了个开头,其中不少高见但变法总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
    “百里兄,古话说得好,穷则变,变则通现在的中国已经病入膏肓,国力羸弱之至,再不寻求变化,只会继续任由列强欺辱”
    肖林要推行土地改革,就得说服大家取得支持,石醉六和蒋百里身份重要,首先得说通他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是广大农民的命根子,当土地兼并与苛捐杂税到达一定程度后,往往会引发农民起义,并直接导致朝代的替比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汉末黄巾起义、唐末黄巢起义、明末的李自成,清朝的太平天国……”
    肖林从小就在红旗下长大,旧时空的教育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一张嘴就如同在历史课堂上对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如数家珍
    “肖林兄,你果然有左倾思想黄巾之乱、黄巢暴动、李自成乱明,这些都是有系统的政治暴动和叛乱,怎么冠以‘起义’之名?”蒋百里辩道:“但凡民变暴动,往往对国家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没有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作乱,满清如何能趁机入关,占据我大好河山二百余年?”
    肖林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有些偏离这个时代,淡化处理,笑着说道:“怎么称呼都不重要我想说的是,农民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力量,如果能够得到农民的支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如果引发农民的反抗,社会各方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极大,甚至被外族趁机侵入”
    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凡事总得追究个因果,与其说明朝亡于满清,或者亡于李自成、张献忠,不如说亡于明朝自己国家昏暗,民不聊生,就算没有李自成也会有王自成,张自成起来造反,一样将明朝打倒”
    这就是有意向着造反的农民说话了,蒋百里以前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从没有站在这些乱臣贼子的角度考虑过,猛地听肖林这么一说,愣在那里一时说不出话来
    肖林又道:“经过满清二百余年的土地兼并,农民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民国已经建立了十几年,这种情况却没有任何改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悲惨的景象再次出现,如果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反抗,能简单地称之为造反吗?”
    蒋百里默然不语,石醉六也抬起头来看着肖林他们两人都是秉直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